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兰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诊治情况。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18例。18例患者既往剖宫产术式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均有停经史及阴道流血。3例肌注甲氨蝶呤治疗加清宫术,其中2例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例因突发大量阴道流血而中转开腹手术行子宫切除术。6例先肌注甲氨蝶呤后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其中5例治疗成功,1例因宫腔镜手术突发大量阴道流血中转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9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肌注甲氨蝶呤,再行宫腔镜下瘢痕妊娠病灶电切术。结果:18例患者术后28~56 d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以下,除1例子宫切除的患者,其余17例患者于术后2~5个月月经来潮,术后2~4个月子宫下段瘢痕部包块完全吸收。结论:剖宫产术后的育龄期女性再次妊娠时有发生瘢痕妊娠的可能,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腔镜下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病灶电切术在治疗瘢痕妊娠时具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王堃;秦瑞;曹璐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一侧或两侧心室扩大,以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点的心肌疾病。临床以心脏衰竭、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在我国人群中约13/10万的发病率。到目前为止,扩张型心肌病的病因不明,病程发展缓慢,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预后很差。本文分析了38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周小燕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差异,指导临床选择疗效佳的药物。方法: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56例,随机分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与厄贝沙坦组各78例,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片/次,1次/d,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片/次,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结果:两组经过治疗,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和疗程结束4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Alb和血尿酸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组明显优于厄贝沙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BUN、TG和CR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优于厄贝沙坦片,临床上要首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进行治疗。
作者:王晶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比较不同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COPD患者50例,随机分为组1和组2,组1使用头孢呋辛钠注射治疗,组2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效果。结果:组2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治疗COPD,使用左氧氟沙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强化疗效,安全可靠,在治疗上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彦武;杨妍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对纤维桩烤瓷冠修复进行临床效果观察。方法:按门诊病历进行2年的随访追踪观察。结果:共181颗纤维桩修复的患牙,成功167颗,失败12颗为前牙,2颗为后牙,分别为纤维桩折断2颗,树脂核折断3颗,桩核脱落8颗,牙根折断1颗,绝大多数患者比较满意。结论:在进行纤维桩烤瓷冠修复时,应尽量保留或形成完整的牙本质肩领,在剩余牙体较少的情况下,采用桩核冠的修复方式比直接使用全冠修复更能获得长期、稳定的修复效果。
作者:代伟;于树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于左侧桡动脉搏动强处穿刺22号留置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压力延长管,连接至心电监护仪,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并正确连接心电监护仪,无穿刺不成功及穿刺后感染和假性动脉瘤现象发生。结论:有创血压监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动态直观地连续反应血压变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作者:夏田;孙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正常晚期妊娠孕妇2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胎儿情况和新生儿预后效果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早产率以及产妇产后、术后持续发热>5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轻微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妊娠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直接影响,并且对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因此必须要采取相应手段对晚期妊娠孕妇上呼吸道感染进行有效防治。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社区毕业实习模式,提高护生社区实践能力。方法: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及问卷法制定本科生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结果:影响护理本科生社区就业原因前4位是工资待遇、单位规模、发展空间及编制;通过专家和院领导反复讨论制定了社区护理实习模式的初稿。结论:初步构建了本院护理本科生社区实习方案,方案明确了社区实习基地、科室及具体实习内容等。
作者:谢丹;赵春善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产道血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产道血肿患者90例,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患者均得到确诊,分析患者产道血肿产生的原因、诊断及其治疗方法。结果:顺产与阴道助产术的产道血肿发生率分别为0.42%和0.46%,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组与胎吸组相比,t=0.74,P>0.05;血肿产后出血44例(48.9%),输血36例,是产后出血病例的81.8%,产后尿潴留14例(15.6%),会阴伤口感染8例(8.9%),产褥病率12例(13.3%)。结论:产道血肿发病率较高,为了降低产道血肿发生率,产前重视妊娠合并症防治,产时提高助产技术,产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黄晶晶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分析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比对照组(62.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酸酯类药物在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治疗中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在肺癌根部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6月-2012年7月收治肺癌患者2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上叶切除术10例,采用支气管袖状左下叶切除术5例,采用肺动脉袖状切除术5例。结果:1个月治疗时间内无一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手术后出现肺不张,吸痰处理后治愈。2例患者出现残缘有癌细胞。