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宝有潜在危险

关键词:女宝
摘要: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华法林与氯沙坦、非诺贝特及别嘌醇伍用致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男,72岁.主因黑便伴眩晕、乏力4 d,于2004年1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 d出现黑便,每日1~2次,量中等,伴眩晕、乏力,当时未食用动物血或铋剂等引起黑便的食物或药物.既往高血压病30年,房颤7年,痛风15年,高脂血症10年,慢性肾功能不全5年.

    作者:吴文静;柯元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血塞通注射液致腹痛

    患者男,76岁.因脑萎缩,脑血栓后遗症10年,出现头晕、头痛、行走困难、疲乏无力7 d,于2003年11月1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高惠珍;沈桂欣;董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塞来昔布撤出土耳其市场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致痉挛性灭鼠剂中毒反应及救治

    常见的致痉挛性灭鼠剂有八个品种,其中五种为禁用品种.该类灭鼠剂对所有哺乳动物毒性都很大,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直接兴奋作用,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发作,常伴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中毒主要原因是误食含灭鼠剂的毒饵或被灭鼠剂污染的食物.多数致痉挛性灭鼠剂无特效解毒剂,仅乙酰胺为氟乙酰胺、氟乙酸钠及甘氟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作者:丁茂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咪达唑仑静注对呼吸抑制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静注对患者呼吸的抑制作用,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全身麻醉患者12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3例.其中第1组入室后缓慢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第2组0.1mg/kg,第3组0.15mg/kg.分别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RR),呼吸幅度(RV)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组患者RR.RV及SPO2均有下降,其中2、3组与1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注有一定呼吸抑制作用,且其抑制程度与剂量相关,临床用药应以小剂量(0.05mg/kg)开始为宜.

    作者:石玉岚;朱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引起青光眼的常用药物

    本文概要介绍了可诱发青光眼的药物,并对其诱发青光眼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干预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医务人员对药源性青光眼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和诊断水平,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作者:丁俊杰;张智耀;沈刚;李中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的依从性研究

    背景: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通过其降脂和非降脂作用,可显著改善不同胆固醇水平个体的预后.他汀类的收益依赖于药物的长期不间断治疗.目的:通过对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辛伐他汀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的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提高药物的干预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平均胆固醇水平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口服辛伐他汀作为二级预防手段,随访药物治疗的依从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分析不依从治疗的原因.结果:辛伐他汀治疗3、6、18个月的依从性分别是68.9%、48.0%,40.0%,依从性下降以前6个月明显.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分型和患者的年龄群对治疗依从性影响不大,高危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低.不依从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患者对高危人群血脂控制水平、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认识不足,以及经济条件限制等.结论: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治疗依从性较低,为提高远期疗效,有必要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骆雷鸣;范利;刘静;刘煜;张明华;刘国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害性及相关问题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物质滥用包括非违禁物质的滥用,违禁物质的非法使用.被滥用的违禁物质和非违禁物质均为依赖性物质(或药物),具有强化作用与奖赏效应,使用者将出现愉悦欣快的精神效应,引起一些人非医疗目的周期性或连续地使用该物质,使脑发生复杂的不良变化,终导致对该物质的依赖和成瘾.物质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用药而不顾及不良后果的行为特征.物质依赖不是缺乏意志和力量的问题,而是一种影响任何人的医学疾病.当前采用药物治疗物质依赖性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减少其危害已取得成效,但大多数成瘾者仍然得不到相应的治疗.要减低物质滥用及相关疾病所造成的负担,必须依靠以证据为基础的治理政策和规划.

    作者:张开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本文对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以我院1998年-2003年自发呈报的53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为资料,分别对患者的基本概况,致不良反应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刘莹;王玉;曾昭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保妇康栓致腰腿痛及发热

    患者女,63岁.因绝经20多年,阴道分泌物增多、色黄,外阴痒1周,于2004年4月2日来医院就诊.

    作者:张健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T1受体拮抗剂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诱发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AT1(Ang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恢复和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防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等作用,在抗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林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地塞米松注射液致小儿呼吸困难

    患者男,1.5岁.因高热、咳嗽、咳痰1 d,于2004年1月29日来我院儿科就诊.查体:T 39.8℃,P 136次/min,R 25次/min,神志清楚,热面容,双侧扁桃体不肿大,咽喉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李勤;丁苏芬;刘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致胰腺炎药物的文献回顾

    许多药物可引起胰腺炎,本文通过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近20年的有关文献,对可引起胰腺炎的主要药物进行回顾分析,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有所帮助.

    作者:时颖华;王大猷;李中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对心脏毒性反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和安全性.方法:147例无心脏疾患的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按照病理分期应用常规剂量和方法化疗(Ⅱ期,对照组)及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Ⅲ期,观察组),连续6个周期,第2,4,6周期末和化疗后第3、6个月分别检查心电图、心功能评价和心脏超声检查心脏射血分数.观察组表阿霉素应用80mg/m2,持续24h静滴.结果:化疗第2周期末,心脏毒性反应几乎未发生.第4周期末开始,心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而增加.化疗停药后患者的心脏毒性逐渐下降,心功能恢复.观察组患者发生率的绝对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未见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表阿霉素大剂量持续静滴化疗的心脏毒性与常规剂量使用方法相当,安全性较高,患者能耐受.

    作者:高文斌;于克达;王丽双;王蕾;尹良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利福平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肝功能损害

    患者女,51岁.因腹泻1 d,于2003年7月6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天因腹泻,自购肠炎灵片(每片含利福平0.1125 g、次硝酸铋0.15 g),服用4片后约10min,自感胸闷、气促、全身乏力、四肢酸冷,继而双下肢抽动、晕倒在地,在当地县医院就诊.

    作者:廖彩霞;吴丽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阿莫西林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患者男,56岁.因脓疱型银屑病,于2002年7月12日住院.既往无抗生素过敏史.入院后经抗过敏等治疗后脓疱疹消退,一般情况好转.

    作者:吴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胃肠道反应、肝区疼痛、肝衰竭、呃逆等.我们对76例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对其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护理,旨在提高护理水平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孟俊华;刘桂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赖氨匹林致急性肺水肿死亡

    患儿男,4岁.主因发热2 d,于2001年5月2日来院就诊.2 d前患儿发热,体温在39~40℃之间,无咳嗽及流涕,无腹痛及腹泻,无头痛、呕吐、无惊厥.在当地诊所静滴头孢哌酮、清开灵、地塞米松治疗,体温曾降至正常,退热后精神好,但又复升,来院当天体温已持续在39℃以上10 h.患儿平素身体健康,未用过阿司匹林类药物.

    作者:赵丽;王淑玉;张秋河;杜志芳;郑一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