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心怡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中实施全程陪检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平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治疗中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陪检服务,并对相应服务的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提供全程陪检服务,提高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护患、护医关系和谐发展。
作者:杨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冠心患者健康教育,引起患者对健康的重视。方法对96例住院的老年冠心患者进行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结果患者了解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知识及生活习惯。结论对老年冠心患者进行计划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健康教育,让患者能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和降低危险因素,提高生命质量,达到佳健康状态。
作者:韩宇萍;顾芳竹 刊期: 2014年第z2期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样本绝经期前妇女经髂骨骨活检标本及血液维生素 D 水平检测25-OHD 水平10~20 ng/ml且血清PTH正常(10~65 pg/ml)者纳入研究。分析样本包括:绝经前期妇女具有脆性骨折(n=45,IOP)、绝经前妇女伴特发性BMD减低(DXA;T评分≤-2.5或Z评分≤-2.0)但无脆性骨折病史(n=19,ILBMD),并选择正常 BMD 无脆性骨折病史的绝经前期妇女作为对照组(n=38,CONTROL)。正常对照组入组条件:DXA检测BMD正常(T评分≥-1.0或Z评分≥-1.0)、无成人轻创伤骨折病史。排除骨质疏松继发原因。
作者:刘长永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通过沈阳市2009年~2013年5年来的临床成分输血情况,探讨进一步提高成分输血比率的方式,指导临床树立现代输血观念,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使其更好的服务临床。方法对沈阳市2009年~2013年临床全血和成分血用量及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临床成分输血(红细胞类、机采血小板、血浆、冷沉淀)使用量逐年增加,全血使用量明显下降。结论本中心近年来在成分输血临床应用中取得明显成效,仍需继续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促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张晶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54例住院确诊为UC患者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营养风险与临床特征关联分析。结果54例 UC住院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0%(20/54)。症状缓解者1例,且无营养风险;轻、中和重度活动 UC组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12.5%(2/16),40.0%(12/30),85.7%(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筛查发现UC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且营养风险与年龄、临床类型、病变范围、严重程度、结肠镜下病理分级等临床特征有关联。
作者:杨红伟;李新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1典型比例患者,女,47岁,因“头晕、头痛1月余,发热20余天”入院。入院查体:精神可,意识清楚,构音清楚,对答切题,颈软,Kernig 征、Brudzinski征阴性,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患者入院前多次查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松果体区结节占位,四脑室、脑干脑膜及所扫颈髓中央管、颈髓局部脊膜不均匀增厚且明显强化,诊断考虑为“生殖细胞瘤,脑脊液种植转移”,脑脊液培养未见细菌生长,微量总蛋白升高(1.12g/L)。
作者:杨慧;包泽岩;潘梦秋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临床上,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其因不能经口进食而使其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然临床为了有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需求而满足患者代谢需求,加速其身体康复,因此需实施营养支持。人体肠道黏膜营养大多来自肠腔内的营养物质,少数来自动脉血供。因此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患者一般采用插入鼻饲管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供应来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但是由于鼻饲管可以引起环状括约肌损伤,临床上常见反流、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其中反流误吸是发生吸入性肺炎常见的原因。为了减少鼻饲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我科护理人员实施了有效的干预,减少误吸的发生率。
作者:胡颖君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了解患者对留置针的基本认知及再次接受使用留置针的意愿性。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60名住院患者接受过留置针≥1次的患者进行留置针的相关知识需求调查。结果患者对对留置针的一般知识,≤70岁患者不知晓率高达64.4%,≥71岁患者不知晓率高达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现在:你知道留置针留在血管内的是哪一部分吗、留置针能保护血管、留置针不能剧烈运动、留置针易发生导管堵塞的知识点。对于留置针的维护知识点、再次接受留置针意愿,≤70岁和≥71岁的患者,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相关的护士对患者进行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教的流程,提高患者对留置针自我维护及接受留置针输液的意愿性。
作者:黄慧婷;张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患者3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板钢内固定进行治疗,侧切口置板,对尺桡关节损伤的患者同时进行处理。结果38例患者的手术效果良好,且终获得骨愈,平均随访时间13个月,根据改良的Mcbride评分和纽约顾客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优29例,良6例,可3例,治疗有效率达到93.8%。结论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牢靠,手术简单效果良好,术后可以早期进行锻炼。
作者:李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本文就头孢曲松钠迟发的变态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6年~2014年期间我院收入院的患者共316例使用头孢曲松钠的患者。结果有35例患者在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迟发变态反应。1例过敏休克,表现为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喉头水肿、哮喘发作,四肢末梢麻木,1例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头晕、呼吸不畅、心悸、乏力、呼吸困难。还有18例患者发生了头晕、呕吐等一系列椎体外系反应。结论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增多,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安全”,在静点抗生素头孢曲松时,应引起足够重视,以防有迟发的过敏反应。
