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阻滞对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杨玉捷;张亚历;赖卓胜;王继德;吴保平;王亚东

关键词:反义寡核苷酸, 转染,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乙酰肝素酶
摘要:目的确定结肠癌细胞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是否在帽依赖翻译水平上调控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并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和肿瘤细胞侵袭性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活力是以其将大分子放射性元素(35S)标记硫酸乙酰肝素底物降解为小分子的能力来确定.癌细胞侵袭力改变使用膜浸润培养系统来检测.结果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174T细胞后,eIF-4E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伴随eIF-4E被阻抑,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的活力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并伴有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下降.结论 eIF-4E在翻译步骤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调节乙酰肝素酶表达的治疗靶点.
中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肺所谓的硬化性血管瘤合并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一例

    患者女,66岁.查体发现右肺下叶及右肾上腺占位病变5 d,于2002年12月25日入院.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压史8年.

    作者:刘丽丽;孙莉莉;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核素淋巴显像法术中定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目的研究核素淋巴显像法术前显像和术中γ探测相结合定位活检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2例病理穿刺活检诊断为乳腺癌、肿块直径≤5.0 cm、临床上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术前在肿块或活检腔周围腺体内分4点注射18.5MBq/0.5ml99mTc-硫胶体(标记率>98%,胶体颗粒大小为100~200 nm),核素显像和术中γ探测仪定位活检乳腺癌SLN.所有患者行同期根治术,切除的SLN与区域清扫标本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乳腺癌SLN核素淋巴显像检出率为88.1%,术中γ探测仪检出率为97.6%.SLN的灵敏度为93.3%(14/15),准确性为97.6%(40/41),假阴性率为6.7%(1/15),特异性为100%(26/26).结论核素淋巴显像法术前显像和术中γ探测相结合定位活检乳腺癌SLN能准确反映区域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改进核素显像剂品质、注射核素显像剂方式和探测方法,可提高定位活检SLN的检出率.

    作者:楼岑;黄中柯;宋向阳;张大平;黄华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既往使用紫杉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既往使用紫杉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 30例既往紫杉类药物治疗过的ⅢB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能状况评分(ECOG)0~1分.15例用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15例用MVP方案(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顺铂)治疗.结果 NP组和MVP组有效率分别为13.3%和0(P>0.05).NP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MVP组长(分别为6个月和3个月,P<0.05),NP组中位生存时间较MVP组长(分别为9个月和6个月,P<0.05),NP组1年生存率(40.0%)明显高于对照组(0,P<0.05).两组Ⅲ、Ⅳ度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可以耐受.结论 NP方案对既往使用紫杉类的、体能状况较好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一定疗效,可使患者疾病进展推迟,中位生存期延长,1年生存率提高,且毒性可耐受.

    作者:张文;曹军宁;印季良;洪小南;许立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膀胱移行上皮癌螺旋CT增强扫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膀胱癌螺旋CT增强早期的表现,探讨癌灶的强化程度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53例膀胱癌患者术前行盆腔CT平扫与螺旋CT(SCT)增强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40~45 s进行扫描),测得肿瘤灶的CT强化值.术后对每一个病灶行病理分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研究,用统计学分析癌灶的CT强化值与病理分级、VEGF、MVD等的相关性.结果 73个膀胱癌灶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不同病理分级癌灶的CT强化均值、MVD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01).CT强化均值与MVD呈高度相关(r=0.936,P<0.001),与病理分级相关(r=0.75,P<0.001),与VEGF表达不相关.VEGF与MVD、病理分级不相关.结论膀胱癌在SCT增强早期的CT强化值与MVD、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此期膀胱癌的CT强化值可反映癌灶内的微血管生成情况与血供情况.

    作者:谢琦;张静;江新青;陈胜利;王奇玲;许进;古杰洪;郑一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鼻腔神经鞘瘤三例

    例1患者女,48岁.右鼻渐进性鼻塞伴间歇性出血6个月.检查:右侧鼻中隔前中段有1.5cm×1.0 cm×0.5 cm的粉红色肿物,界清,表面光滑.鼻甲无肿大,总鼻道有少许淡红色分泌物.

