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砷诱导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凋亡机理研究

于鼎;王子慧;朱立元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肝肿瘤, 肿瘤细胞, 培养的, 细胞凋亡
摘要: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肝母细胞瘤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机理及其对细胞核基质相关蛋白--前髓白血病蛋白(PML)表达的影响.方法HepG2细胞培养于MEM培养基中,用不同浓度As2O3分别处理24或96h.运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转换酶(TdT)标记法(TUNEL)和DNA阶梯法检测细胞凋亡.以激光共振聚交显微镜及Western杂交观察PML的表达.结果TUNEL阳性的凋亡细胞及DNA阶梯片段可见于As2O3处理组.用2 μmol/L As2O3处理的HepG2细胞核基质蛋白内PML表达减弱.激光共振聚交图像显示,经2 μmol/L As2O3处理的HepG2细胞核中,PML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弱;用5 μmol/LAs2O3处理后,PML在HepG2细胞核中的微小点状表达几乎消失.结论As2O3在体外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生长,其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依时间及剂量不同而异.As2O3可降解HepG2细胞核中PML蛋白,且PML的表达降低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核基质相关蛋白PML可能是As2O3作用的靶蛋白.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术中放疗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食管癌手术切除加术中放疗的疗效,并对放射并发症及其预防进行探讨.方法全组60例均行食管胸段癌剖右胸切除术,其中30例术中加一次性15~25Gy的放疗;30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结果围手术期术中放疗组并发症有局限性肺部感染2例,吻合区瘘1例,切口感染1例,均治愈;单纯手术组有脓胸1例,吻合口瘘1例,均治愈.两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年随访,术中放疗组死亡3例,2例分别于术后2年及2年2个月死于放射性肺炎,其中1例合并支气管食管瘘;1例死于两肺广泛转移.3年生存率放射组为88.0%(22/25),单纯手术组为76.0%(19/25).结论凡胸段食管癌病例,无胸部手术禁忌证、无远处转移者均适宜行术中放疗.术中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但放射性肺炎较多见,治疗较难,预后不佳,故术中放疗时须特别注意保护健肺及支气管等,以减少或免受放射的伤害.

    作者:严福来;周星明;陈奇勋;江蓉轩;方军;连燕红;郑晓;陈秀勇;朱远;狄晓云;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白介素-8在胃癌的表达及其与cag Ahp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特别是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白介素-8(IL-8)在Hp感染所致的胃炎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L-8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对cagA Hp感染阳性及阴性的胃癌组织中IL-8的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cagA Hp感染对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晓临;李莉;袁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食管癌的定期、扩大淋巴结清扫及综合治疗

    食管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预后暗淡的疾病,它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虽在不断进步,但迄今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黄国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VEGF、bFGF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

    目的探讨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LG)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年龄≤35岁的青年女性(青年组)和30例绝经女性(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VEGF、FLK-1、bFGF和FLG的阳性系数值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之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VEGF、bFGF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bF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VE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在两组的TNM临床分期0~Ⅱ期和Ⅲ~Ⅳ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主要表现为VEGF和bFGF高表达.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杨竹林;喻梅英;李允山;陈干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内镜介入治疗Ⅳ期食道癌梗阻105例分析

    晚期食道癌患者食道梗阻严重,并且已不适于手术及放疗.近年来我们采用内镜介入法治疗10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集昌;张力建;马建;王燕蒙;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四例临床分析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常见的原发性腹膜苗勒氏上皮癌.国内自1996年始对EPSPC已有了报道[2],但在近年的相关报道中,该病名称仍未统一.我院1995年1月~2001年8月收治4例EPSPC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统一名称下,提高对EPSPC的诊治水平.

    作者:方素华;刘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应用组织微阵列和原位杂交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IF-1α 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TMA)新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回顾性研究29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13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的HIF-1α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3.2%、42.1%和81.9%.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的H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01),卵巢癌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P《0.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即高、中、低分化)的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率分别为60.4%、81.2%和96.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HIF-1α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适用于大样本量组织的检测,是一种高效、快速、可比性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作者:罗军;彭芝兰;王和;程易凡;杨开选;谢兰;钱晓蕾;邹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锌带基因ZNRD1在胃癌耐药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

    目的探讨锌带基因 ZNRD1在多药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观察锌带基因ZNRDI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长春新碱(VCR)诱导的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的表达;将反义核酸转染SGC7901/VCR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转导细胞与非转导细胞ZNRDI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对VCR、阿霉素(ADM)的药敏性.结果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转导株anti ZNRD1-SGC7901/VCR细胞的ZNRDI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转导株,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生长受到抑制,且对VCR、ADM的敏感性明显增高.结论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反义核酸转染可有效阻断ZNRD1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张宇梅;赵燕秋;严泉剑;潘阳林;易辉;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善宁治疗泰索帝加健择所致严重化疗相关性腹泻一例

