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葵
目的:观察腹腔内压(IAP)对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探讨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分析ICU收治的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患者15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初始腹IAP值分A、B、C、D、E 5组.记录12 h、24 h、36 h、48 h螺旋型鼻肠管到达屈氏韧带以下25 cm处的例数,比较不同水平IAP对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影响.结果: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置管后12 h、24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48 h C组成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随着IAP增高,置管成功率下降.C组与D组比较,置管后24 h、36 h、48 h D组成功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E组比较,各时间点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P的高低对螺旋型鼻肠管的置管成功率产生明显影响.随着IAP升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明显降低.早期置管(IAP≤20 mmHg时)可提高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的成功率.IAP是影响徒手置入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的因素之一.
作者:黎琳;刘家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接受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疾病患者5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小板输注治疗,对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前后的血小板回收率(PPR)、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进行对比分析,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情况、脾肿大发生率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接受血小板输注后的1 h和24 h的PPR和CCI均明显高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种类型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输注失败率高,与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失效率同样高于AL、AA患者,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较小,合并感染、脾肿大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血小板输注失败率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小板输注方式对血液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合并感染、脾肿大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对血小板输注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为了提升对血液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必须采取措施消除上述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所产生的影响,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龙冠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RLS患者68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实施每周1次常规血液透析,1次血液透析滤过,1次血液灌流.治疗2个月后,比较患者RLS评分和生化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RLS评分(11.1±5.1)分,观察组(8.0±0.8)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肌酐、血β2微球蛋白与PTH)显著改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长期血液透析RLS患者,使用加巴喷丁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可全面清除患者机体内毒素,改善生化指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洪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儿童长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儿童长骨干骨折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弹性髓内针交叉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内拔除髓内针,愈合良好,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结论:对于儿童长骨干骨折患者来说,采用弹性髓内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宇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肝癌化疗患者并发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肝癌化疗患者80例,包括PDCA循环管理前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及PDCA循环管理后肝癌化疗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17.50%(7/40),均明显高于观察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观察组患者临床康复满意度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95,P=0.027).结论:肝癌化疗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指导下护理干预可以明显减少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晓明;杜英东;许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院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PICC带管出院患者120例,根据管道维护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及社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导管维护依从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00);干预组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9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00%(P=0.014).结论:对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导管维护依从性及自我维护技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荐.
作者:宋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能否判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方法: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186眼,术前除视力、非接触式眼压、双眼眼轴(AL)、眼部超声等常规检查外,还针对性进行UBM检查,内容包括:测量中央前房深度(ACD)、两端睫状突的大横径(STS),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h),并计算中央前房深度占眼轴长的比例(ACD/AL)和晶状体前顶点与睫状突两端大横径的垂直距离与睫状沟横径比值(h/STS).结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与没有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的患者对比,AL、ACD、h、ACD/AL以及h/ST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UBM的精准测量,能够推测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是否合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从而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梁雄姿;彭华琮;裘俊;彭祎琳;轩凤霞;吴岚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螺旋CT与MRI检查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子宫颈癌患者68例,术前均给予螺旋CT与MRI扫描,分析螺旋CT与MRI单独检查对子宫颈癌诊断及分期的准确率比较.结果: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组Ⅰ期20例(44.44%),Ⅱa期7例(15.56%),Ⅱb期10例(22.22%),Ⅲa期4例(8.89%),Ⅲb期3例(6.67%),Ⅳa期1例(2.22%).螺旋CT检查共32例(71.11%)患者诊断准确,MRI检查患者诊断准确共40例(88.89%).结论:螺旋CT与MRI均对子宫颈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的准确率,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螺旋CT,为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建议术前采用MRI检查作为诊断手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联合诊断,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资料.
