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经宫腔镜检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8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病检证实为内膜息肉,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一次完成,无一例子宫穿孔,肠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因宫腔息肉导致子宫异常出血均治愈,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影响卵巢功能等优点。
作者:任峥;宋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8例行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腹腔镜组),37例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组),观察两组术中、术后一般指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开腹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26%(2/38),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24.32%(9/3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3,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腹组(t=9.50,P<0.05)。结论: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代学峰;崔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氧超声雾化肾上腺素与布地奈德治疗儿童急性哮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儿童急性哮喘患者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平喘、解痉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异丙基肾上腺素1 mg、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氧气雾化吸入,3次/d,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3.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51.6%。治疗后4周,治疗组肺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氧超声雾化肾上腺素与布地奈德具有协同解痉和平喘作用,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作者:白占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3年7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8%(2/4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3/49),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96%显著优于对照组83.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彭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浆D-D、TAT及PAP含量明显较高,容易导致患者的血栓形成,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当中联合检测患者的D-D、TAT及PAP可以有效地掌握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检测,结合文献资料,研究血浆D-D、TAT及PAP在患者病症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蒲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甲硝唑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两组患者的疗程均4周,4周后两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通过胃镜对患者溃疡面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守堂;赵杨;韩仁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治疗。结果:22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1例因尿道狭窄畸形行开放性肿瘤切除术,术后给予膀胱灌注化疗等,术后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泌尿系少见的肿瘤,呈良性肿瘤生长特点,很少复发,预后良好,确诊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及活检,经尿道膀胱肿物电切术为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应定期进行膀胱灌注及膀胱镜复查,以防止泌尿上皮癌的复发。
作者:杨远旺;覃家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社区医院每年定期乳腺病筛查,初步发现有或无症状的可疑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职女工采用手诊+高频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病。结果:每年均发现数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乳腺恶性病变,均为早中期,年龄36~53岁,随访预后良好。结论: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做好劳动保护,普及乳腺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乳腺病筛查,对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成药治疗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从而降低腹部术后胃肠胀气的发生率。方法:2009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0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禁食、补液、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4 h口服健儿药丸。观察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6.80±9.60)h,对照组平均(31.9±4.8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妇产科腹部术后口服健儿药丸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梁晓兰;杨丽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盆腔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对疾病认知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2.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对疾病的认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薄玉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9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饭前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睡前加服法莫替丁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15 d。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3例(86.0%),有效5例(10.0%),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显效32例(64.0%),有效6例(12.0%),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37例(77.1%)。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46例(95.8%)。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47例(97.9%)。对照组随访1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18例(37.5%)。随访2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28例(58.3%)。随访3个月幽门螺杆菌阴转30例(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志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血液标本60例,分别置于2支抗凝试管中,采用人工方法将其中1支试管中标本溶血,比较正常标本、溶血标本的常规生化指标检验值。结果:溶血标本的 CK、ALB、AST、α-HBD、LDH、K+、DB、TP、TB 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不溶血标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血程度Hb 6.0 g/L时,TB、K+、ALB、LDH、TP、CK、AST、α-HBD、DB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溶血程度Hb 3.0 g/L时各指标的测定值,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Scr测定值随溶血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多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都会造成影响。采集、检验标本的各个环节需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失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兴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高血压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中成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58%,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疾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控制病情。
作者:高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抗心衰治疗后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3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出院时BNP水平分为正常组与观察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冠状A病变率、入院心率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肺淤血率、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高压高于正常组,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率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收缩压、肺淤血成为出院后BNP超正常标准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抗心衰治疗后,收缩压仍显著下降,合并肺瘀血的患者,出院时BNP水平较高。
作者:丁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心绞痛是临床工作中的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为多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有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
作者:于在英;肖明海;肖允楼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三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手三针治疗组30例、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并针对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评定,重点在于规范手法,验证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结论:手三针疗法较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颈性眩晕有着较高的疗效。
作者:梁一男;张水生;张欢;肖舒文;韩春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23日通报,省卫计委在进入冬春季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后,加强了流感、重症肺炎等监测,在常规监测中,从1例重症肺炎病例中检测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2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复核检测结果为甲型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研判,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史,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专家研判认为,本次出现的病例为偶发个案。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异常,没有出现人传人情况。
作者:www.news.cn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芪术通腑汤治疗老年人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便秘患者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芪术通腑汤,对照组口服福松,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有效率80%。治疗组治愈22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2个疗程后再次观察疗效,对照组治愈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有效率55%。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9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术通腑汤治疗老年人便秘疗效佳,不良反应少。福松治疗疗效欠佳,易耐药。
作者:樊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治疗的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蛋白、尿素氮(BUN)、血糖(BS)、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pH、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15例(53.6%),有效4例(26.7%),死亡9例(32.1%),总有效率67.9%。对照组显效70例(70.0%),有效27例(27.0%),死亡3例(3.0%),总有效率9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相关性脑病需要及时救治,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作者:李浩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研究组采用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管腔内介入联合常规抗凝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下降幅度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的累计通畅率86.79%比对照组67.92%高(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管腔内介入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脂,并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下肢动脉通畅率。
作者:何锦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