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晨;王素敏;张然;车文文;袁从英;梁冰锋
目的 探讨舌痛的病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1999-2005年门诊舌痛患者126例做胃肠道检查并给予抗真菌治疗.结果 以抗真菌感染为主的联合治疗总有效率85%.结论 舌痛与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关系,并与白色念珠菌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谢志文;骈林萍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是确认、分析、预测和规划护理工作领域内的变革及护理人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根据护理服务岗位要求和护理人员更新、变动、退休和晋升预测医院内部护理人力的数量和质量计划,帮助医院明确护理各部门哪些岗位需要护理人员以及这些岗位需要的护理人员须具备的资格.
作者:杨岚 刊期: 2008年第18期
老年高血压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与防治倍受重视.为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本文收集了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38例老年高血压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成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方法 采用SAULENTECHNIK Partisil-SCX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3.4%(w/v)磷酸二氢铵溶液,用磷酸调pH值至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8 nm;进样量20μl;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 线性范嗣:5-50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83%,RSD=2.58%.结论 本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洪志慧;刘毓文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双柏散对骨质增生的实际疗效,以便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000例典型骨质增生用此药治疗的患者长期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有效缓解率100%,治愈率69.6%左右.结论 双柏散治疗骨质增生安全有效,是缓解和控制此病的一种重要的外用制剂.
作者:庄民佗;吴丽娟;苏燕玉 刊期: 2008年第18期
宫颈炎是妇科常见多发病,也是难治之症,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电熨法,激光治疗、冷冻治疗、红外线凝结治疗法及微波治疗,但效果均不明显.波姆光治疗能在短时间内促使病变组织蛋白质凝固化.促使新生的鳞状上皮细胞生长,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吴岚;吕云秀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下行剖宫产的产妇辅以异丙酚的胎盘转移和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II级择期或急诊行剖宫产手术的孕足月产妇45例,在硬膜外阻滞成功后按所给异丙酚用量随机分成三组:Ⅰ组异丙酚1 mg/kg,Ⅱ组异丙酚1.5 mg/kg,Ⅲ组异丙酚2 mg/kg.于胎儿娩出时抽取产妇静脉血、脐动脉血、脐静脉血进行异丙酚浓度的测定及脐动静脉血气分析,评估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及30 min、2 h、24 h的神经行为(NBNA).结果 胎儿娩出时脐静脉可测出异丙酚浓度Ⅰ组(0.42±0.05)μg/ml、Ⅱ组(0.48±0.06)μg/ml、Ⅲ组(0.80±0.04)μg/ml,脐动脉可测出异丙酚浓度Ⅰ组(0.37±0.08)μg/ml、Ⅱ组(0.49±0.03)μg/ml、Ⅲ组(0.58±0.04)μg/ml,脐静脉与产妇静脉异丙酚浓度比值Ⅰ、Ⅱ、Ⅲ组分别为0.89、0.86、0.94,脐静脉与脐动脉异丙酚浓度比值Ⅰ、Ⅱ、Ⅲ组分别为0.88、1.02、0.73.脐动静脉血气分析,新生儿出生后1、5、10 min Apgar评分及30 min、2 h、24 h的神经行为评分基本在正常值范围.结论 异丙酚用于剖宫产能通过胎盘屏障,但在本研究用量未出现对新生儿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袁爱武;陈静;李雪梅;李丽梅;阳世光;覃军;李建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比较乳油竭珍膏和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植皮失活后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内治法相同的情况下,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0例,创面外敷乳油竭珍膏局部换药治疗;对照组80例创面外敷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换药治疗,两组在4个方面进行前瞻性临床统计比较.结果 ①创面用药后患者感觉良好率分别为100%和57.50%;②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和71.25%;③创面愈合总体平均时间分别为34.04±9.04和58.42±9.75;④创而愈合后无瘢痕增生率分别为86.25%和61.93%.四项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乳油竭珍膏治疗植皮失活后创面具有患者接受良好、总有效率高、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短、无瘢痕增生率高、安全无毒副作用、医疗费用低廉等显著特点,有广阔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朱太平;朱彦昭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养血清脑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6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谷维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养血清脑丸,疗程各30d.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头痛发作程度、时间及频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结论 养血清脑丸能够有效地控制偏头痛发作,减少发作次数和缩短发作时间,是一种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够有效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作者:任怀山;杨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首次给予生长抑素250μg静脉注射,继之以250μg/h微量泵持续输入72 h;对照组28例首次给予垂体后叶索10 u静脉注射,继之以0.4 u·min微量泵持续输入72 h.观察两组的止血率、止血时间和再出血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2.9%(26/28),止血时间为(15.4±5.9)h,再出血率为7.1%,埘照组有效率为60.7%(17/28),止血时间为(39.6±13.2)h,再出血率为7.1%(2/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李少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并中医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过治疗的27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临床康复疗效观察,其中139例仅单纯采用常规的中医治疗,139例在中医治疗基础上并高压氧治疗.结果 常规的中医治疗辅以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后期康复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的中医治疗.
