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脓毒症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叶蕊;王晓岩;赵立;王翠红

关键词:剖宫产, 脓毒症, 细菌分布, 细菌耐药
摘要:目的 分析剖宫后术后脓毒症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产科住院患者剖宫产术后败血症患者血标本,常规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根据美国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按纸片法、微量稀释法或E-test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共分离74株致病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占71.6%,革兰氏阴性杆菌占28.4%.排在前6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咽颊炎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3%,16.2%,13.5%,9.5%,8.1%和5.4%.葡萄球菌中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61.1%.结论 剖官产术后脓毒症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链球菌为主.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腺肽β4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致敏肥大细胞的研究

    目的 研究胸腺肽β4(Tβ4)对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Tβ4作用于肥大细胞株RBL-2H3,检测肥大细胞释放的β氨基己糖苷酶.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10μmol·L-1 U0126或抗过敏剂5 mmol·L-1色甘酸钠分别联合4 pmol·L-1 Tβ4作用于小鼠肠黏膜肥大细胞,检测是否可以阻断Tβ4对肥大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作用.结果 随着Tβ4浓度的增加对肥大细胞的脱颗粒效应逐渐增加,在4 pmol·L-时达到峰值.同样,4 pmol·L-1的Tβ4可显著引起肠道肥大细胞的过敏反应,U0126和色甘酸钠可以抑制Tβ4的致敏效应.结论 Tβ4可通过MAPK信号通路致敏肠黏膜肥大细胞,但可被U0126和色甘酸钠阻断.这为Tβ4的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婧;张彤彤;单晶;赵聪;潘逼然;邢晨;郭元彪;孙晓滨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银杏黄酮对口腔溃疡大鼠微循环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银杏黄酮对口腔溃疡大鼠微循环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法建立口腔溃疡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左旋咪唑组与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各19只.模型组和正常组分别灌胃0.9% NaCl 2 mL,qd;左旋咪唑组给予2 mg·mL-1左旋咪唑溶液2 mL灌胃,qd;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5,20 mg·mL-1银杏黄酮溶液2 mL灌胃,qd.均连续给予30 d.用微量毛细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用锥板式黏度计测定血浆黏度,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处置后,正常组、模型组、左旋咪唑组与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HCT分别为(42.73±1.14),(50.46±1.35),(48.85±1.38),(44.28±1.26),(46.79±1.42)%;这5组的FIB分别为(3.33±0.32),(5.09±0.41),(4.52±0.46),(3.75±0.38),(4.07±0.34)g· L-1;这5组的血浆黏度分别为(1.46±0.09),(1.71±0.08),(1.65±0.06),(1.52±0.07),(1.60±0.05) mPa.s;这5组的CD3 +T淋巴细胞分别为(66.74±2.18),(55.36±2.63),(58.11±2.01),(63.48±2.47),(60.09±2.33)%;这5组的CD4 +T淋巴细胞分别为(49.97±2.75),(41.12±2.59),(43.45±1.73),(47.22±2.15),(45.38±1.57)%,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或者3个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银杏黄酮能改善口腔溃疡大鼠的微循环状态,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抑制口腔溃疡发生发展,且药物浓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

    作者:梁扬师;翦新春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卡马西平在东北地区癫痫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建立与剂量选择

