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展;王悦;翟所迪
某患女,36岁.因下腹痛2个月,于2005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前位、略大,压痛((+),右附件增厚有压痛,左附件区扪及5 cm×3 cm界限不清的包块,不活动,压痛明显.
作者:朱宝军;刘世萍;曲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环磷酰胺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毒药物,适用于多种实体瘤、白血病的治疗,但其代谢产物可产生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本文对其所致出血性膀胱炎的机制、防治、监测等问题进行概述,以期引起临床重视,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舒展;王悦;翟所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例1男,56岁.因反复头痛、颈痛、手麻半年,于2005年7月来我院就诊.就诊时无耳鸣及视物旋转,无晕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胸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肾病史、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 36℃,P 80次/min,R 20次/min,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HR 8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作者:袁慧;贺子达;石祖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对马兜铃酸肾病(AAN)患者肾功能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对27例具有脾阳虚证候群的AAN患者应用加味附子理中汤进行治疗,每天1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3 d内评估疗效,观察指标为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渗透压以及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食少纳呆、恶心欲吐、面色晄白、腰酸膝软等临床症状分级积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尿渗透压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症状分级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4.07%.结论:加味附子理中汤对AA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史伟;吴金玉;谢永祥;李振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药源性糖代谢紊乱是指由应用某些药物引起的糖代谢异常,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前者根据血糖升高的程度又分为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严重时可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药源性糖代谢紊乱的特点,是在诱发药物停用后,血糖通常恢复正常或得到明显改善.正常情况下,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与作用,使葡萄糖的产生与利用保持平衡,血糖维持在较窄的正常范围内.其中肝脏糖异生,肝糖原合成与分解以及肌肉组织糖原合成与分解,葡萄糖氧化利用是主要的葡萄糖代谢过程.
作者:蔡晓频;杨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75岁.因反复头昏、头痛20余年,心慌气促3 d,于2005年6月19日入院.患者诉无药物过敏史.查体:BP 180/100 mmHg(1 mmHg=0.133kPa),双肺可闻及湿啰音及少许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133次/min,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杂音.
作者:张锐;乔石;李清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21岁,右手背反复红肿,疼痛,食中环指伸屈活动受限半年,当地医院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反复发作.为进一步治疗于2006年3月14日入院.体检:T 36.4℃,P 76次/min,R 18次/min,BP 130/90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自主体位,双肺呼吸音清.右手背侧弥漫性肿胀,局部皮肤发暗,无窦道及分泌物,无指陷性水肿,皮温稍高,皮肤感觉正常.
作者:张俊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滥用或长期使用阿片类物质可增加肝肾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肝肾细胞生物化学发生改变,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尿素氮、肌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光学显微镜检查可观察到肝脏中心小叶充血、病灶坏死,肾脏管形细胞空泡化等组织病理学变化.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23岁.主因发现HBsAg(+)20年,腹泻1个月,尿黄10 d,门诊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于2005年7月12日收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6.8℃,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mmHg(1 mmHg=0.133 kPa),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面色晦暗,皮肤黏膜重度黄染,肝掌(-),蜘蛛痣(-),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啰音,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浮肿.B超显示:肝弥漫性病变,胸、腹水;实验室检查:凝血酶原活性(PTA)17.6%,ALT 51.1 U/L,AST 42.7 U/L,T-Bil237.5 μmol/L,D-Bil 114.5 μmol/L.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合并胸、腹水.给予保肝、降酶、退黄、提高免疫力治疗.
作者:张俊霞;张军;孙雅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自1983年异维A酸在加拿大上市至2005年底,加拿大卫生部收到29例与异维A酸有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报告.其中11例为心肌梗死、卒中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这些不良反应在加拿大药品专论中未予标明.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用法用量为40~80 mg/d,4 d~8 mo.转归:8例恢复(1例有后遗症),1例尚未恢复,余2例转归不详.现将11例汇总列表如下,供参考.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男,76岁.因无诱因下出现胸痛,呈压榨样伴胸闷、心悸、出冷汗、乏力,于2005年5月20日来我院就诊.
作者:陈昭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因糖尿病9年,有高血压病史,合并高胆固醇、高甘油三脂、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于2005年10月中旬开始口服普伐他汀(普拉固片)20 mg,每晚1次,服药后逐渐出现双眼沉重感.约2周后,于10月28日晚患者服普伐他汀后出现视物重影,用力向左转眼球时,左眼外展不能,左眼瞳孔外缘距眼外眦约5mm,双瞳孔直径约3 mm,右眼活动如常,无肢体活动不能,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次日,患者就诊于北京某医院,考虑:左眼外直肌麻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未予特殊治疗.
作者:冯春鹏;倪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GlaxoSmithKline制药公司通告美国和加拿大医务人员,糖尿病Ⅱ型病人应用罗格列酮(rosigilitazone)后会出现和加重糖尿病性黄班水肿(diabetic macular oedema),停药后好转.据报告,多数病人同时有体液潴留、体重增加与末梢水肿.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钙不仅是维持骨健康的基本元素,也是参与全身多系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近期,美国WHI的研究结果对补钙引起了争议,本文认为该研究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局限性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限制了其推广价值.本文还进一步阐述了对钙的吸收,补钙与肾结石的关系,以及钙剂选择标准和专家共识意见,提出了科学、安全补钙的合理建议.
作者:徐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利巴韦林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进行了文献分析及评价,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依据.
作者:吴婷;吴涛;詹思延;吴晔;郭晓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年,葛根素注射液致急性血管内溶血并引起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该药的安全性在2002年被报道后,2003年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又再次发出关于葛根素注射液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警示;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生产厂家尽快修改该药品的说明书,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注意用药安全.
作者:《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患者女,43岁.因尿黄、乏力,于2005年9月9日入院,查体:T 36.6℃,P 78次/min,R 20次/min,BP140/8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功能异常:T-Bil132.0 μmol/L,D-Bil 63.8 μmol/L,I-Bil 68.2μmol/L,ALT32.0 U/L,AST 54.0 U/L,r-GT 50.0 U/L,UA 297.0 mmol/L.肝脏CT示:肝硬化,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后给予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8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滴速约为40滴/min.
作者:冯祚臻;官东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苏合丸所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11例因服用冠心苏合丸出现肾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苏合丸致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服药情况、病程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11例中7例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4例超过药典规定剂量.服药时间2~120个月,平均(87.8±58.6)个月;总用药量150~8760粒,平均(6084.6±1221.0)粒;服药至发现肾脏损害时间为4~216个月,平均(41.1±36.6)个月.临床上均表现为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病,均有肾小管酸中毒、肾性糖尿、低渗尿贫血,贫血程度与肾功能减退程度不平行.就诊主诉多为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和多尿或夜尿增多.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肾功能损害.尿蛋白量均低于1.0g/24 h.有7例发现时已进入慢性肾病4~5期,4例为慢性肾病3期.结论:冠心苏合丸可导致肾脏损害,可能与其组方中所含马兜铃科植物青木香有关.
作者:宋岩;姚凤华;张壹言;张丽伟;李冀军;陈凤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包括对自身抗体的作用,抑制补体结合,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调节巨噬细胞Fc受体,抑制致病性细胞因子和其他免疫调节分子等.该药不反应反应较少,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无菌性脑膜炎、血浆黏度增加和血栓形成以及肾功能损害等.
作者:王锁彬;贾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盐酸西布曲明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发的新型减肥药,其相关不良反应临床报道较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西布曲明安全性评价的有关文献,对该药的常见、少见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裴振峨;蔡晧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