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宇
本文概述了我国建国50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和使用状况,结合国外资料,重点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进行了再评价、旨在为临床医师和药师提供较好的、合理用药的信息.
作者:孙忠实;朱珠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61岁,因呕血伴黑便于1998年7月21日入院,诊断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入院时查HB 90g/L,WBC 8.4×109/L,BPC 120×109/L,RBC 3.5×1012/L,给予西咪替丁注射液0.8g+5%葡萄糖注射液+胰岛素4u静滴,共使用21d.
作者:王春胜;徐庆海;高仲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男,41岁,于1975年首次出现精神异常,呆愣自语,行为怪异,怀疑爱人有外遇,捡拾脏物,生活懒散,于1998年12月22日第1次住院诊治,诊断: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体健,无颅脑外伤及感染病史,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中无类似精神疾患者及癫瘸患者.入院后,体检正常;血常规、生化均正常;心电图、脑电图正常;尿镜检:红细胞0~3;腹部B超术:肾结石.
作者:刘宝峰;潘俊峰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17岁,体重49kg.因“右腿红肿疼痛”于1999年1月25日入院.经确诊,为“右胫骨上端骨肉瘤”.既往无药物不良反应史.室验室检查:白细胞4.2×109/L,红细胞4.17×1012/L,血小板159×109/L,ALT 9U/L,AST 22U/L,肝肾功能正常,遂决定执行化疗方案.
作者:马胜鑫;谢晓慧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59岁,发病10d前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连续服用甲状腺片(40mg/次,2次/d),发病2d前,因自感关节痛服用“芬必得”(每粒胶囊含布洛芬300mg),300mg/次,2次/d,连服2d.服用芬必得第2天晚,患者自觉头晕,不能站立,乏力,恶心,呕吐,心悸,自测脉搏140次/min.
作者:陈昌玉;孙效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张某,男,28岁,工人.于1997年8月8日首次注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当日发热,体温:38.9℃,未做处理.3d后注射第二针疫苗,注射后出现失眠、易激、爱哭泣.20d后在出差途中出现紧张恐惧和行为异常.9月5日注射第三针疫苗,当晚失眠,次日坐立不安.行为异常.查脑电图广泛轻度异常,脑脊液蛋白660mg/L,余(-).
作者:刘秀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男,37岁,司机,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血压176/117mmHg,血清总胆固醇7.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5.17mmol/L)来我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给予辛伐他丁(simvastatin)(10mg/qn),西拉普利(2.5mg/d),吲哒帕胺(2.5mg/d),硝苯地平(10mg/d),肝泰乐(300mg/d),维生素C(100mg/d)等药物治疗.
作者:王佩;刘恩生;李玉珍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美罗培南(meropenem,MEPM,SM-7338),商品名“美平”(Mepem),是住友制药株式会社研制的继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PM/CST)之后一种新型的非肠道给药的半合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1].该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对绿脓杆菌,金葡球菌具有强力抗菌活性,且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副作用小,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的毒副作用小等特点,自上市以来,临床评价较好.
作者:杜燕京;郑子恢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清开灵注射液为纯中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黄岑、金银花、桅子等,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之功能.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等症,临床应用20年来,尚未见有肾脏损害的报告.我院于1996年10月收治1例静脉点滴清开灵注射液后致急性肾衰的患者.
作者:关铭华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本文综述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损伤、肝肾功能损害、变态反应、血液系统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等.临床医师和广大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用不良反应少的品种,避免大剂量长期应用,加用胃粘膜保护剂等,以期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玉珍;王佩;刘恩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药物警戒中志愿报告体系的内容,包括数据的收集、评价、解释等.主要目标是提供以往未知的或是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对其中个例报告的评价分两步:先是逐份评价,再集中评价.个例报告的不确定性是志愿报告体系的固有缺陷.因果评价因而已成为各国药物警戒中心的一项常规工作.但至今尚无一种可靠的因果评价方法能消除不确定性,或是对其定量,因此,因果评价的科学价值有限.现有的因果评价方法都是用于所有不良反应和所有药物的一般性方法,与千差万别的药物引起的千变万化的不良反应不相适应.流行病学认为,一般不能从个例报告得出因果关系,现有的各种药品不良反应因果评价标准并不能改变这一结论.
作者:王大猷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双黄连针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不良反应的防治办法.方法:总结近年来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病例179例,分析双黄连针剂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结果:双黄连针剂所致的不良反应与制剂的质量、药物的应用及患者的个体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重视双黄连针剂的不良反应.
作者:蔡皓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了解中毒的发生与地高辛血浓度的相关性.方法:制定地高辛中毒的诊断标准,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结果:213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中毒.中毒发生率14.5%.结论: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与地高辛血浓度的高低有一定的相关性,并随地高辛血浓度的升高而增加.
作者:何绥平;甄健存;马真梓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益肤清为含益康唑和曲安奈德的乳膏剂(Econazale/Triamcinolone Acetonide),具有抗真菌及抗炎的作用,临床用于皮肤感染时,尚未见有过敏性休克的报道.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32岁,患足癣外用益肤清乳膏,涂抹处局部有轻微破溃,用药后感到患处皮肤瘙痒.约2min后,左右足背、面部肿胀并伴有片状丘疹,30min后感到头晕、胸闷、恶心呕吐,随后晕倒在地,于1998年5月19日被立即送我院急救.查体:血压62/52mmHg (8.3/6.7kPa),脉搏触摸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心音弱,心率30次/min,诊断为过敏性休克.
作者:张燕娥;钱红;张慎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收集《中国药学文摘》(1994年~1998年9月)报道的有关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并按例数排序进行分析.结果:排列前三位的药物为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其中严重不良反应535例,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和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婷;方娟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介绍同仁医院6年来开展ADR监察工作的经验和目标,包括建立院ADR监察工作小组,完善ADR监察报告工作制度,对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等,以达安全合理用药,保证医疗质量.
作者:成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53岁,因腰部带状疱疹于1998年5月15日来皮科门诊就诊,每次给注射阿昔洛韦(Acidovir) 0.5g,葡萄糖液500ml,给药5次,回当地诊所治疗.在治疗第四天曾出现全身寒颤反应,用盐酸苯海索处理后好转.但由于治疗结束时发现全身浮肿,尤以双下肢显著,活动后气短,且进行性加重,遂以心衰收入心血管病房治疗.
作者:方娟娟 刊期: 1999年第01期
例1:患者,男,3岁,于1997年8月16日因意向性震颤1小时来诊.发病前因进食不当出现呕吐,遂服用多潘立酮(domperidone,吗丁啉)10mg,用药2h后出现意向性震颤且渐加重,未出现发热,头痛,惊厥等症状.既往无类似神经系统病史.查体:神志清楚,眼球无震颤,颈软,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张力轻度增强,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门诊给予对症处理:5%葡萄糖250ml静滴,654-2 5mg加入小壶,经上处理后症状缓解.
作者:石秀丽;王航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缬沙坦(Valsartan)是由原瑞士Ciba制药公司研制成功的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于AT1受体而发挥抗高血压作用.1996年在德国首次上市,1997年底在美国获准用于临床.
作者:傅得兴;李豫 刊期: 1999年第01期
患者,女,57岁,因突发抽搐、皮肤潮红,于1998年6月13日入院.入院前,患者静脉点滴西咪替丁注射液0.8g+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当输入少量液体后,出现抽搐、皮肤潮红、湿冷、大汗、口干、脉搏细速.
作者:王春胜;李诚;高仲阳 刊期: 199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