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生素E联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的临床研究

马飞跃;朱郑杰;贾小龙

关键词:维生素E, 复方氨基酸胶囊, 特发性弱精子症
摘要:目的:对维生素E联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特发性弱精子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组患者100例,给予单纯中医治疗;联合组患者100例,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精子活力等情况无明显差异性(P>0.05).联合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临床总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精子检查情况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因口服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及不适症状发生.结论:对于特发性弱精子症在常规中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E联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精子畸形比例、明显增强精子活力和强度、增加精子浓度,提高受孕比例,无明显不适症状,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中国性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台州地区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探讨台州地区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AIDS)血清流行病学情况,为阻断母婴传播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5年12月1085例台州地区流动孕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孕妇血浆HIV抗体,将筛选阳性者标本送AIDS中心确认实验室判断,然后从流行病学角度进行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1085例孕妇中AIDS感染共10例,感染率为0.92%,其中以2014年感染率高,为1.58%,和其他年份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行病学上,感染途径中性交占70%,文化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占60%,职业分布无职业占60%,年龄上17 ~24岁占70%,(P<0.05),孕早期感染占70%,民族分布上汉族占60%,户籍分布上云贵川占50%,妊娠结局上终止妊娠占70%,伴侣数3个以上感染占60%,婚姻状况中未婚占60%,和同组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显著(P<0.05);预防措施上,以安全套知晓率高,占56.95%,和其他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台州地区流动孕妇获得AIDS比率较高,应加强HIV和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宣传,加强对30岁以下低文化、低收入、无职业流动孕妇管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胎儿感染HIV.

    作者:孙肖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单纯畸形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单纯畸形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夫精IUI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189例,共行323个IUI周期,按照WHO第5版精子形态学分析方法分为(1)正常对照组,146个周期,(2)轻中度畸形精子症组,121个周期,(3)重度畸形精子症组,56个周期,以临床妊娠率与早期流产率等为指标,以评估畸形精子症对IUI结局的影响.结果:三组间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不论轻中度或重度畸形精子症对IUI后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早产率及活产率等均无明显影响.

    作者:陆月红;华凯;夏舟岚;陈惠娟;马英英;李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联合局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抽吸联合局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剖宫产妊娠瘢痕患者分为MTX系统给药联合宫腹腔镜监测行刮宫术(对照组)50例和经阴道超声引导胚胎抽吸联合局部小剂量MTX(实验组)32例,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监控每周β-HCG水平以及每周进行B超扫描,进行数据分析比较.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两组的年龄、妊娠次数、生育次数、流产次数、距上次妊娠时间以及孕龄虽存在差异,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术前p-HCG水平、妊娠囊大小、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有差异,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MTX使用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实验组无出现大出血的情况,对照组中9人出现大出血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两组均出现生殖器官感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781),转氨酶升高和白细胞数目减少,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32;P =0.036).结论:经阴道超声引导胚胎抽吸联合局部小剂量MTX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有着较高成功率和较少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琼;周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系统免疫性疾病女性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研究

    目的:对炎性肠病、牛皮癣、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方法:将来我院就诊的893例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和420例非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系统免疫性疾病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发生和发展的关系.结果:系统免疫性疾病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是1.01%,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具有高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1.67%),牛皮癣患者有低的发病率(0.83%),炎性肠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分别为1.01%和0.84%;非炎症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病率为0.73%.基于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炎性肠病的危险比率为1.07(95% CI:0.79~ 1.45),牛皮癣的危险比率为0.96(95% CI:0.73~1.27),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比率为1.49 (95% CI:1.11 ~ 2.00),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危险比率为1.53(95% CI:1.07 ~2.19).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比非炎症女性患者高1.5倍.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增加炎性肠病患者罹患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风险.

    作者:张延玲;高燕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164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腹腔镜进行治疗,治疗结束两组患者随访1年对临床疗效和术后妊娠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疏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术后1年内宫内妊娠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较单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受孕效果也更佳,临床推广意义重大.

    作者:贾小文;成九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肝素引起阴茎异常勃起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肝素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机制.方法:分析临床及文献报道的55例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出现异常勃起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结合已知的肝素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总结出肝素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原因.结果:55例患者中应用肝素53例、低分子肝素2例;临床表现均符合缺血性异常勃起;用药24h内发生异常勃起17例,均为长期血液透析病例,其他病例为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后3~15d,平均7.4d;患者血小板计数正常35例,低于正常8例.结论:应用肝素后可以出现抗血小板因子4与肝素复合物抗体.抗体促进血小板聚集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是引起阴茎异常勃起的主要原因.

