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郝震锋;苏有明;杨蓉娅

关键词:白癜风, 驱白巴布期片, 他克莫司软膏, 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给予驱白巴布期片口服,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1给予驱白巴布期片口服,对照组2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3个月和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以面部疗效好,躯干次之,四肢疗效差。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肤病与性病学教学方法体会

    在皮肤病与性病学的临床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多媒体直观形象教学、前瞻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病例讨论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等多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赵宇;朱威;连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颞中筋膜游离移植鱼尾纹祛除术

    目的:评价颞中筋膜游离移植术在祛除鱼尾纹中的效果。方法根据颞部鱼尾纹的范围大小切取相应面积的颞中筋膜,游离移植入颞部鱼尾纹区域。结果使用颞中筋膜游离移植术可使眼轮匝肌收缩所产生的鱼尾纹大限度的消失,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在鱼尾纹祛除术中游离颞中筋膜移植于颞部鱼尾纹区域,能够达到祛除鱼尾纹的目的,术后效果满意、持久。

    作者:王世勇;李劲良;常冬青;祝贺;赵志力;胡晓春;杨蓉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皮肤结核误诊为瘢痕疙瘩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因左耳垂红斑、丘疹伴瘙痒20年,于2012年8月就诊。20年前因穿耳洞后,左耳垂出现红色丘疹,自觉轻微瘙痒,皮损逐渐增多融合成斑块,在当地医院就诊,按瘢痕疙瘩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欠佳。近1年来,皮损瘙痒加剧,面积增大,左耳后皮肤出现红色丘疹和斑块。患者及其家族成员中无结核病史及其他病史。皮肤科检查:左耳垂及耳后可见暗红色丘疹及斑疹,融合成3 cm×5 cm大小的浸润性斑块(图1),质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PPD)强阳性,皮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DNA检测阳性。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肉芽肿性炎,由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中心无干酪样坏死,可见局灶性淡蓝色无定型物,外周绕以淋巴细胞浸润(图2)。诊断:皮肤结核。治疗:给予利福平450 mg/d联合乙胺丁醇750 mg/d口服[1],2个月后斑块变软,颜色变淡。6个月后皮损消退,遗留色素沉着。

    作者:宋克敏;徐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白芍总苷对角质形成细胞增生及ICAM-1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生及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探讨可能涉及的信号传导通路。方法用500 U/ml干扰素(IFN)-γ诱导HaCaT细胞,不同浓度TGP(0.5~312.5μg/ml)作用于HaCaT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TGP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免疫组化法检测HaCaT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结果 TGP在低浓度(0.5~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62.5~125.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生活性呈抑制作用。0.5~25.0μg/ml TGP可显著降低HaCaT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P<0.05,P<0.01)。结论 TGP对IFN-γ上调HaCaT细胞分泌ICAM-1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能是TGP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王佳媚;杨桂兰;赵敏;王剑峰;潘之;肖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公告

    为端正学术风气,保护科研原创成果和强化作者版权意识,提升学术修养,本刊正式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期刊)检测系统(AMLC)”。该系统由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提供权威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检测各类学术文献,可以多维度统计分析雷同文字的比例和详细来源。望广大作者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坚守学术底线,避免重复发表、自我抄袭、随意摘用、东拼西凑等行为,事实求是地发表学术成果。本刊检索到学术不良行为时,将向作者提出警告及修正意见、记录科研诚信档案。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来保护原创作者著作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痤疮瘢痕手术美容的认识

    痤疮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美观,是皮肤外科、美容外科和整形外科医师应当熟练治疗的常见疾病,本文参考部分文献,结合自己的治疗经验,重点介绍对痤疮瘢痕手术美容的认识。1认识痤疮瘢痕的临床特点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感染是引起痤疮瘢痕的直接原因,痤疮感染的严重程度越重,出现瘢痕的可能性越大[1]。当痤疮仅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同时毛囊皮脂腺单位没有完全破坏时,炎症反应过后可以做到无瘢痕修复;而当痤疮累及真皮网状层甚至以下,同时毛囊皮脂腺单位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会产生瘢痕[2]。

    作者:蔡景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国内·国际会议消息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与骨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Ca、骨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分组,PASI评分≤10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0分为C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3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患者血液中ALP和钙的浓度;ELS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BA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骨形成指标的ALP、骨吸收指标的TRACP-5b和血Ca浓度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BAP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BMD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颈BMD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前臂BMD 3组比较无差异(P>0.05)。C组腰椎、股骨颈峰值骨量(T值)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前臂T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及骨量流失,且与PASI评分成正比。