    目的 根据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建立卡马西平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为临床卡马西平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进行常规监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的东北地区癫痫患者135例,共采集390个血药浓度作为建模依据.以年龄、性别、体重、服药日剂量、肝功能指标、合并用药等作为协变量,用一级吸收及消除的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N)法建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并验证.用蒙特卡罗法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优化卡马西平给药剂量.结果 剂量(TAMT)和合用丙戊酸钠(VPA)为卡马西平清除率(CL)的影响因素.终模型为CL=0.74 × 1.50VPA+(TAMT/473.40)×1.94(合用丙戊酸VPA=1,否则VPA =0),合用丙戊酸的患者需要增加卡马西平给药剂量.结论 卡马西平的清除率随剂量的增加以线性的方式增加,合并使用丙戊酸会增加卡马西平的清除率和剂量.所建模型稳定可靠,可用于临床卡马西平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朱旭;秦元圆;路童;陈亚南;刘立民;肇丽梅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用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用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78例胫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鹿瓜多肽每次8~ 12 mL,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盐酸曲马多首剂50 mg,后以50 mg的剂量递增,单日剂量不超过400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15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和血清骨钙素(BGP)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36例/39例)和71.79%(28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BALP分别为(276.98±14.76)和(225.53±22.66)U·L-1,PICP分别为(57.25 +21.32)和(82.53±25.43)μg·L-1,BGP分别为(4.54±0.68)和(3.48±0.47)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头昏和嗜睡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6%和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曲马多缓释片联合鹿瓜多肽注射液用于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班玉洪;梁起维;张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因子-3α4蛋白过表达对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周期的影响

    目的 研究慢病毒介导低氧诱导因子-3α4(HIF-3α4)蛋白过表达对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收集脑膜瘤患者肿瘤组织,并进行原代培养.实验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予以慢病毒载体转染脑膜瘤细胞,实验组予以含有HIF-3α4 cDNA的慢病毒转染脑膜瘤细胞,空白组不做处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IF-3α4蛋白表达,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结果 转染72 h后,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的HIF-3α4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17),(0.10±0.01)和(0.06±0.01),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1.22±8.56)%,(58.16±5.38)%和(29.83±4.82)%,Go/G1期转染细胞分别为(71.34±2.38)%,(57.45±2.83)%和(57.83 +3.11)%,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慢病毒转染可有效地促进脑膜瘤细胞HIF-304蛋白的表达,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

    作者:裴剑;张志勇;李培;王大永;郑宇;徐翔;高云鹤;张满合;崔建忠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与基因靶点关系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药尤其是内分泌治疗药物、靶向药物的面市,乳腺癌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许多晚期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仍以化疗为主.如何更有针对性的选择化疗药物,成为临床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对胸苷酸合成酶(TYMS)、拓扑异构酶2A(TOP2A)、微管蛋白β3(TUBB3)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等一些热点靶标基因在乳腺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刘丹娜;刘萌萌;周寒丽;孔天东;段方方;陈露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基于生物药剂学系统分类的生物豁免的几点考虑

    基于生物药剂学系统分类(BCS)的生物豁免已在国际监管机构广为使用.我国也在2016年发布了针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豁免指导原则》,并在2018年5月推出了《可豁免或简化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BE)品种名单》,提出了部分可按照BCS1类或3类豁免的品种.本文根据各国生物豁免的指南要求,分析了在国内申请BCS豁免应考虑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参考,减少不必要的BE研究和加速高质量药品的研发.

