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霞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近3年来气压弹道碎石治疗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出现输尿管小的穿孔1例,输尿管黏膜下损伤2例,均及时放置F4号双J管,结束手术,9例插镜至肾盂后结石已进入肾盏,无法腔内碎石。碎石成功率88.23%。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较易操作、术后住院日短、康复快、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术中操作一定要谨慎,否则也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柯希林;刘自忠;喻新吉;钟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出血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收治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126例,出现出血并发症11例。其中出现手术中出血8例,出现手术后出血3例。对出现出血并发症的1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处理。结果:1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患者经处理恢复出院,主要结石均被取出,无继发其他并发症。结论:经皮肾镜取石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要求术者操作手术器械技术娴熟,动作轻柔,并且熟练掌握泌尿系B超检查技术;术中仔细止血,术后加强护理避免造瘘管脱落,出现相应并发症后经及时相关处理,绝大部分患者能得到满意恢复。
作者:杨国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措施,通过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韩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临床体会。方法: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7例,全部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之后,45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效率95.74%;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腹腔感染,1例死于手术过后脏器功能衰竭。与患者治疗之前相比较,治疗以后的身体情况以及各个细胞因子明显好转(P<0.05)。结论: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过程中,通过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促进身体恢复,充分实现引流和减压的效果。
作者:迟新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宫血宁胶囊在早孕药物流产后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药物流产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宫血宁胶囊,对照组给予益母草颗粒,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出血持续时间、出血量及腹痛程度均较对照组效果好。结论:宫血宁胶囊作为早孕药物流产后的辅助治疗,其抗炎、止血、止痛作用疗效可靠。
作者:窦伯梅;范明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住院患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肺结核患者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对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肺结核并发糖尿病组表现出发热、咯血、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数显著多于非糖尿病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咳痰中结核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治疗后痊愈例数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伴发糖尿病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使得结核病常规治疗效果下降,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钱起龙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发生部位。结果: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软组织肿块病变76例,其中腱鞘囊肿18例(25.28%),关节囊积液18例(25.28%),腘窝囊肿24例(31.58%),滑囊炎14例(18.42%),腱鞘巨细胞瘤1例(1.31%),腹壁外韧带样纤维瘤1例(1.31%)。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便于重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应用诊断价值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扫查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并可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积液、血肿、血栓等,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江艳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第1天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健择(进口盐酸吉西他滨)、顺铂,第8、15天予健择全身静脉化疗,28天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1.4%;半年生存率100%,1年生存率54.3%;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龙林;向华;张智明;刘觉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于子宫肌瘤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50例,所有患者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中,33例肌壁间肌瘤,占大多数,其中,黏膜下肿瘤11例(22%);肿瘤生长于卵巢内6例(12%);浆腹下肿瘤6例(12%)。其他17例为单黏膜肌瘤。经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证实,所有患者子宫情况和病症情况均符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内容。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于子宫肌瘤临床诊断,其图像清晰,精确性和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本文对1例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患者进行分析,对该病的定义、诊断、误诊、治疗等进行总结。腺垂体功能减退危象经积极的抢救、治疗,预后尚可,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加强卫生宣教。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患者多需终身激素替代治疗,在感染、应激情况下应增加药物剂量,防止垂体危象的发生。临床医生则应对此病加强认识,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季晶俊;陈晓宏;陈红;季春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核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结合专科特点,通过对护理能级、工作质量、工作量考核的方法,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护理工作。结果:实施护士绩效考核后,护士满意度由原来的74.24%提升到91.67%,患者满意度由原来的79.37%提高到98.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客观、有效、易于操作,有助于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推进优质护理的保障。
作者:唐娜;李玮;刘文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妊高症患者在分娩期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妊高症患者1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83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4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在患病期间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护理方式对患者分娩的影响效果。结果:行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有剖宫产44例,自然分娩40例,新生儿评分(8.7±0.5)分;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有剖宫产70例,自然分娩13例,其中有8例产妇因为胎儿窘迫而由原来的自然分娩变为剖宫产,有4例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6.9±1.3)分。结论:对妊高症患者分娩期进行各项干预护理措施,能够增强产妇分娩信心,有效降低新生儿各类并发症,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标以及成活率,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惠蓓红;赵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临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多药并用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既有可能发挥其协同作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在抗结核治疗时应采取措施预防食物中毒或食物过敏,避免食用影响抗结核药物疗效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食物。本文对结核内科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饮食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和抗结核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分析人流术后发热的不同证型,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辨证治疗。方法:2006-2011年收治人流术后全身发热患者5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45例(90%),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人流术后全身发热,取得了良好疗效,而且方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应走进客户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转变服务理念,同时,进行亲情化规范化服务,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客户群众满意度,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者:徐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皮洗1号湿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带状疱疹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予泛昔洛韦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皮洗1号中药湿敷治疗。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止痛、止疱、结痂、脱痂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皮洗1号湿敷治疗患者皮损止疱快,结痂、脱痂早;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刘永信;谭秀萍;杨春梅;龚勇;赵必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如何有效地提升其临床疗效是目前广大儿科学工作者共同研究的课题。本文将比较临床上针对支气管肺炎采取西医治疗,或中医治疗,亦或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并论述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诊治的新进展。
作者:余益萍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效果。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高危婴幼儿80例,按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60例)和未干预组(20例)。对干预组实施康复训练和家庭运动训练相结合的系统早期干预,未干预组无系统早期干预。在患儿6个月和1岁时用CDCC婴幼儿发育检查量表对两组进行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4部分内容评分,终整合评估两组运动发育指数(PDI)和智力发育指数(MDI)并作比较。结果:干预组运动发育指数、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高危儿筛查与干预训练,降低高危儿脑瘫及智力落后的发生率,提高家长认识,提高依从度,保障高危儿筛查工作更好的开展,终达到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王利霞;拓淑金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脑梗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收治脑梗死患者145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前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其他2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
作者:黄镇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睡眠质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甘素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