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涌;李俊;张运芳;李常玉;徐叔云
目的研究海头红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色谱等分离纯化其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光谱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确定了其中5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是四十三烷(Ⅰ)、三十四烷(Ⅱ)、对-羟基苯甲醛(Ⅲ)、尿嘧啶(Ⅳ)和△7-豆甾烯-3β-醇(Ⅴ).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海藻中分离得到.
作者:苑辉卿;阎明涛;韦兴光;姚庆强;时岩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制适宜儿童用药的地西泮直肠输入制剂(diazepam rectal delivery system)--直肠灌注剂,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适宜复合溶媒系统和工艺溶解主药,通过处方筛选和考察制剂在室温、高温(40℃,60℃)、强光等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而确定处方.用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测定制剂的含量,并对含量测定进行了方法学研究.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检测波长254 nm,以萘为内标物.结果确定的丙二醇-乙醇复合溶媒对地西泮直肠灌注剂起到较好的溶解和助稳定作用,建立的高效液相-紫外色谱法,在25~35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98),回收率为98.97%~100.45%,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1.76%和0.65%.结论研究的儿科用地西泮直肠灌注剂稳定、方便、可行,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含量简便、精确.
作者:赵袁媛;徐辉;吕万良;董声焕;张强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伊曲康唑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药动学的影响,探讨联合用药方法,解决ATRA治疗中耐药问题的可能性.方法将动物按交叉试验方法给药,先后按单用维甲酸和合用维甲酸与伊曲康唑两种方案给药,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甲酸血药浓度,研究两种给药方案的药动学差异.结果维甲酸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开放模型,单用及合用的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13.83±62.65),(281 91±75.40)ng@mL-1(P<0.01);tmax分别为(3.67±0.50),(2.11±0.60)h(P<0.01);MRT分别为(4.34±0.83),(2.89±0.34)h(P<0.01);AUC0-∞分别为(374.9±179.5),(675.5±212.6)ng@h@mL-1(0.01<P<0.05);t1/2ke分别为(2.40±0.98),(1.91±1.26)h(P>0.05).结论合用伊曲康唑可以升高ATRA血药峰浓度和维持有效治疗浓度,提示并用伊曲康唑可能是解决维甲酸耐药的一种方法,值得临床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余自成;李军民;沈志祥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介绍药物磷脂复合物新研究进展.方法从药物磷脂复合物的制备、鉴别、理化性质、种类及其药理活性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介绍.结果磷脂复合物可增强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疗效,延长药物作用时间,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结论药物磷脂复合物有良好的研究应用价值.
作者:翟光喜;娄红祥;邹立家;毕殿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对国内3个厂家的血栓通注射液质量进行对比研究,为优选药品、控制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部颁标准的基础上,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的含量.结果各厂家的产品质量有较大差异,并且各有优势和不足.结论建议临床优选用药,厂家严格管理,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甄健存;陈志刚;常增荣;张小茜;张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美国Orth-Mceil制药公司研制的润肤药0.05%维A酸霜,商品名为Renova,已于2000年8月9日作为面部皮肤保护剂被美国FDA批准上市.维A酸(tretinoin)是一种具有花香味淡橙色的结晶性粉末,可溶于二甲亚砜,略溶于正辛醇、聚乙烯二醇400和无水乙醇,几乎不溶于水和矿物油、甘油.它的化学名为全反式-3,7-二甲基(2,6,6-三甲基-1-环己烯-1)-2,4,6,8-壬四烯酸,相对分子质量300.44.本品主要成分维A酸在水/油乳膏剂中的含量为0.05%.在过去25年里,局部应用维A酸治疗痤疮和角质紊乱,现在维A酸加上适宜的皮肤护理和防晒措施,可用于治疗皮肤光损和老化[1].
作者:韦志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异丹叶大黄素(isorhapontigenin,ISOR)是从中药射干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与白藜芦醇化学结构相似的芪衍生物.通过多种模型研究ISOR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Fe2+-半胱氨酸(Cys)、VitC-ADP-Fe2+和H2O2等自由基发生系统诱发大鼠肝微粒体、脑线粒体及突触体的氧化损伤,观察ISOR对此过程中MDA生成、GSH降低及超微弱化学发光增强的影响,并观察ISOR对用CuSO4-Phen-VitC-H2O2系统损伤DNA后8-OH-dG的特征性超微弱化学发光增强影响.结果ISOR能显著抑制Fe2+-Cys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脑线粒体及突触体膜氧化损伤过程中MDA的生成,并能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脑线粒体及突触体GSH的降低;显著抑制VitC-ADP-Fe2+系统引起的微粒体膜氧化损伤时超微弱化学发光增强,并能显著降低DNA受氧化损伤后微弱化学发光的强度.经典抗氧化剂VitE 10-4mol@L-1抑制MDA生成及GSH降低的作用仅相当于ISOR10-5或10-6mol@L-1的效果.结论 ISOR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且其活性明显强于经典抗氧化剂VitE.