    作者:凌玲;周水洪;任国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转移能力差异相关分子的研究

    目的鉴定在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差异表达的转移相关分子,探讨肺巨细胞癌的转移机制.方法以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即PLA801D、PLA801C)为转移模型,通过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实验,验证高、低转移株间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差异.以明胶酶谱实验,分析肿瘤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的活性;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肿瘤细胞分泌的MMP-2、MMP-9、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和TIMP-2)的蛋白水平,以及p53、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p16、CD44(V6)异构体、细胞骨架蛋白(CK18)、上皮细胞间黏附分子(E-cadherin)和肿瘤转移抑制蛋白(nm23-H1)的蛋白水平;以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细胞内MMP-2、MMP-9、TIMP-1、TI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mRNA水平.结果肺巨细胞癌高转移株PLA801D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显著高于低转移株PLA801C,大约为后者的4倍.PLA801D细胞株分泌的MMP-2活性高于PLA801C细胞株,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分泌的MMP-2蛋白以及细胞内MMP-2 mRNA水平显著增高所致.在PLA801D细胞株内,p53、PCNA、CK18蛋白和VEGF mRNA为显著高表达,p16、E-cadherin和nm23-H1蛋白为显著低表达,而MMP-9、TIMP-1、TI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在高、低转移株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间存在转移能力和转移表型的显著差异,经鉴定的差异表达分子可能在促进或抑制肺巨细胞癌细胞的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蒋代凤;陆应麟;邱宗荫;贺福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辅助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英国早期乳腺癌协作组(EBCTCG)的资料显示[1],乳腺癌术后用三苯氧胺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使乳腺癌术后复发率相对减少47%,死亡率相对减少26%.近年来,随着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逐渐地被用于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沈坤炜;陈灿铭;沈镇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周血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mRNA表达的临床意义

    多年临床实践表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antigen,PSA)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但是PSA并不能协助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这也是前列腺癌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马富玲;高明;李振莉;陈庆祥;董美钰;畅继武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国产盐酸吉西他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治疗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3组:单药试验组(A组):盐酸吉西他滨1 0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ml或200 ml,于30~60min内静脉滴注,第1,8,15天各1次,每28 d为1个周期;联合试验组(B组):在单药方案基础上加顺铂30 mg/,2,60~120min内静脉滴注,第1,2,3天各1次,28 d为1个周期;联合对照组(C组):以健择代替盐酸吉西他滨.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入组的124例中,可评价疗效病例115例.A组40例中,9例(22.5%)达PR;B组36例中,15例(41.7%)达PR;C组39例中,15例(38.5%)达PR.B组与C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552).第二周期后,有117例患者可评价不良反应.Ⅲ~Ⅳ度恶心、呕吐、纳差的发生率以B组为高,C组的血液学毒性高于A组,B、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国产盐酸吉西他滨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药物,使用安全,联合顺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健择联合顺铂相近.

    作者:刘淑俊;邸立军;王洁;李蓉;杨岚;孙红;张茂宏;黎莉;刘基巍;高亚杰;孙辉;徐光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阻滞对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目的确定结肠癌细胞中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是否在帽依赖翻译水平上调控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并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和肿瘤细胞侵袭性改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eIF-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活力是以其将大分子放射性元素(35S)标记硫酸乙酰肝素底物降解为小分子的能力来确定.癌细胞侵袭力改变使用膜浸润培养系统来检测.结果反义寡核苷酸(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174T细胞后,eIF-4E基因表达明显抑制,其蛋白表达也显著下降.伴随eIF-4E被阻抑,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的活力和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并伴有癌细胞体外侵袭力的下降.结论 eIF-4E在翻译步骤对乙酰肝素酶表达具有调控作用,可作为调节乙酰肝素酶表达的治疗靶点.

    作者:杨玉捷;张亚历;赖卓胜;王继德;吴保平;王亚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影像学与病理学靶区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影像学肉眼肿瘤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明确NSCLC患者影像学GTV与病理学GTV之间的关系,明确NSCLC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电镜下侵袭关系,以精确确定CTV边缘.方法 2001年2月~2002年2月间4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术前行CT检查,确定肿瘤在冠状轴(X轴)、矢状轴(Y轴)、人体长轴(Z轴)三维径线上的大小;术后病理检查,确定肿瘤在X、Y、Z轴径线上的大小及各径线上的侵袭距离.结果在不考虑电镜下侵袭的情况下,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在三维方向上是基本吻合的;腺癌平均侵袭范围为2.18 mm,鳞癌为1.33 mm(P=0.001).腺癌的侵袭范围95%在7 mm之内,鳞癌为5 mm.结论影像学的GTV与病理学的GTV是基本吻合的,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靶区定位时,可以用影像学的GTV代替病理学的GTV.从GTV到临床靶区的扩充区,腺癌需要7 mm包括95%的侵袭范围,而鳞癌仅需5 mm.

