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润萍;郑昊;张聿;张卫华;牟春峰
汞中毒常因发生隐蔽、无特殊体征和症状,以及人们对其缺乏认识而误诊.本文报告1例长期误诊的汞中毒以期引起临床对其重视.患儿为10岁女孩,因抽搐伴发作性意识障碍2月余入院.体检:血压150/90mmHg,双手红肿疼痛,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机器样杂音.磁共振FLAIR像显示双侧额、顶、颞、枕叶皮层下异常高信号.血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醛固酮水平均显著升高.尿汞浓度0.171mg/L.给予二巯丙醇驱汞治疗,血压恢复正常,抽搐及其他症状消失.追问病史,患儿病前2个月有多次和同学玩耍水银史.
作者:杜旭芹;宋玉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例64岁恶性胸膜间皮瘤女性患者,接受培美曲塞0.5g静脉滴注1次行第2次化疗.化疗后2~6d,患者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服用盐酸小檗碱后未缓解.入院后查体:T38.5℃,HR130次/min,BP75/40mmHg.心电图示: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偶见室性期前收缩.血常规:WBC2.4×109/L,RBC2.14×1012/L,Hb65g/L,PLT13×109/L.便常规:RBC 0~2个/HP,WBC 4~7个/HP,隐血试验阳性.血生化:LDH204U/L,TBil39.4μmol/L,BUN24.0mmol/L,Cr239μ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9.5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1%,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58.7s.血气分析:pH6.91,PCO237mmHg.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予补充白蛋白、血浆,抗感染、抗休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入院第2天,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深昏迷,少尿,大量腹水,血压难以维持.给予持续血液滤过,加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第3天,患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作者:何保玉;安卫红;朱曦;王海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72岁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口服甲氨蝶呤2.5mg,2次/d,1周后出现腹痛,腹泻,遂停药并服用诺氟沙星、小檗碱,但症状未缓解.入院后血常规检查显示WBC 1.6×109/L, RBC 2.7×1012/L, Hb 86g/L, PLT 51×109/L,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左氧氟沙星等治疗,但外周全血细胞进行性下降,大便由水样便转为黏液血便,皮肤出现瘀点及瘀斑.给予肌内注射亚叶酸钙15mg,3次/d.入院第4天,患者WBC 0.5×109/L, Hb 73g/L, PLT 11×109/L.给予静脉输注血小板、压积红细胞,继续行补液、止血、抗感染等治疗.1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WBC 4.9×109/L, Hb 76g/L, PLT 70×109/L.2年后随访,血常规正常.
作者:范如英;赵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57岁女性患者,因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入院.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病史.住院期间因带状疱疹给予阿昔洛韦500mg静脉滴注,2次/d,治疗第3天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定向力差、嗜睡,血电解质、血肌酐、血红蛋白、体温较前无明显变化,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发现.头颅CT显示存在新发及陈旧脑梗死.给予桂哌齐特治疗,并将阿昔洛韦用量减至500mg,1次/d,但患者意识障碍继续加重.连续3d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并停用阿昔洛韦后,患者的意识迅速恢复正常.
作者:何雪梅;赵班;毛永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8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9+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1次/8h静脉滴注.第2天患者排出暗红色稀便,大便隐血(++++).查凝血酶原时间(PT)由11.3s增加到15.8s,凝血酶原活动度(PA)由140.9%降到76.9%.给予乙胺、氨甲苯酸静脉滴注,维生素K1肌内注射治疗,第3天仍便血.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改用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ld后,患者大便颜色基本正常,复查便隐血阴性,PT和PA值恢复正常.
作者:杨春艳;姚淑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3例女性患者,年龄分别为23岁、26岁、29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分别接受克林霉素0.9g、1.2g、1.2g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静脉滴注治疗.在输液过程中或输液后均出现全身乏力、肢体麻木无力、不能行走等症状.查体见四肢肌张力下降,上肢肌力Ⅰ~Ⅱ级,下肢肌力Ⅰ级,膝腱反射减弱,巴宾斯基征阴性.心电图显示房性期前收缩1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血钾分别为2.3mmol/L、2.1mmol/L、2.0mmol/L.给予口服和静脉补钾后,3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钾恢复正常水平.
作者:刘芙蓉;田英平;石汉文;佟飞;姚冬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55岁男性,7年前曾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服用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20mg,1次/d,15天后患者左小腿内侧皮肤出现湿疹,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在以后的7年中,患者每次服用该药后湿疹即复发并转为慢性.因湿疹加重而停药,改用快胃片治疗球部溃疡,湿疹经对症治疗痊愈,2年来未复发.
作者:张鲜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5岁女童因支气管肺炎咳嗽,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2ml吸入,2次/d,酮替芬0.5mg,2次/d,丙卡特罗12.5μg,2次/d,盂鲁司特钠咀嚼片5mg,1次/d.次日出现左膝关节疼痛,停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其他药品继续使用,2天后疼痛缓解.2周后再次使用布地奈德气雾剂200μg,2次/d,孟鲁司特咀嚼片5mg,1次/d.3d后,又出现膝关节疼痛,伴腿部肌肉僵硬.再次停用孟鲁司特,7d后膝关节疼痛缓解.又过2d,其症状消退.
