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曲松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2例

肖庆贵

关键词:
摘要:例1男,61岁,因间歇咳喘4年,心悸、气促2周,1998年4月8日住院,查体:T 37.8℃、P84次/min,R 22次/min,BP 110/68mmHg,慢性病容、胸廓呈桶状,叩诊过清音,心界缩小,肺底部及腋下闻及中等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肾区无叩击痛.体检:血常规:Hb 125g/L,WBC12.1×109/L,N 0.78,L 0.22,BUN 7.1mmoL/L,Cr 102μmol/L.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均正常,尿常规正常.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秋水仙碱致光敏性药疹

    秋水仙碱即秋水仙素,作用与长春新碱类药物相似,能使细胞的有丝分裂停止于M期.本品尚有消炎镇痛作用,因而可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期.该药具有光毒性,某些敏感体质的个体在服用本品并光照后可出现皮肤的过敏反应.近来我们发现一例由该药诱发的光敏性药疹,现报道如下.

    作者:席海英;王玉英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硝苯吡啶舌下含服致严重低血压2例

    随着钙离子拮抗剂的广泛应用,在显示其重要治疗作用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一些未被认识的副作用,和被忽略的问题.我院收治两例因舌下含服硝苯吡啶而致严重低血压患者,报告如下.例1女,68岁,因冠心病、胃癌术后于本院治疗.入院时血压157/90mmHg,心肺未闻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作者:王黎荔;谭国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机制及处置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对大多数革兰阴性(G-)杆菌引起的感染疗效确切等特点.但该类药物具有个体差异大、治疗指数窄等缺点,应用不当,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本文参考近期文献从葡萄糖转运及其代谢、第二信使、微量元素和线粒体功能等方面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的可能机制及临床处置作一综述.

    作者:盛海峰;刘皋林;邓渝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致小儿酒醉貌面容2例

    例1女,8个月,因咳嗽,喘气3天于1999年1月9日入院,入院时体温37.5℃,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入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160万u,利巴韦林(病毒唑)0.1,维生素C 0.5分别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滴速度6~8滴/min,在静滴青霉素等其它药物时患儿一切正常,在滴入病毒唑药液约5min左右患儿全身皮肤发红,尤以头面部及双耳部为著,似酒醉貌,并哭闹不安,经测体温正常,至输液完毕患儿皮肤潮红及哭闹方停止;第2天进行同样治疗方案,在滴入其他组液体时患儿无异常表现,滴入病毒唑组时又出现全身皮肤潮红及哭闹,在排除腹痛、饥饿及尿布不适等原因后,考虑病毒唑所致,立即停止给药,以上症状缓解.

    作者:董延芳;贺启昌;曾顶华;祝慧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胞二磷胆碱致精神异常

    患者女,51岁.因患风心病、心房纤颤、右侧脑栓塞,于1999年3月13日入院.当日先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未见任何不适.后又继续静滴胞二磷胆碱0.5g加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约15min左右,患者突然出现精神异常,处于兴奋状态,坐立不安,烦躁多语,哭闹无常,被害妄想,人物定向障碍及视物不清,出现逆行与顺行性遗忘.

    作者:刘安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氯氮平致大面积心肌梗死

    患者女,59岁,精神失常22年余,因失眠、兴奋、语乱、疑心被害,加重2个月而于1998年11月18日收入我院.入院后各项检查正常,分别予氟哌啶醇、哈力多治疗4个月余,精神症状仍存在,改予氯氮平治疗,剂量从25mg/d逐渐加至225mg/d,测氯氮平血药浓度在正常范围内,精神症状有所缓解,在服用该药第56天晨,感觉心前区不适,查心电图,可疑前壁心梗,予极化液加硝酸甘油治疗,中午11:30突然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到,经心肺复苏术后恢复自主呼吸,呼之能应,血压80/70mmHg,心率100次/min,中午12:01梗死面积扩大至侧壁、前壁,心肌酶谱示CK 1000U/L,LDH 332U/L,AST 195U/L,翌日9:00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为下壁,侧壁,广泛前壁,中午12:30再次突然意识丧失,喘憋,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张德亮;孟庆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头孢拉定口服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30岁,因咽痛于1999年11月12日自服头孢拉定0.5g,约5min后感周身发热,四肢颜面部剧痒,随即到门诊部就诊.查体:P84次/min,R 30次/min,BP 60/30mmHg,面色潮红,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平卧、吸氧,氧流量3L/min,并肌注地塞米松5mg,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5min后症状未见好转,且出现头昏,心慌,呼吸困难,视物不清,谵语,心率96次/min,R 36次/min,BP 30/0mmHg,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肌注非那根25mg,再次静推10%葡萄糖酸钙10ml,5min后神志清,心慌、气促好转,BP60/30mmHg,继续观察血压,8min后BP 80/50mmHg,10min后BP 100/60mmHg,0.5h后BP110/70mmHg,全身症状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回家观察.

