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健磊;杨英杰;王志;苏旭
目的观察电离辐射对7721细胞(人肝癌细胞)细胞周期和p53、Ku70和Ku8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7721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拟合出7721细胞的剂量存活曲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5 mGy X射线照射后7721细胞周期变化;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7721细胞p53、Ku70和Ku80基因在75 mGy X射线照射前、后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75 mGyX射线照射后0.5~6 h,7721细胞S期延长(P<0.05).p53、Ku70和Ku80基因的表达照射前与照射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7721细胞在75 mGy X射线照射后,未出现G1期阻滞,p53、Ku70和Ku80基因在照射前、后表达无明显变化,是由于这些基因自身存在缺陷或激活机制存在缺陷所致.
作者:郭卫东;庄永志;程玉龙;贾廷珍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周期素基因(cyclinD1)及凋亡相关基因(bc1-2和bax)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辐射损伤模型(一次性用直线加速器给予6.0 Gy的X射线照射),喂饲小剂量100%和大剂量200%的地甘口服液每次0.2 ml/10 g小鼠,每日2次.第9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cyclinD1、bcl-2和baxmRNA的表达.结果地甘口服液组与对照组比骨髓细胞促凋亡基因bax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cyclinD1和bcl-2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结论中药复方地甘口服液抗辐射损伤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素基因cyclinD1和bcl-2的表达及降低bax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造血细胞的增生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何东初;王晓红;何辉;陈如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放射生物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阐明低剂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及其适应性反应,对放射生物学理论和辐射防护实践均具有重要意义.我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大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低剂量辐射可增强免疫功能[1],降低胸腺细胞凋亡[2],具有与高剂量辐射迥然不同的细胞和分子机理[3].低剂量辐射可诱导适应性反应,已得到确认[4].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观察了低剂量辐射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适应性反应的剂量、剂量率和时间效应,以阐明低剂量辐射诱导适应性反应的规律,为深入探讨其机理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
作者:龚守良;吕喆;刘淑春;刘扬;王珍琦;刘光伟;刘树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唐山市职业病防治院自1998起开始对本市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至今已14年,现将(2000~2001)年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英;李秀梅;李全开;胡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与治疗,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长期以来,国内外的放射科和外科医师在不断探索,寻找恰当的影像方法,在X射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整复肠套叠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X射线对小儿性腺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我们通过对本院50例肠套叠患儿的空气灌肠整复的辐射剂量连续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李强;姚怀玉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分析(Comet assay),是利用断裂的DNA碎片在裂解液的作用下,从DNA的超螺旋结构中释放出来,在电泳时移向阳极的彗星样影像而对损伤的DNA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是检测各种哺乳动物细胞DNA断裂的新技术[1].这种技术可以测定单个细胞DNA链的断裂,与传统方法相比,由于其简便、快速、敏感、所需样品量少,无需细胞处于生长状态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故有很强的实用价值.SCGE已广泛用于环境生物监测、辐射生物学、遗传毒理学、药物筛选、毒物致癌机理、肿瘤发病机理、诊疗、衰老和细胞凋亡机理的研究.现就SCGE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及其在辐射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封江彬;陆雪;刘青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癌症的发生是机体接受辐射照射后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效应.它是一个经历了从正常到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终发展成为转移癌的多阶段、多步骤的动态过程.早在19世纪末,人们就已经发现辐射具有致癌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放射性核素广泛应用,辐射作为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所引起的远期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沈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导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方法昆明雄性小鼠接受诱导剂量(D1,75 mGy)和攻击剂量(D2,1.0,2.0和3.0 Gy)全身照射.通过不连续泛影葡胺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睾丸组织不同种类生精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类生精细胞凋亡.结果当D2照射前6 h给予D1预照射时明显减轻D2对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损伤作用,而对精子细胞和精子影响不明显.当D1和D2间隔3,6,12和24 h,发现D2剂量较小(1.0和2.0 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减少出现较早、较明显,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反之,D2剂量较大(3.0 Gy)时,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不明显.结论低剂量X射线照射可以选择性诱导小鼠睾丸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凋亡的适应性反应,并与D1和D2间隔时间及D2剂量有关.
作者:刘光伟;董丽华;刘扬;吕喆;刘淑春;龚守良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进一步确证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在体内的抗自由基作用,增进对核素内照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及与促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小鼠ip234Th 0.6 MBq/鼠3 d后im螯合剂,连续3 d,并以DTPA和VitE作促排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的阳性对照,第8天处死动物检测整体和肝、骨中234Th蓄积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血清、肝匀浆MDA含量,观察骨髓、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9501、7601、DTPA延缓给药均仍有明显的促排效果,使整体234Th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15%~16%,肝、骨蓄积量下降分别为中毒组的77%~79%和72%~75%,三者的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低于即刻用药的效果.9501和7601能明显减轻234Th内污染小鼠的辐射损伤,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肝脏MDA含量正常,未见明显的骨髓、肝脏的病理改变.而DTPA组的防护效果较差,出现较明显的骨髓组织损伤.VitE给药后第8天对减轻234Th所致骨髓、肝脏内照射损伤有一定的效果.结论9501和7601对核素内照射损伤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具有促排和抗自由基作用的双重功能,是2个较理想的螯合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红红;胡昱兴;王英华;金美英;罗梅初;孙梅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各类房屋中氡浓度的水平和分布,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室内氡浓度的行动水平.方法应用累积测量技术进行室内氡浓度的测量.结果我国18个城市普通房屋(n=2117)中氡浓度的算术平均值为44.1 Bq·m-3,其中超过100 Bq·m-3、200 Bq·m-3和400 Bq·m-3的房屋分别占测量总数的6.5%、1.0%和0.1%.煤渣砖建筑物、窑洞和地下建筑物分别有14.1%、16.7%、27.3%和2.3%、3.0%、4.0%的房间中氡浓度超过200 Bq·m-3和400 Bq·m-3.我国20个省市实测的平衡因子均值为0.49.结论建议氡行动水平的单位由平衡等效浓度改为氡的实测浓度;取消新建住房和已有住房的划分;在未进行国家氡水平调查前,我国室内氡的行动水平可继续沿用GB/T 16146-1995给出的已有住房400Bq·m-3的控制水平.
