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方位护理对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作用观察

王明娟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 老年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全方位护理策略的效果。方法13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策略,对此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护理后的效果和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通过全方位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与服药的依从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全方位护理后血压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服药依从性也会大大提高,值得被应用和推广。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68例经过手术治疗的浅表软组织肿块患者,共70个肿块。给予研究对象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成像结果分为0、Ⅰ、Ⅱ、Ⅲ、Ⅳ共5级,其中Ⅲ级为浅表软组织良、恶性的诊断临界标准,并结合手术病理结果鉴别。结果体表软组织的良性肿块中以0~Ⅱ级弹性居多,体表软组织的恶性肿块中以Ⅲ~Ⅳ级弹性分级居多,良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对浅表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特性的一种新兴评估手段,临床有助于鉴别浅表软组织肿块的良恶性,且准确率较高,但浅表软组织良恶性肿块的弹性分级标准仍存在部分重叠,有待加以改进。

    作者:彭基;刘滨月;朴春玉;鄂占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4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20 mg阿托伐他汀实施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3%,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优于单倍剂量。

    作者:朱法军;尹昌浩;李思瓯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社区儿童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

    儿童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确保我国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是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儿童时期是生长发育重要,也是发育快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儿童的生长和发育极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儿童保健(儿保)能够及时的发现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因素,并尽早的进行预防,因此加强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的保健其效果和意义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社区保健对18个月内儿童生长发育的干预价值,希望能够有效的保障我国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作者:邓光来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抗休克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临床抗休克疗效。方法64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抗休克治疗:病因治疗+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补碱(5%碳酸氢钠)+血管活性药物(阿拉明、多巴胺)。观察组加用生脉注射液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两组当日输液量基本相等,当日治疗结束后(24 h内)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情况,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0.6%优于对照组的7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休克治疗中加用生脉注射液及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能明显促进休克好转,提高疗效。

    作者:廖纪华;余德宇;刘元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护理指导

    目的:总结心脏病患者心脏介入手术前后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指导对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和加快康复的临床意义。方法抽样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住院患者50例,临床观察并整理详尽的护理记录。结果50例患者中,仅有2例在术后出现血肿,其余48例术后没有出现并发症并且正常出院,出院恢复期间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提高护理指导的效率。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采用45~50°角直进血管穿刺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对组织和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的新穿刺法。方法门诊输液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30例,实验组采用增大穿刺角度至45~50°角经皮肤直入血管的穿刺法,与对照组用传统的15~20°角穿刺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成功率和穿刺局部的复原情况。结果实验组疼痛明显减轻,83.08%的患者自诉穿刺点周围无明显的触痛和压痛,且一次成功率93.8%高于对照组71.5%(P<0.05)。实验组瘀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45~50°角直进血管穿刺法可减轻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利于血管和组织的快速修复。

