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启贵;刘良丽;刘亿淑
目的:探讨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无菌物品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对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A组(双层棉布包装组)在灭菌后120 d和180 d各有1个包长菌,B组(外层无纺布,内层棉布包装组)在灭菌后180 d有1个包长菌,其余各组均无菌生长.结论: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灭菌物品可以延长无菌存放期,达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作者:杨洁;赵远莲;丁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5±3.7)分、(7.2±2.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2±4.2)分、(12.2±3.1)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潘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普外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普外科老年患者81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41例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有利于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分娩球助产在分娩活跃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收治分娩产妇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n=120)予以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n=120)产妇在活跃期采用分娩球助产,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82.50%>59.17%),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分娩活跃期产妇采用分娩球助产,可以促进自然分娩,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也有一定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万鑫 刊期: 2019年第06期
天麻为我国名贵中药,实验研究表明其具有降压、降脂、降糖、抗氧化、改善脑血管循环等多种药理作用.缺血性中风病机多为肝阳化风,上犯于脑所致.中药天麻具有平肝抑阳、祛风通络之效,多位临床医家采用具有天麻的成药或经方,均疗效显著,表现出天麻突出的应用价值.本文初步分析天麻的药理作用及其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以期为医者治疗缺血性中风应用天麻提供指导.
作者:冯鹏硕;王健;高春雷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健脾扶正汤对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放化疗治疗前提下,给予健脾扶正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比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53.33%,观察组13.33%,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83.88%,疾病控制率96.67%;对照组客观缓解率53.33%,疾病控制率80.00%;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扶正汤对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施灵恩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RM)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SAP并发ARDS患者62例,按其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方法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接受基础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P、Cst、PaO2、PaO2/FiO2等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较优(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接受保护性肺通气序贯肺复张治疗的效果更佳.
作者:玄永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幼儿园应用计算机软件编制带量食谱的膳食营养质量,为进一步改进托幼机构膳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沈阳市12所幼儿园用计算机软件制定的2017年全年带量食谱进行分析,从膳食结构、能量和营养素供给、供能比、餐次能量分配比、蛋白质来源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性评价.结果:带量食谱中食物种类丰富,日均达20种以上,周均达50种以上,但肉禽鱼类供应过高,乳类及乳制品、蛋类和油脂不足;能量、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供应量在推荐摄入量的范围内;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铁、锌、镁和硒的日人均供应量偏高,均达推荐摄入量的130%以上,其中蛋白质为推荐摄入量的176.3%;钙的供应不足.结论:计算机软件制定带量食谱需要进一步完善,部分食物供应量需调整.
作者:胡博森;周波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对筛查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糖尿病患者140例,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式的检查法,观察组采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分析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的评分及修正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筛查,采取眼底荧光的造影检查法,诊断结果的精准率相对较高,可达82.8%,散瞳眼底的照相检查结果的修正率较高,可达60%.故针对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筛查工作,取眼底荧光造影检查法,检查结果的精准度相对较高,可作为更具精准度的临床诊断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康礼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调查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现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已婚育龄期女性524名,对所有女性进行常规的检查,对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本社区内已婚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29岁;乳腺包块的发病集中在31~40岁的小部分女性中;且导致妇科疾病出现的原因大多与女性人工流产次数、是否喜欢生闷气以及有无憋尿等因素有关.结论:已婚育龄期女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其中主要的妇科疾病为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因此已婚育龄期女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妇科疾病的出现.
作者:陆黄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对尿常规检查结果受阴道分泌物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行妇科检查孕产妇140例,由妇产科人员采集阴道分泌物,应用消毒棉拭子于晨起时自孕产妇阴道宫颈管以及阴道穹后部取材,然后将棉拭子放置于无菌试管中并及时送检.结果:清洁度Ⅰ度、清洁度Ⅱ度孕产妇72.14%,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孕产妇27.86%,清洁度Ⅰ度、清洁度Ⅱ度检出率与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516,P=0.0048).孕产妇病原菌检出率12.14%,清洁度Ⅰ度尿液白细胞检出率50%,清洁度Ⅱ度检出率11.11%,清洁度Ⅲ度检出率37.84%,清洁度Ⅳ度检出率50%.清洁度Ⅰ度、清洁度Ⅱ度尿液白细胞检出率11.88%,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尿液白细胞检出率38.46%.清洁度Ⅰ度、清洁度Ⅱ度检出率与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352,P=0.0035).结论:真菌性阴道炎以及非特异性阴道炎为孕产妇主要阴道炎,清洁度Ⅲ度、清洁度Ⅳ度对孕产妇尿常规白细胞可产生更大影响.
