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华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以往的研究发现[1],地甘口服液(DGOL)能以促进干/祖细胞和基质细胞集落形成来达到保护造血的目的.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与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一样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信号传递和免疫效应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定骨髓细胞CD45抗原和VCAM-1的表达既能了解机体造血的功能状态又能体现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笔者以小鼠骨髓细胞CD45抗原和骨髓微环境中VCAM-1表达为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测定,观察DGOL对辐射和化学损伤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作用.
作者:潘琦;何东初;许进军;胡佳;陈如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fluvastatin,Flu)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效果.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氟伐他汀防治组.防治组于照射前1周Flu20mg·kg-1·d-1灌胃,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后5、15、30及60 d活杀,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透射电镜、图像定量分析.结果照射后30及60d肺炎加重(P<0.01),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肥大细胞增多.电镜显示Ⅱ型细胞线粒体、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防治组炎症减轻(P<0.01),胶原纤维、肥大细胞减少,Ⅱ型细胞线粒体、内皮细胞损伤明显好转.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炎症反应,减少胶原纤维增殖,有效防治放射性肺损伤.
作者:叶江枫;戚好文;范风云;蒙育林;赵峰;石梅;赵一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数据是评价职业人员卫生防护和健康的依据,个人剂量监测的覆盖率又是衡量我国放射卫生防护状况,与是否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2],以及有关放射卫生标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在职业照射放射防护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有比较完善的个人剂量监督体系,而且建立了用于职业照射人员个人剂量评价的数据库,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非常重视职业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的评价.近年我国已向UNSCEAR提供了个人剂量监测数据.但我国的职业分类与UNSCEAR的职业分类有一定差别,应尽量使我国的职业分类与国际分类靠近或一致,使数据具有可比性.
作者:胡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体照射和不同剂量X射线离体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junB基因的表达.方法3Gy X射线小鼠全身照射及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提取RNA,Northern杂交,定量分析junB mRNA.结果3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小鼠脾细胞junB基因增强明显并迅速,C3H/He小鼠30 min达高峰,BALB/c小鼠60min达高峰;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离体脾细胞和白血病细胞后,junB基因也迅速被诱导,30~60min达峰值,240 min逐渐降回假照组水平.结论iunB基因是一个辐射敏感基因,照射后立即表达,有可能在信号传递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万虹;石原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32P胶体局部注射对小鼠H22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小鼠H22腹水型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通过肿瘤组织局部给药,观察32P胶体在模型小鼠移植瘤、区域淋巴结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内的分布.结果32P胶体局部给药后主要聚集在瘤体注射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内,而在肝、脾、肺等脏器分布的活度较低.区域淋巴结聚集的活度随给药剂量增高而递增.治疗早期瘤体和胭窝淋巴结转移灶呈现局灶性坏死.后期移植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灶的瘤组织呈现出血、坏死.结论32p胶体瘤体给药可在局部富集,并可经淋巴道转运、聚集于区域淋巴结,对肿瘤组织和邻近的淋巴结转移灶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作者:黄培林;童冠圣;刘璐;黄鹰;张丽达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为防止无关人员误入正在曝光的机房,笔者设计了一套曝光指示电路,在很多位置加装X射线指示性装置,以增强辐射观念、加强X射线防护.介绍如下.
作者:迟作强;包前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hVEGF165)在骨髓移植小鼠体内表达,检测骨髓微血管系统和造血细胞容量变化.结果+10 d接受hVEGF165基因治疗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肿胀程度明显轻于注射腺病毒AdEGFP组和常规移植组(P<0.01);+20 d时该组小鼠胫骨中央静脉直径、微血管灌注面积已恢复正常(P>0.05),且骨髓细胞容量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VEGF基因体内高效表达可以加快全身照射引起的骨髓移植小鼠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重塑微血管结构,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重建.
作者:仲照东;邹萍;游泳;刘凌波;胡中波;郭荣;黄士昂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A549和NCI-H596受X射线照射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观察肺癌细胞系A549和NCI-H596照射2、5、10、20、30和40Gy后1、3、6、12、24、48和72 h TNF-α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检测相应培养液中TNF-α蛋白的水平.同时进行集落形成实验观察2种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结果X射线照射后TNF-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较照射前升高,吸收剂量达40 Gy时TNF-α mRNA表达水平达高峰,为对照组的83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1h TNF-α mRNA表达逐渐升高,6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568倍.NCI-H596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逐渐升高,受照射后24 h达高峰(为基础水平的58倍).且与受照射剂量有关.A549细胞受照射后1 h TNF-α mRNA表达仅见瞬间升高,随后即降至基础水平.而且,A549细胞受照射后TNF-α蛋白水平无明显升高.结论X射线可诱导NSCLC细胞系NCI-H596产生TNF-α,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改变.
作者:刘莉;陆海;CE.Ruebe;Ch.Ruebe 刊期: 2004年第04期
2003年1月24日,常熟口岸进口一批铅矿砂,装在18只集装箱中,计399.85吨.发货人为美国某公司,供货人为保加利亚某公司,收货人为常熟某贸易公司.通过对该批货物的放射性监测,发现其集装箱外γ辐射剂量当量率高处达5.52 μSv/h,超过本底值(0.12 μSv/h)46倍,超过国家标准5.52倍.
