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苦碟子注射液致过敏反应

谭文超;苑冬敏

关键词:苦碟子注射液, 过敏反应
摘要:77岁女性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脉滴注苦碟子注射液40 ml,1次/d.治疗第3天静脉滴药液10 min时,出现周身发抖,四肢冰冷,心悸,恶心,呕吐.查体:T 37.3℃,P 95次/min,BP150/100mmHg.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0.5 h后,患者又出现恶心、呕吐,T 39.4℃,P 84次/min,BP 140/80 mmHg,给予溴米那普鲁卡因2 ml肌内注射和对症治疗,4 h后患者T 37.9 ℃,P 75次/min,BP 95/60 mmHg,自觉症状明显缓解.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乌头中毒1例的救治

    患者女,57岁,因患类风湿关节炎服用超剂量附子、川乌、草乌等中药方剂治疗,1 d后出现全身麻木、心悸、恶心、呕吐等症状,诊断为乌头碱中毒,即予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后静脉滴注1 mg,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

    作者:何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地塞米松预防碘普罗胺过敏反应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对碘普罗胺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使用碘普罗胺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4114例.分成2组:实验组2363例,于静脉注射碘普罗胺90~100ml增强扫描前20 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对照组1751例,只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碘普罗胺.对2组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发生过敏反应15例(0.6%),对照组发生过敏反应35例(2.0%),2组过敏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反应程度:实验组轻度9例,中度6例,对照组轻度19例,中度16例,2组间轻度和中度过敏反应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增强造影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可降低碘普罗胺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而对过敏反应程度无影响.

    作者:马素文;李坤成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碘普罗胺注射液300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肝功能异常女性患者,56岁,于肝脏CT增强扫描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碘普罗胺注射液300 50 ml.10min后,出现面色潮红、胸闷、气促,随后昏迷.立即给予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患者BP155/75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急查血糖14.5mmol/L、WBC 13.74×109/L、血钾2.0 mmol/L.经输液、补充电解质、抗过敏治疗后,患者恢复神志.

    作者:吴敏;蒋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利奈唑胺致导管感染患者高死亡率

    利奈唑胺(linezolid,商品名:Zyvox)为合成的(口惡)唑酮类(oxaxolidinones)抗菌药,对肠球菌和葡萄球菌起抑菌作用,对链球菌的多数菌株起杀菌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控制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所致的系统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等.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栓通注射液致低血钾

    患者女,46岁,入院诊断为脑梗死,首次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0.6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时,约50 min后突现严重烦燥、软弱无力、大汗淋漓;实验室检查:血钾2.7 mmol/L,ECG示T波低平,U波增高.治疗后血钾恢复至4.5 mmol/L,3 h后患者安静入睡,第2天症状完全缓解.

    作者:李丽华;姜维;刘璐;张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患儿遗尿与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有关

    12岁女童患哮喘病,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5 mg,1次/d,同时服用酮替芬1 mg,2次/d.2 d后出现遗尿,每晚1次,第6天时遗尿增加到每晚3次.停用酮替芬后仍然遗尿.遂停用孟鲁司特钠,1周内无遗尿现象,再次服用该药又出现遗尿,停药后随访4月余,未出现遗尿.

    作者:陈金月;茹爱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盐酸替扎尼定引起精神症状

    1名57岁女性右侧丘脑出血患者,因肌痉挛用巴氯芬5~15 mg,3次,d治疗.3个月后,停用巴氯芬改用盐酸替扎尼定1 mg,3次/d.服药后第2天,患者出现兴奋、欣快,思维紊乱,言语杂乱.血、尿、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正常,头颅CT未见新发病灶,内科及神经系统查体无新发体征.停用替扎尼定后,患者情绪逐渐稳定,未再出现类似精神症状.

    作者:赵跃;谢瑛;郝永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抗抑郁药增加18~24岁青年患者自杀风险

    美国FDA继对儿童和青少年之后再次发出警告:应用抗抑郁药物的18~24岁青年患者,在用药初始1~2个月,其自杀意向和行为的风险增加.

