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李涛;郎锦义;王捷;卢铀;向明芳;王静波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治疗, 低剂量辐射, 脾脏, T淋巴细胞亚群, 天然杀伤细胞, 放疗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放疗配合低剂量辐射照射脾脏,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结果: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4+、CD4+/CD8+比值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联合组为40.0%、36.7%和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76.7%和27.6%(P<0.05).出现并发症时的平均放疗剂量联合组分别为49.23 Gy、42.25 Gy和64.00 Gy明显晚于对照组的28.17 Gy、22.56 Gy和42.53 Gy(P<0.05).结论: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辐射能力.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肿瘤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水平在大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研究,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和MVD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表达阳性率为62.8%.MVD和VEGF表达的程度明显相关.VEGF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肿瘤位置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肝肺等远处转移及浸润深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VEGF是由肿瘤细胞所分泌的,并在大肠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何志国;冯家成;孙达春;扬欢珍;莫海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甲孕酮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

    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治疗的同时,往往伴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放、化疗的正常进行,从而延误治疗,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中苏;王继瑞;方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和预后(附49例临床报告)

    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鼻腔NHL)在我国较多见,约占全部淋巴瘤的10%[1],长期以来对其诊治存在争议[2,3].现将我们诊治的49例鼻腔NHL的治疗和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欣;顾昱;李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呕必停与胃复安及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应用治疗大剂量顺铂所致的迟缓呕吐

    5-HT3受体拮抗剂的问世使大剂量顺铂为主的化疗所致呕吐的控制率有显著提高,但DDP导致的迟缓呕吐常难以控制.

    作者:卞志远;琚勤昌;刘宝琴;任会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吉西他滨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包括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副鼻窦及大小涎腺等部位的肿瘤.美国头颈部肿瘤占所有肿瘤的3%~5%,每年死亡7 800人,2001年新发头颈部肿瘤30 100例.

    作者:廖世兵;秦叔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D44v6、p27蛋白在大肠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60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7%(34/60)、22%(1 3/60);两者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27阳性表达与之相反.结论:CD44v6、p27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武卫华;武培敬;陈海霞;许艳梅;韩庶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原发性阴道癌治疗及预后因素的探讨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方式及预后因素.方法:1963年-1997年间,我院收治了原发性阴道癌92例,0期4例,Ⅰ期22例,Ⅱ期35例,Ⅲ期18例,Ⅳ期13例.鳞癌72例,腺癌20例.手术治疗者29例,放射治疗者56例.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48.9%,Ⅰ期、Ⅱ期患者行手术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50.1%,行放射治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70.3%,二者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17).单因素分析示期别、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阴道受侵长度为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示期别、肿瘤大小及阴道受侵长度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性阴道癌的治疗首选放疗,早期病例可选择手术治疗.独立的预后因素有分期、肿瘤大小及阴道受侵长度.

    作者:楼寒梅;楼洪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肺软骨瘤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外院体检CT检查发现右肺包块11天而入院.患者近日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胸闷、发热等.X线示:①右下肺结核球.②右下肺癌不能排除.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复发、转移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我们自1999年3月-2002年4月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共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玲;付小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苦参碱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往往一般情况差,临床症状明显,大多已失去手术及根治性放疗的机会.

    作者:吴建语;粟世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睾丸表皮样囊肿2例

    1病例介绍病例1,23岁,发现右侧睾丸肿块2年,近半年增长加快,偶有轻度坠胀感,无疼痛,体验右侧睾丸上缘有1约2.0cm×1.0 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无明显触痛;B超示右侧睾丸内囊实性肿块,其内回声不均;术中见肿瘤位于睾丸上极,约1.5 cm×1.0 cm,椭圆型,包膜完整,内呈胶冻样物,完整切除之,术后病理报告睾丸表皮样囊肿.

    作者:孙利忠;张东升;钟少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灭吐灵加地塞米松化疗前1天预处理控制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自身对照研究

    恶心呕吐是肿瘤化疗中常见副作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降低患者化疗的顺应性和增加治疗难度的主要原因.

    作者:门琼;吴瑾瑜;施媛;叶成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咽癌常规放疗配合分次立体定向放疗疗效观察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tic radiation tnerapy,FSR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放疗技术.其大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射治疗高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显著减少,且采用分次照射,既符合肿瘤放射生物学规律,又发挥了放射物理的优势.

    作者:宁雪坚;冯献斌;曾自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含奥沙利铂化疗联合体外照射治疗青年人晚期结肠癌22例

    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及醛氢叶酸钙及体外照射治疗青年人晚期结肠癌22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禄寿;章志勇;雷衍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艾恒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奥沙利铂(艾恒)是第3代铂类化合物,其药理特性与其他铂类药物相似,均以DNA为靶点.临床前期研究表明L-OHP对DDP耐药的结肠癌有效,有报道[1]用单药治疗139例5-Fu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达10.0%,小鼠模型中L-OHP与5-Fu有协同作用.我们采用艾恒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1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祖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食管中段小细胞癌1例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汉族,农民.因胸骨后隐痛半年伴咽部不适1个月入我院(住院号208493).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姜达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抗辐射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放疗配合低剂量辐射照射脾脏,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结果: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4+、CD4+/CD8+比值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联合组为40.0%、36.7%和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76.7%和27.6%(P<0.05).出现并发症时的平均放疗剂量联合组分别为49.23 Gy、42.25 Gy和64.00 Gy明显晚于对照组的28.17 Gy、22.56 Gy和42.53 Gy(P<0.05).结论: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辐射能力.

    作者:李涛;郎锦义;王捷;卢铀;向明芳;王静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世纪化学药物治疗肿瘤的趋势

    1概述内科肿瘤学(medical oncology)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它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与生物制剂等措施来治疗癌瘤,系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当前临床肿瘤研究中活跃的一个领域.

    作者:王肇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肠癌术后腹腔加静脉双路化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为探讨腹腔加静脉双路化疗对大肠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我科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随机对60例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秀升;雷妍玮;张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手术方式.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0月15例超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5cm者)保肛手术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方式、术后肛门功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肿瘤距肛缘4 cm者4例,4.5 cm者5例,5 cm者6例;病理类型属中分化腺癌者12例,中-低分化腺癌3例.均行经腹全直肠系膜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Dukes′分期:A期8例,B期2例,C期5例.随访7个月~28个月,1例术后20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再手术,1例术后18个月发现肝肺转移化疗中.无局部复发,目前均存活.肛门功能:2个月~3个月恢复预感便意,5个月~6个月恢复控便能力,平均每天排便3次~4次.术后6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达80%.无肛门失禁.结论:对于肿瘤病灶局限、分化良好、患者情况良好,同时具备相当的手术经验,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李德川;冯海洋;刘勇;陈贤贵;楼荣灿;曹浩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西肿瘤防治通讯

主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