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壮彦;穆雅琴;富晓敏;赵富玺
目的 研究黄酮类化合物α-奈黄酮(α-NF)对人类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TS裸鼠移植瘤CYP1B1基因的影响.方法 采用A2780TS细胞移植成功的24只裸鼠分为对照组、ANF组、紫杉醇组及联合用药组(α-NF+紫杉醇).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CYP1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YP1B1 mRNA表达水平α-NF组及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YP1B1蛋白表达水平α-NF组及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α-NF在mRNA水平对CYP1B1基因无调节作用,在蛋白水平可下调A2780TS裸鼠移植瘤细胞CYP1B1的表达,发挥逆转A2780TS细胞紫杉醇耐药的作用.
作者:朱壮彦;穆雅琴;富晓敏;赵富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清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性,寻找对原发性肝癌更有效的肿瘤诊断标志物.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榆测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蛋白质谱,寻找有意义的蛋白质谱.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4个蛋白质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54.71,8825.80(高表达),4345.08,13 715.01(低表达).从中筛选出质荷比(M/Z)分别为3354.71、8825.80差别显著的蛋白质峰,使用这两个蛋白质峰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模式,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45/50),94%(47/50).100例患者中,AFP阳性27例,灵敏度为54%(27/50),特异度为100%(30/30).结论 SELDI-TOF-MS蛋门质芯片技术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肿瘤特异性蛋白质生物标志的筛选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操作简单,正确诊断指数(r=83)优于AFP(r=53).
作者:温树伟;党之俊;苑天文;薛耀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10例.病理检查发现11种病理类型,良性16例,恶性19例.1例手术后发生肠瘘死亡.恶性肿瘤中9例复发或者转移.良性肿瘤长1生存16年,恶性肿瘤长1例生存6年.结论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早期症状不典型,术前明确诊断困难,病理类型复杂,CT、腹腔镜对诊断有明显帮助.治疗以手术为首选;结合术后放疗、化疗.复发病例应多次手术.
作者:雷鸣;刘海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早中期和晚期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表达蛋白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使用弱阳离子交换(WCX-2)蛋白芯片分别检测两组肺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采用蛋白质芯片阅读机读取数据,CiphergenProtein Chip 3.0版本的分析软件采集数据,读取峰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蛋白质峰强度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早中期和晚期肺癌患者血清中存在10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蛋白质峰.与早中期相比,晚期肺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7978、8139、15 951和16 133,晚期肺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867、6885、8701、8840、13 781、13 955.结论 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快速、简单、敏感、样本用量少和高通量的蛋白质检查分析方法,可以直接筛选早中期和晚期肺癌患者血清中的差异蛋白,可能成为远处转移的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瑞芬;郭素堂;宋霞;郭毅;杨瑞红;张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84例经临床、彩色超声、螺旋CT发现的恶性胆管梗阻患者行MRI、MRCP联合检查,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MRI及MRCP对恶性胆管梗阻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95.2%,80/84).肝内胆管扩张呈树枝状和腊肠状.低位胆管梗阻的胆总管末端呈截断状、杯口状.结论 MRI、MRCP联合检查诊断恶性胆管梗阻准确率高,可以作为不宜行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的替代检查方法.
作者:刘利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肝切除术后肝衰竭是肝癌患者围手术期重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目前有多种检测方法(包括常规肝功能检测和肝储备功能定量检测),综合应用能评价肝脏功能,预测肝衰竭.
作者:刘立国;吴健雄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应用微创骨水泥灌注技术治疗肺癌椎体骨转移灶的止痛效果.方法 2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43处骨转移病灶均给予骨水泥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强度变化情况并行镇痛药使用评分调查.结果 21例43个转移灶手术完成顺利.VAS和镇痛药使用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微创骨水泥灌注技术治疗肺癌椎体溶骨性转移灶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止痛药物的应用.