作者:王庆利;林茂;刘耕陶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评价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药材质量.方法采用重量法及薄层色谱法对13个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的油脂含量及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应用GC-MS技术分析了贵州产薏苡仁脂肪酸成分.结果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其丙酮提取物成分相近,得率存在差异.结论薏苡仁中药材的质量与其种内变异是相关的,本实验为评价不同地区来源的薏苡仁药材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聿梅;杨峻山;赵杨景;李先恩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12期
伊曲康唑胶囊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伊曲康唑小丸是比利时杨森-Cilag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口的半成品,用于国内填充制备伊曲康唑胶囊,目前作者尚未见国内其检验方面的报道.
作者:王成刚;余立;王俊秋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阿克他利(Acta)对小鼠Ⅱ型胶原性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Ⅱ型胶原(CⅡ)乳剂皮内注射诱导的小鼠CIA模型.在此基础上,检测小鼠足肿胀、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对CⅡ的迟发性变态反应(DTH)和血清中抗CⅡ抗体的测定,同时进行了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结果Acta(10,30,90 mg@kg-1)ig对CⅡ诱导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外研究发现,Acta(10,30,90 mg@kg-1)能使CIA小鼠过高的ConA增殖反应和IL-2的产生恢复至接近正常,同时对CIA小鼠过高的IL-1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cta(10,30,90 mg@kg-1)ig可以明显减轻CⅡ诱发迟发性变态反应(DTH),但Acta对CIA小鼠体内的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影响.病理学检查表明,Acta(10,30,90 mg@kg-1)ig可以减轻CIA小鼠的骨膜增生和软骨破坏.结论Acta对CIA小鼠具有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细胞免疫调节实现的.
作者:金涌;李俊;张运芳;李常玉;徐叔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复方洛吡那韦商品名为Kaletra,由洛吡那韦(lopinavir)和利托那韦(ritonavit)组成的复方制剂,2000年9月18日经FDA批准作为处方药用于治疗HIV感染.它有两种剂型:胶囊剂和溶液剂.洛吡那韦的分子式是C37H48N4O5,相对分子质量628.80,结构式为:利托那韦的分子式是C37H48N6O5S2,相对分子质量720.95,结构式为:1 药理作用[1]1.1 作用机制本品是HIV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复制或生长而减慢AIDS的发展,从而降低血中HIV的浓度.利托那韦能抑制CYP3A对洛吡那韦的代谢,从而使其血药浓度增加.研究表明,HIV患者服用本品[洛比那韦/利托那韦(400mg/100 mg)],bid,洛吡那韦的平均稳态血浆浓度比利托那韦高15~20倍,利托那韦的血浆浓度比单独服用600 mg bid少7%.洛吡那韦与其它蛋白酶抑制剂有交叉耐药性.体外研究表明,洛吡那韦抗病毒的EC50比利托那韦约低10倍,因此本品的抗病毒活性取决于洛吡那韦.
作者:张翠莲;朱珠 刊期: 2001年第12期
国家药物政策(National Drug Policy,NDP)是政府给医药界提出的目标、行动准则、工作策略与方法的指导性文件,以利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国家医药工作的目标与策略有全面与一致的认识,便于协调行动,达到政府要求.NDP不是一部法规.但NDP经各国议会或内阁批准颁布实施后,立法机构要据此制定相应法规确保其执行,从而使NDP主要内容具有法律依据.NDP的重要策略或措施往往由议会或有关组织机构作出相关的法规,使之得以贯彻.
作者:唐镜波;李少丽;李大魁;赖琪;兰奋;王青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及口服片剂单次给药的药动学.方法选18名男性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 mg(注射时间60min)及200mg口服片剂;另选18名健康受试者,分别随机交叉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mg,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min.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及尿药浓度.结果左氧氟沙星200mg注射液与200mg口服片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3.06±0.32),(2.50±0.39)mg@L-1;AUC分别为(17.79±1.62),(17.02±1.79)mg@h@L-1;t1/2β分别为(5.60±0.31),(5.73±0.48)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2.58±8.66)%和(71.50±6 75)%.经计算口服片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00 mg,注射时间分别为60及90min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4.63±0.59),(4.21±0.66)mg@L-1;AUC分别为(29.17±2.66),(29.04±3.76)mg@h@L-1;t1/2β分别为(6.05±0.30),(5.96±0.48)h;48 h尿药累积排泄百分率分别为(74.50±9.32)%和(77.68±8.86)%.两组中的主要参数经配对t检验除cmax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00mg左氧氟沙星片剂的口服吸收良好,绝对生物利用度为(96.03±9.35)%;给予相同剂量左氧氟沙星300 mg而注射时间不同(60及90min)的药动学过程基本一致,因此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给药时间.
