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思明;莫恃
目的评价应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结合硅油充填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对30例30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R),即玻璃体切除、膜剥离、应用重水、氩激光、冷凝、重水-硅油交换或气-液交换,以及硅油眼内充填.结果30例30眼近期有效25眼(83.3%),失败5眼(16.7%).结论玻璃体腔硅油充填可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在短时间内复位,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破坏.
作者:关艳玲;赵晓曼;王宇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无论青光眼性视神经视功能损害的机制是机械压力学说,还是血供障碍学说,或二者兼有之,目前针对青光眼的治疗为普遍和为有效的措施就是降低眼压.随着对青光眼眼压升高和房水循环病理生理机制不断深入认识,虽然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的研究和新药的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也为治疗青光眼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但很多青光眼如闭角型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必须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的许多病例终也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孙兴怀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眼内激光在玻璃体切除术中的用途及有效性.方法将眼内激光应用于18例22眼玻璃体手术中.眼内光凝的方式:广泛视网膜光凝术14眼;环形激光视网膜拦截并封闭视网膜裂孔2眼;局限性光凝1眼;原发性或医源性裂孔光凝4眼;视网膜切开处光凝1眼.结果术后随访1~24月(平均9月),2眼术后再次视网膜出血,其余20眼均达到视网膜平伏、裂孔封闭、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眼内激光是现代玻璃体手术中重要的辅助措施,它的应用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臧晶;周斌兵;卞庆宁;张少冲;高汝龙;林晓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外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眼内炎动物模型.方法新西兰种大耳白兔24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及3个实验组,后者分别于眼内注入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又分为高浓度组(104CFU/mL),中浓度组(103CFU/mL)和低浓度组(102CFU/mL).结果(1)3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术后24小时~3天角膜浑浊,前房渗出或积脓;3~7天炎症反应开始减轻;10~14天玻璃体呈灰白色浑浊.(2)细菌培养于术后12~24小时阳性率高,3组分别为100%、100%、33%;术后3天阳性率明显下降,7~10天阳性率为0%.(3)病理学变化:术后1~12小时虹膜和睫状体充血,眼内炎性细胞浸润;术后24小时视网膜下渗出和视网膜脱离;术后3~7天为全眼球炎.结论成功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眼内炎动物模型;确立了实验室诊断方法.
作者:颜华;王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难治性青光眼36例36眼,实行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术,观察对比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36眼术后视力进步和不变者31眼(86.11%).近期眼压控制32眼(88.89%),远期眼压控制22眼(22/27)(81.48%).近期获得功能性滤过泡28眼(77.78%).36眼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双巩膜咬切联合前房角分离手术对难治性青光眼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术式.
作者:蒋模;秦应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应用丝裂霉素C对预防胬肉复发的效果.方法52例(52眼)翼状胬肉,其中27例(51.92%)为手术后复发者,在单纯手术切除后第5天开始滴0.2 mg/ml丝裂霉素C滴眼液,每日2次,连用5~7天,以后滴0.025%地塞米松滴眼液至术后1月左右.结果经3~6月随访3眼复发,复发率为5.77%.结论丝裂霉素C能有效抑制手术创伤而致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防止胬肉复发.
作者:费安裕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以其良好的性能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其并发症也逐步受到关注.义眼座暴露是其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
作者:周莅斌;张大勤;符晓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新鲜羊膜在结膜囊成形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在给2例(2眼)无眼球,结膜囊狭窄患者行结膜囊成形术时,将新鲜的人羊膜移植到结膜缺损的植床上.结果2例2眼术后20~30天移植的羊膜被结膜上皮覆盖.随访12~20月.无继发感染或排斥反应.2例放置正常大小义眼片,外观满意.结论新鲜人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取材方便,疗效显著.
作者:杨雯;田琪;陈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分析暴力性眼外伤的损伤程度、部位、致伤物及致盲后遗障碍的类型.方法对1990~1999年近10年法医临床学鉴定案例中的暴力性眼外伤369例进行分析.结果暴力性眼外伤受害者中男302例,女67例.伤害主要发生于公共场所、乡村及农场.致伤物中以钝器尤以拳掌多见,伤眼中左眼多于右眼.损伤部位以眼睑184例为多见.损伤程度:轻度损伤以单纯眼睑擦伤175例为多见,中度损伤以外伤性瞳孔散大76例和前房积血76例为多见,重度损伤有角巩膜穿孔伤76例和外伤性白内障83例为多见.致盲病变中角膜瘢痕、外伤性白内障分别列第一、二位.结论暴力性眼外伤的损伤特征研究有利于从多方面综合预防眼外伤,降低眼外伤的发生率.
