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反应2例

张全新;谢鹏

关键词:鱼腥草注射液,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异型淋巴细胞, 葡萄糖酸钙, 体温恢复, 碳酸氢钠, 双侧颈部, 肾上腺素, 皮疹, 内酰胺类, 抗病毒药, 过敏反应, 更昔洛韦, 地塞米松, 颜面部, 咽充血, 血常规, 淋巴结, 花生米
摘要:例1男,14岁,主因发热8天,皮疹半天入院.查体:T 38.9℃,颜面部、颈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色褪,伴瘙痒,双侧颈部、颌下可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边界清,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化验血常规示:WBC 5.9×109·L-1,异型淋巴细胞Ⅰ型2%,Ⅱ型16%,EB病毒-IgM(+),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50ml稀释后静滴.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面色潮红,双上肢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口唇发绀,四肢末梢青紫,血压90/60mmHg,心音低钝,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药物抢救,1h后恢复.改为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10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rhG-CSF与rhGM-CSF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应用rhGM-CSF或rhG-CSF治疗由药物或KOSTAMAN综合征等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疗效较明确,可明显降低死亡率,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白细胞缺乏合并真菌感染,rhGM-CSF可加速中性粒细胞恢复,缩短真菌清除时间,与抗感染药合用可提高疗效;两者单独使用治疗再障可提高粒细胞数,降低感染率;与EPO、ALG/ATG联合治疗再障或重型再障,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生存率明显提高;在强化免疫抑制的基础上联用治疗重型再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在提高缓解率、降低死亡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学者指出rhGM-CSF在体内外对肺鳞状细胞癌的侵袭有促进作用.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有发热、骨痛、过敏反应,罕见的不良反应有Sweet综合征、类白血病反应、血压下降、癫痫发作等.

    作者:李占英;王农乐;王鹤尧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阅《中国药房》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黄热病减毒活疫苗(17D)的不良反应

    黄热病减毒活疫苗是由减毒17D毒种生产而成,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但近年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报道的由接种黄热病疫苗所致的嗜内脏毒性和嗜神经毒性的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事件的发生.引起世界各地药品管理当局的高度重视,我国每年使用黄热病减毒活疫苗(17D株)10多万人次,同样存在潜在危险.应引起有关部门特别关注.

    作者:王鲁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乙酰螺旋霉素致耳鸣

    患者女,46岁.因牙痛3天,来我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牙周炎,给予乙酰螺旋霉素0.2g,po qid.当日首次服用0.2g,约2h后,患者出现双侧耳鸣,无头痛、头昏、听力减退、恶心、皮疹;耳鸣持续3h后逐渐缓解.患者自行停药.次日,因耳鸣完全消失,而牙痛不见好转,再次服该药0.2g.约2h后,再次出现双侧耳鸣.患者因畏惧耳鸣加重和听力障碍不再服用乙酰螺旋霉素.停药后耳鸣好转.3日后来院就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眼突出有神,耳道无异常分泌物,听力正常,肺、心、腹(-).追问病史:患者6年前患甲亢,现服甲巯咪唑和地西泮治疗;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曾用红霉素,未发生耳鸣症状.考虑患者耳鸣为乙酰螺旋霉素所致.

    作者:陈义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地西泮静注致皮肤瘢痕及色素沉着

    患者男,39岁,因脑外伤后癫痫,于2001年入院.查体:T 36.5℃,BP110/70mmHg,精神检查:生活不能自理,问话不答,对人物、时间、地点定向力丧失,不认识家人,思维贫乏,反应迟钝,表情呆板,情感反应淡漠,智能及人格缺损,记忆力基本丧失,有冲动、伤人、自伤、自知力丧失.血常规:WBC 6.9×109·L-1,RBC 4.20×1012·L-1,Hb125g·L-1,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

    作者:郭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阅《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如何撰写ADR病例报告

    医务工作者常将在诊治患者过程中所发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或事件写成病例报告,通过期刊进行报道,从而使其他医务人员和有关机构及时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有利于防止药害事件的蔓延.因此,它对临床安全用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已成为药物临床安全信息或药物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来源或依据之一.作为医务人员职责所在,应重视ADR病例的撰写.一份完整的ADR病例无疑能起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作用.现将ADR病例报告的撰写介绍如下.

