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鲁平
例1男,14岁,主因发热8天,皮疹半天入院.查体:T 38.9℃,颜面部、颈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色褪,伴瘙痒,双侧颈部、颌下可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边界清,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化验血常规示:WBC 5.9×109·L-1,异型淋巴细胞Ⅰ型2%,Ⅱ型16%,EB病毒-IgM(+),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50ml稀释后静滴.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面色潮红,双上肢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口唇发绀,四肢末梢青紫,血压90/60mmHg,心音低钝,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药物抢救,1h后恢复.改为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10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新;谢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25岁.体重55kg,因左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大腿内侧3h,伴肉眼血尿,于2002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肾输尿管结石,拟于次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级,术前检查:BP110/65 mmHg(1mmHg=0.133kPa),HR 80次·min-1.心、肺、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
作者:赵和云;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肾脏是体内药物代谢和排泄的重要器官.随着多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药的广泛应用或滥用,药源性肾脏损害屡见不鲜.由于许多药物在常规剂量时即可发生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又由于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多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及肾脏具有巨大的储备能力,因而药物性肾损害不易及早发现.所以,提高对药物肾毒性的认识,正确合理地用药,尽量避免毒副作用及减少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生率是临床医生的职责.
作者:陈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44岁.为行肠镜检查清洁肠道而口服20%甘露醇250ml,20min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体格检查:R 30次·min-1,BP75/38mmHg.肢端发绀,双肺呼吸音粗,HR120次·min-1,律规整,考虑系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并吸氧,约30分钟时症状开始缓解,3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64岁.因中上腹疼痛、反酸,于2002年2月9日在某医院门诊部就诊.既往有胃溃疡史.查体:BP 130/90 mmHg,腹软,剑突下有轻压痛,其余均(-).处方:奥美拉唑胶囊20 mg×14粒,嘱每日晨起空腹服1粒.患者因当日上午未进食,而将服药时间改在午餐前服1粒.当日下午即感腹部不适,晚8时开始剧烈腹泻,水样便,次数频繁达数十次,当晚基本上未间断,量多.同时感觉口渴明显,饮水较多,表明有明显脱水.第2天在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查体:T 36.9℃,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肠呜音亢进.血常规检查正常,便常规结果示水样便,红细胞(-),白细胞(-),脂肪球(+).给予口服矽碳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Vit B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两天后改口服补液盐.腹泻持续6天后,逐渐恢复.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经常发生皮疹,有青霉素过敏史.平时肠胃功能较差,多有便溏,每日3~4次.
作者:洪慧丰;郝建青;李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前,米非司酮和前列腺素类药物联合应用终止早期妊娠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有些人员未能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合理应用,致使患者在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不能及时诊治或诊断不明,贻误病情.近几年,我们发现并收治2例口服该类引产药物诱发系统性红伴狼疮(SLE)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少华;林桦;梁大明;孙明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治疗拉米夫定致HBV变异后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10月以来门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变异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一般保肝药治疗,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者,治疗组为15例(75%),对照组为9例(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治疗拉米夫定变异后的肝功能异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桂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37岁.因进食河虾30min后,出现全身皮疹及瘙痒,于2002年5月8日晚7时40分来本院急诊.患者既往有海鲜类食物过敏史,否认有心血管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张珠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青霉素过敏史.于2002年8月22日因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给予红花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因患者是第1次使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速度为20~30滴·min-1,当液体输入1min后,患者打喷嚏并感耳部胀满,2min后感咽痛、胸部不适,继而呼吸急促.考虑为红花注射液过敏,立即停药.此时患者已出现胸闷、后背痛,面部皮肤和黏膜充血,眼睑部有风团样皮疹,口唇紫绀,咽喉水肿,失语.测血压150/90mmHg,体温36.5℃,脉搏80·min-1.及时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5mg+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40min后患者开始逐渐好转,2h后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李根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38岁,因腹泻于2001年12月自购诺氟沙星胶囊口服,次日出现口腔溃疡,待服完12粒(0.2gtid)后,口腔溃疡日渐增多.经服VitB2片、牛黄解毒片,1周后口腔溃疡痊愈.2002年3月因腹泻,口服诺氟沙星,次日又出现口腔溃疡.2002年6月25日因腹痛腹泻来我院门诊就诊,医生处方诺氟沙星胶囊0.1g×12粒,0.2g tid,第二天患者因口腔出现溃疡又来院就诊.经追问病史,患者回忆起2001年12月和2002年3月发生的2次口腔溃疡均系口服诺氟沙星所致.遂停用诺氟沙星胶囊,给予口服黄连素0.1gtid,VitB2 10mg tid,VitC 0.2g tid.4天后患者口腔溃疡痊愈.
作者:刘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因脑外伤后癫痫,于2001年入院.查体:T 36.5℃,BP110/70mmHg,精神检查:生活不能自理,问话不答,对人物、时间、地点定向力丧失,不认识家人,思维贫乏,反应迟钝,表情呆板,情感反应淡漠,智能及人格缺损,记忆力基本丧失,有冲动、伤人、自伤、自知力丧失.血常规:WBC 6.9×109·L-1,RBC 4.20×1012·L-1,Hb125g·L-1,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
作者:郭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尔进)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髓炎和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它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而导致眼睑充血、流泪则较少见.现报道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引起眼睑充血、流泪1例.
作者:刘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1997年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至2002年底间共收集ADR报告71份,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8~82a,60a以上者29例;ADR因果关系评价结果,肯定43例,很可能20例,可能8例;ADR分型为B型的有47例,其余24例为A型,A型:B型=24:47.
作者:王春胜;王树兵;张金梅;高仲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因右足拇趾甲沟炎来我院门诊治疗.在门诊手术室行右足拇趾趾甲次全拔除术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皮试阴性)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第1组),甲硝唑注射液250ml(0.5g)静脉滴注(第2组).于静脉滴注甲硝唑40min后即出现面部、双侧大腿内侧及阴囊部皮肤瘙痒,口唇周围可见1~1.5cm大小风团样红斑,大腿内侧及阴囊部可见2~4cm大小风团样红斑,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考虑为过敏性药疹,即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10mg,im.30min后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马廷军;龚科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甘露醇静脉及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多有报告,其中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可致肾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仅对近五年来甘露醇应用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夏小平;单桂丽;李艳妍;孙智辉;王国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蜂胶是蜜蜂所产天然产品,因具有抗菌消炎等多种作用而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保健中,可口服也可外用.有关其接触性过敏反应国外早有文献报道.在我国,随着应用日益增多,其致敏性也逐渐显露出来.
作者:王文慧;李林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