    作者:李万龙;于金明;刘国华;仲伟霞;李文武;张百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影像诊断

    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非常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对其影像学表现,史献报道较少.我们搜集了我院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对其MRI表现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任爱军;高培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软组织非霍奇金B细胞型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67岁.因右背部不适2个月,发现肿块4 d,于2003年3月15日住院治疗.查体:无发热,血压160/85 mmHg,浅表淋巴结末触及.

    作者:于会明;于金明;范廷勇;蔡淑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幼儿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例

    患儿女,2岁.2002年7月患儿左大腿内侧发现一包块,8月于当地医院行左侧大腿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组织呈鱼肉样改变,包绕于股动静脉、股神经周围.病理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未加治疗.

    作者:黄东生;唐锁勤;王建文;吕善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反义DNA甲基转移酶1改变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敏感性及其机理的研究

    目的观察转入反义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片段后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的敏感性改变,初步阐明其机理.方法台盼蓝排斥实验检测活细胞率;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bax和bad蛋白的表达.结果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肝癌SMMC-7721细胞与转入正义DNMT1基因片段和空载体的细胞相比,活细胞率显著降低(P<0.05,P<0.01),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SMMC-7721细胞,其bax和bad表达,尤其是bax的表达,明显高于转入正义DNMT1基因片段和空载体的细胞,但对bcl-2的表达无影响.结论转入反义DNMT1基因片段的肝癌SMMC-7721细胞对TRAIL的敏感性明显增强,可能与bax和bad的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李小安;房殿春;张宏;杨金亮;司佩任;张汝刚;杨柳芹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前瞻性评估肝细胞癌(HCC)经导管化疗栓塞(TACE)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ELISA)对30例HCC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d和4周测量血清VEGF水平,TACE术后3个月评估复发转移发生情况.结果 30例HCC患者术前血清VEGF表达范围为154.47±90.17 pg/ml,术后血清VEGF表达较术前增高(P<0.05).在碘油分布不均匀及门静脉癌栓组中,血清VEGF表达增高.追踪半年后,血清VEGF水平升高者中有74%复发,而血清VEGF表达下降者无一例复发.结论 HCC患者TACE后血清VEGF表达增加,与复发转移发生有关.

    作者:熊正平;杨树仁;肖恩华;周顺科;张子曙;梁赵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tomography,PET)是核医学高水平的标志.PET技术是惟一的用解剖形态方式进行功能、代谢和受体显像的技术,可显示生物物质相应活动的空间分布、数量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故又称为生化显像或分子显像.

    作者:于甬华;于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颈椎椎体骨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45 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发现颈6,7椎体形态尚正常,椎间隙变窄,间盘信号异常;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

    作者:赵云辉;许乙凯;陈大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托泊替康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血液病21例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或复发恶性血液病的联合化疗方案,评价托泊替康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以托泊替康为主,联合阿糖胞苷、安吖啶或环磷酰胺治疗21例难治或复发的急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的拯救化疗.结果完全缓解9例(42.9%),部分缓解4例(19.0%),1个疗程总有效率达61.9%.所有患者均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为12.6 d,NHL为7.5 d.有16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全部患者均需成分输血支持治疗.有15例患者出现发热及感染,脏器毒性反应轻微.结论以托泊替康组成的联合化疗对难治或复发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有显著效应,毒性反应轻微.

    作者:吴德沛;唐晓文;孙爱宁;仇惠英;付铮铮;马骁;阮长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人乳腺癌细胞异质性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系亚群的异质性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Percol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乳腺癌细胞系MCF-7亚群,以流式细胞仪测定人乳腺癌细胞系各亚群的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以MTr法测定各亚群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细胞系各亚群间在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方面存在异质性,该异质性可导致各亚群细胞增殖能力和对抗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差异.结论肿瘤细胞自身遗传不稳定性可使肿瘤细胞在其演进过程中失去单克隆性,并发生亚克隆性生长,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包括DNA含量、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的差异,并且终导致细胞增殖能力、对抗癌药物敏感性等生物学表型的改变.

    作者:田海梅;傅军;曹冬艳;石晓燕;郦皆秀;邵长君;马冬梅;黄宏;李茉;曲平;刘朝阳;张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中华肿瘤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