    作者:何杏瑶;林春华;吴艳春;刘雁平;胡雪琴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减毒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顺铂方案(NP方案)化疗的减毒效果。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 A组(单纯化疗组)12例和B组(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4例。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A组, B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NP方案化疗减毒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怀;李微;陈荣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C臂CT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臂CT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5例患者的C臂CT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结果阳性率。结果 C臂CT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阳性率分别为86.67%(13/15)和13.33%(2/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臂CT对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活检准确率高,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严振辉;柳学国;张健;李晓群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在儿童哮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诊断哮喘患儿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并予相应抗哮喘治疗3个月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测,了解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呼吸生理参数。结果治疗前肺功能大气道及小气道通气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大呼气量(FEV1)、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和用力呼气25%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流速(FEF50)]均明显低于预测值,经治疗后其指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功能检测客观而且重复性强,与临床相关性好,可动态观察,是诊断哮喘必不可少的手段,在指导治疗、判断预后、评价疗效有重要意义,应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作者:刘秀蜀;黄轶喆;邓灵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在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42例复杂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先通过输尿管软镜探查到结石的位置,然后采用365μm光纤,100 W+钬激光进行碎石治疗。术后2个月到医院进行复查。结果42例患者共有45枚结石,结石的探寻准确率为100.0%(42/42),术后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34例患者结石均全部排净,单次碎石成功率为81.0%(34/42);本组患者中无一例出现大出血、感染性休克以及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应用于复杂上尿路结石治疗中可准确探寻到结石的位置,并对其进行彻底碎石,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的发生率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卢书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勾画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轴位和螺旋两种CT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患者分别进行轴位(A)和螺旋(S)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GTVA、GTVS大小、位置以及GTVA、GTVS匹配指数(MI)与体积的相关性。结果两种CT扫描方式的GTVA、GTVS大小及位置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GTVA与GTVS的MI与肿瘤体积显著相关(r=0.898, P<0.05)。结论两种CT扫描方式所确定的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肿瘤体积大小显著相关,同时采用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郑力文;丁渡铭;陈荣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儿童自闭症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目的:对儿童自闭症(孤独症)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可有效降低患儿致残率,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9例儿童自闭症患儿采取规范的诊断和早期干预。结果通过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减少重度患儿终身残疾程度,减轻轻度患儿成年后的情绪障碍和反社会行为。结论通过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儿生活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吴颖;黄淑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柚皮苷通过调控GSK-3β表达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心肌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明确柚皮苷是否通过调控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通路对抗糖尿病心肌病心肌损伤。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柚皮苷组、TDZD-8(GSK-3β抑制剂)组,各15例。各组经处理后,检测血糖,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功能参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肌组织GSK-3β表达。结果实验第12周,与柚皮苷组、TDZD-8组比较, DCM组血糖升高,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DS)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柚皮苷在有效调节糖代谢的同时,下调GSK-3β表达而心功能恶化。

    作者:黄瑞娜;吴铿;游琼;李腾;李上海;郭润民;闫海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妊娠的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早期妊娠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58例SLE合并早期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为72.41%,对照组为55.17%,观察组新生儿成功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早期妊娠患者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绮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单药对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7例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给予卡培他滨2500 mg/m2,2次/d,连用14 d,休息7 d,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多6周期。结果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疾病进展6例,总有效率40.7%,肿瘤控制率77.8%,中位肿瘤进展时间(mTTP)7.8个月。不良反应有:Ⅰ~Ⅱ度手足综合征5例,发生率18.5%,Ⅰ~Ⅱ度骨髓抑制6例,发生率22.2%,Ⅰ度腹泻2例,发生率为7.4%,Ⅰ度消化道反应2例,发生率为7.4%。结论卡培他滨单药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有较高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慧;李春艳;程晓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方法对本院心内科病房2011年4月~2012年4月抢救车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调整合理的药品基数,加强抢救车药品的存放和取用管理机制,完善药品的有效期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管理意识。结果对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实施改进后,药品存放不规范数、药品过期数和药品标识模糊数比改进前的明显减少,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抢救车药品管理方法经过改进后,有效地规范了药品管理,提高了用药安全,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增强了护士的药品管理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璞;娄思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应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0例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应用负吸压引术或钳刮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流产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其出血量、出血时间、转经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瘢痕子宫早期妊娠流产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并广泛应用。

    作者:董枫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进行社区康复的疗效。方法76例脑卒中患者,经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指导训练。在治疗前后均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恢复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开展持续的社区康复治疗十分必要。经过社区康复治疗可改善多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罗翠英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全程优质护理在腹腔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对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从第一次排气时间、自由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行全程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焦虑心理,能够为患者手术之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保障。

    作者:冯小玲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心理护理)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每组60例。分析两组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经分析得出对照组住院时间(8.2±1.1)d长于观察组(6.4±1.2)d (P<0.05);两组入院时焦虑评价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低于入院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缓解病情,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刁丽娥;叶清建;吴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