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茶饮体质调理对老年痰湿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赵伟

关键词:中医茶饮, 体质调理, 老年痰湿性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茶饮体质调理对老年痰湿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2016年6-12月本社区已经签约并进行慢性病管理的高血压老年患者250例纳入研究,体质辨识结果为痰湿型,采用SPSS19.0将入组先后序列号(1~250)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常规服用西药控制血压平稳,干预组在正常服用5种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要每天服用中药茶饮,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达标情况、短时BPV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9.4%(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白天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干预前白天收缩压负荷、白天舒张压负荷、夜间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白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干预后白天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舒张压变异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茶饮体质调理对老年痰湿性高血压BPV的影响不大,但更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提升患者血压达标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及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再生育结局的影响

    目的:对比保守治疗、保守性手术治疗对异位妊娠患者再生育结局造成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8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保守性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再生育结局(再次正常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再次异位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再次正常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均高于对照组,再次异位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药物保守治疗,保守性手术对异位妊娠患者再生育结局有更显著且更积极的影响.

    作者:谭芳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消化系统症状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5±3.7)分、(7.2±2.5)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分别是(14.2±4.2)分、(12.2±3.1)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消化系统症状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消化系统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佳;潘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1例

    目的:探究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1例及亲属的CYP21A2点突变情况.方法:收治CAH(21-OH D失盐型)患儿1例,采集患儿外周血并对其家系父母亲及两位姐姐也采集外周血,进行PCR扩增采用DNA聚合酶,直接测序扩增产物,检测CYP21A2点突变.结果:患者的突变IVS2-13位置>G的纯合变异、550-8T>C杂合变异.其父亲CYP21A2基因第7号外显子重复变异;其母CYP21A2基因第1~6号外显子重复变异.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应考虑CAH的诊断,有条件可联系做基因检查确诊.

    作者:罗厚忠;雷贤明;陈娟;曹云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将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干预组各50例,主要通过与患者交流、询问病史、调阅病史及用药情况等方法来了解分析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对比观察组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降压药物的依从性对比,干预组明显优于观察组.影响高血压药物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个体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缺乏医学常识及药物不良反应等.通过调查分析得出,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医生通过此次研究认为患者需加强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关注老年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药物依从性,使得平稳降压、增加疗效.

    作者:刘浩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CD3+细胞表达与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以软骨退行性变性、细胞坏死及消失为主的骨性关节炎(OA)是骨科常见疑难疾病之一,研究发现OA在各期中金属蛋白酶系统、细胞因子和炎症信号分子等改变是导致软骨细胞或者组织结构成分和软骨寡基质蛋白改变的原因之一.早期特异性生物标志物CTX-Ⅱ、COMP、KS对OA治疗有指导意义,但缺乏早期特异性.类风湿疾病中CD3+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是引起骨与软骨变性和破坏的原因之一.同时CD3+细胞与OA、心脏、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早期进展有密切联系.少量研究关注CD3+信号改变,发现关节内氧化压力改变引起内环境紊乱,引起骨受损、基质合成改变和炎性因子产生,加速疾病进展.早期关注CD3+细胞的表达引起的软骨细胞代谢改变、早期OA软骨改变是防治OA疾病或者未来临床防治方向之一.

    作者:李苗;唐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增力再生丸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对EPO、SCF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

    目的:分析讨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的具体效果和对EPO、SCF细胞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6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司坦唑醇(康力龙)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下给予患者增力再生丸.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O、SCF分泌水平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PO、SCF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EPO、SCF分泌水平相比,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69.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使用增力再生丸能显著改善EPO、SCF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整体疗效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作者:姜焰凌;罗金勇;李翔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2016年9月-2018年1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意义.

    作者:余敏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腹股沟疝患儿应用微创横切口术式治疗的观察及研究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患儿应用微创横切口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腹股沟疝患儿90例,按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切口术式,观察组进行微创横切口术式.比较两组腹股沟疝疗效;切口长度、患儿心率、肾上腺素水平;手术前后患儿进食、睡眠、活力情况;手术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腹股沟疝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患儿心率、肾上腺素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进食、睡眠、活力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观察组进食、睡眠、活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股沟疝患儿行微创横切口术式疗效明显,可缩短切口,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患儿术后情况.

