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少华;林桦;梁大明;孙明芹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治疗拉米夫定致HBV变异后的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10月以来门诊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后发生病毒变异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接受一般保肝药治疗,治疗组在一般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治疗,疗程8周.结果:治疗8周,肝功能恢复正常者,治疗组为15例(75%),对照组为9例(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酸二铵对治疗拉米夫定变异后的肝功能异常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桂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8岁.因视力模糊就诊,诊断为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平时口服北京降压0号片,每日1片,血压维持在145~135/90~95mmHg(1mmHg=0.133kPa),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红花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静滴,30滴·min-1.当用药约3min时,患者感全身发热,恶心,胸闷,随即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等,BP45/30mmHg,脉搏不易测到.诊断为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肾上腺素0.5mg,sc,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iV,异丙嗪注射液25mg,im,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Vit C 2.0g+Vit B6 200mg+三磷腺苷40mg+辅酶A 100U静脉滴注.同时给以高压吸氧.约15min上述症状缓解.25min后恢复正常,HR 80次·min-1;BP140/95mmHg.
作者:吉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型抗抑郁药是指非经典的、含有杂环的抗抑郁药,不同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型抗抑郁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也用于治疗一些其他精神病如强迫症、恐惧症、贪食症.本文主要叙述本类药物中毒的毒理和救治,由于我国这一类药物中毒的处理经验很少,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涉及的新型抗抑郁药有:曲唑酮、萘法唑酮、安非他酮和米氮平.
作者:黄韶清;邱泽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78岁,因夜尿增多5年,排尿困难近1月,于2002年11月4日住入我院.患者于5年前开始夜尿增多,每晚睡后需排尿1~3次,并伴轻度尿急,但无尿痛、血尿和腰痛等不适.近1月来出现下腹部胀痛,排尿困难,在门诊采用导尿、消炎等治疗方法,仍不能完全缓解而入院.
作者:王意如;彭晓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于1997年开展ADR监测报告工作.至2002年底间共收集ADR报告71份,其中男41例,女30例,年龄8~82a,60a以上者29例;ADR因果关系评价结果,肯定43例,很可能20例,可能8例;ADR分型为B型的有47例,其余24例为A型,A型:B型=24:47.
作者:王春胜;王树兵;张金梅;高仲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2002年3月16日因伤风感冒,畏寒,乏力等,在我院中药房购新复方大青叶片服用.上午9时首次服4片,约40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且呈进行性加重.有困意,但难以入睡,卧床休息后,稍好转,约1.5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晚餐后又服4片,结果头痛再次出现,过程同前.因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故怀疑是由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即停服此药.次日,改服力克舒,头痛未再发作.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服用新复方大青叶片3片,又复现上述头痛症状,立即停药.改服其他抗感冒药,头痛未再现.
作者:董凤英;张国全;王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45岁.因心悸胸闷发作10h,于2002年3月1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频发多源性室早,曾有用利多卡因出现头晕,耳鸣,四肢麻木等反应史,平素口服普罗帕酮(心律平)150mg,q8h.
作者:徐陵;王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2岁.于2002年3月8日以功能性子宫出血就诊,病理诊断为单纯型内膜增生过度.遵医嘱给予安宫黄体酮10 mg,po qd,疗程14天.该患者在服药2d后,出现皮肤瘙痒,继而胸部,腋下,肘弯处出现皮疹,为淡红色水肿性丘疹,直径约0.3~1.0cm,双侧对称.停药5~8h后消退,再次服用2 d后,症状再次出现,并伴阵发性腹痛,停药后2~3 d消退,1周后完全恢复.
作者:金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女,4岁.主因外阴发育异常,于2001年12月17日来我院住院检查.患儿出生后即发现下腹部有约成人手掌大小的白色无皮肤区,无脐部,外阴前移并分裂向左右腹股沟区.为进一步确诊其内脏结构是否异常而入院,行大剂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
作者:卢露;韩起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黄热病减毒活疫苗是由减毒17D毒种生产而成,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但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报道的由接种黄热病疫苗所致的嗜内脏毒性和嗜神经毒性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事件的发生.引起世界各地药品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我国每年使用黄热病减毒活疫苗(17D株)10多万人次,同样存在潜在危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特别关注.
作者:王鲁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获取网上医学新闻,通过关键词检索搜索引擎Google是首选的查找方法.但当用户不能确切定位欲查找的内容,或需要跟踪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时,利用关键词检索,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跟踪浏览权威性的医药媒体报道,就成为了解学科进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朱鸽昀;郑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近年,甘露醇静脉及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多有报告,其中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还可致肾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肺水肿、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本文仅对近五年来甘露醇应用时有关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回顾,探讨导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作者:夏小平;单桂丽;李艳妍;孙智辉;王国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尔进)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髓炎和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它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而导致眼睑充血、流泪则较少见.现报道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引起眼睑充血、流泪1例.
作者:刘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男,14岁,主因发热8天,皮疹半天入院.查体:T 38.9℃,颜面部、颈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色褪,伴瘙痒,双侧颈部、颌下可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边界清,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化验血常规示:WBC 5.9×109·L-1,异型淋巴细胞Ⅰ型2%,Ⅱ型16%,EB病毒-IgM(+),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50ml稀释后静滴.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面色潮红,双上肢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口唇发绀,四肢末梢青紫,血压90/60mmHg,心音低钝,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药物抢救,1h后恢复.改为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10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新;谢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37岁.因进食河虾30min后,出现全身皮疹及瘙痒,于2002年5月8日晚7时40分来本院急诊.患者既往有海鲜类食物过敏史,否认有心血管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张珠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儿男,13岁.因发热伴咳嗽2 d,于2002年3月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平素体健,无呕吐、腹痛及腹泻病史,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6℃,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无皮疹,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无肿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 11.0×109·L-1,N 0.8,L 0.20.尿常规正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于12:05给予磷霉素钠针剂6.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作者:王岩;高利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