    作者:彭晓辉;付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山东省女性HPV6/11和HPV16/18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对山东省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6/11和HPV16/18感染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以了解山东省各年龄段、各地区女性HPV的感染状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济南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收集的3995例和7508例样本,分别进行HPV6/11或HPV16/18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HPV6/11检测的阳性率为27.2%(1085/3995),明显高于HPV16/18检测的5.1%(384/7508).两种HPV检测的阳性率呈现不对称双峰分布,均以< 20岁组阳性率高,分别为35.5%和21.7%.随后HPV6/11和HPV16/18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后HPV6/11的阳性率又逐渐升高至51 ~60岁组的34.3%和>60岁组的43.8%;HPV16/18检测的阳性率在> 60岁组也略有上升,为3.4%.各地区中鲁中(31.6%)和鲁西(30.6%) HPV6/11的阳性率要高于鲁东(22.1%)和鲁北(21.7%);HPV16/18的检出率以鲁中(16.3%)高,而鲁东低(4.1%).结论:本研究结果反映了山东省女性HPV6/11、HPV16/18感染的新分布状况,对掌握山东省女性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子宫颈癌筛查和HPV疫苗的接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田欣欣;姜玲波;王睿;彭德志;卜范峰;李雅文;张丽冉;王新国;谢风祥;祁德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固冲益肾方.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血红蛋白浓度、子宫内膜厚度、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2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和LH则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冲益肾方联合左炔诺孕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能够改善性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妮;李花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铥激光联合膀胱软镜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憩室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铥激光联合膀胱软镜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憩室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2例高危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憩室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首先使用膀胱软镜行憩室检查并行软镜下铥激光碎石术,碎石完成后,撤出软镜,膀胱硬镜下铥激光汽化切除增生前列腺组织.分别统计碎石时间及总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患者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膀胱残尿量(PVR)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明显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碎石时间20.3min,手术总体时间平均98min,术后4d拔除尿管,患者均排尿畅,无尿失禁.术后6个月随访,IPSS评分由术前(26.30±3.12)分降至(8.11±3.43)分,QOL评分由术前(7.55±3.15)分降至(1.74±0.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Qmax由术前(7.22±2.63) mL/s增至术后(14.84±1.56) mL/s,PVR由术前(21.71 ±6.51)mL降至术后(5.26±7.81)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铥激光联合膀胱软镜治疗合并膀胱憩室结石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使手术效率提高,更加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峰;陈保春;孙新成;翟玉章;颉亮;许衍超;马凰斌;史庆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性心理学的研究与普及

    性心理学(psychology of sex)既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性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性心理学早的研究可追溯到1 886年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1840~1902)的病理性心理学专著《性精神病态》,它被认为是现代性学的开创性著作.此后霭理士等学者陆续将其发扬光大.性心理学研究人的性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与“性”有关的各种心理过程(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等);二是与人格特质相联系的性心理,如个体性意识、性态度、性取向、性欲望与性行为、个体对性活动的心理体验、满足感的差异等.

    作者:杜文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二氧化碳激光术结合干扰素局部封闭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二氧化碳(C0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86例尖锐湿疣患者,按其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仅予以CO2激光治疗;联合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干扰素(α-2b)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以及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4、IL-10及SIL-2R的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联合组IL-2水平升高,IL-4、IL-10及SIL-2R水平降低,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经临床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高达97.67%(42/43),对照组为72.09%(31/43),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CO2激光术联合局部干扰素封闭治疗尖锐湿疣,患者易于接受,并可有效改善尖锐湿疣患者各种外周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进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故该治疗方法具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虞满明;龚卫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隔离套——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新工具

    避孕套不能覆盖阴茎根部周围皮肤与女性会阴部的接触,女性阴道分泌物会沾染男性阴茎根部周围皮肤.当脱卸避孕套时,女性分泌物也常污染阴茎及龟头,增加了感染性病艾滋病的机会.性交过程中,避孕套存在滑脱风险,此时可导致性病的双方互相传播及意外怀孕.隔离套与避孕套配合使用将对于消除如上风险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预防性病艾滋病和避免怀孕的有效性.隔离套由隔离膜、支撑体、弹性管三部分组成.隔离套的作用是双向隔离男女分泌物.弹性管具有弹性,收紧在避孕套上,与避孕套形成相对密封,隔离套与避孕套组合成整体,增大了隔离面积.隔离套的弹性管与避孕套的环形成环环相扣,隔离套还有助于防止避孕套滑脱,增加了避孕套的可靠性.隔离套用硅胶制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没有刺激性,不引起皮肤过敏,不产生任何不适感.

    作者:薛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EAU男性不育症指南(2017年版)》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解读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发表了《EAU男性不育症指南(2017年版)》(以下简称《指南》).本文重点解读《指南》中精索静脉曲张(VC)部分,并结合我国医疗实践及中医药的优势,对VC性不育症的防治进行讨论,供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参考.

