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的IAEA/WHO国际比对

程金生;姜庆寰;郭朝晖;李开宝

关键词:吸收剂量, 国际比对, 60CO, 高能X射线
摘要:目的为保证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剂量校准的准确可靠,笔者通过参加多项国际比对工作,检验了标准仪器的准确度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参加国际比对工作的方法为3种:仪器现场比对,邮寄TLD比对和邮寄电离室比对.结果笔者参加的3种国际比对结果都在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结论60Co和高能X射线放疗水平剂量标准量值能够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剂量仪校准照射程序、校准和测试结果的处理是可信的.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相关文献
  • 苯并杂环化合物的放射防护研究进展

    放射防护剂有细胞因子、氨巯基化合物、蛋白酶抑制剂、雌激素、天然药物等[1].目前随着肿瘤放疗的进展及核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对放射防护剂的研究热情高涨,陆续发现了一些新型的放射防护剂.苯并杂环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有应用前途的一种放射防护剂,与其他种类的放射防护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内源性物质,具有新的作用机制;②毒性较小;③多功能: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④可以军民两用.笔者主要介绍近10几年出现的苯并杂环放射防护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骆伟;黄荣清;骆传环;陈兴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术前加速放射治疗、选择性介入化疗治疗Ⅲ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

    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常规放射治疗结合全身化疗在临床已有报道[1-6],但有关加速放射治疗结合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对直肠癌进行术前综合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就此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苏向前;王怡;刘长青;余荣;马戈;徐博;徐晓娜;蔡勇;朱广迎;张珊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转染增加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目的评价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的凋亡效应和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4种不同p53状况的人胃癌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蛋白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用细胞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胃癌细胞感染Adp53后照射4Gy,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胃癌细胞种植肿瘤内注射Adp53后照射6 Gy,以肿瘤相对体积增长曲线观察肿瘤抑制情况.结果1:100效靶比(MOI)Adp53产生细胞高转染率,以及p53基因在4种胃癌细胞中均高表达,并产生G2/M期阻滞、凋亡增加和细胞增殖抑制.如果以凋亡评价放射效应,Adp53转染对4Gy照射4种细胞的凋亡率比值为:W细胞3.0,M细胞3.6,neo细胞2.2,823细胞2.5.体内实验结果显示,Adp53对W细胞肿瘤6Gy照射的抑瘤率比值为1.41,而对M细胞肿瘤为1.9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转染产生细胞凋亡并提高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种作用不依赖于细胞内在的p53状况.

    作者:张珊文;肖绍文;杨敬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水平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卫生防护的重要手段,对了解放射工作人员防护状况,评价防护效果,以及提高防护水平意义重大.笔者总结了广州市2002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水平,报道如下.

    作者:黄润玲;梁婷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肝纤维化进程中病人血清EPO、TPO、GM-CSF的变化

    笔者旨在研究肝纤维化进程中不同病理情况下对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的影响,从而探讨EPO、TPO、GMCSF参与肝纤维化出血及贫血的病理及生理过程.

    作者:张春燕;易文生;王玲珑;丁育松;余月华;屠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铅矿砂137CS污染的分析

    2003年1月24日,常熟口岸进口一批铅矿砂,装在18只集装箱中,计399.85吨.发货人为美国某公司,供货人为保加利亚某公司,收货人为常熟某贸易公司.通过对该批货物的放射性监测,发现其集装箱外γ辐射剂量当量率高处达5.52 μSv/h,超过本底值(0.12 μSv/h)46倍,超过国家标准5.52倍.

    作者:孙英;李信军;朱志强;李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氟伐他汀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氟伐他汀防治组.防治组于照射前1周Flu20mg·kg-1·d-1灌胃,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后5、15、30及60 d活杀,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透射电镜、图像定量分析.结果照射后30及60d肺炎加重(P<0.01),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肥大细胞增多.电镜显示Ⅱ型细胞线粒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防治组炎症减轻(P<0.01),胶原纤维、肥大细胞减少,Ⅱ型细胞线粒体、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好转.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减少胶原纤维增殖,有效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蒙育林;赵峰;石梅;赵一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小剂量放疗对弹性蛋白及弹性蛋白酶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剂量放射治疗对血管弹性蛋白及弹性蛋白酶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0、7、14和28 Gy60Co γ射线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逆转录-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观察照射培养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结果7Gy照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弹性蛋白和弹性蛋白酶mRNA的表达无影响,14和28Gy照射后细胞弹性蛋白mRNA水平较对照组增加了80.7%及102.3%(P<0.05),细胞弹性蛋白酶mRNA水平较对照组减少了25.3%及50.1%(P<0.05).结论提示14和28 Gy60Co γ射线照射通过抑制弹性蛋白酶及增加弹性蛋白合成而影响血管细胞外基质的代谢.