作者:高锦娟;纪莎;黄巧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调查比较使用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从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筛选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头孢哌酮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220例.分为2组:头孢哌酮组115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05例.分别给予头孢哌酮1.0g,头孢哌酮/舒巴坦2.0g(头孢哌酮:舒巴坦=1:1),均溶于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中,2次/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30~60min.回顾性比较2组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转归、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发生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的主要不良反应相同,均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过敏反应及胃肠道反应,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转归和对原患疾病的影响不同,头孢哌酮组致死或严重(有后遗症)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较头孢哌酮/舒巴坦组高,分别为0.9%、0和2.6%、0.头孢哌酮组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1.9±2.1)d,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出现时间较晚,为(2.9±4.1)d.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出现4例视觉异常、1例血糖升高和1例声音嘶哑患者.结论:头孢哌酮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主要不良反应相似;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安全性更好,但应注意其引起的某些特殊不良反应.
作者:刘皈阳;郭代红;陈超;马亮;赵鹏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19岁男性因外伤,在皮试阴性后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IU.半小时后,患者饮酒约20ml即出现头晕,全身皮肤出现风团,耳垂、口唇肿大、胸闷、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查体P108次/min,R28/次min,BP60/30mmHg.经吸氧、抗过敏、补充电解质等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作者:胡幼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9月39例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用阿苯达唑治疗出现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临床表现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例肝损害患者中男27例(69.23%),女12例(30.77%).平均(36.44±9.77)岁.患者口服阿苯达唑400mg,3次/d,疗程3~17d,39例患者的ALT用和AST分别由(17.11±7.94)U/L升至(104.07±58.20)U/L,(14.80±3.93)U/L升至(45.48±29.77)U/L.患者经保肝治疗10个月后,其ALT和AST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治疗出现肝损害(ALT和AST升高)可能和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有关.患者经保肝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可恢复正常.
作者:卫红涛;王婧宇;史丽敏;程晟;刁宗礼;温爱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一名48岁男性银屑病患者,晨服慈菇银屑胶囊1号4粒,晚服慈菇银屑胶囊3号4粒,以及慈菇康肤宝贴剂(主要成分为山慈菇)治疗1年.因病情加重入院,查WBC 3.2×109/L, PLT 50×109/L, HB 90g/L.次日复查血常规,WBC、 PLT、 HB分别降至2.6×109/L、 19×109/L、 82g/L.停用慈菇银屑胶囊及慈菇康肤宝贴剂,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地塞米松、血小板悬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作者:魏凯军;张衍国;王小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利培酮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其对多巴胺D2受体、5-HT2受体、α1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及组胺H1受体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阻断多巴胺D2受体引致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阻断5-HT2和组胺H1受体引致体重增加和血糖升高.其他常见不良反应有失眠、焦虑、头痛、头晕、注意力下降、便秘、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皮疹、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及性功能障碍等.
作者:汪春运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美国FDA于2008年1月31日发布信息,告诫公众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会增加患者产生自杀意念和行为的风险.
作者:宣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是指一种主要和大脑后部白质病变相关的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头痛、视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状态改变、运动障碍及抽搐.特征性神经影像学异常通常见于顶-颞-枕叶的白质;CT为低密度改变,T2加权和ADC呈高信号.RPLS的发生通常和高血压、肾功能衰竭及某些药物的使用有关.可能诱发RPLS的药物有:抗肿瘤药、贝伐单抗、环孢素、双氯芬酸、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利奈唑胺、他克莫司、沙利度胺及麻疹疫苗.药物诱发RPLS机制现仍然不清楚.早期诊断和治疗颇为重要.因为治疗不及时或不适当可致不可逆损害.然而,大多RPLS经及时适当治疗是可逆的.药物性RPLS的治疗方法包括停用可疑药物,控制高血压和抽搐以及脱水.
作者:张小澍;鱼爱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名60岁女性糖尿病患者,行眼底检查前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随后出现听力明显下降伴耳鸣,检查提示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经高压氧、葛根素治疗后,听力明显恢复.因眼科检查需要,再次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药后患者又出现听力明显下降,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当患者第4次使用该药后出现耳聋,治疗1月余,听力仍未恢复.
作者:逄雯丽;姜莉莉;张德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等的预防治疗.长期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其中以肺毒性为常见,发生率为1%~17%,多在连续用药3~12月后出现间质性肺炎或过敏性肺炎.胺碘酮致肺毒性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为药物直接细胞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炎性反应或免疫反应的结果;患者原有肺部疾病、药物剂量较大或使用时间过长与肺毒性相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干咳、呼吸困难、乏力、体重下降、发热等.胸片以肺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为常见.应用胺碘酮后,出现新发症状或原症状加重,新出现的胸片异常或胸部病变加重,肺功能检查示CO或肺总量下降15%,应考虑为肺毒性反应.建议使用胺碘酮前进行利益/风险评价,长期用药应使用小有效剂量,定期检测肺功能,以减少和及时发现肺毒性.一旦临床诊断为肺毒性,应及时减量和停药,多数患者停药后可缓解,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皮质激素治疗.
作者:陶海龙;马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美国FDA于2008年2月8日发出紧急通知,已发现局部注射A型或B型肉毒毒素的部分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包括:吞咽困难、发音困难、呼吸困难、抬头困难、下肢无力麻木等.
作者:宣芸 刊期: 2008年第01期
1例65岁女性患者,因右眼青光眼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0.1ml,1次/d点眼,首次用药2h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HR 120次/min, P 160/100mmHg,双肺闻及哮鸣音.立即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0min后症状缓解.以后改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支气管哮喘未再出现.
作者:马雪莲;陶海;韩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一名56岁男性右肩胛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第14天给予鹿瓜多肽32m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输注约2ml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心悸、颜面潮红、大汗淋漓、呕吐,血压由130/76mmHg下降到80/50mmHg,立即停止滴注鹿瓜多肽,并进行抗休克治疗,1h后患者症状缓解.
作者:刘铖;蒋俊杰;沈炳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