    作者:杜华;窦莉莉;陈克明;许旭峰;付学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嗜酸性蜂窝织炎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因双手足反复出现水肿性红斑3年余,于2010年6月22日就诊。患者3年来双手足反复出现水肿性红斑,曾经在外院给予糖皮质激素口服(剂量不详),皮损短暂消退,但仍反复发生。1个月前,患者先于手足部位出现较硬的暗红色斑块,在此基础上出现脓疱,自觉瘙痒,时有疼痛。曾经在外院予以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皮损未见明显改善,且逐渐增多。患者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有肿瘤、寄生虫、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相关病史。皮肤科情况:右足外侧及双手指端缘可见多个疱壁较厚的脓疱,大小不一,基底呈暗紫色,质硬,有浸润感,皮温不高(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9.87×109/L[(4~10)×109/L],嗜酸粒细胞28%(0.5%~5%);嗜酸粒细胞计数3.1×109/L[(0.05~0.5)×109/L];红细胞沉降率、肝、肾功能均正常。腹部B超示:肝脾未见异常。右足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增厚,表皮内海绵水肿,表皮下水疱,真皮全层可见弥漫性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呈簇状,伴灶状胶原纤维坏死,呈火焰样(图2)。诊断:嗜酸性蜂窝织炎。治疗:根据患者皮损颜色,属于中医的“痈疽”病,中医辩证为阴毒,治疗予温经活血散结、清热利湿解毒之法,予以四妙勇安汤与阳和汤加减,方药如下:金银花10 g、忍冬藤30 g、当归10 g、生地15g、桂枝6g、生黄芪30g、干姜4g、川芎6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连翘10 g、甘草6 g。泼尼松15 mg早上顿服,局部外用本院自制中药制剂四黄膏。2010年7月12日来诊,患者诉口服中药汤剂联合泼尼松治疗10 d后皮损消退,但手掌出现2个硬性结节,泼尼松仍维持原剂量,仍继续口服中药汤剂辨证加减治疗。2010年8月2日复诊,皮损已基本消退(图3),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及数量恢复正常,泼尼松减量至10 mg每日1次口服,予中药汤剂以巩固治疗2周后停药,此后6个月间电话随访4次,皮损未再复发。

    作者:刘瓦利;杨蓓蓓;李理;涂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二氧化碳激光联合干扰素注射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人文护理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好发于生殖器、会阴和肛门部位的柔软赘生物,可呈菜花状,少数患者可诱发癌变,又称为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本病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复发率高,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位居我国性传播性疾病的第二位[1],故日益受到重视。我科2009年8月~2013年1月对收治的CA患者采用CO2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并辅以人文护理,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亚;钱卫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恙虫病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7 d、全身散在红斑3 d,于2012年10月5日就诊。患者7 d前不明原因发热,体温高达39℃,伴畏寒、全身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出汗、畏食;3d前患者胸腹部出现粉红色斑疹,后蔓延到肩背部,不痒,无意中发现右大腿内侧一浅溃疡。患者居住在天津郊县,未到过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域,发病前曾到野外务农。既往体健,无糖尿病等疾病史,否认有手术外伤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体温38~40℃,心肺腹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粉红色斑疹,压之褪色(图1a),右大腿内侧见黄豆大小暗红色溃疡,表面有黑色焦痂,触之不硬,无触痛(图1b)。全身浅表淋巴结触及增大。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血、尿、粪常规未见异常;外-斐反应Oxk>1:320(正常值≥l:160),肥达反应抗O、H均正常。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流行季节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恙虫病。予阿奇霉素0.5 g每日1次口服,治疗3d后体温降至正常,巩固治疗3~4d后皮损消退,痊愈出院。随访无复发及其他不适。

    作者:吴金环;郑宝勇;张彦秀;聂廷芬;赵卫红;张文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外毛根鞘癌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主因左鬓皮肤结节2年,激光术后复发6个月,于2011年12月6日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耳前面部皮肤出现单发的小丘疹,无自觉症状,皮损渐增大至蚕豆大小,时有破溃、结痂,偶有微痛。曾在外院就诊,诊断为寻常疣,予以CO2激光治疗。激光后约2个月,在原发部位又有相似皮损出现,逐渐增大至花生粒大,无瘙痒,略有疼痛。否认个人和家族中有肿瘤史。体格检查:消瘦面容,一般状况可,精神状况佳,未触及浅表淋巴结增大,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左鬓处皮肤见一花生粒大的淡红色结节,触之坚实,顶部可见五六片分叶,中央凹陷呈火山口状,边界清楚,表面无破溃,周边附浆液性结痂(图1)。手术切除肿瘤行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真皮内见较大的瘤细胞团,呈分叶状,大小不一;大多数瘤细胞呈鳞状细胞样,局部呈透明细胞样,细胞排列紊乱,异形明显,核大深染、有明显的核仁,可见核分裂像;瘤团周边细胞成栅栏状排列,周围见纤维状的结缔组织增生及大量单一核细胞浸润(图2)。免疫组化染色:p53蛋白和细胞角蛋白(CK)强阳性,Ki-67约10%细胞阳性, ;S-100蛋白阴性(图3)。诊断:外毛根鞘癌。

