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

万鑫

关键词:分娩活跃期, 分娩球, 助产, 自然分娩
摘要:目的:探讨分娩球助产在分娩活跃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收治分娩产妇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n=120)予以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n=120)产妇在活跃期采用分娩球助产,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82.50%>59.17%),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分娩活跃期产妇采用分娩球助产,可以促进自然分娩,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也有一定帮助,值得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胰必清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胰必清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胰必清口服及保留灌肠,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应用中药胰必清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必清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良好.

    作者:董渊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的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致死、致残率高的急重症,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血栓形成、动脉栓塞、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从而发病.溶栓治疗作为疾病急救的重要手段,其能有效改善机体缺血区域血液循环,促缺血部位血供恢复,从而有效恢复患者脑部组织功能,对患者预后起重要作用.目前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较多,本文通过总结近些年临床溶栓治疗经验,旨在为今后临床缺血性卒中(AIS)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积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分析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其中44例为对比组,采取医院的普通护理模式;44例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护理以后的效果以及患者的血压、心率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率、血压、心率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李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小儿脑瘫应用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应用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小儿脑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运动功能与智力状况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状况好转时间、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云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脓毒症休克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97例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脓毒症休克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患者97例,将患者分为90 d存活组和90 d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如单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以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年龄、白蛋白水平、乳酸清除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每日液体正平衡均值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腹腔感染、合并急性肾损伤、合并肠功能障碍、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死亡因素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方程的变量为白蛋白水平(RR=0.51)、乳酸清除率水平(RR=0.31)、每日液体正平衡均值(RR=3.70)、合并急性肾损伤(RR=4.92).结论:脓毒症休克并发腹腔高压综合征患者白蛋白水平、乳酸清除率水平、每日液体正平衡均值、是否合并急性肾损伤为影响预后的强相关因素.

    作者:樊艺;姚瑶;李莉;王晓飞;张贵方;余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62例均分为甲组、乙组.甲组实施舒适护理,乙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55%、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8%、51.6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生活质量(认知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角色功能)评分方面比较,甲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肺癌化疗患者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模式,护理效果较佳,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余鑫鑫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肺癌脑转移患者68例,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使用培美曲塞与卡莫司汀联合治疗的参照组(n=34),以及使用吉非替尼治疗的研究组(n=34).比较两组临床控制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探讨靶向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控制有效率97.06%、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均较参照组的76.47%、29.41%更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探讨分析价值.结论:应用靶向药物对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临床控制效果,同时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乌莉娜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2015-2017年收治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9例(59眼),采用差异性治疗方法并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减驻景方对高度近视性黄斑出血进行治疗.在治疗的前期和后期对中心视网膜的厚度进行专业检查,后续跟踪这两组患者的恢复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的一定时间里,通过动态跟踪结果分析,观察组的恢复效率、眼底出血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视力的治疗中,联合中药(加减驻景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恢复能力,抑制了病情的恶化并且避免了后期的反复发作.

    作者:肖西立;聂渝晓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无菌物品的实践探讨

    目的:探讨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无菌物品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实验方法对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无菌物品的有效期及使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A组(双层棉布包装组)在灭菌后120 d和180 d各有1个包长菌,B组(外层无纺布,内层棉布包装组)在灭菌后180 d有1个包长菌,其余各组均无菌生长.结论:无纺布和棉布混合包装灭菌物品可以延长无菌存放期,达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作者:杨洁;赵远莲;丁文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增力再生丸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对EPO、SCF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讨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的具体效果和对EPO、SCF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司坦唑醇(康力龙)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下给予患者增力再生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O、SCF分泌水平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PO、SCF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EPO、SCF分泌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能显著改善EPO、SCF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整体疗效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姜焰凌;罗金勇;李翔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中药鉴定中现代分析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

    从药物鉴定的角度讲,当前针对中药鉴定已经能够选择多种鉴定方式,其中牵涉分析化学、分子生物学与中药化学.与中药鉴定的传统方式对比,可知现代分析技术体现出更优的中药鉴定效果.与此同时,如果能将现代分析技术全面应用于中药鉴定,那么还能避免鉴定误差,并且简化鉴定操作的流程.在此前提下,技术人员有必要将现代分析技术妥善运用在中药鉴定中,从而达到优良的中药鉴定效果.