作者:王晋萍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周围水肿的疗效及对周围水肿的影响。方法纳入脑出血周围水肿患者64例,试验组(n=35)患者采用白蛋白联合20%甘露醇治疗,对照组(n=29)单独应用20%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显效率为88.6%),对照组显效率69.0%,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好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联合甘露醇对减轻脑出血后周围水肿有明显效果,且好于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
作者:王丽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研究分析消除高脂血症干扰的方法。方法在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中抽选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抽取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的血液进行生化检验,试验组抽取经过过滤等措施无高脂血症干扰的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化检查结果。结果高脂血症明显干扰了患者生化检验的检查结果,且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严重影响,而试验组中的三种方法有效地消除了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令检验结果更具准确性。结论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有明显干扰,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率,若采用乙醚提纯法、高速离心法或者是标本冷藏法来过滤患者的检测血液,可有效避免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并使终的检验结果更具真实性,效果明显。
作者:李卫芳 刊期: 2014年第z2期
为了改善血液安全和患者满意度,将“5s”现场管理运用于市级中心血站,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来规范血站建设,使血站环境、工作秩序、职工面貌、工作状态得到很大改善,患者满意度上升,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本文主要从5s管理的目标、意义、作用和我站具体实施步骤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田颖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本文就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形成一套持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科室质量管理重要的人、基、料、法、环五个方面的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联系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管理和考核,分析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点。加强对人、基、料、法、环的控制、不仅可以规范科室的内部管理,同时更是保证患者能及时有效得到护理的好方法。
作者:万鲜红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西医辩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病机与现代医学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中西汇通、互相参照,拟定了的“四阶段疗法”随机对照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结果中医中药治疗与西药标准化治疗效果相当,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阶段疗法”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苏泽飞;晏廷亮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提高病房护理满意度的措施。方法于患者出院前由护士长随机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汇总分析满意度,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整改措施并实施,于下月对上月存在问题整改措施落实效果进行检查。结果对比每月各项指标满意度,以检验具体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结论应更加深化护理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率,
作者:吴健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订明确要求及相关措施,对门诊输液室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3年时间门诊输液室的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输液室内仪器设备完好,无过期的无菌物品及药品,护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对输液室环境满意,增强了团队精神以及科室和医院的凝聚力。结论实施“五常法”能美化输液室环境,规范物品、药品管理,提高护士自律、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覃菊英;李毅琳;李晓荣 刊期: 2014年第z2期
本文叙述了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着重叙述了6类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应对措施。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工作是运用科学管理、医学工程技术和临床医学,确保医用设备的使用质量的安全系统工程,并与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名誉,提高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可靠性的结果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设备质量控制是工程师们要面对的问题。现就对我院几种设备的质量控制方法来与大家探讨。
作者:杨兆芳;宋娟;李伟成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和碘甘油在治疗放疗后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头颈部肿瘤放疗后并发放射性口腔溃疡患者53例,随机分为蒙脱石散组27例,碘甘油组26例。蒙脱石散组采用蒙脱石散粉剂和维生素B12粉剂,用0.9%氯化钠注射液调和成糊剂涂抹溃疡面;碘甘油组以1%碘甘油涂抹溃疡,根据溃疡的愈合程度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二者的疗效差异。结果蒙脱石散组在促进溃疡愈合和止痛效果方面优于碘甘油组,经组间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应用于放射性口腔溃疡的疗效好于碘甘油。
作者:艾丽娟 刊期: 2014年第z2期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患者主要控制指标(糖代谢指标、血压、血脂、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80例2型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个体化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进行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和体重指数的控制情况。结果住院期间经不同模式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出院时,试验组FPG及2hPG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试验组的FPG、2hPG、HbA1c、SBP及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内,试验组的随访次数、检查费用及向医务人员健康咨询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与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健康教育临床路径模式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同时进行个体化教育指导,可以更好更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综合管理,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王广利;陆鹏;谭运新;章法香;李弘磊;黄欢 刊期: 2014年第z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