作者:汪东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析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牙髓切断术在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患儿3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氢氧化钙作盖髓剂,观察组应用MAT作盖髓剂,对两组患者进行部分/全部冠髓切除术,随访观察1年,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两组治疗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1个月,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氧化矿物凝聚体牙髓切断术在年轻恒牙不可复性牙髓炎治疗中应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涛;刘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延庆区部分大学生对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方法:选择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2017年9月入学的新生1358名进行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问卷调查.结果:肺结核可疑症状、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疑似肺结核应到哪儿就诊的知晓率高,但肺结核免费政策的知晓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获取渠道:校园健康讲座高,纸媒和电视的选择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庆区部分学生的肺结核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较高,但是了解还不够全面,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肺结核知识宣教.
作者:段俊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8例,两组患者的常规控糖方式均为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对照组的研究对象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试验组由医生、护士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和健康管理措施,检查监督患者和家属的落实情况.随访并记录两组研究对象治疗3个月后空腹血糖值(FBG)、餐后2 h血糖值(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采用自我管理自评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情况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的FBG、2 hPG和HbA1c水平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自评量表各项指标均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农村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
作者:胡女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护理对策.方法:收治进行维持性血液净化的患者80例,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分析两种护理方式干预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方式的护理满意度(95.0%)显著优于对照组(62.5%)(P<0.05).结论: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制定不同的护理对策,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疏导、陪伴和鼓励,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作者:张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讨论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心衰患者50例,以简单随机法将这5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予以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美托洛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对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情况、6 min步行实验结果、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6 min步行实验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美托洛尔片+稳心颗粒治疗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可优化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本社区进行推广.
作者:韩德伟;廖敏蕾;张晓红;樊雪;穆淑霞;苏振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及评价.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针对患者的出血部位和血肿量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直视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和钻孔血肿抽吸引流术.同时选取同期的患者50例作对照组,并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方法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当中有着显著疗效,应根据患者的出血部位以及血肿量来确定手术方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刘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以及对策.方法:收治急性中毒患者100例,研究影响其预后的急诊内科影响因子、对策等.结果:影响急性中毒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主要有接触毒物的时长、毒物类型、中毒途径、PS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初次用药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血液净化时间、服毒剂量以及胆碱酯酶等,其与预后存在紧密联系(P<0.05).结论:影响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急诊内科因素主要有农药中毒、初次用药时间、血液净化时间、PSS评分、胆碱酯酶、碳酸血症、服毒剂量、APACHEⅡ评分、肌酸激酶同工酶、SOFA评分等,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尽早予以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马建飞;廖楚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急性脑梗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尿激酶治疗,100~150 U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结果:中度脑白质疏松和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在性别、年龄、NIHSS评分、血压、血糖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例,转化率2.9%;重度脑白质疏松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12例,转化率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程度越高,则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中重度脑白质疏松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汤晓莉;李建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16、p53、ki-67联合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不同级别的CIN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同期炎症较轻且鳞状上皮正常的宫颈炎患者100例作对照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选择4μm厚刀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标记p16、p53、ki-67,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结果:对照组p16、p53、ki-67均为阴性,而观察组p16阳性率95.0%,p53阳性率47.0%,Ki-67阳性率9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IN的分级越高,阳性率越高,CINⅠ~Ⅲ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阳性率远远高于p53阳性率(P<0.05).结论:p16、p53、ki-67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特别是p16和ki-67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瘤分级诊断的辅助方法.
作者:赵艳;朱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研究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和静脉留置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脑卒中偏瘫需开展康复训练患者86例,依据置管方式分组,各43例.对照组为静脉留置针患者,观察组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观察两组并发症率及训练1个月肢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与对照组(23.26%)比较明显更低(P<0.05);置管后1 d运动功能评分较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0 d两组运动功能均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经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对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影响,利于提高肢体功能改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任宽;王燕;马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数字放射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近1年接受影像学检查的患者60例,结合实际情况和内容等进行分析,随机分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X线检查以及数字放射成像技术检查,对成像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甲组的显效率87.5%,乙组的显效率97.5%,乙组的显效率高于甲组,对比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使用数字放射成像技术检查,效果明显,能提升图像清晰度,在数字化过程中能提升整体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精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单用及联合硫酸镁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室性心动过速患者75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38例单纯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37例采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明显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中应用胺碘酮联合硫酸镁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齐延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