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珠风
例1男,66岁,因急性心肌梗死,于2000年5月2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青霉素皮试(+)史.入院后,按急性心肌梗死给予常规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于6月1日在其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0g,静滴治疗.约20min后,患者出现打喷嚏,胸闷气短,面色潮红,躯干、双上肢出现密集粟粒样红丘疹.考虑为过敏反应,立即停用1,6-二磷酸果糖,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mg,iV,氯苯那敏(扑尔敏)片8mg,po约30min后,患者呼吸平稳,皮疹减轻,1d后皮疹消失,预后良好.
作者:戴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将患者的痛苦减至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所致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威;何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甘露醇静脉及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多有报告,其中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可致肾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仅对近五年来甘露醇应用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夏小平;单桂丽;李艳妍;孙智辉;王国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64岁.因中上腹疼痛、反酸,于2002年2月9日在某医院门诊部就诊.既往有胃溃疡史.查体:BP 130/90 mmHg,腹软,剑突下有轻压痛,其余均(-).处方:奥美拉唑胶囊20 mg×14粒,嘱每日晨起空腹服1粒.患者因当日上午未进食,而将服药时间改在午餐前服1粒.当日下午即感腹部不适,晚8时开始剧烈腹泻,水样便,次数频繁达数十次,当晚基本上未间断,量多.同时感觉口渴明显,饮水较多,表明有明显脱水.第2天在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查体:T 36.9℃,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肠呜音亢进.血常规检查正常,便常规结果示水样便,红细胞(-),白细胞(-),脂肪球(+).给予口服矽碳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Vit B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两天后改口服补液盐.腹泻持续6天后,逐渐恢复.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经常发生皮疹,有青霉素过敏史.平时肠胃功能较差,多有便溏,每日3~4次.
作者:洪慧丰;郝建青;李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44岁.为行肠镜检查清洁肠道而口服20%甘露醇250ml,20min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体格检查:R 30次·min-1,BP75/38mmHg.肢端发绀,双肺呼吸音粗,HR120次·min-1,律规整,考虑系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并吸氧,约30分钟时症状开始缓解,3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女,36岁,因头痛、发热,全身乏力2d,于2001年11月30日下午4时来我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给药3min后,患者出现全身不适,随后感胸闷.观察发现患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无力,口周青紫,继之昏厥.考虑为穿琥宁注射液所致的过敏反应.
作者:郭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8岁.因视力模糊就诊,诊断为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平时口服北京降压0号片,每日1片,血压维持在145~135/90~95mmHg(1mmHg=0.133kPa),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红花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静滴,30滴·min-1.当用药约3min时,患者感全身发热,恶心,胸闷,随即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等,BP45/30mmHg,脉搏不易测到.诊断为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肾上腺素0.5mg,sc,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iV,异丙嗪注射液25mg,im,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Vit C 2.0g+Vit B6 200mg+三磷腺苷40mg+辅酶A 100U静脉滴注.同时给以高压吸氧.约15min上述症状缓解.25min后恢复正常,HR 80次·min-1;BP140/95mmHg.
作者:吉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黄热病减毒活疫苗是由减毒17D毒种生产而成,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但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报道的由接种黄热病疫苗所致的嗜内脏毒性和嗜神经毒性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事件的发生.引起世界各地药品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我国每年使用黄热病减毒活疫苗(17D株)10多万人次,同样存在潜在危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特别关注.
作者:王鲁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2002年3月16日因伤风感冒,畏寒,乏力等,在我院中药房购新复方大青叶片服用.上午9时首次服4片,约40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且呈进行性加重.有困意,但难以入睡,卧床休息后,稍好转,约1.5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晚餐后又服4片,结果头痛再次出现,过程同前.因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故怀疑是由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即停服此药.次日,改服力克舒,头痛未再发作.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服用新复方大青叶片3片,又复现上述头痛症状,立即停药.改服其他抗感冒药,头痛未再现.
作者:董凤英;张国全;王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医务工作者常将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所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写成病例报告,通过期刊进行报道,从而使其他医务人员和有关机构及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因此,它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药物临床安全信息或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来源或依据之一.作为医务人员职责所在,应重视ADR病例的撰写.一份完整的ADR病例无疑能起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现将ADR病例报告的撰写介绍如下.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尔进)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髓炎和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它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而导致眼睑充血、流泪则较少见.现报道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引起眼睑充血、流泪1例.
作者:刘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随着多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药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源性肾脏损害屡见不鲜.由于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又由于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肾脏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因而药物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所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用药,尽量避免毒副作用及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是临床医生的职责.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我院近几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98~200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所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常见,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主要病因是由变态反应所致.结论: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逐年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贾毅婕;王育琴;常红军;林晓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青霉素过敏史.于2002年8月22日因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给予红花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因患者是第1次使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速度为20~30滴·min-1,当液体输入1min后,患者打喷嚏并感耳部胀满,2min后感咽痛、胸部不适,继而呼吸急促.考虑为红花注射液过敏,立即停药.此时患者已出现胸闷、后背痛,面部皮肤和黏膜充血,眼睑部有风团样皮疹,口唇紫绀,咽喉水肿,失语.测血压150/90mmHg,体温36.5℃,脉搏80·min-1.及时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5mg+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40min后患者开始逐渐好转,2h后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李根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37岁.因进食河虾30min后,出现全身皮疹及瘙痒,于2002年5月8日晚7时40分来本院急诊.患者既往有海鲜类食物过敏史,否认有心血管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张珠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