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娜;李玮;刘文慧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睡眠质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甘素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分析40岁以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治AMI患者40例,年龄≤40岁,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危险因素比较中,吸烟34例(85%)位于第一位;在临床特点中,典型胸痛36例(90%)位于第一位。结论:青年AMI患者病情虽凶险,但如及时准确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钱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2013年收治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替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连续治疗24周。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
作者:申纪轩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分析人流术后发热的不同证型,抓住主要特征,进行辨证治疗。方法:2006-2011年收治人流术后全身发热患者5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50例患者中,治愈45例(90%),好转5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人流术后全身发热,取得了良好疗效,而且方便、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者:《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关节及肌腱周围肿块患者76例,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结果,分析其声像图特征及发生部位。结果:超声诊断关节及肌腱周围软组织肿块病变76例,其中腱鞘囊肿18例(25.28%),关节囊积液18例(25.28%),腘窝囊肿24例(31.58%),滑囊炎14例(18.42%),腱鞘巨细胞瘤1例(1.31%),腹壁外韧带样纤维瘤1例(1.31%)。结论: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便于重复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应用诊断价值高,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多方位扫查的特点,能很好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并可较好地区分出脂肪组织、肌肉组织及积液、血肿、血栓等,为判断肿块的组织学来源提供了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江艳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措施,通过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韩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比微创痔疮手术(以下简称PPH)与传统手术对于严重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严重痔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PPH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几率仅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痔疮患者采用PPH进行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几率低的特点,其突破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飞;史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Mallory-WeissTear)、胃及十二指肠恶性肿瘤、Dieulafoy病,其他原因不明。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93.6%(193/206),止血率90.4%(185/206),病死率5.8%(12/206)。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尽早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有活动性出血者用内镜下止血是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增加止血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毛卫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第1天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健择(进口盐酸吉西他滨)、顺铂,第8、15天予健择全身静脉化疗,28天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1.4%;半年生存率100%,1年生存率54.3%;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龙林;向华;张智明;刘觉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究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法。方法:2010-2013年收治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归纳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抢救成功,围产儿中出现8例死胎。结论:对产后出血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抢救成功概率提高的重要保障,如有必要则果断将子宫切除并及时补充凝血因子,肝素的使用要遵循小心谨慎的原则,大程度提高患者抢救成功概率和生活质量。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在分娩过程中经常出现新生儿窒息,及时发现发病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提高存活率,提高新生儿生产效果。本文总结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及相关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复苏措施和复苏后的护理。
作者:马香;金莲子;杨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索阿奇霉素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与疗效。方法:随机将2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克肟治疗。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4%。试验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1%(P<0.05)。结论:阿奇霉素对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和玉芳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大批量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被给予大批量青霉素治疗,对照组被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患者的MMSE评分结果及TPPA、RPR等血清学检查的阴性率。结果:研究组MMSE评分及RPR血清学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批量青霉素治疗神经梅毒致痴呆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王晶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应走进客户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转变服务理念,同时,进行亲情化规范化服务,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客户群众满意度,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者:徐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传统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作用时间短,易产生耐药性或起效慢,不能在清晨心绞痛高发时起保护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速释70%缓释剂型(IR-SR)克服了上述弱点,有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择时给药缓释片是科学的,符合市场趋势的。制剂中的速释成分和缓释成分更是符合心绞痛发生的昼夜节律,预防心绞痛及其他心血管急性事件更为有效,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参数大大改善,尤其是活动能力、心理不适、生活满意指数。
作者:李吟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吉林省前郭县是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老疫区,多年来虽然狠抓布病的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随着近年来养殖规模的增大,粗放管理模式加上自我防范意识的缺乏,使一度控制的布病出现了多发的趋势,不但威胁到养殖人员的健康,还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如何遏制布病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作者:牟惠云;王迪;张国芳;孙洪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对硫酸镁在妊高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高症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硫酸镁进行静脉滴注,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以及血压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在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蛋白尿方面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例发生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5.00%。结论:对于妊高症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临床疗效理想,能使血压得到有效降低,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发生抽搐以及脑血管意外概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秦明妮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年龄、病变范围相当的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以双上野分布的30例,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32例,发现空洞的有33例,单一病灶内多发虫蚀样空洞有31例,支气管播散多见。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如以炎性渗出、干酪变质为主,空洞发生率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于结核非好发部位的发病率高。
作者:张红梅;张学兰 刊期: 2014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CTD)相关的肺动脉高压(PAH)、间质性肺病(ILD)的肺功能表现。方法:对110例CTD患者肺功能进行分析,包括肺总量(TL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一氧化碳弥散系数(DLCO/VA)。将对象分为4个亚组:PAH组(26例)、ILD组(35例)、PAH和ILD组(15例)、对照CTD组(34例)。结果: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TLC、FVC、FEV1.0、DLCO、DLCO/V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比较分析,PAH 组与对照组之间 TLC、FVC、FEV1.0、DLCO、DLCO/V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H 组和 ILD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H 合并 ILD 组与 ILD组比较,TLC和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Lco异常率高。结论:CTD肺受累患者以弥散障碍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PAH和 ILD 二者在肺功能方面表现无显著差异,当 ILD 合并 PAH时,与单纯 ILD比较,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加重更明显。
作者:丁秋玲 刊期: 2014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