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

胡爱英

关键词:个人剂量监测, 职业分类, 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照射, 职业人员, 卫生防护, 监测数据, 放射卫生, 剂量评价, 人民共和国, 重要标志, 卫生标准, 人员健康, 监督体系, 监测结果, 监测工作, 国际分类, 管理规定, 辐射效应, 放射防护
摘要: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2],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地甘口服液对放、化疗小鼠骨髓白细胞共同抗原及血管内皮黏附分子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发现[1],地甘口服液(DGOL)能以促进干/祖细胞和基质细胞集落形成来达到保护造血的目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一样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信号传递和免疫效应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定骨髓细胞CD45抗原和VCAM-1的表达既能了解机体造血的功能状态又能体现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笔者以小鼠骨髓细胞CD45抗原和骨髓微环境中VCAM-1表达为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测定,观察DGOL对辐射和化学损伤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作者:潘琦;何东初;许进军;胡佳;陈如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的IAEA/WHO国际比对

    目的为保证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剂量校准的准确可靠,笔者通过参加多项国际比对工作,检验了标准仪器的准确度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参加国际比对工作的方法为3种:仪器现场比对,邮寄TLD比对和邮寄电离室比对.结果笔者参加的3种国际比对结果都在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结论60Co和高能X射线放疗水平剂量标准量值能够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剂量仪校准照射程序、校准和测试结果的处理是可信的.

    作者:程金生;姜庆寰;郭朝晖;李开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60Coγ射线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60Co γ射线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γ射线对细胞周期改变与p27kiP1蛋白表达和分布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培养的HepG2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曲线变化,同时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改变,并应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p27kiP1蛋白的表达和分布改变.结果60Co γ射线照射细胞引起HepG2细胞株剂量依赖性的生长抑制和凋亡增加.60Co γ射线可引起细胞G2/M期阻滞,同时p27kip1表达明显抑制,并主要分布于细胞浆.结论60Co γ射线所导致的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G2/M阻滞可能与细胞内p27kiP1的表达抑制和细胞浆的分布比例增加有关.

    作者:管晓翔;陈龙邦;于正洪;鹿红;王靖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英文版刊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1Ⅰ治疗患者中核医学工作者的辐射防护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1Ⅰ治疗甲状腺癌(DTC)的转移灶[1].但服用大剂量131Ⅰ后,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值得关注.笔者监测了患者在服用131Ⅰ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剂量率,探讨核医学工作者的辐射防护,报道如下.

    作者:董惠兰;张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X射线机曝光指示电路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正在曝光的机房,笔者设计了一套曝光指示电路,在很多位置加装X射线指示性装置,以增强辐射观念、加强X射线防护.介绍如下.

    作者:迟作强;包前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肿瘤细胞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基因(Bcl-2)、p53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简化根治术后几项指标同时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接受相同治疗方案(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的61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erbB-2、PCNA、Bcl-2、P53及nm23-H1蛋白表达,并随访观察5和8年生存率.结果不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CNA、Bcl-2、P53、nm23-H1蛋白阳性及阴性表达组5和8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除传统的预后因素外,肿瘤细胞标志物(C-erbB-2、PCNA、Bcl-2、p53、nm23-H1)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姜德福;程光惠;马颖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92Ir源辐射事故致亚急性放射病一例报告

    2002年7月华南地区某单位发生利用192Ir源故意伤人事故,致使70余人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现将1例主要受害者的临床观察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蒋祖军;肖扬;李颂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术前加速放射治疗、选择性介入化疗治疗Ⅲ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常规放射治疗结合全身化疗在临床已有报道[1-6],但有关加速放射治疗结合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对直肠癌进行术前综合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就此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苏向前;王怡;刘长青;余荣;马戈;徐博;徐晓娜;蔡勇;朱广迎;张珊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2],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铅矿砂137CS污染的分析

    2003年1月24日,常熟口岸进口一批铅矿砂,装在18只集装箱中,计399.85吨.发货人为美国某公司,供货人为保加利亚某公司,收货人为常熟某贸易公司.通过对该批货物的放射性监测,发现其集装箱外γ辐射剂量当量率高处达5.52 μSv/h,超过本底值(0.12 μSv/h)46倍,超过国家标准5.52倍.