作者:孙英;李信军;朱志强;李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端粒酶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细胞永生化过程有关的核糖核蛋白[1],其与肿瘤的高度相关性不仅使其成为迄今有前途的肿瘤标志物,而且也成为肿瘤治疗特异的靶[2].端粒酶抑制剂和放射联合可以获得协同和增效的双重作用,本实验从细胞水平探讨叠氮胸苷(AZT)的放射增敏作用.
作者:刘卫东;王绪;刘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进展期直肠癌术前常规放射治疗结合全身化疗在临床已有报道[1-6],但有关加速放射治疗结合选择性动脉介入化疗对直肠癌进行术前综合治疗报道较少,笔者就此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苏向前;王怡;刘长青;余荣;马戈;徐博;徐晓娜;蔡勇;朱广迎;张珊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保证60Co放疗水平国家二级剂量标准剂量校准的准确可靠,笔者通过参加多项国际比对工作,检验了标准仪器的准确度和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方法参加国际比对工作的方法为3种:仪器现场比对,邮寄TLD比对和邮寄电离室比对.结果笔者参加的3种国际比对结果都在比对的允许误差范围之内.结论60Co和高能X射线放疗水平剂量标准量值能够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剂量仪校准照射程序、校准和测试结果的处理是可信的.
作者:程金生;姜庆寰;郭朝晖;李开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32P球囊预防血管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组织等效血管和热释光剂量学方法.结果2.5 mm×20mm空球囊内残留32P对血管壁造成的剂量影响是0.92Gy/min.当球囊内导管偏离中心时,球囊外表面的吸收剂量将降低20%.气泡位置处的吸收剂量比球囊外表面平均吸收剂量低约30%.结论32P球囊表面轴向剂量分布较均匀,但径向吸收剂量随距离增加迅速减少.血管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苑淑渝;戴光复;刘寅;高静;徐志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核作为生物剂量计及评价职业受照射人群辐射效应的可行性.方法用137Cs γ射线不同剂量(0.1~2.5Gy)照射离体人外周血细胞,用泛着丝粒探针的FISH技术进行微核分析,拟合剂量效应方程;检测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无着丝粒微核率并估算其生物剂量.结果离体照射条件下微核率随吸收剂量增加而增加,以无着丝粒微核增加为主,着丝粒微核仅有轻度增加.微核率与剂量之间的拟合曲线方程,CB微核法:Y=0.005+0.036D+0.011D2,R2=0.99;FISH微核法:Y=0.001+0.035D+0.007D2,R2=0.99.结论FISH微核法优于CB微核法.用FISH微核法对医用X射线工作者的检测结果显示无着丝粒微核率可以用来估算生物剂量.
作者:赵永成;田素青;王继先;范亚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对肝癌患者对外周血AFP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RT-PCR技术,定量检测24例肝细胞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后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前外周血AFP mRNA平均表达水平为(133 074.6±27 163.7)拷贝/μgRNA,肝动脉化疗栓塞后24 h、1月、2月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2076.0±423.8)、(1774.5±362.2)和(23 650.4±4827.6)拷贝/μgRNA.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显著降低肝癌患者外周血AFPmRNA表达水平,AFPmRNA可作为评估肝动脉化疗栓塞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聂常富;郭志华;王建国;荆晓岳;李荣;孔凡明;何蕴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用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的变化检测肿瘤细胞Yac-Ⅰ在60Co γ射线照射后是否存在旁观者效应(旁效应),以及其旁效应剂量学和时间效应特征.方法以健康ICR小鼠脾NK细胞活性为生物终点,检测NK细胞对不同条件培养肿瘤细胞Yac-Ⅰ的活性,用培养基介导法观察旁效应,同时,培养不同时间观察其时间规律.结果每个剂量组NK细胞活性的均值与对照细胞NK细胞活性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照射后分别培养0和24h,各剂量组间的NK细胞活性均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60Co γ射线照射能诱发肿瘤细胞Yac-Ⅰ的旁效应.旁效应在低剂量时较为明显.
作者:雷苏文;涂序珉;王菊芳;罗光辉;李文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应用放、化疗粒子联合植入法靶向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放疗后复发病人9例.在治疗计划指导下,经B超引导交替植入5-氟脲嘧啶(5-FU)缓释化疗粒子和125Ⅰ粒子.结果9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6~9个月CT复查瘤体不同程度缩小,其中1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局部控制率为78%.随访8~26个月,现病人全部存活.结论放射性125Ⅰ粒子和5-FU缓释化疗粒子联合应用局部植入技术是综合治疗复发性甲状腺癌的较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李力军;高宏;封国生;刘璐;周桂霞;王慧宇;胡晓东;朱晓兰;杜伟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利用β射线皮肤敷贴器治疗一些皮肤病,方便、疗效好、患者无痛苦,易于防护.我院在2001年12月至2002年1月,用90Sr/90Y皮肤敷贴器试治腋臭15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于1983年收治过1例晶状体混浊的核爆人员,笔者对其晶状体的改变进行了近20年的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6岁,1965~1969年在核试验场管理柴油机,距核爆中心约0.5 km,共参加核试验7次,每次约10 min,在场内工作3个月.
作者:刘荣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