作者:尚兵;贺青华;王作元;朱昌寿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p16、CyclinDl及CDK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时效实验证实,2.0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8,24及48 h,胸腺细胞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分别P<0.05、P<0.0l及P<0.05);照射后24 h,脾细胞p16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然而,照射后8~24 h,胸腺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照射后8~72 h,脾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量效实验证实,1.0,2.0及4.0Gy全身照射后24 h,胸腺细胞及脾细胞p16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P<0.01).然而,2.0 Gy照射后胸腺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5~6.0Gy照射后脾细胞CDK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还发现,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CyclinDl蛋白表达于照射后均明显降低.结论电离辐射可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中p16蛋白表达增高.p16-CyclinD1/CDK4通路可能在X射线诱导胸腺细胞G1期阻滞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鞠桂芝;王晓梅;付士波;刘树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如何合理的应用X射线,减少不必要的照射,是人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介入医生如何去做好X射线防护作一探讨,供介入医生参考.
作者:胡益斌;石银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苍溪县现有医疗单位78个、医用X射线机及场所54个、放射工作人员66名.自国务院<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颁布以来,我县积极探索,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各项监督监测和综合目标管理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监督执法和组织管理体系,从而使我县的医用诊断X射线放射卫生工作逐步走向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管理轨道.
作者:梁仕委;李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褐藻糖胶对受γ射线照射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作用机理.方法不同剂量褐藻糖胶经口给予实验组大鼠,连续给药10 d后行一次性60Coγ射线照射,18 h后测定各组大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并测定大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率.结果100mg/kg褐藻糖胶即能显著提高照射后大鼠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血素含量,增强大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抑制照射后脾淋巴细胞凋亡,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褐藻糖胶是一种抗照射免疫调节剂,对照射后大鼠的免疫系统具有恢复作用,其抗照射作用与抑制淋巴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晓旻;杨明亮;黄晓兰;阎俊;罗琼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检测低剂量辐射(LDR)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2的影响,同时观察胸腺细胞CD2及腹腔巨噬细胞表面分子CD48的变化并分析其与IL-12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Northernblot和ELISA检测了0.075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IL-12转录水平、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CD2、CD4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IL-12的改变:0.075 Gy X射线全身照射后1 h巨噬细胞中IL-12、p35及p40亚基mRNA水平均迅速升高,分别达到假照组的131%和192%(P<0.05),而后开始回降直至照后16~48 h恢复正常;巨噬细胞分泌IL-12在照后4~8 h明显增高(P<0.05).(2)CD2、CD48表达变化:0.075 Gy X射线照射后4 h胸腺细胞CD2表达即开始升高,至8 h达峰值(P<0.05~0.01);巨噬细胞CD48表达在照射后2 h开始升高,至48 h仍明显高于假照水平(P<0.05~0.01);4 h量效结果显示,50,75,100和200 mGy 均使CD2、CD48表达上调(P<0.05).结论LDR可引起IL-12表达上调,CD2、CD48分子与IL-12的变化具有一致性,提示两者可能参与IL-12的免疫调控.
作者:刘晓冬;马淑梅;吕喆;刘淑春;刘树铮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为了进一步全面掌握四川省南部县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卫生防护情况,2001年6月由县卫生防疫站放射卫生科及有关人员对南部县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基本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测定,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任建忠;王杰;沈健康;张开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核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放射事故时有发生.如何快速、准确地为医学临床提供诊断及救治的依据,物理剂量估算为较好的方法之一[1,2].本文作者报告了4例因192Ir源放射事故病人的物理剂量估算,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振山;杨国山;朱云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通常低场磁共振机(0.3T以下)主要采用铁、钴镍金制成的永久磁体,它虽然重量大(可达10吨左右),对外界磁场的干扰和环境温度比较敏感,但由于永久磁体便于安装和匀场,运行成本低,易于人工控制和维护,成像质量较好等优点,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作者:邵东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放射性龋是指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后,牙体硬组织发生的严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放射性龋是一种猖獗龋,患病率高,进展速度快,累及范围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对其不加以控制,又可成为放射性骨坏死的诱因,危害性远远超出龋病本身.近年来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日益普及,放射性龋的防治研究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口腔医务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回顾分析了有关资料,对放射性龋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黄征难;陈发明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根据2002年5月调查统计,我国现有后装机379台,其中31台使用137Cs,60Co和252Cf,其余348台使用192Ir源.由于192Ir源半衰期短(74.2 d),能谱复杂,测量仪器和技术等原因,长期以来,几乎所有医院仅根据厂家提供的源强标称活度制定放射治疗计划,存在医疗事故隐患.因此,开展192Ir源活度质量控制检测,改善治疗剂量准确度非常必要.本文作者重点介绍两种测量方法和检测结果.
作者:罗素明;何志坚;张红志;张瑞鳞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