    患者女,44岁.因乳腺癌术后1年发现肺转移而行化学治疗.应用泰索帝60mg(38.6 mg/m2)+健择1 600 mg(1 003mg/m2),d 1,d 8.用药前检测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秦燕;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根据大肝癌的血供特点确定介入治疗的碘油剂量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时根据CT显示大肝癌血供的情况,确定个体较准确的碘油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对100例大肝癌(大直径》8 cm)行多排螺旋CT 3期薄层扫描,根据血供特点分为4型:多血供、少血供、混合性血供和明显动静脉瘘.根据肿瘤大小和血供特点确定相应超液化碘油的剂量.经肝动脉行化疗栓塞(TACE)时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按照术前制定剂量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充满为止;第2组仅以肿瘤大直径为标准.观察两组肿瘤内碘油充填情况,比较两组符合率及有效率.结果第1组和第2组符合率分别为82.0%和36.0%,有效率分别为84.0%和46.0%,第1组显著高于第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根据CT图像对大肝癌肿瘤血供进行分类,确定灌注碘油的剂量,并在治疗中进行适当调整,可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程红岩;徐爱民;陈栋;贾雨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表现为巨大囊性占位的肝脏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27岁.因右上腹胀痛伴乏力、消瘦4个月而入院.曾行CT和MRI检查,均发现巨大占位,位于右肝后叶和左肝内叶实质内.入院后再次行CT检查,发现占位较前明显增大,约16 cm×16 cm.巨大囊腔中存在实性占位,向囊腔内突出,囊壁光滑,有完整包膜;右肝管前支与囊肿关系密切并明显扩张.

    作者:李虎城;许红兵;王红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剂量长春花碱中毒救治成功一例

    大剂量长春花碱中毒抢救成功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英;梁宁;刘一凡;阮新建;刘端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华肿瘤杂志》引文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自1997年至2001年共出版30期,其中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论著共计485篇.

    作者:姚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Rad17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研究hRad17 mRNA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其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危险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RT-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检测52例胃原发癌、正常黏膜、淋巴结转移癌及5例胃良性病变和SGC7901胃癌细胞系中hRad17 mRNA的表达.结果hRad17 mRNA在上述组织细胞中均有表达,胃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癌明显高于正常黏膜(P=0.014,P=0.001).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与转移淋巴结数量具有相关性,转移淋巴结数量》15者高于《15者(P=0.02);弥漫性生长者高于团块状生长者(P=0.04).结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明显提高了检测的敏感性;胃原发癌hRad17 mRNA过度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范围及程度相对较重,癌细胞侵袭力较强,易行扩大根治术;术前RT-PCR检测胃原发癌hRad17 mRNA表达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黄宝俊;赵雨杰;徐惠绵;张玉魁;王绍成;徐莹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中对生存质量的维护作用

    原发性肝癌由于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多伴有肝硬化、肝炎以及由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因此,对于肝癌强调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林丽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Herceptin对转移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作用

    转移性乳腺癌是一种慢性疾病,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为目前主要控制疾病进展的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疾病发展快,预后差,对化疗及三苯氧胺抗拒,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来,通过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发现编码生长因子受体的原癌基因HER-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Genentech公司开发的针对HER-2的抗体-Herceptin,现已通过美国FDA批准上市,可用于乳腺癌的临床治疗.

    作者:王碧芸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耐药人肺癌细胞模型D6/MVP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培养建立耐药肺癌细胞模型D6/MVP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人肺癌细胞株D6(简称D6细胞),采用MVP(MMC+VDS+DDP)大剂量间歇诱导法,建立耐药人肺癌细胞模型D6/MVP(简称D6/MVP细胞),观察该细胞的生长规律;用MTT法鉴定其对多种抗癌药物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自(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GSH/GST)的表达等.结果经MTT法鉴定,D6/MVP细胞较D6细胞的MVP半数致死浓度(IC50)增大13.3倍.经流式细胞仪检测,D6/MVP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长,S期细胞减少,G2期细胞增多;P-gp和MRP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GSH/GST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D6/MVP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作者:马胜林;冯建国;顾琳惠;凌雨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RASSF1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1例肺癌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及RASSF1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3种小同转录本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表达;在癌组织中,RASS1A及RASSF1B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4.9%(28/51)和37.3%(19/51),RASSF1C则全部表达.(2)RADSF1A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淋巴结转移者及晚期病例均存在较高的RASSF1A表达缺失(P《0.05).(3)RASSF1B和RASSF1C表达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指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基因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转录本A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是一新型肺癌抑癌基因.

    作者:邵康;赫捷;程邦昌;肖智雄;张德超;黄微;张翠艳;周芳;熊美华;唐槐静;石素胜;姆巴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做血管密度(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 J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癌组织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VEGF高表达者49例(60.5%),MVD计数高者35例(43.2%).VEGF、MVD与肿瘤TNM分期有关,但与年龄、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表达及淋巴结状况无关;VEGF与MVD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MVD及VEGF低表达者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长于高表达者.分组的单因素分析表明,VEGF与各组患者的DFS有显著相关性,与淋巴结(+)和Ⅲ期乳腺癌患者的OS有显著相关性;而MVD与淋巴结(+)患者的DFS和OS以及Ⅲ期乳癌患者的DFS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MVD是风险因子,表达越高生存期越短.结论VEGF和MVD均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其中MVD可能是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子.

    作者:李捷;宋三泰;江泽飞;刘晓晴;颜玲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端粒酶反义hTERT基因治疗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端粒酶的激活与卵巢癌发生、进展有关.

    作者:瞿全新;糜若然;张灏;苏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