    作者:孙英;李信军;朱志强;李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放射防护研究进展

    放射防护剂有细胞因子、氨巯基化合物、蛋白酶抑制剂、雌激素、天然药物等[1].目前随着肿瘤放疗的进展及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放射防护剂的研究热情高涨,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放射防护剂.苯并杂环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有应用前途的一种放射防护剂,与其他种类的放射防护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内源性物质,具有新的作用机制;②毒性较小;③多功能: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④可以军民两用.笔者主要介绍近10几年出现的苯并杂环放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骆伟;黄荣清;骆传环;陈兴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对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定量检测24例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外周血AF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133 074.6±27 163.7)拷贝/μgRNA,肝动脉化疗栓塞后24 h、1月、2月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076.0±423.8)、(1774.5±362.2)和(23 650.4±4827.6)拷贝/μgRNA.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AFPmRNA可作为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聂常富;郭志华;王建国;荆晓岳;李荣;孔凡明;何蕴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进程中病人血清EPO、TPO、GM-CSF的变化

    笔者旨在研究肝纤维化进程中不同病理情况下对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EPO、TPO、GMCSF参与肝纤维化出血及贫血的病理及生理过程.

    作者:张春燕;易文生;王玲珑;丁育松;余月华;屠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手段,对了解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评价防护效果,以及提高防护水平意义重大.笔者总结了广州市200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报道如下.

    作者:黄润玲;梁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受照射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NCI-H596受X射线照射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观察肺癌细胞系A549和NCI-H596照射2、5、10、20、30和40Gy后1、3、6、12、24、48和72 h TNF-α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检测相应培养液中TNF-α蛋白的水平.同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2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结果X射线照射后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较照射前升高,吸收剂量达40 Gy时TNF-α mRNA表达水平达高峰,为对照组的83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1h TNF-α mRNA表达逐渐升高,6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68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受照射后24 h达高峰(为基础水平的58倍).且与受照射剂量有关.A549细胞受照射后1 h TNF-α mRNA表达仅见瞬间升高,随后即降至基础水平.而且,A549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结论X射线可诱导NSCLC细胞系NCI-H596产生TNF-α,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改变.

    作者:刘莉;陆海;CE.Ruebe;Ch.Ruebe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P糖蛋白抑制X射线诱导凋亡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P糖蛋白(P-gp)对X射线诱导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影响.方法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Ψm的动态变化.结果P-gp功能抑制组细胞在X射线照射后6、12、24 h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53%±2.85%,30.43%±2.21%和39.03%±2.60%;对照组分别是16.13%±1.16%,21.73%±1.31%和27.53%±2.55%.抑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X射线照射后6、12、24 h P-gp抑制组和对照组细胞△Ψp平均荧光强度(MIF)均较照射前降低,但P-gp抑制组各时间点△Ψm MIF值较对照组细胞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P糖蛋白对X射线诱导凋亡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其机理可能和其稳定的△Ψm有关.

    作者:陈俊;张积仁;肖明星;余志坚;陈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剂量放疗对弹性蛋白及弹性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血管弹性蛋白及弹性蛋白酶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7、14和28 Gy60Co γ射线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逆转录-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结果7Gy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无影响,14和28Gy照射后细胞弹性蛋白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了80.7%及102.3%(P<0.05),细胞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较对照组减少了25.3%及50.1%(P<0.05).结论提示14和28 Gy60Co γ射线照射通过抑制弹性蛋白酶及增加弹性蛋白合成而影响血管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李俊明;周敬群;胡斌;李书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25Ⅰ与5-氟脲嘧啶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病人9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经B超引导交替植入5-氟脲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和125Ⅰ粒子.结果9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6~9个月CT复查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局部控制率为78%.随访8~26个月,现病人全部存活.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李力军;高宏;封国生;刘璐;周桂霞;王慧宇;胡晓东;朱晓兰;杜伟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骨髓微血管照射损伤的修复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表达,检测骨髓微血管系统和造血细胞容量变化.结果+10 d接受hVEGF165基因治疗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注射腺病毒AdEGFP组和常规移植组(P<0.01);+20 d时该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直径、微血管灌注面积已恢复正常(P>0.05),且骨髓细胞容量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VEGF基因体内高效表达可以加快全身照射引起的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塑微血管结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作者:仲照东;邹萍;游泳;刘凌波;胡中波;郭荣;黄士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