    作者:李俊明;周敬群;胡斌;李书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肿瘤细胞标志物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erbB-2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抑制基因(Bcl-2)、p53基因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H1)在乳腺癌患者接受简化根治术后几项指标同时检测对乳腺癌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对接受相同治疗方案(改良根治术及术后放、化疗)的61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erbB-2、PCNA、Bcl-2、P53及nm23-H1蛋白表达,并随访观察5和8年生存率.结果不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数,患者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PCNA、Bcl-2、P53、nm23-H1蛋白阳性及阴性表达组5和8年生存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老年组和青壮年组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除传统的预后因素外,肿瘤细胞标志物(C-erbB-2、PCNA、Bcl-2、p53、nm23-H1)均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姜德福;程光惠;马颖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对骨髓微血管照射损伤的修复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表达,检测骨髓微血管系统和造血细胞容量变化.结果+10 d接受hVEGF165基因治疗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注射腺病毒AdEGFP组和常规移植组(P<0.01);+20 d时该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直径、微血管灌注面积已恢复正常(P>0.05),且骨髓细胞容量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VEGF基因体内高效表达可以加快全身照射引起的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塑微血管结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作者:仲照东;邹萍;游泳;刘凌波;胡中波;郭荣;黄士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我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现状和展望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2],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52例中国人主要器官、组织中37种元素的负荷量研究

    目的估算37种元素在中国成年男子主要器官、组织和全身的负荷量.方法在我国4个不同膳食类型地区补充采集21例急死正常尸体肌肉、肋骨、肝、肾、肺、甲状腺、心、胃、脾和小肠样品,连同过去31例尸体所采集样品对37种元素的测定浓度,按中国参考人器官、组织重量参考值估算了相应器官、组织和全身的负荷量.结果获得了我国成年男子10种器官、组织中37种元素器官、组织和全身的负荷量.结论首次获得的这些结果为确定中国人器官、组织所测元素负荷量背景值和中国参考人相应负荷量参考值及生物动力学模型参数提供较前更为系统和有代表性的依据.

    作者:诸洪达;张永保;王松君;王耐芬;陈如松;刘庆芬;王珂;常平;刘虎生;欧阳荔;刘雅琼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兰溪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分析

    为了解兰溪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工作场所防护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笔者于2001年对兰溪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了个人剂量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竹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junB基因的表达

    目的探讨整体照射和不同剂量X射线离体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junB基因的表达.方法3Gy X射线小鼠全身照射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提取RNA,Northern杂交,定量分析junB mRNA.结果3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junB基因增强明显并迅速,C3H/He小鼠30 min达高峰,BALB/c小鼠60min达高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后,junB基因也迅速被诱导,30~60min达峰值,240 min逐渐降回假照组水平.结论iunB基因是一个辐射敏感基因,照射后立即表达,有可能在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虹;石原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的IAEA/WHO国际比对

    目的为保证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剂量校准的准确可靠,笔者通过参加多项国际比对工作,检验了标准仪器的准确度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参加国际比对工作的方法为3种:仪器现场比对,邮寄TLD比对和邮寄电离室比对.结果笔者参加的3种国际比对结果都在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结论60Co和高能X射线放疗水平剂量标准量值能够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剂量仪校准照射程序、校准和测试结果的处理是可信的.

    作者:程金生;姜庆寰;郭朝晖;李开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剂量γ射线全身照射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大动物低剂量全身照射的适宜剂量,以便评价低剂量全身照射应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食蟹猴32只随机分为4组,用γ射线(吸收剂量率为0.175 mGy/min)分别照射0、30、50和75 mGy.分别在环磷酰胺处理前、后,亦即照射前和照射后1、2、8、33和50周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T).结果结果显示白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尤其是CD16参与免疫调控,出现时间-剂量的反应;体液免疫中以IgA升高为特征,照射后第8周50和75 mGy 2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NTERT结果显示,在照射后第2周,第1、2、3组分别与第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第1组分别与第2、3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γ射线单次低剂量全身照射对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的食蟹猴红、白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其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黎福祥;陈龙;董永英;黄江琼;唐东平;朱波;魏党;唐凯;谢莉萍;陈铭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应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治疗腋臭15例

    利用β射线皮肤敷贴器治疗一些皮肤病,方便、疗效好、患者无痛苦,易于防护.我院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试治腋臭1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腹部CT曝光参数设置

    调查发现,很多医院一直采用成人扫描条件,或者以成人扫描条件为参考,适当降低条件后对儿童腹部进行扫描.长期以来一直缺少一个比较科学的曝光参数选择方法,这样势必会影响病人的照射剂量和图像质量.有文献报道,若用成人的扫描条件进行儿童CT扫描,其剂量至少为成人的2倍[1].为了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又使得病人的辐射剂量降到较低,笔者采用一种依照患儿的腹围大小来设置腹部扫描参数的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高德春;吴苔;张洪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131Ⅰ治疗患者中核医学工作者的辐射防护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1Ⅰ治疗甲状腺癌(DTC)的转移灶[1].但服用大剂量131Ⅰ后,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值得关注.笔者监测了患者在服用131Ⅰ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的剂量率,探讨核医学工作者的辐射防护,报道如下.

    作者:董惠兰;张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受照射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NCI-H596受X射线照射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观察肺癌细胞系A549和NCI-H596照射2、5、10、20、30和40Gy后1、3、6、12、24、48和72 h TNF-α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检测相应培养液中TNF-α蛋白的水平.同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2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结果X射线照射后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较照射前升高,吸收剂量达40 Gy时TNF-α mRNA表达水平达高峰,为对照组的83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1h TNF-α mRNA表达逐渐升高,6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68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受照射后24 h达高峰(为基础水平的58倍).且与受照射剂量有关.A549细胞受照射后1 h TNF-α mRNA表达仅见瞬间升高,随后即降至基础水平.而且,A549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结论X射线可诱导NSCLC细胞系NCI-H596产生TNF-α,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改变.

    作者:刘莉;陆海;CE.Ruebe;Ch.Ruebe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