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萎缩性胃炎整体护理干预体会

张莹莹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 整体护理, 干预体会
摘要:目的 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接受整体护理后的效果.方法 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患者使用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患者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0.00%;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十分满意1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无一例极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10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3例,极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80.00%;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中接受整体护理的效果比较突出,可以为患者产生积极影响,改善患者的情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水平,探讨三者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评价的作用.方法 选取51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另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APTT、PT及D-dimer水平并比较差异,分析结肠癌患者上述指标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PT、APTT、D-dimer水平分别为(18.43±2.16)s、(52.78±5.81)s、(1.89±0.2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05±1.77)s、(33.18±3.67)s、(0.31±0.0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病灶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1).结论 结肠癌患者PT、APTT、D-dimer水平明显升高,与结肠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杨志超;陈海雁;徐伟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期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舒张期高血压(I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舒张期高血压患者,根据舒张压(DBP)水平分为A组[100 mm Hg(1 mm Hg=0.133 kPa)>DBP≥90 mm Hg,24例]、B组(110 mm Hg>DBP≥100 mm Hg,34例)和C组(DBP≥110 mm Hg,18例).三组患者均予以氨氯地平联合富马酸比索洛尔口服治疗,6周后根据血压水平调整用药量,共治疗12周.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和第6、12周末的DBP、心率(HR)水平,观察比较三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第6周末,A组及B组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DB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HR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末,三组DBP及H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HR与治疗第6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79.2%,B组总有效率为97.1%,C组总有效率为72.2%;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中重度舒张期高血压效果良好,对轻度舒张期高血压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吴肖萍;李连珠;廖君妃;梁东华;赵雁翎;卓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脏层胸膜覆盖与胸膜固定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电视胸腔镜(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脏层胸膜覆盖与胸膜固定的效果.方法 10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覆盖组与胸膜固定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覆盖组于切割闭合器处理后在肺创面覆盖可吸收纤维网、喷洒生物胶,胸膜固定组则对壁层胸膜行胸膜摩擦.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覆盖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中出血量、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胸膜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覆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与胸膜固定组的12.00%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TS下肺大泡切除术后实施脏层胸膜覆盖疗效优于胸膜固定.

    作者:张名文;邓江波;吴家宝;巫国海;范奕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醒脑静结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54例重症脑梗死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4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52±2.13)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9.67±4.23)分,优于对照组的(14.58±2.35)、(84.34±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9.17%,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9.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运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不单能够提升治疗成效与生存质量,还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应在医学领域内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作者:朱成楼;陆平;汪绪伦;周志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 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27例脑梗死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113例)和观察组(11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恢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艳琳;骆小燕;陈卫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 分析无创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5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理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100.0% 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指标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和预后效果改善,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行.

    作者:潘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人文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人文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变化及依从性.结果 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人文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组和对照组的依从率分别为96.7%、73.3%,人文组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面部凹陷性瘢痕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隋华强;袁小艳;卓仲芬;袁凯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致糖脂代谢异常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31例因服用奥氮平治疗而导致糖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治疗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31例患者空腹血糖为(4.31±1.27)mmol/L,三酰甘油为(2.01±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为(1.74±0.68)mmol/L,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6.70±1.34)、(3.90±1.43)、(1.12±0.36)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2型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奥氮平所致糖脂代谢异常临床护理中,可采取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运动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以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立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患者肛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患者肛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4例肛周脓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研究组采用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术后2 d观察两组患者肛周疼痛程度,术后6个月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患者肛周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术后2 d,研究组患者肛周疼痛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34±1.09)分,远高于对照组的(6.18±0.7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对减轻肛周脓肿患者肛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细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在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为(0.65±0.15)min,麻醉用药量为(6.82±1.58)ml,手术持续时间为(59.79±18.49)min,出血量为(209.58±28.43)ml;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4.89±1.59)min,麻醉用药量为(12.97±1.83)ml,手术持续时间为(58.43±20.53)min,出血量为(211.12±39.24)ml;两组患者的出血量与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用药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显著,起效快,手术后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

    作者:任洪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探究

    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实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效果;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实验组2型糖尿病疾病转归总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监测指标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糖监测值达标时间(5.51±1.4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0±2.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缩短血糖检测值达标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运洪;陈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研究与评价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16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卒中单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SSA评分、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康复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评分及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卒中单元护理模式的实施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素华;李浅峰;梁伟容;王玉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分析产妇羊水栓塞护理中运用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目的 探析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在产妇羊水栓塞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羊水栓塞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围生期临床护理路径可以降低羊水栓塞的发生率,改善产妇预后,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护患和医患关系的良性发展,可进一步应用推广.

    作者:罗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给予单纯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B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A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SBP)、24 h舒张压(DBP)、白天SBP平均值(dSBP)、白天DBP平均值(dDBP)、夜间SBP平均值(nSBP)、夜间DBP平均值(nDBP)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其控制效果更为显著,从长远疗效而言更有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胡顺玲;朱正传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药学服务对治疗癌症疼痛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治疗癌症疼痛的影响.方法 66例老年癌症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临床药学服务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师常规治疗,临床药学服务组患者在医师常规治疗基础上,由临床药师按照癌痛规范化治疗原则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临床药学服务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临床药学服务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12例、改善16例、稳定5例、降低0例、明显降低0例,对照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5例、改善12例、稳定16例、降低0例、明显降低0例,临床药学服务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药学服务组患者疼痛处理满意度为72.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师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临床药学服务,可以降低癌症患者的疼痛强度评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对于疼痛处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芳;张卫;陈丽英;陈昌南;潘岐作;谭斌;房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应用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疗效分析

    目的 讨论应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 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R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R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应用小剂量氯氮平与氨磺必利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较高,保障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促进患者治疗及恢复、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余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护理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伤口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VAC)治疗技术和康复训练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VAC技术、现代敷料治疗、康复锻炼及针对性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可自行外出、具有劳动能力、关节僵硬、生活自理、重返医院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同治疗护理方法中,社区护士对家庭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治疗和专业护理,能够促使伤口更快愈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雪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219例产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盆底肌训练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48% 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以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1.68% 低于对照组的1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患者具有良好疗效,能有效促进盆底肌的恢复,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丽华;区锦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对照组予以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流量(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6MWT)分别为(248.8±16.5)、(268.4±18.3)m,对照组治疗前后6MWT分别为(250.1±16.8)、(259.0±17.1)m.治疗前,两组患者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倍氯米松福莫特罗气雾剂联合噻托溴铵能够有效提高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和研究.

    作者:许伟珍;叶先钦;唐秋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不同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时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80.00%)、生存率(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73.33%),且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显微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效果颇佳,更益于提升疗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显然较早期手术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孔灵通;陈国运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