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俊
《中华肿瘤杂志》自1997年至2001年共出版30期,其中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论著共计485篇.
作者:姚玉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锌带基因 ZNRD1在多药耐药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应用Northern blot和半定量RT-PCR,观察锌带基因ZNRDI在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长春新碱(VCR)诱导的耐药细胞SGC7901/VCR中的表达;将反义核酸转染SGC7901/VCR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转导细胞与非转导细胞ZNRDI蛋白的表达;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以MTT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和对VCR、阿霉素(ADM)的药敏性.结果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转导株anti ZNRD1-SGC7901/VCR细胞的ZNRDI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转导株,G1期细胞比例增加而S期比例减少,生长受到抑制,且对VCR、ADM的敏感性明显增高.结论胃癌耐药细胞与非耐药细胞相比,ZNRD1基因处于高表达状态.反义核酸转染可有效阻断ZNRD1蛋白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人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
作者:张宇梅;赵燕秋;严泉剑;潘阳林;易辉;樊代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采用CD34+细胞体外分选技术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自体CD34+细胞移植,以降低自体移植后肿瘤复发率.方法对15例Ⅲ~Ⅵ期肿瘤患者(多发性骨髓瘤11例,乳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各1例)采用Clini MACS临床型细胞富集仪,利用磁性分选技术收集CD34+和CD34-细胞组分,患者于预处理后,输注分选后的CD34+细胞.结果CD34+细胞体外纯化富集可使CD34细胞获得2.0~5.0个对数的去除;回输CD34+细胞中位数为2.4×10 6/kg,CD34+细胞回收率为64%,纯度为98.2%;移植后白细胞恢复至》1.0×10 9/L和血小板》20×10 9/L的天数(中位数)分别为14 d和13 d.患者总体生存率66.7%(10/15),无疾病生存率53.3%(8/15).结论CD34+细胞移植后获得迅速、稳定的造血重建.体外CD34+细胞纯化富集后移植可望提高晚期肿瘤患者自体移植疗效.
作者:董陆佳;陈虎;江岷;胡亮钉;秦茂权;张伟京;俞志勇;吴世凯;陈喜林;鲍云华;宋三泰;刘端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四硫化四砷(TATS)治疗初治和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过程中细胞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骨髓短期培养法、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及形态学技术,对13例初治及7例复发APL患者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分析.结果8例患者的骨髓APL细胞中均出现分化现象.20例患者中,19例在TATS治疗过程中t(15;17)阳性细胞呈逐渐下降,与形态学APL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具有相关性(r值范围0.729 8~0.998 9).19例具有t(15;17)染色体易位的患者治疗后均达血液学完全缓解(CR),16例达细胞遗传学CR,1例具有t(11;17)易位的患者未达血液学CR.结论TATS对初治及复发APL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单药TATS治疗初治及复发APL患者可达到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应用FISH技术监测t(15;17)阳性细胞可以客观反映APL细胞变化规律.
作者:刘辉;邱镜滢;陆道培;洪波;史惠琳;师岩;党辉;何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易发生远处转移,但转移至颈内静脉者尚未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正虎;张文峰;陈新明;赵怡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lα)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TMA)新技术和原位杂交方法,回顾性研究29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并以13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卵巢、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的HIF-1α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13.2%、42.1%和81.9%.交界性肿瘤和卵巢癌组织中的HIF-1α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0.001),卵巢癌显著高于交界性肿瘤(P《0.001).卵巢癌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无相关性(P》0.05).但在不同组织学分级(即高、中、低分化)的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率分别为60.4%、81.2%和96.4%,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HIF-1α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适用于大样本量组织的检测,是一种高效、快速、可比性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作者:罗军;彭芝兰;王和;程易凡;杨开选;谢兰;钱晓蕾;邹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癌细胞株以及正常肝组织中TRAILR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TRAIL蛋白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观察经药物处理前后该细胞株的凋亡发生率.结果60例肝癌组织及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死亡受体DR5和DR4,但肝癌组织DR表达量显著强于正常肝组织.54例(90.0%)肝癌组织不表达诱捕受体DcR1,25例(41.7%)肝癌组织不表达DcR2,而20例正常肝组织均表达DcR.肝癌组织中DR的高表达及DcR的低表达,不同于正常肝组织中DR的低表达及DcR的高表达,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种肝癌细胞株中均可检测到DR5、DR4、DcR2的表达,但DcR1表达缺失.肝癌组织中D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分期有关,低分化的肿瘤DR表达减少(P《0.01),Ⅲ、Ⅳ期肿瘤DR表达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DR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HBsAg阳性与否、AFP水平、肿瘤大小以及是否转移无关.经TRAIL(100ng/ml)处理24h,肝癌细胞凋亡发生率约10%,而Jurkat细胞凋亡率达70%以上,胆管癌细胞QBC939凋亡发生率约50%.结论肝细胞肝癌普遍存在TRAILR的表达,并存在受体类型的表达差异.但单一的TRAIL治疗只能有限的诱导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发生凋亡,HCC对TRAIL诱导的凋亡存在耐药现象.
