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44岁.为行肠镜检查清洁肠道而口服20%甘露醇250ml,20min后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体格检查:R 30次·min-1,BP75/38mmHg.肢端发绀,双肺呼吸音粗,HR120次·min-1,律规整,考虑系过敏性休克,立即肌注肾上腺素1mg,静注地塞米松10mg,并吸氧,约30分钟时症状开始缓解,3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7岁,5月前发现左颈部蚕豆大小无疼痛肿块一个,局部无发热,活动,随后逐渐增大.3月前来我院门诊经穿刺查见鳞癌细胞.后到第三军医大西南医院行手术活检,诊断为低分化腺癌.但经胸片、B超、鼻咽镜检查均未发现原发病灶.患者自服中药治疗,肿块进一步增大.2002年10月15日以左颈部转移性腺癌入我院肿瘤内科.查体: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消瘦,脉较弱,心律齐无杂音,HR75次·min-1.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R 18次·min-1,BP120/75mmHg(16/10kpa),左颈部可扪及一个3×4cm和2个1×1cm大小肿块,活动、无触痛.
作者:张援;吴桂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将患者的痛苦减至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所致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作者:张威;何绥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男,14岁,主因发热8天,皮疹半天入院.查体:T 38.9℃,颜面部、颈部皮肤可见散在红色小片状斑丘疹,略高出皮面,压之色褪,伴瘙痒,双侧颈部、颌下可及数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边界清,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左侧可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心、肺、腹未见异常.既往对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化验血常规示:WBC 5.9×109·L-1,异型淋巴细胞Ⅰ型2%,Ⅱ型16%,EB病毒-IgM(+),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入院后给予鱼腥草注射液50ml稀释后静滴.5min后,患者出现胸闷,面色潮红,双上肢迅速出现风团样皮疹,口唇发绀,四肢末梢青紫,血压90/60mmHg,心音低钝,考虑为鱼腥草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药,予地塞米松、肾上腺素、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等药物抢救,1h后恢复.改为抗病毒药更昔洛韦治疗,10天后体温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新;谢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例1男,42岁,2002午11月10日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无药物过敏史,治疗采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水乐维他、葡萄糖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乐凡命)等多组药物静滴,在输注8.5%乐凡命过程中出现心慌、出汗等症状,测血糖为2.5mmol·L-1,立即停用,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后症状好转,30min后复测血糖为7.1mmol·L-1.
作者:魁学梅;方娟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我院2000年共有2282名患者使用造影剂进行影象学检查,其中发生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患者有8例,发生率为0.35%,而且有5例为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死亡.为此,临床药学室与医学影象科共同制定了造影剂不良反应防治措施如下:
作者:齐晓涟;陈树英;王育琴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64岁.因中上腹疼痛、反酸,于2002年2月9日在某医院门诊部就诊.既往有胃溃疡史.查体:BP 130/90 mmHg,腹软,剑突下有轻压痛,其余均(-).处方:奥美拉唑胶囊20 mg×14粒,嘱每日晨起空腹服1粒.患者因当日上午未进食,而将服药时间改在午餐前服1粒.当日下午即感腹部不适,晚8时开始剧烈腹泻,水样便,次数频繁达数十次,当晚基本上未间断,量多.同时感觉口渴明显,饮水较多,表明有明显脱水.第2天在某医院急诊科留观,查体:T 36.9℃,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肠呜音亢进.血常规检查正常,便常规结果示水样便,红细胞(-),白细胞(-),脂肪球(+).给予口服矽碳银,静滴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庆大霉素、甲氧氯普胺(胃复安)、Vit B6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两天后改口服补液盐.腹泻持续6天后,逐渐恢复.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经常发生皮疹,有青霉素过敏史.平时肠胃功能较差,多有便溏,每日3~4次.
作者:洪慧丰;郝建青;李安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0岁,高血压病史4年,有青霉素过敏史.于2002年8月22日因颈椎病引起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恶心,给予红花注射液20m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因患者是第1次使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速度为20~30滴·min-1,当液体输入1min后,患者打喷嚏并感耳部胀满,2min后感咽痛、胸部不适,继而呼吸急促.考虑为红花注射液过敏,立即停药.此时患者已出现胸闷、后背痛,面部皮肤和黏膜充血,眼睑部有风团样皮疹,口唇紫绀,咽喉水肿,失语.测血压150/90mmHg,体温36.5℃,脉搏80·min-1.及时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15mg+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滴,地塞米松5mg雾化吸入.40min后患者开始逐渐好转,2h后完全缓解,出院.
作者:李根源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25岁.体重55kg,因左腰部疼痛并放射至左大腿内侧3h,伴肉眼血尿,于2002年10月20日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左肾输尿管结石,拟于次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中段切开取石术.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病情分级)Ⅰ级,术前检查:BP110/65 mmHg(1mmHg=0.133kPa),HR 80次·min-1.心、肺、肝、肾功能,心电图,血生化检查结果均正常.
作者:赵和云;高凤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新型抗抑郁药是指非经典的、含有杂环的抗抑郁药,不同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新型抗抑郁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抑郁症,也用于治疗一些其他精神病如强迫症、恐惧症、贪食症.本文主要叙述本类药物中毒的毒理和救治,由于我国这一类药物中毒的处理经验很少,本文资料主要来源于国外.涉及的新型抗抑郁药有:曲唑酮、萘法唑酮、安非他酮和米氮平.
作者:黄韶清;邱泽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28岁,因右足拇趾甲沟炎来我院门诊治疗.在门诊手术室行右足拇趾趾甲次全拔除术后,给予青霉素800万u(皮试阴性)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第1组),甲硝唑注射液250ml(0.5g)静脉滴注(第2组).于静脉滴注甲硝唑40min后即出现面部、双侧大腿内侧及阴囊部皮肤瘙痒,口唇周围可见1~1.5cm大小风团样红斑,大腿内侧及阴囊部可见2~4cm大小风团样红斑,略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考虑为过敏性药疹,即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10mg,im.30min后皮疹逐渐消退.
作者:马廷军;龚科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男,39岁,因脑外伤后癫痫,于2001年入院.查体:T 36.5℃,BP110/70mmHg,精神检查:生活不能自理,问话不答,对人物、时间、地点定向力丧失,不认识家人,思维贫乏,反应迟钝,表情呆板,情感反应淡漠,智能及人格缺损,记忆力基本丧失,有冲动、伤人、自伤、自知力丧失.血常规:WBC 6.9×109·L-1,RBC 4.20×1012·L-1,Hb125g·L-1,肝、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脑电图中度异常.
作者:郭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患者,女,53岁.2002年3月16日因伤风感冒,畏寒,乏力等,在我院中药房购新复方大青叶片服用.上午9时首次服4片,约40分钟后感觉头痛、头晕,且呈进行性加重.有困意,但难以入睡,卧床休息后,稍好转,约1.5小时后,症状逐渐减轻.晚餐后又服4片,结果头痛再次出现,过程同前.因在此期间未服其他药物,故怀疑是由新复方大青叶片引起.即停服此药.次日,改服力克舒,头痛未再发作.2月后,患者因感冒,再次服用新复方大青叶片3片,又复现上述头痛症状,立即停药.改服其他抗感冒药,头痛未再现.
作者:董凤英;张国全;王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2003年5月,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关于加强预防诊断治疗非典型肺炎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药品监管局加强对干扰素等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药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为此,我们对珠江医院在非典时期(2003年5月1日~6月30日)应用预防和治疗药物的部分人群进行了集中监测和调研.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峰;郑彦云;关英;陆平平;周甘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