    作者:贺锐锐;潘鹏玉;翟颖奇;李丽;杨进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和拉贝洛尔片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和拉贝洛尔片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对照组予以拉贝洛尔每次0.1g,bid,口服+硫酸镁负荷剂量5.0g,30 min静脉滴注,之后予以硫酸镁注射液15.0g,qd,在6~8h内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每次5000 U,q12 h,皮下注射.2组患者均治疗5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94%(75例/79例)和75.95%(60例/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和对照组的收缩压分别为(145.41 ±5.34)和(156.02±6.13) mmHg,舒张压分别为(102.37±4.83)和(113.54 +5.15) mmHg,平均动脉压分别为(94.55±3.85)和(111.17±5.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心悸、脸红、下肢水肿和心动过缓,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7%和12.66%,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联合硫酸镁注射液和拉贝洛尔片治疗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吴丽琴;孙玉娟;苏翠珍;戴小萍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奠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3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拉莫德每次25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6%(42例/47例)和73.91%(34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I分别为(36.55±5.15)和(58.22±8.19)U·mL-1,ESR分别为(27.74±3.81)和(34.25±4.63)mm·h-1,DAS28评分分别为(2.62±0.36)和(3.77±0.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和头晕头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77%和8.70%,差异无统讨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调RF和ESR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王隆辉;刘圣星;陈荣;付昆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大鼠体内的百草枯毒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索性研究百草枯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征,为百草枯毒性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数据.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A组灌胃予以0.9% NaC1水溶液(0 mg·kg-1百草枯);B,C,D,E,F组分别为灌胃予以45,90,150,225和300 mg·kg-1百草枯.单次灌胃后,于给药前(0 h)和给药后0.25,0.5,0.75,1,1.5,2,3,5,8,12,24,48和72 h采集血样,分离血浆.用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用WinNonlin(R)6.4软件进行毒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结果 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百草枯72 h或死亡时体重变化率在-9.52%~-18.84%,与A组72 h的23.20%有显著降低.28只大鼠给予不同剂量百草枯后,72 h死亡率在25.00% ~ 83.33%,总死亡率为64.29%.B~F组的主要毒代动力学参数:AUCo-1ast分别为(20.80±11.61),(42.13±22.01),(29.40±18.43),(103.70±56.50)和(52.76±30.21) μg·mL-1·h,Cmax分别为(2.62±0.43),(11.58±10.02),(8.10±7.53),(17.95±34.14)和(4.69±2.21) μg·mL-1,tmax分别为(1.00±0.35),(0.79±1.09),(0.50±0.39),(2.13±2.31)和(1.67±1.75)h,Vz/F分别为(23.69±13.02),(34.23±29.68),(70.38±67.08),6.01和(145.65±7.16)L·kg-1,CL/F分别为(2.57±1.11),(2.17±1.12),(4.72±3.32),0.89和(6.29±4.99)L· kg-1·h-1,t1/2分别为(6.96±3.34),(12.69±10.35),(12.28±7.81),4.68和(22.97±17.44)h.结论 大鼠体内的百草枯毒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百草枯吸收速度和程度上呈现极大的个体间差异,结合临床百草枯救治经验,应针对每个病例,个性化精准诊断和救治.

    作者:范家明;李鹏飞;刘丽宏;赵瑞;赵志霞;杜萍;刘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当归浸膏片与当归极细粉片和当归超微片的质量比较

    目的 比较研究当归3种不同粒径当归超微粉碎片的质量.方法 定性检测用薄层色谱法与超声提取,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阿魏酸为对照,紫外365 nm波长处检测.定量检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梯度洗脱.色谱条件:色谱柱: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o um),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16 nm.柱温:28℃,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16:84).结果 当归超微粉片、极细粉片、浸膏片与对照品薄层色谱在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阿魏酸含量:当归超微粉碎片19.60 μg·mL-1,当归极细粉片19.57μg·mL-1,当归浸膏片16.35μg·mL-1.结论 不同粉末粒径会影响当归中阿魏酸的溶出;用HPLC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单、可靠.

    作者:李越峰;司昕蕾;冯金梁;牛江涛;曹瑞;边甜甜;严兴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灵芝酸A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对激酶插入区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灵芝酸A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及激酶插入区受体(KD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期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空白组用改良杜氏伊格尔培养基100 μL处置;对照组用0.25 mg·L-1的表柔比星溶液100 μL处置;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用0.1,0.5 mmol·L-1的灵芝酸A溶液100 μL处置.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能力,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KDR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乳腺癌MCF-7细胞KD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处置24h后,空白组、低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MCF-7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是(0.00)%,(39.57±5.29)%,(71.37 +7.35)%和(72.03±7.64)%;这4组的细胞愈合率分别是(73.27±8.66)%,(52.48±6.54)%,(18.73±2.31)%和(18.35±2.48)%;这4组的KDR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0.95±0.12,0.65±0.07,0.21±0.02和0.20±0.01;这4组的KDR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是1.05±0.13,0.81±0.10,0.43±0.05和0.41±0.05,3个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或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与低剂量实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灵芝酸A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有效降低细胞迁移能力,其作用可能与下调KDRmRNA及KDR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姜溪;张磊;宋子正;林晓萌;周美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美洲大蠊抗肝纤维化活性部位的筛选

