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军训期间发生低血糖昏迷2例分析

李圆园;高维;李志伟;郭雅琼;宋学良

关键词:低血糖症, 人类
摘要:在2008年度大学新生军训期间,我科共接收新生低血糖昏迷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女,18岁.因训练中突发昏迷,小便失禁0.5h就诊.同学代述发病前5 d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和环丙沙星治疗后好转.发病之前早晨未进食,近日饮食较差,训练中突发昏迷,呼之不应,小便失禁,送来我院.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饮食调节在减轻滋养细胞疾病化疗胃肠道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化疗之前饮食调节在减轻化疗胃肠道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样本来自于近1 a在我院住院治疗的30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其中15例在化疗之前给予饮食调节,包括酸奶,沙枣,双岐因子;其余15例正常饮食.观察患者化疗过程中及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饮食调节组化疗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调节组.结论:化疗前饮食调节可以有效减轻滋养叶细胞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

    作者:苏莱娅·胡塞音;阿米娜·沙吾提;马春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和生命.患者渴望了解病情,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宣教内容,其重要性日渐突出.现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如下.

    作者:程崇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闭合性心脏外伤10例救治分析

    我们1999/2008年间共收治闭合性心脏破裂10例,成功抢救8例,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19~55(平均32)岁.根据致伤原因,车祸致伤6例,坠落致伤2例,重物打击1例,爆震伤1例.

    作者:高强方;张福涛;倪世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液采集不足量的分析与控制

    血液是目前尚无替代品的宝贵资源,只能来源于爱心无偿献血者的捐献.因此,在血液采集时,降低血液采集不足量的比例,大限度减少血液报废率,从而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近几年,我站就血液采集不足量问题进行分析与控制,效果显著,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英杰;张玉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水中IL-2、TNFα和IFNγ活性的实验研究

    我们应用ELISA酶联免疫检测法研究了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及胸(或腹)水中的内源性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干α(TNFα)和γ-扰素(IFNγ)的生物学活性,报告如下.

    作者:赵侠;白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药师下临床提出整改意见作铺垫.方法:采取分层法随机抽取某医院外科2008-01/2008-06住院患者病历共计234份,对病例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34例手术患者用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达100%,存在用药指征不明确、疗程过长、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不当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二联用药145例,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60例.结论:应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围手术期用药的讨论,加强与医师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袭荣刚;石焱;弓小雪;岳玲;那婕;王颖;曹庆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脂血等因素对试纸条法初筛献血者ALT结果的影响

    对流动采血点初筛献血者ALT很有必要[1],为了减少初筛ALT的漏检率,笔者对影响Reflotron快速全血生化分析仪检测因素进行探讨,以降低血液报废率,报告如下.

    作者:钮泽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型胸肩约束背心的制作与应用

    我科自2007年起对躁动患者使用新型胸肩约束背心,对患者的胸肩部适当约束,以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文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多器官衰竭20例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例老年AMI合并MOFE患者的资料,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在衰竭器官中,以心、肺、肾为多见.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较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存活意义更大,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传印;荆雪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肺癌误诊21例分析

    肺癌因早期症状不典型或轻微,缺乏特异性,容易延误诊断和误治.本文对2001/2008年我院收治误诊的21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告如下.

    作者:谢锡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种病原体孕前检测对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意义

    目的:预防携带病原体育龄期妇女妊娠.方法:用孕前期妇女静脉血液为标本,应用ELISA检测血液标本TORCH[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相应的IgM的抗体.结果:本组294例,其中CMV阳性者4例,占1.36%;TOX阳性者4例,占1.36%;RV阳性者10例,占3.40%;HSV阳性者4例,占1.36%.四种病原体阳性共22例,占被检人数7.48%.结论:四种病原体(CMV、TOX、RV、HSV)感染带毒率较高,对育龄期妇女进行孕前期CMV、TOX、RV、HSV病原体检查,可避免上述病原体感染者妊娠,降低不良妊娠及缺陷胎儿出生率,对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前列腺增生伴结石出血于膀胱内凝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1例分析

    为探讨膀胱内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的原因,加深对膀胱内出血形成血块的印象,提高诊断率,对前列腺增生伴结石出血于膀胱内凝血块超声误诊为膀胱癌1例分析如下.

    作者:张国明;殷均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我院检验科2002/2008年间免疫室室间质量评价回顾

    为促进检验水平及检验质量不断提高,我院检验科自2002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免疫室开展的免疫学相关项目的室间质量评价,主要包括HAV-IgM、乙肝血清标志物、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五项、HIV-Ab等项目,现将2002/2008年的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汇总,进行回顾如下.

    作者:殷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标本采集、运送和贮存防感染的安全管理探讨

    检验科是医院建设组成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担负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和门诊就诊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同样也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但在临床科室中标本在采集、运送及贮存中存在一些隐患,它不仅影响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同时也影响了生物的安全性,甚至造成医院感染,是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做好预防感染监控工作,规范标本采集、运送和贮存的工作,建议采取相关的措施.

    作者:廖根娣;林阿珠;林美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纳络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68例的护理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的对象为8~48岁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按临床症状分期给与不同剂量的纳洛酮治疗,密切观察记录清醒时间.结果:1 h内的清醒者48例,2 h内清醒者60例.结论:纳洛酮有明显的催醒效果能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屈会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

    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通常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源性溃疡、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肝硬化门脉高压时,食管各层静脉均明显扩张,其中以深静脉主干的扩张、扭曲尤为显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大多系黏膜下较大的曲张致深静脉破裂,出血量大,表现为呕吐大量鲜血并有黑便,来势凶猛,患者常有休克,死亡率高达50%[1].

    作者:禹萌;孙立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24例分析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24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8例,年龄47~85岁,平均67岁.其中19例为单侧,5例为双侧;21例有明确外伤史.本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有7例,一侧肢体活动乏力为首发症状13例,反应淡漠、记忆力下降、智力障碍的有4例.均经CT扫描明确诊断.血肿均为额颞顶区.

    作者:常海春;吴洪昌;侯振声;周关胜;王英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因不合理用药致不良反应分析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药品不良反应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李英;罗朝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补体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体液免疫指标血清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3(C3)、补体4(C4)在化疗前后的变化.方法:测定100例肺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C3、C4的含量,并和肺炎和健康对照相比较.结果:肺癌组的IgG、IgA、IgM及C3、C4比肺炎组和正常人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有效组C3、C4明显低于化疗前患者的.结论:对肺癌患者体液免疫指标的观察可作为疗效观查的指标.

    作者:陈红涛;张红雨;王亨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疟疾78例分析

    目的:探讨疟疾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液学的变化.方法:对78例血涂片确诊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例疟疾患者均有畏寒、发热症状,其中规律间歇发热36例,不规律发热42例.肝脏肿大(6例)远少于脾脏肿大(72例).外周血象三系均可下降,但以血小板减少常见,白细胞下降次之,贫血相对较少.肝、肾功能均可受损,但以肝功能损害多见.结论:疟疾患者首诊误诊率高,了解疟疾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有助于疟疾患者的早期诊治.

    作者:赵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