作者:滕蓬霞;吴颖 刊期: 2008年第18期
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9例药物渗漏采取了及时的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9例患儿,其中新生儿14例,婴儿15例.静滴20%甘露醇注射液4例,10%,葡萄糖酸钙16例,多巴胺1例,20%脂肪乳加氨基酸3例,抗生素5例.发生部位:足背静脉2例,头皮静脉27例.
作者:闫光霞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H2受体阻滞剂法莫替丁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经常规治疗心功能仍为Ⅱ~Ⅲ级的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加法莫替丁称法莫替丁组,常规治疗做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做心脏B超、心功能、心率、血压检查,治疗随访26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特征及常规治疗无差异.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均显著改善(P<0.05),心率和血压降低(P<0.05).结论 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法莫替丁可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作者:赵永志;王勇;吴明永 刊期: 2008年第18期
1 辨证施治1.1肝郁气滞型本型多见于胆绞痛或单纯性胆囊炎而未见化脓、梗阻及黄疸者.症见右胁或上腹绞痛、窜痛、常呈阵发性加剧,并兼发热口苦,恶心呕吐,胸闷嗳气,舌苔薄黄,脉弦紧或弦细.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处方:柴胡、白芍、枳壳、川芎、青皮、陈皮、郁金、香附、木香.若胁痛重加川楝子、元胡;胸闷嗳气加旋复花、代赭石;发热口苦加黄芩;若胆囊火兼有结石者则宜舒肝行气、利胆排石,予茵陈、金钱草、郁金、柴胡、枳壳、香附、木香、大黄等药.
作者:邹景忠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中医药治疗在其中占有一定地位.中医药的镇痛作用较弱,起效慢,但毒副作用小,能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可增强西药止痛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作者:陈旭兰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我院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作者:李南屏;田硕;左艳敏 刊期: 2008年第18期
颅脑损伤病情复杂,根据损伤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应从多方面考虑其致伤因素和致伤后果,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以确定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马金秋;张文龙;安建春 刊期: 2008年第18期
档案记载了一个单位历史发展的过程,它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的反映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工作等,是历史的见证.医院档案是医院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簿册、图表、录音、录像等各种门类和各种载体档案,是医院的宝贵财富.加强对这一信息资源的管理对医院领导决策科学化和医院建设现代化极为重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医院发展的特点,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档案实行现代化管理的根本任务.因此,加强医院档案在医院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其所探索的改革新思路进行简要分析.
作者:蔡天昊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对于癌性上腹痛的治疗效果及方法.方法 采集38例顽固性上腹部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均失去手术治疗机会,强止痛药效果不佳.在CT引导下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结果 经3个月随访观察,2周,1月,2月,3月,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89.47%,85.71%,84.84%.结论 CT导引下行经皮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确实有效,适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英杰;李保卫;王丽荣 刊期: 2008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CT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 72 h内23例颅内血肿18例完全消失,5例明显缩小.结论 快速自然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与血肿的形状、部位和血肿量有关.
作者:吴举;袁波;王红宝 刊期: 2008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