作者:张莉;李家泰;吕媛;李曼宁;张永龙;刘燕;李天云;张建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酮洛芬在一系列醇类基质中的体外透皮释药规律.方法建立以联苯酚为内标的HPLC,测定接收液中酮洛芬的含量;以甲醇到正壬醇一系列溶剂配制相同浓度的酮洛芬供给液(100mg@mL-1),用水平扩散池研究体外透皮释药行为;冷冻切片考察各种溶剂对皮肤结构的影响.结果从冷冻切片发现,甲醇、乙醇和正丙醇对皮肤的损伤较大,这可能是酮洛芬在三者中的透皮释放量较大的原因;除甲醇、乙醇、正丙醇外,从正丁醇到正辛醇随着溶剂极性减小,酮洛芬的累计透过量和释药速率增加;正壬醇的累计透过量略小于正辛醇,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测定方法可靠.结论随着醇类基质的极性减小,酮洛芬透皮释放增大.
作者:陈琰;胡晋红;范国荣;朱全刚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5-FU)和丝裂霉素(MMC)浓度的方法.方法以5-氯脲嘧啶(5-CU)和对氨基苯乙酮为内标,采用惠普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以HP Hypersil ODS column(125 mm×4 mm,5μm)为分析柱,前加HP Licrosphere C18保护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低压梯度洗脱,紫外可变波长检测器在254 nm波长检测5-FU和5-CU,310nm检测对氨基苯乙酮,365 nm检测MMC,同时测定5-FU和MMC的浓度.血浆样本用醋酸乙酯分二步直接萃取两种药物及其内标,40℃氮气吹干,残留物100μL水溶解后,20 μL进样.结果样品中各成分分离良好,无干扰.线性方程为:5-FU:y=1 162X-3.162,r=1.000 0;MMC:y=339.4X-1.062,r=0.998 9.线性范围:5-FU:50~2 500ng @mL-1;MMC:10~500ng@mL-1.检测限:5-FU:10 ng@mL-1;MMC:10ng@mL-1.提取回收率:5-FU,5-CU,MMC约70%;对氨基苯乙酮为99%.结论本法适用于包含5-FU和MMC的化疗方案的监测及药动学的研究.
作者:葛勇前;陆国椿;张玉勤;何志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依巴斯汀的热稳定性及热降解,建立动力学方程.方法采用TG-DTG热重仪测定药物的热解曲线,用Ozawa法、Achar微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确定热分解函数.结果依热重曲线求出了依巴斯汀的热解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a、反应级数n和指前因子A及动力学补偿参数.结论依巴斯汀的热解活化能高,热稳定性好,热解动力学方程为da/dt=Ae-Ea/RT1/4(1-α)[-ln(1-a)]-3,动力学补偿效应表达式为:lnA=0.212 7 Ea-6.702 3(r=0.998 7).
作者:张健;陈栋华;唐万军;石肖金 刊期: 2001年第12期
目的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盐酸多塞平顺、反式异构体.方法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柱(50 μm×53 cm,有效分离长度为47.5 cm),以0.5%羟丙基β-环糊精的50 m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20%磷酸调节pH为2.5)为运行缓冲液,压力进样,运行电压为18 kV,检测波长为297 nm.结果方法分离效率高,精密度和回收率较好,所选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与HPLC方法比较,结果相近.结论方法简单可靠,分析时间短,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胡琴;田颂九;车宝泉;张亮 刊期: 2001年第12期
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也称为靶向制剂或导向制剂,是一种新型药物制剂,能将药物定向输送到靶器官,减少药物用量,而且便于控制给药的速度和方式.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如微粒给药系统等)、主动靶向制剂(如抗体介导的靶向制剂、受体介导的靶向制剂等)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3大类.靶向制剂从一开始就是药剂学科的研究热点,我国在靶向制剂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药剂学项目(含25项靶向制剂研究项目,占资助项目的48%)分析,将我国药剂学科中靶向制剂研究的基本思路综述如下.
作者:杨晓春;张强;吴霖 刊期: 200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