学术投稿

应用组织微阵列和原位杂交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IF-1α mRNA的表达

罗军;彭芝兰;王和;程易凡;杨开选;谢兰;钱晓蕾;邹燕

关键词:卵巢肿瘤, 缺氧诱导因子-1α, 组织微阵列,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TMA)新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回顾性研究29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13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的HIF-1α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3.2%、42.1%和81.9%.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的H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01),卵巢癌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P《0.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即高、中、低分化)的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率分别为60.4%、81.2%和96.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HIF-1α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适用于大样本量组织的检测,是一种高效、快速、可比性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

    食管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预后暗淡的疾病,它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虽在不断进步,但迄今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黄国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Ab18G/CD147拮抗肽的筛选及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抑制

    目的筛选能与HAb18G/CD147相结合的多肽,从中寻找该因子的肽类拮抗剂,抑制肝癌的恶性转移.方法利用亲和层析法获得HAb18G/CD147抗原,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噬菌体12肽库得到与HAb18G/CD147相结合的多肽,以固相法合成这些多肽并用质谱仪进行鉴定.后利用侵袭力抑制实验从中筛选拮抗肝癌细胞转移的功能多肽.结果经纯化的HAb18G/CD147分子量为65 000,Western blot验证结果阳性.用此纯化分子筛选噬菌体肽库,得到9条多肽.经体外功能验证,9条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力的活性不一,其中3条有显著活性(P《0.01),活性好的一条肽能使穿过Boyden小室膜的肝癌细胞数量较对照减少90.1%.结论以亲和层析法和噬菌体随机肽库法相结合,筛选获得了有抗肝癌细胞侵袭力功能的多肽,此结果为抗肝癌转移肽类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宝成;商澎;骞爱荣;王贤辉;施光华;陈志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erceptin对转移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作用

    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为目前主要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疾病发展快,预后差,对化疗及三苯氧胺抗拒,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来,通过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发现编码生长因子受体的原癌基因HER-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enentech公司开发的针对HER-2的抗体-Herceptin,现已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可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碧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剂量长春花碱中毒救治成功一例

    大剂量长春花碱中毒抢救成功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英;梁宁;刘一凡;阮新建;刘端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VEGF、bFGF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

    目的探讨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LG)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年龄≤35岁的青年女性(青年组)和30例绝经女性(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VEGF、FLK-1、bFGF和FLG的阳性系数值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之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VEGF、bFGF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bF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VE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在两组的TNM临床分期0~Ⅱ期和Ⅲ~Ⅳ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主要表现为VEGF和bFGF高表达.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杨竹林;喻梅英;李允山;陈干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善宁治疗泰索帝加健择所致严重化疗相关性腹泻一例

    患者女,44岁.因乳腺癌术后1年发现肺转移而行化学治疗.应用泰索帝60mg(38.6 mg/m2)+健择1 600 mg(1 003mg/m2),d 1,d 8.用药前检测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秦燕;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对生存质量的维护作用

    原发性肝癌由于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多伴有肝硬化、肝炎以及由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因此,对于肝癌强调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林丽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镜介入治疗Ⅳ期食道癌梗阻105例分析

    晚期食道癌患者食道梗阻严重,并且已不适于手术及放疗.近年来我们采用内镜介入法治疗10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集昌;张力建;马建;王燕蒙;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睾丸肿瘤组织中端粒酶RNA成分的表达及其意义