作者:张志威;邓振华;陈晓刚;易旭夫;刘敏;刘陇黔;廖志钢;李波;杜春茂;曾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及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是否正确.结果15例15眼视网膜全部复位,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例,视网膜冷凝反应清晰可见,轻度屈光间质浑浊,并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手术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方便、准确、可靠等优点.
作者:孔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女,67岁.因左眼上睑痛、有质硬异物突出10余天,于2003年4月15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眼上睑外眦侧见一瓷白色三角形质硬异物突出皮肤,异物上方上睑组织内可触及直径约10 mm质硬肿块,距病灶约15 mm眉外侧有垂直瘢痕组织约长30mm(图1).眼内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润琦;周永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方法手术32例(32眼),其中急闭17例,慢闭15例.术前眼压21~77 mmHg,平均37.1 mmHg.术前视力无光感3眼,光感~0.049眼,0.05~0.2 6眼,0.3及以上14眼.结果术后观察治疗3~6月,术后1周平均眼压9.3 mmHg,术后3~6月平均眼压13.3 mmHg(1mmHg=0.133 kPa),术中无特殊并发症.术后并发症:①浅前房11例:Ⅰ度7例,Ⅱ度4例,②前房积血5例,制动后吸收.滤过泡:术后3~6月,Ⅰ级滤过泡28眼,Ⅱ级滤过泡4眼,无Ⅲ级者.结论睫状体暴露及小梁支撑术术后超滤所致并发症明显减少,临床效果肯定.
作者:马丽华;荣德彦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44眼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机对照42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21.4%(P<0.05);1年后随访61眼(观察组33眼,对照组28眼),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占84.8%较对照组的60.7%为多(P<0.05).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为手术成功标准,观察组1年后手术成功率为93.9%较对照组的71.4%为高(P<0.05).结论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徐岬;冯军;滕青青;周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各种检测方法在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白内障197例(214眼)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视网膜计、光定位、色觉及注视性质等综合检测,术后3月复查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F-ERG的b波、F-VEP的P1波、潜视力、色觉均与术后视力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F-ERG、F-VEP、潜视力预测术后视力的可靠性分别为62.6%、79.0%、60.6%.但排除白内障完全成熟及高龄者(超过80岁),潜视力预测的可靠性则达82.6%.结论对于非完全成熟及非高龄者,视网膜计是术前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比较理想的方法,而对于完全浑浊及高龄者,视网膜计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欠佳,应结合F-ERG、F-VEP、色觉及注视性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讲价.
作者:庄朝荣;陈放;马晓蓉;王晓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黏弹剂在前房积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来我院Ⅱ~Ⅲ级前房积血手术治疗的9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8例,前房冲洗术中未应用黏弹剂,B组50例冲洗术中应用黏弹剂.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小于A组,P<0.05;术后1周时视力大于0.5者B组为78%,A组为3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各种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黏弹剂应用于前房积血手术可使手术简便、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柯敏;蔡小军;叶琳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接受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并随访观察8~12月.结果26例均恢复良好,无胬肉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方法.
作者:庆惠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随着神经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研究成为眼科和神经科学研究的课题.建立外伤性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是研究视神经原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和视神经再生的前提,本文就国内外报告的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和再生的特点及相应的动物模型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姜国民;向里南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环孢霉素A(CsA)滴眼液对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Cs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6只.建立右眼角膜缘缺陷症动物模型,1月后实施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术后分别给予1%CsA滴眼液及生理盐水治疗,共4周.移植术后每日观察植片存活、角膜新生血管和上皮再生情况,共8周;术前1日及术后1~8周动态监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先于CsA组出现上皮排斥反应(P<0.05).CsA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CsA滴眼液可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5的表达从而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作者:丁勇;陈剑;周清;徐锦堂;王彦平;赵松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固定性内斜视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肌腱完全断腱,外直肌缩短联合眶缘骨膜固定术,且将眼球固定于过矫5°.结果出院时10例中6例眼位正位,1例残留有5°内斜,3例仍过矫5°.随访1年后,9例为正位,1例欠矫.结论固定性内斜视,采用内直肌断腱、外直肌缩短并眶缘骨膜固定联合手术,眼位过矫5°~10°.一年随访观察效果满意.
作者:王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本文报道眼球内巨大玻璃异物一例的治疗经过和体会.1病例患者,男,15岁,2002年2月6日眼啤酒瓶炸伤后视物不见.
作者:蔡文泉;李佩娟;王志良;张皙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