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64例临床分析

骆华辉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 显微镜下直接吻合法, 硅胶软管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和硅胶软管在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64例,采用硬膜外麻醉管和硅胶软管作为支撑物施行下泪小管吻合术.结果:64例均1次吻合成功,随访12个月,除4例泪道狭窄,其余患者泪道通畅.结论:显微镜下寻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几率大,利用硅胶软管作为泪小管内的支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良好.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产科合并乙型肝炎的诊疗

    目的:探讨产科中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临床处理方法,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治妊娠孕妇100例,根据其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将其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中孕妇全部健康,观察组中孕妇患有乙型肝炎.对照组中孕妇在进行分娩时利用常规方法来进行处理,观察组中孕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接受综合治疗,在完成分娩之后,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分娩完成之后,对两组孕妇的分娩情况进行观察,两组孕妇的足月率及早产率分别80.0%、20.0%与84.0%、16.0%,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存在.对观察组中的新生儿情况进行观察,无1例出现乙肝病毒感染.结论:对于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孕妇,利用综合治疗护理,能够使其安全完成分娩,并且足月率及早产率与正常孕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的乙肝病毒感染率,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作者:乔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剖宫产指征分析7094例

    目的:分析剖宫产的指征,为降低剖宫产率制定相应控制对策.方法:对近3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和胎儿窘迫是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结论:孕妇及家属主观因素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这与医患双方有关,不但要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政府加大公共卫生项目的投入,也要从孕妇及家属着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席中玉;李庆文;吴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腹泻患儿54例,进行回顾分析,主要是纠正脱水、饮食调控和药物治疗3个方面,对不同的病因及症状给予抗生素治疗,纠正代谢紊乱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结果:经过治疗,54例患儿每日大便次数均<2次,大便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治愈率100%.痊愈时间:轻型腹泻2~4天,平均3天;迁延型和慢性腹泻6~9天,平均9天;重型腹泻3~7天,平均5天.结论:小儿腹泻危害较大,父母应当重视,及时就诊,医护人员应积极合理的治疗,加快患儿病情恢复,提高治愈率.

    作者:曹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目前,介入治疗作为当今医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近几年,广泛用于肿瘤的临床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介入治疗的工作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做向导,获得影像学资料,从而达到诊断及治疗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介入栓塞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机理及作用.

    作者:吴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日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日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35例显效,14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8.0%;对照组20例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总有效率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0mg/日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优于20mg/日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

    作者:赵洁;高艳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护理体会1例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平均5%.2012年9月收治食管癌患者1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通过术前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落实管道护理、疼痛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和心理护理,患者预后良好.提出重视术前健康教育,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及精心护理是预防、治愈吻合口瘘的关键.

    作者:吕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

    复发性流产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3次自然流产,是一种多病因疾病.目前病因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血栓前状态.

    作者:张秀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低流量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具体应用

    从麻醉药物药效学等方面探讨低流量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临床的具体应用.

    作者:张春红;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奥氮平治疗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奥氮平及阿立哌唑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氮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及MCCB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认知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孟宪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液基细胞学筛查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分析187例

    目的:分析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在宫颈病变筛查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对6706名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筛检结果阳性者进一步取活检诊疗,分析其临床病理之间的关联.结果:经TCT检查,细胞学阳性187例,ASCUS、LSIL、HSIL和SCC中的上皮内瘤样病变及癌的检出率分别为52%、63%、85%、100%.结论:TCT筛查与组织学诊断联合用于CIN及早期宫颈癌诊断,方法可靠.

    作者:付勇先;范瑞;司成;吴光锋;高峰;孙征;孙冉;王博;郑香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K20检测直肠癌系膜根部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41例直肠癌92枚系膜根部淋巴结微转移状态,以及淋巴结微转移对淋巴结分期的影响.方法:对41例直肠癌92枚系膜根部淋巴结行间断连续切片结合细胞角蛋白20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41例直肠癌患者92枚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发生微转移9例11枚.结论:CK免疫组化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临床病理分期,为直肠癌全系膜切除(TME)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孟兆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两种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及预混胰岛素两种治疗方式在基层医院治疗2型糖尿病(T2DM)中的应用.方法:将T2DM患者50例分别采用胰岛素泵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后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控制血糖,胰岛素泵组达靶血糖值的时间更短,且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发生率低;维持治疗多选择了预混胰岛素.结论:住院期间可短期使用CSII以尽早、平稳、有效地控制血糖,而在长期稳定血糖方面,预混胰岛素则更为便捷、经济,更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胡迎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背侧腰椎管内椎间盘髓核游离低场MRI表现

    目的:评价低场MRI对椎间盘髓核游离背侧腰椎管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0例0.2T低场MRI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背侧腰椎管内的椎间盘髓核游离.结果:腰椎间盘髓核游离好发部位多在L4-5、L5~S1椎间盘平面,脱出的髓核与母椎间盘不相连续,形成腰椎管背侧内圆形或卵圆形的孤立团块,呈长或等T1、T2信号,边界清楚.Gd-DTPA增强多不强化,少部分边缘强化.结论:MRI是诊断背侧腰椎管内椎间盘髓核游离的有效方法.应与脊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硬膜外血肿和硬膜外脓肿等相鉴别.

    作者:蒋华庭;蒲敬泽;陈跃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磷酸肌酸钠及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肌钙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可以有效地缓解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更好地恢复心肌酶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心电图,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仕梅;葛兴净;于翠云;于绍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尿液分析仪和尿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WBC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尿液干化学分析与尿液沉渣镜检检查尿白细胞的结果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收集1432例患者新鲜尿液,分别用干化学法检测及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对其中WBC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尿液沉渣镜检查法作为确诊标准,干化学检测尿WBC的假阴性数96(15.3%),假阳性数为54(6.75%).结论:干化学法检测尿WBC简便快速,但有相当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每份尿液标本必须离心镜检.

    作者:王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胺碘酮急性过敏1例

    目的:通过对1例胺碘酮急性过敏的治疗分析,指导临床诊治,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作者:张力;李富;王清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佐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临床观察地佐辛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作用.方法:收治行腹部手术且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地佐辛(D组)和吗啡(M组)镇痛治疗.结果: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P<0.05).结论:地佐辛是一种新型药物,对中、重度疼痛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张彩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自制癣药水联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手足股癣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制癣药水联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手、足、股癣疗效.方法:收治手、足、股癣患者106例,男70例,女36例,以自制癣药水联合消炎癣湿药膏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以自制癣药水联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手、足、股癣患者106例,痊愈78例(73.6%),显效16例(15.1%),有效9例(8.5),无效3例(2.8).结论:自制癣药水联合消炎癣湿药膏治疗手、足、股癣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费用低廉.

    作者:朱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胶囊镜在不明原因腹痛中的应用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胶囊镜在不明原因腹痛中的临床检出准确率.方法:收治不明原因腹痛患者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过胶囊镜检查(胶囊镜组)与其他常规检查(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检出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检出的准确性.结果:胶囊镜组的检出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3.33%)(P<0.05).结论:胶囊镜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具有很好的检出率,目前已经成为确诊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晓英;陶中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论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收治心血瘀阻型房颤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两组均以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9%和7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相对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而言,对于心血瘀阻型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用药安全性也能够得到更多保障.

    作者:季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