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萍;金义光;王林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因为人们对该病的致病原因还不十分了解.但是,已经证实在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凋亡可以促进神经元的损失.因此,阻断联系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凋亡降解的信号转导网络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几个作用于凋亡通道不同位点的化合物正在开发之中,还有几个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作者:蒋兴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脂质体透皮吸收给药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给药方式.近年来,为了提高经典脂质体的透皮吸收功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透皮机制、制备材料和方法等研究,从而发挥脂质体作为药物优良载体与促进透皮吸收的完美结合.
作者:宁美英;郭颖志;顾忠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血小板糖蛋白(GP)Ⅰb-Ⅸ-Ⅴ复合物与其配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结合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GPⅠb-Ⅸ-Ⅴ复合物的vWf结合域存在于GPⅠ b的α亚单位的N端.至少有三个区域对vWf的结合有着重要的影响: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阴离子化的酪氨酸硫酸化序列和由Cys209和Cys248形成的二硫键环.了解vWf结合域对血小板代用品和抗血栓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莲;苏丽;王字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生物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对极性强的蛋白质、DNA及高分子复合物是一个有力的屏障,使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蛋白质等都必须克服这个障碍.研究发现,一些蛋白质上具有蛋白质转导区(PTD)的小片段,能够有效地通过生物膜,几乎进入所有细胞.以PTD为载体,通过非共价或共价结合,已成功地携带多种物质进入细胞或进入机体的组织器官.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有关.蛋白质转导在运送蛋白质、寡核苷酸或其他物质治疗病毒感染、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作者:付爱玲;孙曼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具有干扰作用的小分子RNA(siRNA)能使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基因表达停止,因此,如果知道了引起某种疾病的基因的mRNA序列,则可以使用siRNA来阻止其表达.目前,siRNA的转入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外源性方式和内源性方式.实验表明,siRNA可以使多种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沉默,因此除了用于分析基因功能、确定靶标的有效性外,它在基因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活性评估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应用开发的前景.
作者:董铭心;赵国明;李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倍他依泊汀可增加网织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容积.倍他依泊汀在实体瘤化疗和血癌引起的贫血治疗中已显示疗效.每周1次给药方式既便利病人,又较经济.癌症病人对此药耐受良好,皮下给药注射部位疼痛轻微.为确保疗效,用该药预防化疗引起的贫血是重要选择.这对癌症或化疗引起的贫血的输血治疗是有效而有价值的替代.
作者:黄世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AS阻滞剂可分为肾素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水平阻断RAS,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作者:唐伟;崔岱;刘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配体衍生化的微粒药物载体可以选择性地将微粒靶向特定细胞,因此可以进行集中药物输送.微粒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荷、不需要与药物共价结合和可以保护药物不与酶作用而失活的优点.内在化配体和靶向血管内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微粒药物载体在动物模型上表现出了好的效果.一些主动靶向微粒载体已经或即将进行临床试验.具有严格细胞选择性的细胞渗透肽的发现表明,这一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彭涛;丁敬敏;王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