    端粒酶是维持端粒长度的逆转录酶,在大多数正常人体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而在干细胞、生殖细胞和90%的恶性肿瘤细胞中有端粒酶活性.我们应用核酸原位杂交(nucleicacid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对睾丸肿瘤组织和正常睾丸组织中人端粒酶RNA(hTR)基因进行检测,旨在从分子水平上对男性睾丸肿瘤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分析,探索简便、敏感、特异性高的实验方法及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叶哲伟;陈晓春;童强松;邢毅飞;杨军;候琳;鲁功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砷诱导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凋亡机理研究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及其对细胞核基质相关蛋白--前髓白血病蛋白(PML)表达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培养于MEM培养基中,用不同浓度As2O3分别处理24或96h.运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换酶(TdT)标记法(TUNEL)和DNA阶梯法检测细胞凋亡.以激光共振聚交显微镜及Western杂交观察PML的表达.结果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及DNA阶梯片段可见于As2O3处理组.用2 μmol/L As2O3处理的HepG2细胞核基质蛋白内PML表达减弱.激光共振聚交图像显示,经2 μmol/L As2O3处理的HepG2细胞核中,PML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用5 μmol/LAs2O3处理后,PML在HepG2细胞核中的微小点状表达几乎消失.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生长,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依时间及剂量不同而异.As2O3可降解HepG2细胞核中PML蛋白,且PML的表达降低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核基质相关蛋白PML可能是As2O3作用的靶蛋白.

    作者:于鼎;王子慧;朱立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66例胃癌腹腔冲洗细胞学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6例胃癌患者进行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测,分析其与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分期等因素的相关性,并通过累积复发曲线分析预后.结果66例胃癌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36.4%(24/66),浆膜侵犯及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25).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浆膜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分期,与腹腔冲洗细胞学阳性显著相关;累积复发分析显示,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腹腔复发较阴性者显著增高(P《0.01),提示预后不佳.结论腹腔脱落癌细胞形成微转移灶,是胃癌术后腹腔复发转移及降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浆膜侵犯及腹腔淋巴结转移与腹腔脱落癌细胞呈正相关.术中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有助于评价手术效果、判断预后以及为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郑朝旭;袁兴华;荣维淇;孙跃民;崔修铮;赵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锌带基因ZNRD1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目的探讨锌带基因 ZNRD1在多药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观察锌带基因ZNRDI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长春新碱(VCR)诱导的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的表达;将反义核酸转染SGC7901/VCR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转导细胞与非转导细胞ZNRDI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对VCR、阿霉素(ADM)的药敏性.结果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转导株anti ZNRD1-SGC7901/VCR细胞的ZNRDI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转导株,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生长受到抑制,且对VCR、ADM的敏感性明显增高.结论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反义核酸转染可有效阻断ZNRD1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张宇梅;赵燕秋;严泉剑;潘阳林;易辉;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肺癌smad4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表达

    smad4系位于18q2.1上的抑癌基因,其蛋白产物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受体的直接底物,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影响[1].

    作者:彭再梅;杨竹林;蒋惜念;郑东元;吴鄂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乳腺导管原位癌26例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导管原位癌(DCIS)的疗效分析,探讨对DCIS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月~200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6例DCIS,中位随访时间42(12~112)个月,随诊资料完整者22例.26例中,全乳切除3例,全乳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23例.术后接受辅助化疗8例,接受辅助放疗1例.结果26例中失访3例,1例死于糖尿病.余22例均生存5年以上,无因DCIS死亡的病例,有1例为胸壁局部复发.23例行腋淋巴结清扫切除之淋巴结全部没有转移,3例出现上肢水肿.结论DCIS系非侵袭性癌,缺乏转移能力,推荐采用不加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

    作者:张澜波;徐玉秀;耿建利;张育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耐药人肺癌细胞模型D6/MVP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培养建立耐药肺癌细胞模型D6/MVP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人肺癌细胞株D6(简称D6细胞),采用MVP(MMC+VDS+DDP)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耐药人肺癌细胞模型D6/MVP(简称D6/MVP细胞),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用MTT法鉴定其对多种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自(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GSH/GST)的表达等.结果经MTT法鉴定,D6/MVP细胞较D6细胞的MVP半数致死浓度(IC50)增大13.3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6/MVP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期细胞减少,G2期细胞增多;P-gp和MR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GSH/GS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6/MVP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作者:马胜林;冯建国;顾琳惠;凌雨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Rad17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hRad17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检测52例胃原发癌、正常黏膜、淋巴结转移癌及5例胃良性病变和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hRad17 mRNA的表达.结果hRad17 mRNA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胃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4,P=0.001).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具有相关性,转移淋巴结数量》15者高于《15者(P=0.02);弥漫性生长者高于团块状生长者(P=0.04).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明显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胃原发癌hRad17 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癌细胞侵袭力较强,易行扩大根治术;术前RT-PCR检测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黄宝俊;赵雨杰;徐惠绵;张玉魁;王绍成;徐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RASSF1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1例肺癌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及RASSF1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3种小同转录本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表达;在癌组织中,RASS1A及RASSF1B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4.9%(28/51)和37.3%(19/51),RASSF1C则全部表达.(2)RADSF1A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淋巴结转移者及晚期病例均存在较高的RASSF1A表达缺失(P《0.05).(3)RASSF1B和RASSF1C表达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指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转录本A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是一新型肺癌抑癌基因.