    作者:赵刚;赵育军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2018年2月收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仅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活力缺乏、思维障碍、敌视猜疑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因子评分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帮助患者快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邓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3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盐酸胺碘酮和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干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于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本研究中盐酸胺碘酮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00%,利多卡因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胺碘酮组10.00%,利多卡因组23.3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时,为患者选择盐酸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君锋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6例,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分为两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单纯用辛伐他汀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常规组,且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联合应用辛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的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作者:张爱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娩球助产在分娩活跃期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收治分娩产妇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参照组(n=120)予以常规分娩护理,试验组(n=120)产妇在活跃期采用分娩球助产,对比两组的自然分娩率、各产程时间以及产后出血量.结果:试验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82.50%>59.17%),试验组第一、第二、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参照组,试验组的产后2 h出血量少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分娩活跃期产妇采用分娩球助产,可以促进自然分娩,对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也有一定帮助,值得推广.

    作者:万鑫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采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林可霉素滴耳液治疗,观察组54例给予氧氟沙星滴耳液,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探究.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能够有效抗菌消炎,清除病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且患者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因不适导致的拒绝治疗,故此,临床应推广应用.

    作者:凌芝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超纯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提高透析液质量对MHD患者皮肤瘙痒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MHD并发UP患者48例,随机分为应用超纯透析液的治疗组及应用普通透析液的对照组,各24例.治疗6个月后调查皮肤瘙痒评分,采用PSQI量表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收集P、iPTH、CRP浓度数值进行对比.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皮肤瘙痒程度、分布范围、对睡眠影响、CRP下降程度、PSQI量表总分上均有明显改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量表中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白天功能障碍5个分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TH及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纯透析液的应用,能够改善MHD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机体微炎症状态,有助于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

    作者:赵荣庆;郭东花;李颖;李红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时间窗内溶栓治疗的现状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致死、致残率高的急重症,是造成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由于血栓形成、动脉栓塞、椎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从而发病.溶栓治疗作为疾病急救的重要手段,其能有效改善机体缺血区域血液循环,促缺血部位血供恢复,从而有效恢复患者脑部组织功能,对患者预后起重要作用.目前用于溶栓治疗的药物较多,本文通过总结近些年临床溶栓治疗经验,旨在为今后临床缺血性卒中(AIS)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陆积新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前列腺增生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指标相比对照组优势显著(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在减少患者手术痛苦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吕波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付金荣教授从湿瘀论治复发性流产的经验

    湿瘀并存是妇科疾病的病理转归.因湿致瘀,因瘀致湿,湿瘀并存,互为因果,导致许多妇科疾病发生,湿瘀同治是妇科疾病的一大治疗方法,在临床中把这一治疗方法运用于复发性流产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作者:焦亚丽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骨性关节炎(OA)作为临床常见关节退行性疾病中的一种,近年来,临床有相关研究结果明确证实,OA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患者软骨细胞凋亡程度过高,但还没有相关报道指出此类现象的主要发生机制,多是以患者体内外各种凋亡诱导因子凋亡途径受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影响被激活,进而汇集成为Caspase级联放大反应一条通路作主要解释,为患者今后病症防治提供支持.综合上述观点,本文大致阐述OA软骨细胞凋亡临床特点、诱因、凋亡途径等多种情况,详情如下.

    作者:郭鹏;范建楠;单霖;闫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现状调查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研究调查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现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已婚育龄期女性524名,对所有女性进行常规的检查,对本社区已婚育龄期女性常见妇科病的现状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结果:本社区内已婚育龄期女性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29岁;乳腺包块的发病集中在31~40岁的小部分女性中;且导致妇科疾病出现的原因大多与女性人工流产次数、是否喜欢生闷气以及有无憋尿等因素有关.结论:已婚育龄期女性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发生,其中主要的妇科疾病为阴道炎、盆腔炎以及宫颈炎,因此已婚育龄期女性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妇科疾病的出现.

    作者:陆黄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小儿脑瘫应用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探究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应用综合康复方案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017年8月-2018年5月收治小儿脑瘫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则予以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运动功能与智力状况好转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智力状况好转时间、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方案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确切,可促进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丽云 刊期: 2019年第06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