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法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的作用。方法:41例PICC置管困难的早产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置管困难时试验组给予音乐干预,对照组给予口服葡萄糖水或助手按摩,观察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接受干预(音乐或按摩)后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整个置管用时(不包含穿刺用时)。结果:两组在接受穿刺时、置管困难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接受不同干预后,两组心率变化、血氧饱和度波动出现差异,试验组音乐干预后心率(139.71±10.24)次/分,SPO2(95.34±4.42)%,置管用时(8.74±2.12)分钟;对照组按摩干预后心率(150.01±13.79)次/分,SPO2(91.77±3.97)%,置管用时(23.56±5.85)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在早产儿PICC置管困难时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疼痛,缓解静脉痉挛,有利于置管操作的顺利进行,缩短操作时间,保证PICC送管成功及置管安全。
作者:唐蕾;赵磊;时富枝;杨丽;刘芳;张耀东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呼吸心跳停止患者死亡原因及抢救经验。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呼吸心跳停止患者26例,医生和护士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药物治疗和对症治疗等,分析抢救过程及死亡原因等。结果:本组26例呼吸心跳停止患者经过积极救治,存活6例,出院后能生活自理3例,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出现智力障碍1例,存活率23%。死亡21例,死亡率77%。本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5~120分钟,平均30.3分钟,患者住院时间1~40天,平均11.3天。分析死亡原因:①救治不及时,有的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间过长,已超过10分钟才来院进行治疗。②心肺复苏程序欠准确。③没能及时进行有效电除颤。④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能量消耗过大,加快了死亡速度。结论:救治不及时,心肺复苏程序欠准确,没能及时进行有效电除颤,以及患者的体温过高,导致能量消耗过大,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救治和有效的进行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是救治呼吸心跳停止的主要措施。
作者:任翠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贯穿其中的健康教育。方法:对5年来使用ESWL治疗的35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观察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肾结石143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89.5%。输尿管上段结石98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93.9%。输尿管下段结石109例患者中,总有效粉碎率83.5%。大多数患者对碎石效果满意。结论:尿路结石患者行ESWL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碎石及排石的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复发。
作者:魏丽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APACHEI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重症患者80例,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Ⅰ组27例,为轻度重症患者;Ⅱ组23例,为中度重症患者;Ⅲ组30例,为重度重症患者。观察3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观察血清甲状腺素变化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中重度重症患者较轻度重症患者的甲状腺素水平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重度重症患者较轻度重症患者的APACHEII评分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甲状腺素越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APACHEⅡ评分越高,预后越差。
作者:关瑞宁;周牡丹;余栋栽;谭家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胃镜下的表现与中医胃脘痛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2014年3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303例,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的不同种类在中医辨证分型的各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的不同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胃镜相与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内镜下的黏膜表现可丰富中医辨证信息量,为临床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更好地认识消化性溃疡中医辨证治疗规律。
作者:沈静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等离子刀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腺样体刮除术+全扁桃体切除术。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白膜脱落时间、术后出血例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GPS,两组LSaO2和AHI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辅助内镜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创伤小、出血少、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菊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举措。方法:2010年3月-2013年6月收治肺癌患者50例,采取经胸腔镜下行肺癌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并发症发生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主要以心律失常、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脓胸、皮下血肿为主,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于促使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尽早恢复有积极意义,可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陈敏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高血压是老年人常患的一种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老年高血压的特点,老年人高血压常用药为利尿剂,其他依次是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及其他药物等。单一药物治疗者少,联合治疗的方案比较普遍,可取得很好的降压效果。本文简要介绍老年人高血压临床诊治的新进展。
