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瀚;陈建福;李智渊;王培基;王群姬;卢珊珊
放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治疗的同时,往往伴有食欲不振、厌食、体重下降、生活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严重阻碍了放、化疗的正常进行,从而延误治疗,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治疗效果.
作者:王中苏;王继瑞;方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白血病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凋亡时的形态学变化,对细胞凋亡前后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降低细胞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加军;潘祥林;伍新尧;蔡贵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采用同步或序贯放化疗的模式作为进展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并分析评价治疗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6例Ⅱ期患者和56例Ⅲ期患者随机分为ⅡA组、ⅡB组和ⅢA组、Ⅲ B组,其中Ⅱ A和ⅢA接受序贯放化疗模式(DT45 Gy/25次,共35天后休息2周~4周接受LV+5-Fu 4疗程),Ⅱ B和ⅢB接受同步放化疗模式(DT45 Gy/25次,共35天同步LV+5-Fu 1疗程,休息1周~2周后接受LV+5-Fu 3疗程).结果:两种治疗模式对Ⅱ期患者的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对于Ⅲ期患者,除1年总生存率无差异外,同步治疗模式明显延长了1年、3年无进展生存期和3年总生存率.同步治疗模式的毒副作用虽有一定提高,但无明显差异,大部分均可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作为Ⅲ期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后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模式,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延长长期生存期.
作者:孙清;吴福林;赵伟;杨继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5-HT3受体拮抗剂的问世使大剂量顺铂为主的化疗所致呕吐的控制率有显著提高,但DDP导致的迟缓呕吐常难以控制.
作者:卞志远;琚勤昌;刘宝琴;任会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病例的2/3以上,而且就诊时晚期患者占大多数,失去手术机会.单纯放射治疗生存率较低,近年来化疗加放射治疗同时进行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蔡春梅;于永清;段长民;阎福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1年2月对17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阮江;李家仁;洪诗哲;李镭钰;戴奕奕;陈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吡喃阿霉素是继阿霉素之后的另一个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1999年-2002年,我们采用国产吡喃阿霉素(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肿瘤50例,现将其治疗结果及毒副作用总结如下.
作者:张凯竞;陈赛;王云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tic radiation tnerapy,FSRT)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放疗技术.其大优点是可使肿瘤获得比常规放射治疗高得多的剂量,而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显著减少,且采用分次照射,既符合肿瘤放射生物学规律,又发挥了放射物理的优势.
作者:宁雪坚;冯献斌;曾自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病例1,23岁,发现右侧睾丸肿块2年,近半年增长加快,偶有轻度坠胀感,无疼痛,体验右侧睾丸上缘有1约2.0cm×1.0 cm大小包块,质硬,边界清楚,无明显触痛;B超示右侧睾丸内囊实性肿块,其内回声不均;术中见肿瘤位于睾丸上极,约1.5 cm×1.0 cm,椭圆型,包膜完整,内呈胶冻样物,完整切除之,术后病理报告睾丸表皮样囊肿.
作者:孙利忠;张东升;钟少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抗辐射能力及对机体正常组织的合理防护作用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联合组放疗配合低剂量辐射照射脾脏,对照组单纯放射治疗;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出现时间.结果: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NK细胞活性及CD4+、CD4+/CD8+比值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气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联合组为40.0%、36.7%和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0%、76.7%和27.6%(P<0.05).出现并发症时的平均放疗剂量联合组分别为49.23 Gy、42.25 Gy和64.00 Gy明显晚于对照组的28.17 Gy、22.56 Gy和42.53 Gy(P<0.05).结论:低剂量分次照射脾脏配合放疗治疗食管癌,可提高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抗辐射能力.
作者:李涛;郎锦义;王捷;卢铀;向明芳;王静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奥沙利铂(艾恒)是第3代铂类化合物,其药理特性与其他铂类药物相似,均以DNA为靶点.临床前期研究表明L-OHP对DDP耐药的结肠癌有效,有报道[1]用单药治疗139例5-Fu治疗失败的晚期大肠癌有效率达10.0%,小鼠模型中L-OHP与5-Fu有协同作用.我们采用艾恒联合5-Fu+CF治疗晚期大肠癌1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祖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38岁.外院体检CT检查发现右肺包块11天而入院.患者近日偶有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胸闷、发热等.X线示:①右下肺结核球.②右下肺癌不能排除.
作者:杨洁清;周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头颈部肿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包括上呼吸道和上消化道、副鼻窦及大小涎腺等部位的肿瘤.美国头颈部肿瘤占所有肿瘤的3%~5%,每年死亡7 800人,2001年新发头颈部肿瘤30 100例.
作者:廖世兵;秦叔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及醛氢叶酸钙及体外照射治疗青年人晚期结肠癌22例,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禄寿;章志勇;雷衍凡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右乳肿物1月余入我院普外科.体检:双侧乳房外型对称,皮肤外观无改变,乳头无内陷,无溢液.右侧乳房外下象限可扪及约1.5 cm×2.0 cm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双侧腋窝及锁骨上区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作者:林明雄;刘小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恶性肿瘤患者约有70%会发生骨骼转移,多表现为疼痛、肿块及病理性骨折,其中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其生存质量.
作者:牟建国;宋金华;张传建;郑海涛;阎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汉族,农民.因胸骨后隐痛半年伴咽部不适1个月入我院(住院号208493).查体未见异常.
作者:姜达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结果:60例大肠腺癌中CD44v6、p27蛋白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7%(34/60)、22%(1 3/60);两者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预后呈负相关,p27阳性表达与之相反.结论:CD44v6、p27蛋白表达与大肠腺癌转移及预后相关,联合检测CD44v6、p27蛋白表达水平,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复发转移潜能,评估患者预后及术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武卫华;武培敬;陈海霞;许艳梅;韩庶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已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往往一般情况差,临床症状明显,大多已失去手术及根治性放疗的机会.
作者:吴建语;粟世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1概述内科肿瘤学(medical oncology)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它主要是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内分泌与生物制剂等措施来治疗癌瘤,系一种全身治疗方法,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当前临床肿瘤研究中活跃的一个领域.
作者:王肇炎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