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肺动脉袖状切除术可以很好地保留正常的肺功能,显著降低手术后期的并发症,可以作为治疗肺癌根部的手术方式之一,具有临床价值,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邓修平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左心衰患者16例,常规治疗半小时症状无改善的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观察通气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变化,并做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15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仅1例合并严重的肺部感染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3.7%。结论:急性左心衰治疗初期是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的佳时机,临床见效快,并且成功率高,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抢救方法,可供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钱婕;苑广梅;程改存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调查了解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4~8个月龄婴幼儿喂养现状,为婴幼儿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龙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莲新社区卫生服务站儿保科抽取在本社区儿保的婴幼儿162例4~8个月龄婴幼儿及其带养人,通过问卷收集婴幼儿、带养人的基本情况、辅食添加知识掌握情况和辅食添加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时间掌握率90.7%,辅食正确添加顺序掌握率64.8%,获取辅食添加知识来源均主要是家人/朋友、网络/书刊/电视、儿保医护人员(56.2%,51.9%,51.9%);≥6个月龄婴儿谷类、水果/蔬菜类、蛋类、鱼/肝脏、其他肉类和豆制品的添加率分别为94.8%、70.7%、70.7%、39.7%、32.8%、19.0%。各类辅食首次添加时间集中在4~6个月龄。结论:目前成都市锦江区龙舟路辖区婴儿带养人辅食添加知识水平较好,婴儿辅食添加比较合理,建议通过儿保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宣传等加强婴儿辅食添加知识普及和技能指导。
作者:曹敏;张琰清;张奇红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广州市彩虹街社区儿童OSAHS与肥胖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并以此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社区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进行抽样,每个社区的居民中按门牌号随机抽取,对3~14岁的儿童进行调查。结果:本组共调查3~14岁的儿童2349例,其中男1264例,女1085例,共检出OSAHS 121例,肥胖症285例,其中OSAHS合并肥胖症53例。养育方式、独生子女、父母学历、饮食习惯、零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对肥胖症发病有影响。扁桃体肿大、腺样体肥大、肥胖等因素对OSAHS发病有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儿童OSAHS及肥胖症的认知不充分,且治疗态度不积极。结论:肥胖、腺样体肥大、下鼻甲肿大是导致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主要因素。
作者:苏正辉;何敏;何一鸣;范永强;张冬冬;陈汉权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36例,应用全身化疗:多西他赛75 mg/m2静滴1 h,静滴奥沙利铂,按130 mg/m2计算给药,替吉奥80 mg/(m2·d),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1~14 d,3周1个周期,评价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晚期胃癌36例患者均完成2周期以上化疗,有效率55.6%,其中20例PR,10例SD,6例PD,疾病控制率(DCR)83.3%。结论: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能较好地控制晚期胃癌的病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康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主城社区老年人日常膳食结构,以此为依据,全面分析本市老年人膳食中存在的不利于健康的危险因素,终以帮助老年人健康延寿,提高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为目的。方法:以重庆市主城区社区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德尔菲(Delphi)法”及查阅大量文献,在了解目前我市人口老年化现状及特点及国内有关营养膳食调查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调查问卷,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结果:研究对象膳食构成不合理,蔬菜水果摄入少,畜禽肉摄入多,同时奶类及鱼虾类摄入又低,饮水不足;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合理,表现每日脂肪、胆固醇摄入过高,盐及油脂摄入偏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偏高;碳水化合物、钙、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摄入又偏低;三大产热营养素供能比不合理。结论:重庆市老年人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膳食结构中存在较多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为改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需对其膳食加以科学合理的控制及调整。
作者:邓宇;何坪;陈吉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患者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对心脏的毒性评价。方法:本组肿瘤患者82例,治疗组42例在应用蒽环类药物同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20 mL+5%葡萄糖溶液500 mL静滴,对照组40例单用化疗药物。比较两组心电图改变及LVEF改变。结果:两组在心电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使用门冬氨酸钾镁对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邵利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儿童牙颌畸形预防与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2009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牙颌畸形儿童患者10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及发病原因。结果:随访6个月后,患者满意度99.0%,并发症1例,未出现畸形情况。结论:对于儿童牙颌畸形的治疗,加强对儿童刷牙等正确方法的引导,形成良好习惯,替颌期乳牙滞留拔除,保证个人口腔卫生,可以降低发病率,及早发现治疗,掌握佳时机,可以有效提高矫正效果。
作者:王毅尚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对胸部疑难疾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胸腔镜手术获得明确诊断的患者资料。结果:33例病例有32例得到病理学确诊;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诊断困难的胸部疑难疾病,胸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诊治方法。
作者:赵德发;罗玉忠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落铂联合替吉奥对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晚期乳腺癌患者5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落铂单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使用替吉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98.8±5.5)分,对照组(82.6±12.2)分,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落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提高,其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郑正荣;梁应辉;赵清泉;曾晓珊;许双塔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