作者:朱彩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服药时应适当饮水送服,切忌干吞药片,以免药物附于食管壁,对黏膜造成损伤,甚至引起溃疡出血。在服用某些药物时要多饮水,对溶解度小而服用剂量较大的药物,增加饮水量可以增加其溶出速度和药量,进而增强药效。对于刺激性的药物,若胃中没有足够的水分稀释,会造成局部药物浓度过大而刺激性增大,导致胃部溃疡。在服用下列药物时,宜多饮水。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胆结石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术中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映良;段中华;王正富;王忠云;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性护理。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0名,对其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基础护理,治疗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包括小儿的药物指导、心理、呼吸道护理、出院指导、患儿家长的指导和院外的健康讲座等。结果:对照组经一般护理,治疗有效率70%,治疗组经整体护理,有效率95%,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治疗护理中,经整体护理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曹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送检的痰、血液、脑脊液等标本进行一般细菌培养,血液注入小儿中和抗生素血培养瓶,放置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系统鉴定细菌,以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共检出大肠埃希菌120株,其中有49株产 ESBLs(40.83%),其中2012年检出大肠埃希菌52株,有13株产ESBLs(25.0%);2013年检出大肠埃希菌68株,有36株产ESBLs(52.94%)。118株分离自呼吸道标本(98.33%),2株分离自血液(1.67%)。49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不敏感率分别为73.6%和42.3%;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0.6%中度敏感,79.4%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高度敏感,敏感率86.32%。未出现耐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菌株。结论:新生儿感染大肠埃希菌以呼吸道标本检出多, ESBLs阳性率2013年比2012年有明显升高趋势,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多重耐药现象不容乐观,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避免诱导型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李方;井淼;孙春涛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5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需退热时间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婴幼儿分级治疗的疗效较佳,且有助于减少抗炎药物的使用。
作者:刘巧红;胡晓芳;刘彩霞;唐蕾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胃超声对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36例胃部不适患者进行检查,按照胃部顺序进行扫查,对病变处的胃壁层次结构、病变厚度、长度、肿块大小与周围脏器关系和远处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胃溃疡或胃癌。结果:对1236例胃部不适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声胃溃疡286例,胃癌25例。经胃纤维内镜及病理证实胃溃疡321例,胃癌24例。结论:超声对比显像为胃溃疡及胃癌检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弥补胃纤维内镜和X线钡剂造影检查的不足,是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的辅助诊断与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刘瑞雪;徐洪全 刊期: 2014年第21期
本文通过对6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临床观察、实施急救、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48例患者出血停止,6例死亡,7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得出结论:急性期护理及临床观察非常重要,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和再出血率。
作者:苗保红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分析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进行阑尾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行阑尾切除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抗生素的使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8%明显少于对照组14.5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德伦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赛肤润预防老年卧床患者臀红的临床效果,为预防老年卧床患者臀红提供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把100例老年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赛肤润作为臀部护理用品,对照组使用爽身粉作为臀部护理用品。对比临床观察效果。结果: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83,P<0.05)。结论:赛肤润对老年卧床患者臀红预防作用明显优于爽身粉。
作者:胡雅玲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骨科损伤控制(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患者4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DOC模式给予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一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处理,并比较两组治疗结局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95.0% VS 80.0%),骨折治疗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5.0% VS 6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C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四肢多发骨折治疗中效果显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金昌市丙型肝炎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金昌市125例丙型肝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有输血及血制品应用史103例(82.4%),手术史5例(4%),献血史2例(1.6%),拔牙、洗牙、补牙史5例(4%),纹眉、纹眼线、穿耳孔3例(2.4%),原因不明7例(5.6%);125例患者中,108例(86.4%)无明显症状和体征;67例(53.6%)肝功能正常;125例病例HCV-RNA病毒载量分级统计,以105~106拷贝/ml所占百分比大(48%);102例患者进行基因分型,1b型46例(45.1%),2a型45例(44.12%),非1b、2a型11例(10.78%)。结论:金昌市丙型肝炎患者主要感染途径为输血及应用血制品途径;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功能大多正常;HCV常见的基因型为1b和2a型。
作者:范琦丽;陈泽军;李秋贞;许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1期
目的:比较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的应用特点。方法:2012年6月-2013年8月皮肤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360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卡实验(RPR)、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分析这3种检测手段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特点。结果:TPPA法检测阳性413例,RPR的假阳性率9.74%(75/770),假阴性率25.45%(196/770),TP-ELISA的假阳性率8.44%(65/770),无假阴性率。结论:梅毒检测的各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必要时可将Tp-ELISA、RPR和TPPA联合检测以便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林榕 刊期: 201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