作者:马晓泉;康玉禄;于红伟;夏秀春;王德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相关因素和再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 总结12例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再次手术的经验.12例中,10例原术式为经腹手术,2例为经胸手术.再次手术采用左胸切口和胸腹联合切口.结果 手术切除9例,切除率75%,2例术后并发轻度反流,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术后生存3年以上2例,2年以上2例,1年以上4例,左胸切口复发肿瘤切除的l例7个月内死亡,手术探查的3例分别于3~10个月内死亡.结论 贲门癌经腹手术复发率高.贲门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者若病变未侵及主动脉或气管,无远处转移,且心肺可以耐受手术者,应积极再次手术.胸腹联合切口残胃全切、胸内横结肠问置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毅;王治华;李江红;马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报道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和使用人类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进行盆底重建的初步应用结果.方法 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4月,采用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治疗13例低位直肠癌.腹部操作直肠系膜的分离停止于肛提肌附着盆壁的平面.会阴操作采用俯卧折刀位,在进入盆腔之前环周解剖出肛提肌.切除尾骨和第五骶骨,切开Waldeyer筋膜进入盆腔,从后向前切断两侧肛提肌.在会阴横肌的后方切断盆底肌纤维并将直肠和肛管完整切除,标本呈圆柱状.盆底缺损使用HADM重建.结果 所有患者无直肠穿孔,病理示环周切缘阴性.平均随访8个月,会阴伤口无裂开、膨出和疝的发生.会阴伤口感染1例,无症状血清肿1例,会阴疼痛3例,短期尿潴留5例.结论 柱状经腹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可以降低Miles手术环周切缘阳性率和肠穿孔率,HADM盆底重建可以降低手术难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志刚;杨增辉;王振军;魏广辉;李敏哲;杜燕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学之间的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乳腺癌CDFI声像图、血流特征及病理分型结果.结果 45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32例,髓样癌4例,黏液腺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2例,导管内癌2例,乳头状癌、原位癌各1例.超声影像主要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无明显包膜,纵径大于横径,边缘蟹足状浸润,后方回声衰减,部分可见沙砾状微小钙化及强回声晕.CDFI示血流信号丰富.结论 乳腺癌的CDFI声像图表现对其病理组织学分型有提示作用.
作者:孙建新;党笑坤;张亚雄;曹晔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对细胞角蛋白19片断(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等常规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肿瘤标志物应用状况,肿瘤标志物在食管鳞癌早期诊断、预测化放疗敏感性、监测术后复发和转移、判断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虽然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报道较多,但是尚无令人满意的肿瘤标志物.蛋白质组学技术已开始用于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的寻找,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有望寻找到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便捷途径.
作者:龚磊;张晓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BMSC)-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中Jurkat细胞的化疗敏感性,并探讨基质细胞黏附培养对Jurkat细胞bcl-2、bcl-xL及box表达的影响.方法 常规分离、培养BMSC,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共培养模型,扫描电镜观察.以悬浮培养的Jutkat细胞为对照,MTT法测定Jurkat细胞DNR的IC50,TC-Annexin V/PI标记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Jurkat细胞总蛋白中bcl-2、bcl-xL和box的表达.结果 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使Jurkat细胞对DNR的敏感性降低,IC50卯为2.30μmol/L,而悬浮对照组为0.45μmol/L,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白血病BMSC黏附培养4 h即观察到bcl-2表达上调,24h和48h尤为明显,该家族另一凋亡抑制蛋白hcl-xL的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也未观察到促凋亡蛋白box表达的明显变化.结论 白血病BMSC黏附培养能介导白血病细胞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基质细胞黏附使内血病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王吉刚;陈幸华;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患者患者,女,51岁,于2006年3月体检时胸部X线片示右肺肿物.当时无明显不适,其后肿物逐渐增大.5月底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部CT示右肺中叶靠近右主支气管处占位,大小约1.0 cm×2.0 cm.支气管镜活检病理为腺癌.2006年6月1日于该院行右肺全切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术后采用NC(长春瑞滨+卡铂)方案化疗4个周期,经查CT疗效评为病变稳定(SD).2007年6月患者自觉右目视物欠清,赴北京同仁医院治疗白内障时检查发现右眼球后微小占位,MRI示右侧球壁肿物,大小为1.5 cm×0.5 cm.遂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示:右侧眼球内后壁转移.