    目的 结合体外活性筛选,对美洲大蠊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与活性追踪,以便获得抗肝纤维化活性较强部位.方法 用5倍量95%,90%,80%,70%,60%,50%的乙醇溶液和水制备美洲大蠊冻干粉,分别命名为美蠊-A(ML-A)、美蠊-B(ML-B)、美蠊-C(ML-C)、美蠊-D(ML-D)、美蠊-E(ML-E)、美蠊-F(ML-F)、美蠊-G(ML-G).将细胞分为3组:正常组、空白组(不含细胞)和给药组(美洲大蠊冻干粉溶液:1000,250,62.5,15.63,3.91,0.98 μg·mL-1).用MTT法对美洲大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用HP20大孔树脂对筛选得到的活性部位进行分离与纯化,进行体外活性追踪.结果 美洲大蠊提取物ML-D对HSC-T6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48 h的IC50值为389 μg·mL-1.分离ML-D得ML-D1、ML-D2、ML-D3、ML-D4、ML-D5、ML-D6和ML-D7洗脱部位,其中ML-D5、ML-D6、ML-D7及其合并物ML-HB对HSC-T6细胞细胞的生长有良好的抑制作用,48 h的IC5o值分别为115.6,116.5,121.8和110.0 μg·mL-1.结论 从美洲大蠊中提取分离得到活性部位ML-HB对HSC-T6细胞的增殖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郝芳芳;杨永寿;肖培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Ⅰ期临床试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

    Ⅰ期临床试验涉及到的健康受试者、试验药品、生物样本是试验过程中需严格管理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临床研究的质量.在严查临床研究数据的新形势下,如何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规范性及完整性是临床试验的关键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提高临床试验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就我院试验常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进行总结.

    作者:毕国放;郑俊杰;胡锦超;张媛媛;王赛龙;田芳;缑朝云;王晓芳;李媛媛;曲恒燕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依托考昔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依托考昔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9例.对照组予以玻璃酸钠每次2 mL,每周1次,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依托考昔每次60 mg,q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评分、炎性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7%(74例79例)和83.54%(66例7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WOMAC骨性关节炎指数总评分分别为(20.46±2.88)和(39.57±4.39)分,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81.15±10.44)和(108.54±13.28)ng·L-1,肿瘤坏死因子-0分别为(60.36±7.45)和(72.14±9 36)pg·mL-1,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19±0.31)和(5.05±0.72)mg·L-1,MMP-1分别为(0.39±0.05)和(0.78±0.11) μg·L-1,MMP-3分别为(10.37±1.35)和(16.75±2.19).g·L-1,MMP-9分别为(24.18±3.08)和(35.22±4.59)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上腹部不适、恶心、注射部位疼痛和皮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7%和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考昔片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有效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血清MMP-1、MMP-3和MMP-9水平,减轻关节软骨破坏,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圣星;王隆辉;韩贵宾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维生素D类似物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门诊维生素D类似物(阿法骨化醇及骨化三醇)使用情况进行处方点评,提高处方合格率及该药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2017年我院门诊所有维生素D类似物的处方,共计65535张,对其用法用量、适应证等进行专项点评,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维生素D类似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共计4595张,占7%,主要问题为无适应证用药或超说明书用药;用法用量基本合理.结论 我院门诊维生素D类似物的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应持续进行其适应证和用法用量的管理,监测相关化验指标,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王子惠;崔向丽;刘丽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H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的浓度

