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

蒋本涛

关键词: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跨伤椎固定及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术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值和骨折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显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磁敏感加权成像评估阿尔茨海默病脑内铁沉积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SWI技术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脑内铁含量的差异,探讨相位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AD患者(AD组)及10例健康老年人(NC组)进行海马及尾状核SWI扫描。比较AD组各脑区相位值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D组海马及尾状核左侧及右侧均有不同程度的铁沉积。AD组均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左右两侧海马角弧度值与 MMSE 评分均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5(P<0.05)。结论:相位值可作为评价AD患者脑内铁沉积异常的敏感而有效的手段。海马相位值与AD疾病进展关系密切。

    作者:王莹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收治心律失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

    作者:付玉鹏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接种影响的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预防接种的影响。方法:将244户预防接种儿童家庭被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试验组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家庭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接种率。结果:试验组家庭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91.80%,远高于对照组的69.67%,试验组儿童接种率99.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44%(P<0.05)。结论:在社区预防接种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接种儿童家庭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提高儿童的接种率,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张文洲;刘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血肿量、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闭合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69例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闭合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治闭合性脾损伤患者69例,对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伤后1~4周复查,血肿没有扩大18例,血肿缩小51例。随访3个月以上,69例患者脾破裂完全愈合,4例患者中转手术治愈,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闭合性脾损伤采取非手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性,可是一定要严格掌握相关适应证,同时对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监测,如果发生出血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该及时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星仓旺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饮食护理应用于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临床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高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FPG、2 hPG及HbA1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对高龄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

    作者:龙琼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中老年人下睑眼袋整形术106例体会

    目的:探讨适合中老年人的下睑眼袋整形术的疗效。方法:收治中老年下睑眼袋整形术患者106例,65例采用皮瓣法治疗,41例采用皮肌瓣法治疗。结果:2例皮瓣法早期出现轻度的下睑外翻,1个月内恢复正常。其他10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术前根据中老年人下睑眼袋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法或皮肌瓣法进行治疗。

    作者:杜家杰;彭良慧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布拉酵母菌辅助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辅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儿童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序贯疗法,观察组加用布拉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p根除率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4%,对照组94.7%;观察组Hp根除率94.7%,对照组89.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辅助序贯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有帮助作用。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在牙列缺损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收治牙列缺损患者80例(92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效果显著。

    作者:冉翼翀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基于人群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蒙特卡罗模拟加雷沙星佳剂量

    目的:探讨基于人群研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蒙特卡罗模拟加雷沙星的佳剂量。方法:患者给予加雷沙星400 mg,1次/d,共10 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92.4%(61/66)达到 fAUC0-24/MIC 比值>30 h 的目标值,临床有效率91.8%(56/61)。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加雷沙星的理想剂量以每天1次400 mg为宜。

    作者:赵勇刚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逆推法肿瘤剜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逆推法肿瘤剜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治疗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膀胱肿瘤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观察组给予逆推法经尿道膀胱肿瘤汽化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逆推法肿瘤剜除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中治疗膀胱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且安全性高。

    作者:彭海涛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产后胎盘残留并部分植入肌层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胎盘残留并部分植入肌层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收集32例经手术证实的胎盘残留并部分植入肌层患者资料,结合以往文献,对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根据胎盘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的程度,胎盘植入分为粘连性胎盘、胎盘植入和穿透性胎盘。本组32例患者超声正确诊断26例,误诊6例,准确率81.25%。结论:超声对胎盘残留并植入在诊治过程具有诊断应用价值。

    作者:孟春梅;何云渝;余韬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复发性卵巢囊肿在B超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复发性卵巢囊肿在 B 超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治复发性卵巢囊肿患者60例,采用B超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有效率98.33%。结论:复发性卵巢囊肿在B超引导下聚桂醇硬化术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锋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妇女产褥期患病情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妇女产褥期患病情况与饮食、行为的关系,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方法:选择贵州少数民族聚集区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700例,分析产褥期患病与饮食、行为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结果:658例有效调查对象中,患病533例,患病率81.00%,口腔疾病占62.61%,产褥期饮食以禽鱼蛋类多,认为不能洗澡者占83.7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能久站久坐、不能吹风是产褥期患病的保护因素,而不吃水果、不喝牛奶、不能刷牙及产后4周内开始性生活均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贵州南部少数民族妇女产褥期受传统饮食和行为观念影响很大,应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减少产褥期妇女患病。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0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治疗,包括雾化及排痰治疗、有效给氧、心理治疗等。观察两组在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上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6.0%,低于观察组的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上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取抗生素综合性治疗可使患者PaO2、红细胞比容、PaCO2、SpO2的变化较治疗前改善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蔡江红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指导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水平(PCT)对神经内科ICU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收治重症感染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抗生素治疗,在观察组,血清PCT<0.25μg/L者采用非抗生素治疗,血清PCT≥0.25μg/L者采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观察组,死亡率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73%,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RP及WBC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 PCT 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PCT为ICU重症感染患者重要评价指标,对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董俊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能谱CT在肺动脉CTA应用时使用造影剂少剂量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方法:收治肺动脉CTA扫描患者100例,对同一区域在不同造影剂剂量下扫描,通过分析得出能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果:得出在肺动脉CTA扫描时图像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少造影剂剂量。结论:肺动脉CTA扫描时合理、精准地使用造影剂能减少造影剂对人体的危害。

    作者:李吉平;武齐乐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葛根素和依帕司他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照组给予依帕司他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王久学;吴卫平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中易出现的风险因素和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产妇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结果: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后,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护理纠纷及护理缺陷显著下降。结论:对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有目的地进行风险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宋菲 刊期: 2016年第21期

  •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对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与常规监测,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使用持续性创颅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对比,试验组甘露醇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其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持续性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提升患者的恢复速率。

    作者:秦宪宗 刊期: 2016年第2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