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动靶向微粒药物载体治疗肿瘤的基础和新进展

彭涛;丁敬敏;王林

关键词:微粒药物载体, 肿瘤, 主动靶向
摘要:配体衍生化的微粒药物载体可以选择性地将微粒靶向特定细胞,因此可以进行集中药物输送.微粒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荷、不需要与药物共价结合和可以保护药物不与酶作用而失活的优点.内在化配体和靶向血管内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微粒药物载体在动物模型上表现出了好的效果.一些主动靶向微粒载体已经或即将进行临床试验.具有严格细胞选择性的细胞渗透肽的发现表明,这一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进一步的完善.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抗凋亡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目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因为人们对该病的致病原因还不十分了解.但是,已经证实在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凋亡可以促进神经元的损失.因此,阻断联系神经元损伤与神经元凋亡降解的信号转导网络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目前,有几个作用于凋亡通道不同位点的化合物正在开发之中,还有几个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作者:蒋兴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蛋白质转导的研究进展

    生物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对极性强的蛋白质、DNA及高分子复合物是一个有力的屏障,使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蛋白质等都必须克服这个障碍.研究发现,一些蛋白质上具有蛋白质转导区(PTD)的小片段,能够有效地通过生物膜,几乎进入所有细胞.以PTD为载体,通过非共价或共价结合,已成功地携带多种物质进入细胞或进入机体的组织器官.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硫酸肝素有关.蛋白质转导在运送蛋白质、寡核苷酸或其他物质治疗病毒感染、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作者:付爱玲;孙曼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癌基因治疗传递系统研究的新进展

    基因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和利用高效无毒的基因载体,包裹和传递外源性基因材料到靶细胞.病毒型基因载体包括逆转录病毒、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和痘病毒,基因传递效率高,但安全性差和基因载量低.非病毒载体包括阳离子聚合物、阳离子多肽和阳离子脂质体,基因传递效率比病毒载体低,但更安全、制备简单、基因包裹率高.

    作者:艾萍;金义光;王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2 扫描新研发的药物分子及其特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心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结构类型、作用机制、活性评估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应用开发的前景.

    作者:董铭心;赵国明;李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多胺与肿瘤发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多胺是广泛存在于机体中的有机物质,肿瘤和增殖旺盛的组织细胞内多胺的浓度要高于正常细胞.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分化的信号转导通路,多胺促进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通过促进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促进肿瘤增生.在肿瘤临床上,检测体内多胺浓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药物阻断多胺的代谢和作用途径,有可能对肿瘤增殖产生明确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纪防;苏瑞斌;李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主动靶向微粒药物载体治疗肿瘤的基础和新进展

    配体衍生化的微粒药物载体可以选择性地将微粒靶向特定细胞,因此可以进行集中药物输送.微粒药物载体具有高载荷、不需要与药物共价结合和可以保护药物不与酶作用而失活的优点.内在化配体和靶向血管内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微粒药物载体在动物模型上表现出了好的效果.一些主动靶向微粒载体已经或即将进行临床试验.具有严格细胞选择性的细胞渗透肽的发现表明,这一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会取得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彭涛;丁敬敏;王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1 靶标驱动化学在药物发现中的应用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82 抗菌多肽可作为药物载体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8 托吡酯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0 高通量筛选的进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84 新药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6 抗细胞因子抗体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RAS阻滞剂可分为肾素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这些药物在不同的水平阻断RAS,可以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作者:唐伟;崔岱;刘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7 托伐普坦对严重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81 新靶标的发现和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80 揭示登革热的治疗靶点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079 SARS:来自病毒成分的结构正开始被揭示出来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治疗性siRNA的研究进展

    具有干扰作用的小分子RNA(siRNA)能使哺乳动物体细胞的基因表达停止,因此,如果知道了引起某种疾病的基因的mRNA序列,则可以使用siRNA来阻止其表达.目前,siRNA的转入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外源性方式和内源性方式.实验表明,siRNA可以使多种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沉默,因此除了用于分析基因功能、确定靶标的有效性外,它在基因治疗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基于PPAR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PP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在控制脂肪的贮藏和分解代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PPARγ参与调节脂质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及脂肪细胞的分化.基于PPARγ的结构进行药物设计,开发了噻唑烷二酮(TZD)类抗糖尿病药物,该类药物中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均已上市,并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多种具有PPARα/PPARγ双重激动作用的化合物也合成出来,其中如TZD类的KRP-297,非TZD类的muraglitazar和naveglitazar等均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降糖作用并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但此类化合物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另外,还开发了一些PPARγ部分激动剂和部分拮抗剂,但对此类化合物的研究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它们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

    作者:张莉静;卢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