    作者:邵康;赫捷;程邦昌;肖智雄;张德超;黄微;张翠艳;周芳;熊美华;唐槐静;石素胜;姆巴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中放疗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食管癌手术切除加术中放疗的疗效,并对放射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全组60例均行食管胸段癌剖右胸切除术,其中30例术中加一次性15~25Gy的放疗;3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结果围手术期术中放疗组并发症有局限性肺部感染2例,吻合区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单纯手术组有脓胸1例,吻合口瘘1例,均治愈.两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年随访,术中放疗组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2年及2年2个月死于放射性肺炎,其中1例合并支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两肺广泛转移.3年生存率放射组为88.0%(22/25),单纯手术组为76.0%(19/25).结论凡胸段食管癌病例,无胸部手术禁忌证、无远处转移者均适宜行术中放疗.术中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放射性肺炎较多见,治疗较难,预后不佳,故术中放疗时须特别注意保护健肺及支气管等,以减少或免受放射的伤害.

    作者:严福来;周星明;陈奇勋;江蓉轩;方军;连燕红;郑晓;陈秀勇;朱远;狄晓云;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磷酸化JNK介导全反式维甲酸诱导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的作用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掺入分析法观察ATRA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ATRA对Y79细胞周期的影响;以DNA片段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分析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结果ATRA可明显抑制Y79细胞的生长,1 μmol/L处理36 h时,3H-胸腺嘧啶掺入率下降达40%,Y79细胞被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Sub-G1峰.ATRA可诱导Y79细胞凋亡,此凋亡过程可被JNK的阻断剂Curcumin阻断;在此过程中,JNK被激活并磷酸化.结论ATRA可抑制Y79细胞生长并诱导其凋亡,其过程是由磷酸化的JNK介导,提示ATRA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抗Rb化疗药物.

    作者:闵红波;王建文;孙继虎;步世忠;黄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和美新二线治疗肺癌的初步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和美新(盐酸托泊替康)二线治疗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1例患者均为二线用药.其中未行手术者11例,均为复治患者;行手术切除者8例,开胸探查2例,均于术后予以和美新化疗.和美新1.2 mg@(m2)-1@d1,静脉点滴30 min,连续4 d,21 d为一个周期.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给予1~4个周期的治疗.21例患者中,4例行顺铂(PDD)60mg/m2,d 1,联合化疗.结果21例患者中,未行手术与仅行开胸探查者13例,其中CR 2例,PR 6例,SD 3例,PD 2例,有效率61.5%.行手术切除的8例中,术后应用和美新治疗后病情稳定7例,另1例出现远处转移.全组中位生存期16个月,1年生存率为88.2%.血液系统毒性:Ⅰ~Ⅱ级白细胞减少者14例(66.7%),Ⅲ~Ⅳ级白细胞减少5例(23.8%);Ⅲ~Ⅳ级血小板减少1例(4.8%);患者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例;1例因严重骨髓抑制而死亡.非血液学毒性中,恶心8例(38.1%),呕吐3例(14.3%),脱发4例(19.1%),腹痛1例(4.8%),腹泻2例(9.5%),便秘1例(4.8%).结论和美新二线治疗肺癌有效,尤其是小细胞肺癌,毒副反应可耐受,可用于复治或耐药的肺癌患者.

    作者:张毅;支修益;赵立强;韩明;闫东杰;于大平;阮军忠;李福根;刘志东;杨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