作者:李来收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证,而西药治疗虽然能改善症状,但往往治标不治本,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中医特色眩晕综合诊疗康复体系,是根据患者眩晕的症状特点,运用中医辨证理论,根据风、火、痰、虚等不同的病因病机,针对眩晕的不同类型,进行精准辨证,并综合运用中医中药、针刺、艾灸、足浴、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头部推拿按摩、耳石症复位,以及五行音乐疗法、前庭康复操、降压操、八段锦及中医情志心理疏导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
作者:支应鹏;董桂英;郑同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对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的普及人群、普及方式与培训考核的看法,为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南宁市江南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回收的问卷整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认为青少年(15~25岁)和中青年(26~45岁)都应该参加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居民对接受培训的时间倾向于周末或依具体情况另行协商,培训的方式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也可以依不同职业的特点专门组织;居民认为对培训效果需要不定期再次考核,时间以0.5~1年为宜.结论:南宁市的城市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培训应该依据受训对象的年龄层段、职业以及对培训期望等具体情况合理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普及医疗急救知识.
作者:黄文伶;汪莉;闫钢;梁宏;何雪华;黄玲丽;罗倩 刊期: 2019年第06期
以软骨退行性变性、细胞坏死及消失为主的骨性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疑难疾病之一,研究发现OA在各期中金属蛋白酶系统、细胞因子和炎症信号分子等改变是导致软骨细胞或者组织结构成分和软骨寡基质蛋白改变的原因之一.早期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TX-Ⅱ、COMP、KS对OA治疗有指导意义,但缺乏早期特异性.类风湿疾病中CD3+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是引起骨与软骨变性和破坏的原因之一.同时CD3+细胞与OA、心脏、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早期进展有密切联系.少量研究关注CD3+信号改变,发现关节内氧化压力改变引起内环境紊乱,引起骨受损、基质合成改变和炎性因子产生,加速疾病进展.早期关注CD3+细胞的表达引起的软骨细胞代谢改变、早期OA软骨改变是防治OA疾病或者未来临床防治方向之一.
作者:李苗;唐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并发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OSAS并发心房纤颤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用持续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呼吸暂停时间以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及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低于对照组,SPO2与LVEF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正压通气在治疗OSAS并发心房纤颤中效果显著,患者病情及心功能均有明显好转,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建武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AECOPD患者(AECOPD组)48例、AECOPD并肺栓塞者(AECOPD并肺栓塞组)35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35例.检测各组入组前血清D-二聚体、ET-1及t-PA水平并统计分析.结果:AECOPD并肺栓塞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ET-1及t-PA水平明显高于AE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AECOPD组3种生物标志物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ECOPD并肺栓塞高危组患者的3种生物标志物明显高于低危组及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D-二聚体、ET-1、t-PA诊断AECOPD并肺栓塞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3、0.777、0.765.结论:血清D-二聚体、ET-1及t-PA在肺栓塞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参与了肺栓塞的发生与发展,通过检测血清D-二聚体、ET-1及t-PA水平有助于AECOPD并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
作者:林淑芳;梁彩霞;梁永锋;丘新才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对有益菌、乳果糖口服溶液在轻微肝性脑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轻微肝性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有益菌、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数字连接时间以及血氨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数字连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数字连接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氨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氨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微肝性脑病患者而言,与仅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相比,采用有益菌、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治疗可以更加显著地缩短数字连接时间、降低血氨含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作者:李东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的影响因素,为术前评估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2017年7月收治胆囊结石患者14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通过随访确定患者术后是否腹泻,分为腹泻组(34例)及非腹泻组(108例),观察两组间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症状、胆囊壁的厚度、胆囊萎缩、手术方式、合并病变、术前胆囊功能及术后饮食方案等指标是否对其术后腹泻有影响.结果:患者性别、病程、是否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病程、症状、胆囊壁的厚度、结石数量、合并病变与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饮食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体重、胆囊是否萎缩、胆囊收缩功能(P<0.05).结论:年龄、体重、胆囊是否萎缩、胆囊收缩功能、术后饮食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有一定关系,术前做好评估,术后积极预防.
作者:王军宏;吕鹏翔;高振华;钱宏亮;邵娥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非内分泌专科成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并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糖尿病患者124例,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对其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对比护理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护理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水平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健康知识总掌握率较护理前对比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立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能够提高非内分泌专科高血糖护理管理的质量,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肖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