    作者:宋春生;陈志威;赵家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对于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例子宫肌瘤患者实施HIFU技术治疗措施,在研究开始前、治疗后30d和60d分别使用MRI检查测定其肌瘤大小,并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变和产生的不良症状情况.结果:在治疗后30d和60d,患者的肌瘤大小和研究开始前相比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在经过HIFU技术治疗后与研究开始前出现的临床症状人数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后30d有6例患者出现了不良症状,60d时出现了1例,且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康复.结论:HIFU技术能够显著减轻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林玉贤;杨宁波;曹立萍;马爱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应用四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法在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265个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周期,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组,其中自然周期治疗组有68个周期(NC组),激素替代周期治疗组有108个周期(HRT组),促排卵周期治疗组56个周期(OI组),GnRha后激素替代周期治疗组33个周期(G-HRT组),比较各组妊娠结局.结果:四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以及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HRT组FET周期次数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结论:自然周期、促排卵、激素替代和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在冻融囊胚移植中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结局.对于反复移植失败患者,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有疗效.临床上进行冻融囊胚移植前应选择个体化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法.

    作者:石明华;莫似恩;邓立;王书佳;覃华梅;陈自洪;檀大羡;陈美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盆腔炎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短程和长程预防策略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盆腔炎产妇应用抗菌药物短程和长程预防策略对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住院,并进行剖宫产手术完成分娩的140例盆腔炎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短程预防时间(12 ~ 24h),观察组长程预防时间根据不同产妇情况采取长程预防时间(>48h),观察两组产妇的手术感染部位的临床疗效.结果:采取长程预防时间的观察组产妇出现产后血象升高27例,产褥病2例,明显低于使用短程预防时间的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住院时间延长和产程延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发热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程预防策略在对于盆腔炎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控制方面比短程预防策略更安全,感染率更少,虽然款均药物使用量及住院费用相对较高,但对于产妇的身体来说安全性更高,长程预防策略更值得推广.

    作者:骆志炎;陈姣英;徐华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孕早期口服去氢孕酮对调节细胞因子生成及预防习惯性流产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早期妊娠去氢孕酮管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其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性纳入366例习惯性流产女性并分为去氢孕酮组(实验组)和安慰剂组(对照组)和168例无流产史的健康女性;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以及初始纳入时、妊娠终止时或妊娠20周时血清中Th1(IFN-y和TNF-α)和Th2((IL-4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流产女性比例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女性(7.2% vs.17.7%,P=0.024);实验组分娩时平均妊娠周期显著性高于对照组(38.1 ±2.8vs.37.1±2.4,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流产女性血清中IFN-γ水平的变化量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不良妊娠结局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仅在初始纳入时(妊娠4~8周)的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妊娠结局正常相比,差异性显著.结论:对于习惯性流产女性早期去氢孕酮管理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可以降低流产比率和改善分娩时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但是上述妊娠结局的调整与Th1和Th2细胞因子生成无关.

    作者:冯艳婕;魏建勋;李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研究

    目的:系统性分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风险分析相关因素,并通过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制定相应的对策,减少相关暴露风险.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未实行品管圈干预期间收治的梅毒手术患者486例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收治的梅毒手术患者576例作为观察组.详细分析对照组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相关原因,在术者心理准备、手术准备、物品准备以及污染处理方面制定相关的政策,并在观察组实施.分析干预前后,发生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486例手术中出现梅毒职业暴露有73例,占比15.02%.其中在所有的可能暴露的原因中,手术中出现的占比高,达到31.51%;由于破损皮肤接触而导致的梅毒职业暴露占比也很高,达到27.40%,其他原因导致的梅毒职业暴露较为平均.在干预前,医生和护士发生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占比分别为45.20%和54.79%;其中工龄在5年以下的人员占比多,达到41.09%,工龄在15年医生的人员占比少.观察组在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后,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例数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制定详细的预防手术相关梅毒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能够显著降低相关的手术梅毒职业暴露,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朱爱萍;罗斌;罗卫民;熊承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组织中miR-21和PDCD4mRNA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miR-2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4(PDCD4)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26例前列腺癌患者,术中分别取患者前列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前列腺组织各26对.采用荧光定量PCR对所取组织进行检测,检测所取标本中miR-21以及PDCD4 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中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miR-21与PDCD4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中miR-21表达水平相对于癌旁组织来说更高(P<0.05);而PDCD4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旁组织PDCD4蛋白表达灰度值比值明显高于前列腺癌(P<0.05).前列腺癌miR-21与PDCD4 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DCD4蛋白表达水平也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miR-21可能通过下调PDCD4表达水平从而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从而引起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李坚伟;王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后LH、FSH、E2、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治疗宫腔疾病所致女性不孕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妊娠结局,促进病情康复,且不影响卵巢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冉;孙勃;谢红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中国性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性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