    作者:编辑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药品不良反应的初步调查

    2003年5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加强预防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药品监管局加强对干扰素等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药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此,我们对珠江医院在非典时期(2003年5月1日~6月30日)应用预防和治疗药物的部分人群进行了集中监测和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峰;郑彦云;关英;陆平平;周甘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致过敏反应

    患者女,25岁.体重55kg,因左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大腿内侧3h,伴肉眼血尿,于2002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肾输尿管结石,拟于次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级,术前检查:BP110/65 mmHg(1mmHg=0.133kPa),HR 80次·min-1.心、肺、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

    作者:赵和云;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花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58岁.因视力模糊就诊,诊断为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10余年,平时口服北京降压0号片,每日1片,血压维持在145~135/90~95mmHg(1mmHg=0.133kPa),无药物过敏史.给予红花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ml中静滴,30滴·min-1.当用药约3min时,患者感全身发热,恶心,胸闷,随即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口唇发绀,大汗淋漓等,BP45/30mmHg,脉搏不易测到.诊断为红花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输液,给予肾上腺素0.5mg,sc,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iV,异丙嗪注射液25mg,im,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Vit C 2.0g+Vit B6 200mg+三磷腺苷40mg+辅酶A 100U静脉滴注.同时给以高压吸氧.约15min上述症状缓解.25min后恢复正常,HR 80次·min-1;BP140/95mmHg.

    作者:吉文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系列问答61~63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致皮疹及眼睑充血

    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尔进)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髓炎和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它的不良反应有胃部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而导致眼睑充血、流泪则较少见.现报道盐酸克林霉素胶囊引起眼睑充血、流泪1例.

    作者:刘嵘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甘露醇口服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女,44岁.为行肠镜检查清洁肠道而口服20%甘露醇250ml,20min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体格检查:R 30次·min-1,BP75/38mmHg.肢端发绀,双肺呼吸音粗,HR120次·min-1,律规整,考虑系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并吸氧,约30分钟时症状开始缓解,3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与葡萄糖酸钙联用致严重心血管反应

    患者男,37岁.因进食河虾30min后,出现全身皮疹及瘙痒,于2002年5月8日晚7时40分来本院急诊.患者既往有海鲜类食物过敏史,否认有心血管病史及家族遗传史.

    作者:张珠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将患者的痛苦减至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所致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威;何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WHO:各国SARS病例累积报告数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欢迎订阅2004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磷霉素钠致小儿腹痛、腹泻及肾损害

    患儿男,13岁.因发热伴咳嗽2 d,于2002年3月2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儿平素体健,无呕吐、腹痛及腹泻病史,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6℃,神志清楚,呼吸平稳,无皮疹,咽部充血,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无肿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WBC 11.0×109·L-1,N 0.8,L 0.20.尿常规正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于12:05给予磷霉素钠针剂6.0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作者:王岩;高利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红花注射液致严重过敏反应

    患者女,50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青霉素过敏史.于2002年8月22日因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给予红花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因患者是第1次使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速度为20~30滴·min-1,当液体输入1min后,患者打喷嚏并感耳部胀满,2min后感咽痛、胸部不适,继而呼吸急促.考虑为红花注射液过敏,立即停药.此时患者已出现胸闷、后背痛,面部皮肤和黏膜充血,眼睑部有风团样皮疹,口唇紫绀,咽喉水肿,失语.测血压150/90mmHg,体温36.5℃,脉搏80·min-1.及时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5mg+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40min后患者开始逐渐好转,2h后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李根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剧烈头疼

    患者,女,53岁.2002年3月16日因伤风感冒,畏寒,乏力等,在我院中药房购新复方大青叶片服用.上午9时首次服4片,约40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且呈进行性加重.有困意,但难以入睡,卧床休息后,稍好转,约1.5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晚餐后又服4片,结果头痛再次出现,过程同前.因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故怀疑是由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即停服此药.次日,改服力克舒,头痛未再发作.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服用新复方大青叶片3片,又复现上述头痛症状,立即停药.改服其他抗感冒药,头痛未再现.

    作者:董凤英;张国全;王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