作者:王莉娜;李道睿;刘杰;林洪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疗效.方法 22例晚期复发卵巢癌患者注入预热的氯化钠溶液(Ns)+顺铂(DDP)+依托泊苷(VP16),同时采用NRL-002内生场热疗机热疗60~120 min,每周热灌注化疗1次,单纯热疗1次.结果 总有效率(CR+PR)63.6%,CA125明显下降,CD4/CD8比值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升高,临床受益反应81.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及中位生存时间(MST)分别为7.8个月和18.5个月.结论 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向药物的出现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研究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及肺癌较单用化疗有效率提高10%~20%.然而EGFR单抗昂贵的价格及只对部分患者有效限制了其临床的合理应用,如能有效利用疗效预测生物标志,指导临床用药,不但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避免患者不必要的不良反应,也能减少患者在经济及时间上的浪费.文章对相关预测生物标志的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述.
作者:刘慧龙;刘端祺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XT)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I临床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2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静脉滴注1h,卡培他滨2000mg/m2,分早晚两次餐后半小时口服.第1天至第14天.化疗前1天开始口服地塞米松8 mg,2次/d,连服3 d.3周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20例患者CR 3例(15%),PR9例(45%),SD 6例(40%),PD 2例(10%),CR+PR共12例,总有效(RR)率60%.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手足综合征等,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多西紫杉醇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近期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作者:高峰;田富国;贾俊鹏;刘玉堂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3.0 cm)术前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32例患者中平扫病灶等密度6例,低密度19例,稍高密度5例,3例点状钙化.增强扫描皮质期20例明显强化,8例中度强化,4例轻度强化;均匀强化8例,不均匀强化24例.透明细胞癌25例,主要为不均匀明显强化;乳头状细胞癌3例,为轻度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及肉瘤样细胞癌各2例,为中度强化.32例患者中检出率100%,定性诊断正确率93.75%,分期正确率84.38%.结论 MSCT多期增强扫描是小肾癌诊断及其亚型鉴别诊断的可靠检查方法.
作者:孙志刚;靳宏星;吴吉丽;申艳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术式在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淋巴结清扫数量、淋巴结转移率和远期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评价三野淋巴结清扫的优劣.方法 同期入组的9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46例行食管癌淋巴结三野清扫(三野清扫组),另外50例接受传统术式(传统手术组).结果 三野清扫组扫除淋巴结39.28枚/例,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13.30枚/例(P<0.01);三野清扫组患者淋巴结阳性率73.91%(34/46),也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的38.00%(19/5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喉返神经损伤和呼吸并发症三野清扫组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三野清扫组术后胸腔积液引流量增多;三野清扫组3年生存率高于传统手术组(P<0.05).结论 三野清扫术有效地扩大了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使食管癌的分期更加准确,同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也有大量的证据.但缺点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胡成广;廉建红;任宾;张双平;王春利;郭石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热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内和肝转移的治疗和预防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6例进展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和静脉化疗效果比较.96例患者确诊后即行根治术,术后2周开始行化疗,均采用FAM方案,其中54例行腹腔内灌注热化疗和全身热化疗(热化疗组),42例进行静脉化疗(化疗组);热化疗组使用高频热疗机进行腹部热疗.结果 平均随访22~36个月,热化疗组发生肠粘连肠梗阻1例,无复发及转移病例;化疗组发生腹腔内转移2例,肝转移7例.结论 腹腔内灌注热化疗和全身热化疗,对防治胃肠道肿瘤腹腔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尉继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紫杉醇(FIX)联合顺铂(DDP)(PT方案)与5-氟尿嘧啶(5-Fu)联合DDP(PF方案)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肝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 58例食管鳞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其中治疗组(PT组)28例采用PT方案化疗,对照组(PF组)30例采用PF方案化疗,4个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计算疾病进展时间(TTP)和总生存期(OS),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有效率、TTP和生存期.结果 PT组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B)15例,疾病稳定(SD)5例,疾病进展(PD)5例,1年生存率为64.3%;PF组中,CR 0例,PR 9例,SD 3例,PD 18例,1年生存率为30%,PT组有效率、TTP及生存曲线均优于P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IX联合DDP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好,与传统化疗方案相比,有患者延长生存的趋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作者:孟光丽;杨帆;裴毅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