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学探讨

张红梅;张学兰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影像学, X线, CT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择年龄、病变范围相当的单纯肺结核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病灶以双上野分布的30例,病灶形态呈大片融合或斑块的有32例,发现空洞的有33例,单一病灶内多发虫蚀样空洞有31例,支气管播散多见。结论: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如以炎性渗出、干酪变质为主,空洞发生率高,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于结核非好发部位的发病率高。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贯彻群众路线教育,提升体检服务内涵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应走进客户群众,倾听群众意见,转变服务理念,同时,进行亲情化规范化服务,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客户群众满意度,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作者:徐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择时给药缓释片的研究

    传统剂型的硝酸酯类药物作用时间短,易产生耐药性或起效慢,不能在清晨心绞痛高发时起保护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30%速释70%缓释剂型(IR-SR)克服了上述弱点,有其独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择时给药缓释片是科学的,符合市场趋势的。制剂中的速释成分和缓释成分更是符合心绞痛发生的昼夜节律,预防心绞痛及其他心血管急性事件更为有效,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参数大大改善,尤其是活动能力、心理不适、生活满意指数。

    作者:李吟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亚临床甲减的早期干预在妊娠期妇女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减的早期干预在妊娠期妇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探讨早期干预在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干预组孕妇妊高征、剖宫产、羊水过多、早产、巨大胎儿、胎儿畸形、呼吸窘迫、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分别为9.80%、78.43%、9.80%、15.69%、7.84%、9.80%、5.88%、1.96%,与非干预组的39.21%、92.1%、35.29%、52.94%、25.49%、27.45%、19.61%、11.7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亚临床甲减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同时改善妊娠孕妇和胎儿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郑靖洁;彭碧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幼儿急疹并发多器官损伤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幼儿急疹及其并发多器官损伤的临床分析。方法:2013年1-6月收治幼儿急疹患儿6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8例明确诊断的患儿仅表现发热及皮疹4例;除发热和皮疹外,全部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可并发热性惊厥、心肌受累、肝功能损伤、呼吸道受累中的1种并发症,部分患儿可并发≥2种并发症。结论:幼儿急疹患儿临床上除了表现为发热及皮疹外,还有可能并发多器官的损伤,这些均需引起儿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董海英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结核内科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饮食管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医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抗结核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临床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多药并用是较为常见的现象,联合应用多种药物治疗既有可能发挥其协同作用,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又有可能产生拮抗作用,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在抗结核治疗时应采取措施预防食物中毒或食物过敏,避免食用影响抗结核药物疗效和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食物。本文对结核内科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及饮食管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提高结核病的治疗效果和抗结核治疗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作者:张建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14例,均行CT和MR检查,以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病变分布于腰椎,其中以L4发病率高。特征性表现:骨破坏灶小而多发,且多局限于椎体边缘,灶周增生硬化,新生骨中有新破坏灶形成;椎体边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样表现。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鉴别诊断主要包括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

    作者:乔聚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体会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近3年来气压弹道碎石治疗10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出现输尿管小的穿孔1例,输尿管黏膜下损伤2例,均及时放置F4号双J管,结束手术,9例插镜至肾盂后结石已进入肾盏,无法腔内碎石。碎石成功率88.23%。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安全、有效、较易操作、术后住院日短、康复快、经济等特点,是一种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但术中操作一定要谨慎,否则也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柯希林;刘自忠;喻新吉;钟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脑利钠肽对充血性心衰预后的判断

    目的:研究脑利钠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12月收治心力衰竭患者294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评定标准分为3组,分别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脑利钠肽水平。结果:3组患者的脑利钠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Ⅲ级组的脑利钠肽水平高于Ⅱ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Ⅱ级组低(P<0.05)。脑利钠肽含量越高,发生再住院及死亡的可能性越高;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的再住院及死亡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利钠肽升高的患者短期再住院及死亡率升高,对充血性心衰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红祥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老年脑卒中患者60例,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睡眠质量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使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作者:甘素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11月收治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8例,将患者按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曲美他嗪用量20 mg/次,3次/日,治疗时间6个月。结果:观察组没有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临床不良反应,且心功能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临床症状改善较显著,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热依汗古丽;库尔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微创痔疮手术治疗严重痔疮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微创痔疮手术(以下简称PPH)与传统手术对于严重痔疮患者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13年7月收治严重痔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PPH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几率仅9.09%,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痔疮患者采用PPH进行治疗具有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几率低的特点,其突破了传统手术存在的缺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飞;史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鲑降钙素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鲑降钙素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脊柱压缩骨折老年患者4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围手术期加用鲑降钙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费用、术后下地时间和骨密度差异,术后采用JOA评分系统评价脊柱功能,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住院费用、术后下地时间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0.798±0.110) g/cm3,对照组(0.756±0.112) g/cm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出现消化道反应,发生率4.3%,经对症治疗后缓解,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压缩性骨折采用鲑降钙素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提高骨密度,降低再发骨折的风险,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袁俊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的体会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对产妇在日常新生儿护理技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分娩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实施母婴同室的护理方式。对两组护理方式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满意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巧完全掌握,而对照组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只是基本掌握。结论:母婴同室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妇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还有助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母婴同室的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表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明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55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小切口切除阑尾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小切口切除阑尾患者55例,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小切口阑尾切除手术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切除阑尾与常规切除阑尾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切口美观、经济、并发症少等优点,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成友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58例,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护患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

    目的:对莫西沙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方法: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一般性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增加莫西沙星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明显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应用于获得性肺炎的研究和治疗,且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好,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陈九一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HPV联合TCT检查在7438例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HPV联合TCT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行宫颈癌筛查患者7438例,分别行TCT检查及高危型HPV监测,对任一阳性病例均行病理活检,对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38例患者分别行TCT、HPV检测,646例患者TCT检查呈阳性(8.69%)。782例存在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阳性率10.51%。对比分析联合检查和单项检查的筛查率,联合检查的筛查率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联合TCT检查能降低宫颈癌筛查漏诊率,提高筛查准确性。

    作者:张娟;刘乃富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收治人工关节置换患者4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医疗费用、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节省医疗费用,降低患者治疗之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俊燕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神经内科患者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神经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神经内科患者8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优质护理措施,通过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生存质量以及护理质量。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两组SAS和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加强优质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韩巧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还原型谷光苷肽在消化道肿瘤晚期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光苷肽在消化道肿瘤晚期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2月-2012年2月收治消化道肿瘤晚期接受化疗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在化疗同时给予肌苷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化疗同时给予还原型谷光苷肽治疗,连续用药14天,观察两组体温、消化道症状、口腔及脱发症状。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恶心、呕吐、肝功能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晚期的患者应用还原型谷光苷肽,可有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存期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庆锋;王鸿君;王兆坚;金増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