作者:何松青;陈彦;陈孝平;张万广;王海平;赵永忠;王少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是常见的原发性腹膜苗勒氏上皮癌.国内自1996年始对EPSPC已有了报道[2],但在近年的相关报道中,该病名称仍未统一.我院1995年1月~2001年8月收治4例EPSPC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就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旨在统一名称下,提高对EPSPC的诊治水平.
作者:方素华;刘志成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TNF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ligand,TRAIL)是TNF家族的成员之一,与TNF和FASL不同的是,它仅诱导转化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发生调亡,对正常细胞则无明显的杀伤作用[1].
作者:周慧明;陈智;陈公英;李敏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年和绝经女性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其受体(FLG)的表达特征和差异.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年龄≤35岁的青年女性(青年组)和30例绝经女性(绝经组)乳腺癌组织中VEGF、FLK-1、bFGF和FLG的阳性系数值并进行比较,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比较两组之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青年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和VEGF、bFGF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绝经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bF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VEGF、FLK-1和FLG阳性系数值在两组的TNM临床分期0~Ⅱ期和Ⅲ~Ⅳ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主要表现为VEGF和bFGF高表达.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杨竹林;喻梅英;李允山;陈干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性肝癌由于发现时多为中晚期,且多伴有肝硬化、肝炎以及由此所致的肝功能损害,因此,对于肝癌强调进行综合治疗.
作者:林丽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女,44岁.因乳腺癌术后1年发现肺转移而行化学治疗.应用泰索帝60mg(38.6 mg/m2)+健择1 600 mg(1 003mg/m2),d 1,d 8.用药前检测大便常规正常.
作者:秦燕;宋三泰;江泽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端粒酶的激活与卵巢癌发生、进展有关.
作者:瞿全新;糜若然;张灏;苏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特别是携带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白介素-8(IL-8)在Hp感染所致的胃炎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IL-8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并对cagA Hp感染阳性及阴性的胃癌组织中IL-8的含量进行分析,以探讨cagA Hp感染对IL-8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晓临;李莉;袁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smad4系位于18q2.1上的抑癌基因,其蛋白产物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受体的直接底物,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影响[1].
作者:彭再梅;杨竹林;蒋惜念;郑东元;吴鄂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筛选能与HAb18G/CD147相结合的多肽,从中寻找该因子的肽类拮抗剂,抑制肝癌的恶性转移.方法利用亲和层析法获得HAb18G/CD147抗原,在此基础上通过筛选噬菌体12肽库得到与HAb18G/CD147相结合的多肽,以固相法合成这些多肽并用质谱仪进行鉴定.后利用侵袭力抑制实验从中筛选拮抗肝癌细胞转移的功能多肽.结果经纯化的HAb18G/CD147分子量为65 000,Western blot验证结果阳性.用此纯化分子筛选噬菌体肽库,得到9条多肽.经体外功能验证,9条肽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力的活性不一,其中3条有显著活性(P《0.01),活性好的一条肽能使穿过Boyden小室膜的肝癌细胞数量较对照减少90.1%.结论以亲和层析法和噬菌体随机肽库法相结合,筛选获得了有抗肝癌细胞侵袭力功能的多肽,此结果为抗肝癌转移肽类药物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黄宝成;商澎;骞爱荣;王贤辉;施光华;陈志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原发食管小细胞癌极罕见,其发生率占食管肿瘤的1.7%~2.4%.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皓;叶正宝;楼谷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晚期食道癌患者食道梗阻严重,并且已不适于手术及放疗.近年来我们采用内镜介入法治疗105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集昌;张力建;马建;王燕蒙;张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胸腺类癌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较少见,我们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世辉;侍明宏;张鹏;黑月林;商忠良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食管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仍然是预后暗淡的疾病,它的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虽在不断进步,但迄今效果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作者:黄国俊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