    目的 建立可同时快速测定人血清中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质量浓度的方法.方法 以乙腈为沉淀剂,经蛋白沉淀法处理,进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系统(HPLC-MS/MS)分析,色谱柱:AgilentXDB C18 (4.6 mm×50 mm,1.8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v/v,含2 mmoL·L-1甲酸铵),流速:0.7m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电喷雾电离,用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m/z278.15→m/z 58.20(文拉法辛)、m/z 284.15→m/z 58.20(文拉法辛-D6)、m/z 264.10→m/z 58.10(O-去甲基文拉法辛)、m/z 270.10→m/z 58.10(O-去甲基文拉法辛-D6).结果 文拉法辛标准曲线方程为y=1.55x+ 1.62×10-4(r =0.999 7),线性范围为4~400 ng·mL-1;O-去甲基文拉法辛标准曲线方程为y=1.42x-3.61×10-2 (r =0.999 5),线性范围为20~2000 ng·mL-1.除文拉法辛定量下限批间精密度为15.33%外,其余批间和批内精密度均在0.83%~8.73%,准确度均在97.36%~101.8%,平均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5.67%,稳定性好.结论 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文拉法辛和O-去甲基文拉法辛的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谢焕山;卢浩扬;倪晓佳;陈雨晴;陈宏镇;尚德为;温预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中国人群基因多态性与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中基因多态性与氯丙嗪的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09-18.收集有关基因多态性对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药效学及药物不良反应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DRD1基因rs686位点等位基因A、G的分布对于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9,P<0.05),rs686等位基因A是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携带DRD2基因-141CIns/Del位点等位基因Del的患者相比于无此等位基因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简明精神病量表减分率;5-HTR2A基因rs6311等位基因A、G的分布在氯丙嗪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39,P<0.05),等位基因A的携带者对氯丙嗪总疗效优于等位基因G的携带者;BDNF基因(GT)n 230-bp与234-bp等位基因的频率对于患者服用氯丙嗪后是否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bp:P<0.01,OR=0.398,95%CI=0.213~0.745;234-bp:P<0.01,OR=2.256,95% CI=1.289~3.947).携带230-bp等位基因的患者服药后不易产生椎体外系反应,而携带234-bp等位基因的患者服药后易产生椎体外系反应.SLC6A3(rs2975226)、CYP2C19(rs4986893)基因多态性对氯丙嗪药效学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结论 DRD1(rs686)、DRD2(-141C Ins/Del)、5-HTR2A(rs6311)与BDNF(GT) n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氯丙嗪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人群基因多态性,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与安全性.

    作者:吴松涛;张晓丹;周双;赵侠;周颖;崔一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氟尿嘧啶泊洛沙姆407聚合物胶束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研究氟尿嘧啶泊洛沙姆407聚合物胶束(5~FU/P407)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按照体重将SD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分别尾静脉注射氟尿嘧啶注射液和5-FU/P407(按20 mg·kg-给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潜法测定血浆中氟尿嘧啶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氟尿嘧啶注射液和5-FU/P407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分别为(0.29±0.13)h和(3.61±0.46)h,AUC0-1分别为(15.86±1.68)mg·L-1·h和(115.71±15.29) mg·L-1·h.结论 5-FU/P407与氟尿嘧啶注射液相比,药代动力学参数有了明显的改变,释药时间显著延长,表现出了较好的缓释特性.

    作者:侯雄军;周莉华;汤韶明;罗新新;吴文明;何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 参比制剂标定的生物等效性研究例数估算

    目的 对高变异药物,在进行参比制剂标定的生物等效性试验(RSABE)设计时,就例数的选择提供一种估算方法.方法 建立了数据模拟的方法,按照参比制剂标定的计算方法,估算在不同几何均值比值(GMR)、个体内变异(CVw)的情况下,达到一定的把握度时所需要的样本量.结果 通过模拟计算,获得了在几何均值比值0.85~1.20,个体内变异30%~80%,在80%和90%把握度下所需要的例数.结论 所建立的数据模拟方法求算的例数结果可用于开展RSABE的例数设计.针对高变异药物,使用参比制剂标定的三交叉试验可显著提高研究的效率.

    作者:魏敏吉;张朴;单爱莲;冀希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