    作者:左付国;肖琴;樊春燕;席依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一家系报道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23岁。主因面部、双手足红斑伴疼痛23年,于2012年10月29日就诊我科。患者出生后1个月,无明显诱因双足出现片状角化过度性红斑,其上见大片脱皮;2个月龄时,双手出现类似皮损;1岁时,面部亦出现片状红斑,其上覆细小鳞屑;皮损处自觉疼痛。症状冬重夏轻,且每于感冒、季节交替、身体状况较差时皮损加重,反复发作至今,未进行正规诊治。先证者祖母与外祖母系表姐妹,父母系近亲结婚。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面部散在红色斑点、斑片,其上附着细小鳞屑;双手背、手掌,双足背、足跖片状角化过度性红斑,其上皮肤纹理深而宽,可见线状皲裂;双足跖、双手掌及趾、指缝间见大片较厚脱皮(图1);双肘关节见对称性钱币大小暗褐色斑块;皮损对称分布,界限清楚,自觉疼痛。全身其他部位皮肤、黏膜及指(趾)甲未见异常。右足背及下颌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轻度增生,细胞排列紊乱,细胞间海绵水肿明显,表皮突下延,未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轻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图2)。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正常。辅助检查:心电图及胸部X片均正常。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诊断为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皮症。家系调查:4代共39人,患该病3人(图3)。治疗:给予维生素AD胶丸2丸每日3次;维生素E胶丸10 mg每日3次;阿维A胶囊10 mg每日2次口服,皮损处外涂尿素乳膏及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1周后,患者皮损处红斑变淡,角化过度及疼痛减轻后出院。

    作者:李海涛;郭朝霞;杨蓉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匐行疹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40岁。主因双侧臀部及左足散在皮损2月余、加重3 d,于2012年12月21日就诊。患者2个月余前曾去泰国旅游,在海边游泳,回国1周后于双侧臀部及左足部出现红色皮损,绿豆至豌豆大小,伴瘙痒,夜间瘙痒加重,并伴灼热、疼痛。曾口服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皮损略有好转;3d前患者双侧臀部及左足部皮损增多,瘙痒加重。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无胸闷、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睡眠及饮食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患者既往体健,曾有青霉素过敏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臀部不对称散在分布蚕豆大小红色斑丘疹或略隆起皮面的红色结节,形状不规则,部分呈条索状,伴少许脱屑,个别皮损表面有抓搔、破溃(图1a);左足跖及足缘皮肤水肿性红斑,凸出皮面,蜿蜒迂曲呈条索状(图1b)。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98×109/L[正常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34.4%(50%~70%),嗜酸粒细胞百分数19.6%(0.5%~5.0%),嗜酸粒细胞总数1.17 ;×109/L[(0.02~0.5)×109/L],嗜酸粒细胞计数1210×106/L[(50~300)×106/L],单核细胞百分率9.5%(3%~8%)。血生化、凝血功能、尿、粪常规、B超、胸部X线片等检查未见异常。左足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增生,少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侵入表皮,局灶海绵水肿及小水疱形成,疱内有中性粒细胞聚集形成的微脓肿,其周围少量坏死的角质形成细胞;灶性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层轻度水肿,红细胞外溢,真皮层血管周围及附属器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图2a-2c)。诊断:匐行疹。治疗:阿苯达唑片200 mg,每日2次口服,连服7d。1周后患者皮损及瘙痒消退,仅遗留色素沉着斑(图3)。

    作者:马雪婷;李若虹;宋佩华;白彦萍;郑占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试验组给予驱白巴布期片口服,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对照组1给予驱白巴布期片口服,对照组2给予0.1%他克莫司软膏外用,3个月和6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与对照组2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以面部疗效好,躯干次之,四肢疗效差。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驱白巴布期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郝震锋;苏有明;杨蓉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第四届全国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大会