    作者:刘桂霞;迟延;孟俊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32例文献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利福平致肾功能损伤病例资料,提出其规律特点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国内有关医学文献1991年~1998年发表的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病例报道32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利福平致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停药时间等无关,而与利福平曾用史、患者过敏体质等因素相关.结论:临床应用利福平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曾有过敏史者禁用;应用利福平后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

    作者:张凤仙;梁安鹏;宋梅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拉米夫定引起原有肝病加重死亡

    患者男,48岁,因慢性乙型肝炎,脾功能亢进,食道静脉轻度曲张,于1998年5月行脾切除术.术后自觉症状尚可,肝功能稳定.1999年2月22日查肝功能,ALT:31U,AST:38U,GGT:49U,T-Bil:14.9μmol/L,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Bc-IgM(+);B超示左肝厚5.2cm,上下径7.0cm,右肝大斜径13.0cm,肝内光点粗,回声增强,未见占位性病变,门脉内径1.3cm.1999年3月自行服用从香港购入的拉米夫定100mg/d.连服1月,停1个月后又服1个月.

    作者:周家善;刘国庆;周鹏;毛卫国;邱玉健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文献报道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引起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过敏等不良反应,以及对软骨发育的影响,提示临床使用这类药物时尚须慎重.

    作者:付艳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林可霉素引起下肢无力3例

    盐酸林可霉素,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如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多年来我院耳鼻喉科应用此药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取得满意疗效.但在1995年6月~7月使用过程中,发现有3例患者在用药后4h左右出现一过性下肢无力现象,报道如下:例1男,38岁,诉咽痛伴高热(T 39.1℃)1天就诊.

    作者:龙玲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新方法

    药物流行病学(pharmacoepidemiology)是近年来临床药理学与流行病学两个学科相互渗透、延伸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医学研究领域,也是流行病学的一个新分支.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进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药物流行病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一方面表现在研究领域日益丰富,除药物的安全性与药效的评价外,还包括了对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和药物对生活质量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表现在药物流行病学本身及时引进和发展了一些新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如病例交叉设计、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等.本文在简要回顾目前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这些新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讨论.

    作者:詹思延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我们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调研,将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阐述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及原因,望能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严重后果;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蕾;潘巧仪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卡铂与依托泊苷治疗肺癌致肝功能损害观察

    卡铂+依托泊苷(Vp-16)即CE方案常作为肺癌的一线化疗方案.国内有关CE方案对肝功能影响的报告较少.今将1990年~1992年期间我院的肺癌患者在使用CE方案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接受CE方案的22例肺癌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57.3岁,小细胞肺癌(SCLC)7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 15例,分别有纵隔、肺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的转移,但均无肝脏转移(腹部.B超证实)和肝炎病史.

    作者:焦玲;李玉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药师深入临床开展ADR监测

    ADR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ADR监测工作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近年来,我院ADR监测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制定了ADR监测报告制度,组建了ADR监测网络,从而使ADR报告数逐年上升,1999年达到103份,进入我市先进行列.我院ADR监测工作的发展和院领导的重视,医护人员的支持,以及药师积极开展宣教活动、深入临床密切相关.现将我院药师下临床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情况简介如下.

    作者:齐晓涟;王育琴;徐燕侠;王淑洁;周凤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西沙必利致尿频及失眠

    西沙必利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的一种胃肠动力药,可增强并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滞留、返流.其主要不良反应为瞬时性腹部痉挛、腹痛、腹泻,但出现尿频、兴奋、失眠副作用较罕见.现将我院患者使用该药过程中出现的上述副作用报道如下.

    作者:张卫兵;程俊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临床不合理用药现状分析

    本文列举临床现有的不合理用药表现,大致划定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范围,并从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和外界因素几方面剖析了导致不合理用药的原因,揭示了不合理用药造成的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后果,为进一步探索和制定促进合理用药的对策提供了基础.

    作者:魏水易;储文功;舒丽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1998年6月~12月出院病案143份(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应用抗菌药物132例(92.3%).132例中,用于治疗69例(52.3%),用于预防63例(47.7%).细菌培养标本16份,培养阳性率31.5%.应用抗菌药物10大类43种1573用药日.不合理应用比例分别为39.4%(按例数算)及42.5%(按用药天数算).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非适应证用药和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结论:调查结果提示:①应及早制订本单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并认真贯彻执行.②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③充分利用实验室条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黎月玲;黄作君;吴苑珊;郑企琨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头孢曲松钠致急性肾功能损害2例

    例1男,61岁,因间歇咳喘4年,心悸、气促2周,1998年4月8日住院,查体:T 37.8℃、P84次/min,R 22次/min,BP 110/68mmHg,慢性病容、胸廓呈桶状,叩诊过清音,心界缩小,肺底部及腋下闻及中等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肾区无叩击痛.体检:血常规:Hb 125g/L,WBC12.1×109/L,N 0.78,L 0.22,BUN 7.1mmoL/L,Cr 102μmol/L.电解质、血糖、血脂、肝功能均正常,尿常规正常.

    作者:肖庆贵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发展ADR监测中心,完善监测报告系统

    我国ADR监测报告工作近年又有了新的进展:1998年3月我国成为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的正式成员国;1999年11月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6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会议.这些可喜的进展显然会促进我国ADR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形成一完整的ADR监测报告系统(monitoring reporting system).

    作者:程经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