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目的:总结危重型手足口病(HFMD)病例的临床诊治经验及对病原学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6-12月收治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1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危重型患儿经积极抢救治疗,其中1例肺出血患儿入院11 h 死亡,1例高热、昏迷患儿家长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166例全部治愈出院。全部病例均行粪便RT-PCR 核酸检测:阳性147例(87.50%),其中 EV71143例(85.12%),CoxA164例(2.38%),阴性21例(12.50%)。结论:HFMD 危重型患儿病情危重,临床应高度重视。EV71是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早期发现、诊断、治疗HFMD危重型,是大限度降低HFMD死亡率、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陈韬;王美芬;王明英;杜曾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佳卸载灌流器的方法。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别采用空气重力回血法(普通组)和生理盐水卸载法加空气卸载法(改良组)卸载灌流器,观察灌流器溢血、热源反应发生情况和灌流器残留红细胞数及操作所需时间,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改良组热源反应发生率1%,普通组热源反应发生率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透析器凝血率0.6%,所需时间(3.10±0.08)min,普通组透析器凝血率4%,所需时间(4.38±0.0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和生理盐水结合的卸载方法操作安全、简便,降低了热源反应发生率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减少了工作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王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COPD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吸氧、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的治疗原则,给予盐酸氨溴索片30 mg/次,3次/d,头孢拉定3.0 g静滴,2次/d,急性期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2 mL+硫酸沙丁胺醇溶液2 mL,3次/d,20 min/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感染汤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EF和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控制12例,显效2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检测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和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SP-2)及P53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收治胃癌患者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BL和MASP-2及P53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胃癌组织,MBL和MASP-2均表现为低表达,而在癌旁组织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P<0.05)。P53主要在胃癌组织胞核中表达,P53阳性表达率51.66%(31/60)。结论:MBL和MASP-2在胃肿瘤及发生发展中表现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段廷旺;周永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关系。方法:收治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859例,作为观察组,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及窦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观察斑块大小形态,对颈内动脉血液动力学进行测量。结果:795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其中检出颈动脉斑块689例(86.7%)。结论: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情况有重要价值,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脑梗死的提供依据。
作者:刘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VBAC)可行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60例,将30例成功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定为观察组,另外30例再次剖宫产的产妇定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时出血量、产程时间、Apgar评分、住院时间均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之后再次妊娠的时候,可以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条件下,选择经阴道分娩,在分娩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产妇情况,保证产妇的安全。
作者:杨自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76例,观察患儿的临床特征,记录患儿的各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治疗原则:补液、补充微量营养素、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饮食调整、调节肠道菌群、抗感染等。结果:本组患儿76例,发热13例(17.1%),稀便65例(85.5%),稀便、少量黏液6例(7.9%),低钾21例(27.6%),低钠4例(5.3%),轻度脱水18例(23.7%),中度脱水4例(5.3%)。其中迁延性腹泻发热9例,稀便53例,稀便,少量黏液3例,低钾18例,低钠3例,轻度脱水12例,中度脱水3例,慢性腹泻发热4例,稀便12例,稀便、少量黏液12例,脓血便1例,低钾3例,低钠1例,轻度脱水6例,中度脱水1例,76例患儿,不明原因49例(64.5%),轮状病毒感染3例,空肠弯曲菌感染11例,轮状病毒+空肠弯曲菌感染1例,轮状病毒+真菌感染1例,轮状病毒+腺病毒感染1例,过敏性腹泻3例,先天性乳糖不耐受3例,继发性乳糖不耐受5例,经过治疗痊愈66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结论:对待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要积极查明病因,及时对症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朱中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槐耳颗粒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上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有效方法。方法:2009年9月-2014年9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均为手术治疗后药物治疗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及化疗后均加槐耳颗粒治疗。1年后,观察患者的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跟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槐耳颗粒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显著,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及化疗后继续服用,可有效降低癌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田平;宣小山;冯爱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疝气患儿11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围术期手术时间、出血量、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例数1例(1.27%),明显少于对照组12例(30.77%),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行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治疗效果,降低临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泽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了解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及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体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水平和差异的意义。方法:选取>45岁以经检查无糖尿病、肾病及其他器质性疾病的高脂血症患者和同年龄段血脂正常者分别测定体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结果:两组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脂血症患者血浆FA和维生素B12低于对照组;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维生素B12及叶酸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4和-0.571,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升高,同时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监测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有重要意义。