    作者:孙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盆腔炎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对盆腔炎伴有盆腔积液患者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盆腔炎伴有盆腔积液患者102例;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研究,对照组51例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观察组51例选择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两组用药效果、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盆腔积液直径进行比较.结果:同对照组患者用药疗效(84.31%)相比,观察组(98.04%)总有效率获得显著性提升(P<0.05);同对照组患者CRP水平以及盆腔积液直径相比,观察组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对盆腔炎伴有盆腔积液患者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在提高疗效、降低CRP水平以及减少盆腔积液直径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对于患者综合用药水平的提升做出保证.

    作者:亓建玲;陈强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的研究

    目的:研究补肾益肺活血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方法:2016年12月-2018年11月收治COPD稳定期患者6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3例.研究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联合补肾益肺活血方治疗,连续服用8周.对照组联合安慰剂口服,服用方法及时间同研究组.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咳嗽、咳痰、喘息、气短、自汗、乏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咳嗽、喘息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肺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中医症状,可延长COPD患者稳定期、减少急性加重期.

    作者:王为斌;曹筱筱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焦炉工外周血IFN-γ表达及其DNA甲基化的分析

    目的:了解焦炉工外周血IFN-γ表达及IFN-γ表观遗传机制在多环芳烃(PAHs)暴露损伤中的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某焦化厂炼焦车间工人85名作为暴露组,同是焦化厂辅助车间及行政人员47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暴露组班后尿及对照组晨尿进行碱水解——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1-OHPyr水平;采集空腹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FN-γ的表达;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分析IFN-γ甲基化水平.结果:焦炉工人尿1-OHPyr水平高于对照组,且炉侧、炉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焦炉工血清IFN-γ水平降低(P<0.05);3个工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7个CpG位点甲基化率检测,只有CpG-5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暴露组高于对照组.IFN-γCpG-5甲基化率与IFN-γ含量呈负相关(P<0.05),IFN-γCPG-5甲基化率与尿1-OHPy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职业性PAHs暴露降低IFN-γ含量,职业性PAHs暴露引起IFN-γ甲基化率改变.

    作者:赵慧;高艳荣;宋统球;贾玉巧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优越性及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和研究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78例,依照患者所用手术方式的差异进行分组.对参照组(n=36)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探究组(n=42)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1次碎石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92,P=0.0364);探究组术后发热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185,P=0.0311).探究组患者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82,P=0.0197);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高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15,P=0.0264);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明显较参照组患者高,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782,P=0.0018).结论: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能够提高患者1次碎石率以及结石清除率.

    作者:祝睿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脐灸治疗老年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脐灸治疗老年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脐灸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24%和92%,而对照组分别为18%和7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脐灸治疗老年女性单纯压力性尿失禁优于单纯针刺组.

    作者:纪岳军;陈莉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探究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9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阿立哌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PANSS各项阴性因子评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PANSS各项阴性因子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选帕罗西汀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利于改善其阴性症状,更利于提升药物治疗效果,具独特的使用优势,值得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病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黄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长期随访、定期检查是基层医院早期发现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在乙肝患者中早期发现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2017年随访病例545例,对随访后发展为肝癌者25例早期发现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肝患者每3~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AFP)及腹部B超检查,对早期发现乙肝相关性肝癌有重要意义.结论:对乙肝患者长期规律随访、定期检查是基层医院早期发现乙肝相关性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洁;杨彩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周围性面瘫患者66例,根据入院单双号的原则分为两组,参照组33例予以针灸单独治疗,研究组33例予以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治疗效果的差异性进行总结.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组(97.0%)显著高于参照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后遗症发生率,研究组(3.0%)显著低于参照组(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应用早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可将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值得研究.

    作者:刘凡聪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宫颈TCT联合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临床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TC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TCT联合HPV分型921例和HR-HPV感染者阴道镜下检查活检的病理结果79例情况.结果:921例联合筛查中发现HR-HPV阳性119例,HR-HPV感染率12.9%.TCT报告结果异常级别≥ASC-US 89例,TCT异常发生率9.6%,合并HR-HPV阳性59例.HR-HPV阳性率依次为50.9%(26/51)、84.6%(22/26)、91.6%(11/12).79例阴道镜检查的病理诊断结果:CINⅠ25例,CINⅡ17例,CINⅢ4例,SCC 1例,HR-HPV感染率89.3%,仅HPV16或HPV18感染5例.结论:对于宫颈癌筛查,HPV分型检测优于TCT检查,两者联合筛查能较好地发现宫颈病变.

    作者:罗秀清;任保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