    作者:张亚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苯妥英钠致过敏综合征

    18岁女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给予苯妥英钠100 mg,3次/d预防癫痫发作.治疗16 d后出现发热(38.2℃),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后第2天出现红斑、水疱、高(40℃).立即停用对乙酰氨基酚,仍见皮肤水泡,眼结膜、口腔黏膜糜烂,查WBC 15.59×109/L,ALT 87U/L.停用苯妥英钠,予激素抗过敏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处理,治疗45 d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张丽;段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含钆类造影剂诱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

    丹麦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5月29日报告了25例肾衰竭患者在使用含钆类造影剂进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术(MRA)后的2周到3个月发展成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肾源性纤维性皮肤病(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nephrogenic fibrosing dermopathy,NSF/NFD).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致贫血

    1例76岁糖尿病女性患者,口服二甲双胍10年后,加用瑞格列奈1mg,2次,d治疗,后又加服罗格列酮4 mg,1 次/d,5个月后出现出汗、乏力、气短、面色苍白等症状.实验室检查:Hb 84 g/L,RBC 2.87×1012/L,HCT 0.26.停用罗格列酮并对症治疗,1个半月后血红蛋白上升至110 g/L,红细胞及红细胞压积正常.

    作者:董延芬;李秋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4种非典型抗抑郁药超剂量应用所致不良反应及其治疗

    非典型抗抑郁药虽比三环类抗抑郁药安全,但其超剂量应用可致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本文介绍4种非典型抗抑郁药米塔扎平、文拉法辛、安非他酮及贯叶连翘提取物超剂量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其治疗.

    作者:鱼爱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氯米帕明、帕罗西汀致咳嗽

    1名72岁抑郁症女性患者在13年的时间内,先后服用了氯米帕明(高剂量75mg/d)和帕罗西汀(高剂量70 mg/d).患者在应用该2药后均出现咳嗽,咽痒,停用后咳嗽消失,再次服药咳嗽再现.

    作者:张广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酮康唑引发亚急性肝坏死

    患者女,38岁.因甲癣口服酮康唑200mg/d,共服2.5个月,出现厌食伴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13.5 U/L,AST 317.5 U/L,TBil 597.9 μmol/L,DBil 269 μmol/L,PTA 47.5%.病毒标记均为阴性.肝穿病理诊断:亚急性肝坏死.结合临床诊断为:酮康唑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坏死.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及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6.4 U/L,TBil 36.9 μmol/L,PTA 92%,住院45 d患者痊愈出院.

    作者:满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索拉非尼(sorafenib)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为一新的多靶点抗肿瘤药,能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细胞增殖.临床研究表明,索拉非尼能有效治疗肾细胞癌晚期患者,并延长其无疾病进展期和总生存期,索拉非尼对其他癌症的作用也正在研究中.索拉非尼的常见不良反应有皮疹、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及腹泻等.

    作者:丁丽;程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引起心包积液

    患者女,39岁.因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400 mg,2次/d,2 d后出现呼吸困难、低血压和Kussmaul征阳性,胸部CT显示心包及胸腔积液.停药和心包穿刺及胸膜腔穿刺引流术后痊愈.

    作者:刘娜;扈江伟;侯彩妍;舒向荣;吴晔;李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甘精胰岛素的临床评价

    甘精胰岛素是由DNA重组技术制备的一种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为长效降糖药.甘精胰岛素的作用较为平稳,血浓度无峰值,作用时间持久(可达24 h).因此,每天1次剂量如同生理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低血糖,但其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某些胰岛素制剂.

    作者:孙颖;潘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冰凉花中毒1例

    1例42岁女性关节疼痛患者服用冰凉花煎剂(1 ml相当 2 mg冰凉花)200 ml,2次/d,共2 d.患者出现头晕、心悸、黄视、恶心、呕吐.入院后,心电图监护显示心房扑动,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吸氧及对症治疗,第3天心电图恢复正常.

    作者:王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增加心脏病风险引发争议

    2007年5月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网站上的一项研究报告称,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罗格列酮(rosigtitazone,商品名:文迪雅,Avandia)具有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可能大幅增加心脏病风险,导致死亡率增加.

    作者:宣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曲马多与华法林的相互作用增加出血风险及其处理

    患血栓栓塞性疾病并伴有各种中度疼痛的患者,常联合华法林和曲马多用于防止凝血和缓解疼痛.近年研究发现,曲马多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导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高,增加出血风险.临床若需该2药联用,华法林的剂量应减少,以避免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作者:崔颖;刘治军;傅得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