    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主办,激光亚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大会,将于2014年5月8日~11日在广西南宁召开,现面向全国征集皮肤激光美容与注射美容相关论文及病例报告。参会者将获得国家Ⅰ类继续教育学分。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3年皮肤科学新进展:第71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精粹

    第71届美国皮肤病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年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圆满落下帷幕。整个会议为期5 d(2013年3月1~5日),旨在为美国本土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会员提供皮肤科学的继续教育、认证和行业指导。会议内容涵盖了皮肤相关基础科学、临床皮肤病学、皮肤病理学、儿科皮肤病学、皮肤病治疗学以及皮肤科医师行医指导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既包括了对现有共识、技术手段的介绍和培训,也有对皮肤科学新进展的讨论和探究。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新认识及新命名、新技术及新工艺、特殊疾病的诊疗前沿,对会议上重点提及的皮肤科学新进展做一个简要介绍。

    作者:赵越;赖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一例

    报道1例恶性萎缩性丘疹病。患者男,58岁。因全身皮损5年余,急腹症剖腹探查术后11 d入院。躯干、四肢散在分布圆形、椭圆形淡红色丘疹,黄豆大小,周边呈环状隆起,境界清楚,中央破溃、萎缩。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深部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小血管管腔闭塞。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符合恶性萎缩性丘疹病。该病临床罕见,累及系统,死亡率高。

    作者:邓德权;刘芳;陈军;桑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Reiter综合征一例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主因双眼结膜、巩膜充血,包皮龟头红肿伴尿痛1周,于2012年4月16日就诊于我科。患者于2012年4月上旬无明确诱因眼睑出现肿胀,结膜、巩膜充血,但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就诊于我院眼科,诊断为急性结膜炎,给予氧氟沙星软膏、鱼腥草滴眼液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1周,症状未明显好转。随后出现包皮龟头红肿,尿道口排少量脓性分泌物伴尿痛,泌尿外科诊断为泌尿系感染,给予头孢地尼0.1 g每日3次口服,治疗5 d,但症状仍进行性加重,其间手部出现皮损,双下肢麻木,乏力,故就诊于我科。否认有不洁性生活史,家族中亦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体温37.2℃,发育良好,查体合作。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双眼结膜充血,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图1);双眼视力、眼压正常;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皮肤科检查:手掌部见数个脓疱,黄豆大小,顶部见较厚黄褐色痂皮,手背及指间见数个脓疱,边缘围绕红晕(图2a,2b),拇指指甲增厚、混浊、部分甲板分离,余指(趾)甲未见异常;尿道口红肿,尿道口、龟头、冠状沟见少量脓性分泌物,龟头黏膜糜烂、溃疡(图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中性粒细胞百分率为79.2%(50%~75%),淋巴细胞百分率为13.0%(20%~40%);尿常规示白细胞镜检10~15/HP (0~10/HP),尿蛋白、管型(-);肝功能:r-谷氨酰胺转肽酶(r-GT)51.2 IU/L(11~50 IU/L),肾功能正常;C反应蛋白43.5 mg/L(≤0.8 mg/L);红细胞沉降率70 mm/1h(0~15 mm/1h)、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溶血素、抗核抗体未见异常;免疫球蛋白:IgG 16.60 g/L(7.51~15.6 g/L)、IgA 6.12 g/L (0.71~3.82 g/L)、IgE 16.60μg/L(0~396μg/L);人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眼科间接检眼镜检查示:双眼结膜充血,基质盘状水肿浸润,前房中深,下方前房积脓0.5 mm,瞳孔圆,直径3 mm,晶体清。尿道口分泌物检查:荧光PCR检测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阴性,念珠菌涂片阴性。患者拒绝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及腰椎磁共振检查。诊断:Reiter综合征。治疗:米诺环素100 mg,每日2次口服;雷公藤多苷片20 mg,每日3次口服;3%硼酸溶液眼部湿敷,每日3次,玻璃酸钠滴眼液每日5次外用。2个月后复诊双眼结膜充血消退,分泌物消失(图4a),手指及掌部水疱、脓疱消退(图4b,4c),增厚拇指甲脱落,尿道口红肿消退,分泌物消失。

    作者:冯金鸽;范培元;朱芸;周田田;朱威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4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2次,治疗4周后改为每周2次给药,于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复诊,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第4周和第8周皮损平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第4周和第8周皮损积分下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每周2次给药维持治疗可以有效防止皮损复发。

    作者:万建勣;黄跃深;王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