作者:黑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经内镜单纯使用活检钳治疗胃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2005年5月-2013年9月收治胃结石患者17例,经内镜单纯使用活检钳治疗。结果:1次取尽排出8例,2次取尽排出5例,3次取尽排出2例,4次取尽排出2例,一般结石取尽后2周复查胃镜,合并溃疡者均可愈合。结论:经内镜单纯用活检钳治疗胃结石适合于设备较差的基层医院,减轻患者痛苦,无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上推广。
作者:蔺汝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刺后取血时间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能。方法: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30日收治新生儿5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0例,采用不同的取血时间,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血片质量和一次性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试验组针刺后20 s挤压采血法的方法提高了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准确性,减少了新生儿的痛苦,预防了医疗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建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获得性肺炎患儿1746例,对临床资料包括病原学构成及细菌耐药情况、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影像特点、辅助检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746例患儿中病原学检查阳性655例(37.5%),主要以婴幼儿为主。②细菌感染253例(38.6%),病毒感染169例(25.8%),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感染97例(14.8%);混合感染65例(9.9%);细菌感染多的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病毒感染多见为RSV、流感、副流感;非典型菌多为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MP多见于>3岁患儿与<3岁患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3,P<0.01);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多见年龄<6个月的患儿与>1岁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③检出肺炎链球菌87株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45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全部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检出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菌株22株,其中大肠埃希氏1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9株,对氨苄西林、头孢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其中1株对美洛培南耐药,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④降钙素原及CRP的检测有助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CAP。结论: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为主,细菌以肺炎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病毒感染为RSV、流感、副流感为主,RSV及混合感染多见于<6个月婴幼儿。降钙素原及CRP的检测有助于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CAP;了解本地区CAP病原体特点及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避免滥用抗生素。
作者:李联侨;陈琼华;颜艺琳;彭维林;林志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择期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接受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干预,对照组仅接受标准肠外营养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学指标、术后恢复和免疫学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营养学指标方面:术后8 d,观察组在 ALB、PAB、TF 和氮平衡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方面:观察组在手术前、后体重变化值及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方面:术后8 d,观察组在IgA、IgG、IgM和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强化肠外营养在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学指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加快恢复速度,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开开;黄永光;胡海波;白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前降钙素(PCT)的变化,探讨其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治重症肺炎患者47例,于入院后第1、3、5天及离开ICU前测定PCT值,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PCT值变化、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结果:死亡组第1天 PCT 值、APACHE II评分高于生存组,ScvO2低于生存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生存组第3、5天及离开ICU前PCT值、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ScvO2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死亡组PCT值呈进行性上升趋势,生存组呈下降趋势。结论:重症肺炎患者PCT水平与病情严重性有明显相关性,PCT水平对判断其病程发展、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沈岳松;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心律平(普罗帕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律平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相当,试验组对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
作者:陈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克痔益肠胶囊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作用和方法。方法:对8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用克痔益肠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对7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用纯西药内服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痔益肠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有显著疗效。
作者:尚永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接受介入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8例,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化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操作时间、术后36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远远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的护理干预配合能够推进手术进程,减少患儿的痛苦,降低术后临床并发症的产生,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作者:刘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在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消化内科常见病患者9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下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焦虑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7%,对照组6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3,P=0.037);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t 观察组=13.588,P=0.000;t对照组=2.960,P=0.004);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11.067,P=0.000)。结论: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消化内科焦虑状态患者的病情,有效降低焦虑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汪慧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OX40/OX40L可激活T细胞的信号通路,参与T细胞的活化、增殖与迁移,与多种免疫炎性疾病关系密切,是机体炎性免疫反应中一对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本文就近年来有关OX40/OX40L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
作者:贾意国;曲宝戈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