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麻仁润肠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王瑞芬

关键词:麻仁润肠丸,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木香烃内酯, 去氢木香内酯
摘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仁润肠丸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Lanbo(R)Kroma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5nm.结果:木香烃内酯在0.2339~1.16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0.43% (n=6);去氢木香内酯在0.1696~0.8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0.49%(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麻仁润肠丸的质量控制.
中国药事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北合欢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北合欢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柱温35℃.结果:槲皮素在0.0088~0.526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7;平均回收率(n=6)为98.8%,RSD=3.0%.山奈素在0.0242~1.449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n=6)为100.5%,RSD=2.0%.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评价北合欢的质控方法.

    作者:郭美玲;孙佳玲;孙公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种注射用新辅料对Beagle犬类过敏及过敏反应研究

    目的:研究3种注射用新辅料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嵌段共聚物(mPEG-PDLLA)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能否引起Beagle犬产生类过敏或过敏反应,为临床研究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Beagle犬于l、3、5d致敏共3次,末次致敏后第14d激发.观察给药后反应症状,检测常规血液学指标、血浆中组胺、IgE、IgG和IgM含量.结果:上述各项指标在首次给药后和激发日激发后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PIGA、mPEG-PDLLA和HP-β-CD在本实验剂量下不能引起Beagle犬产生类过敏或过敏反应.

    作者:耿兴超;张琳;宋莹;杨锐;涂家生;黄芝瑛;孙会敏;李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90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我院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根据本组患者的特点,提出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断要点.结论:人体一旦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停药后,原发疾病就会复发或加重,加之继发的副作用,可使患者产生较大的痛苦.为此,正确防治激素依赖性皮炎变得尤为重要.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贾红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丹芪养血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完善丹芪养血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5:8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1.结果:芍药苷在0.134~2.1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为1.0%(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丹芪养血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晓红;冯玛莉;刘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推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跨越发展的几点体会

    目的: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近来湘西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做法、体会.结果:与结论抓监管,保安全;抓法制,保规范;抓学习,强素质;抓党建,树模范;抓项目,强基础;抓氛围,创和谐;抓产业,促发展;抓改革,强职责,是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有效措施.

    作者:田春林;田欣;杨红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麻仁润肠丸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麻仁润肠丸中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的含量.方法:采用Lanbo(R)Kromasil 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5: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5nm.结果:木香烃内酯在0.2339~1.169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4%,RSD=0.43% (n=6);去氢木香内酯在0.1696~0.848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0.49%(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麻仁润肠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瑞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2008~2010年我国生物制品生产企业GMP检查缺陷项目分析

    目的:对我国生物制品企业GMP检查中缺陷项进行分析,为生产企业GMP实施和执行提供参考.方法:对我国生物制品企业2008~2010年期间GMP检查的缺陷项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只有真正理解和发掘GMP的真髓,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才能把基础工作做扎实.

    作者:马东光;张爱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洛伐他汀胶囊的含量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洛伐他汀胶囊含量.方法:采集洛伐他汀胶囊NIR光谱,采用偏小二乘法(PLS)进行回归,通过建立洛伐他汀胶囊NIR光谱与HPLC法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测定洛伐他汀胶囊的含量.结果:定量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为95.8,外部验证均方差(RMSEP)为0.45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542.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无损,结果准确,适用于药品的现场快检.

    作者:郄冰冰;王润彪;郭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柳酚咖敏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UFLC测定

    目的:建立UFLC法测定柳酚咖敏片中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无水咖啡因、水杨酰胺和马来酸溴苯那敏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Kinetex C18色谱柱,以0.5%三乙胺溶液(磷酸调节pH至3.0)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结果:盐酸去氧肾上腺素、马来酸溴苯那敏、咖啡因对乙酰氨基酚和水杨酰胺分别在0.10~10.33,0.05~4.82,0.04~4.10,0.30~30.50和0.30~~30.4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组分平均回收率为99.7%~100.7%,RSD为0.24%~0.67%(n=9).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柳酚咖敏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检测.

    作者:钟雅妮;赫涡涛;傅文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肠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目的:综述肠道细胞色素P450和P-糖蛋白(P-gp)对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包括CYP450、Pgp的作用及CYP与Pgp的联合作用.方法:收集、阅读并分析近十年来关于肠道细胞CYP450和Pgp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文献.结果:CYP450和Pgp在胃肠道均具有高表达,且两者的底物具有显著的重叠性,所以肠道细胞CYP450对已吸收药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和肠道细胞中Pgp对已吸收药物的主动外排作用是影响口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重要因素.结论:肠道细胞CYP450和Pgp对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刘宏明;连传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卡托普利片的含量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测定卡托普利片剂的含量.方法:以全国36个企业生产的209批卡托普利片作为分析对象,分别采集了3次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求得平均光谱,建立定量分析模型.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和矢量归一化;平滑点:17;谱段范围:11220.5~7344.1、6572.6~5793.5cm-1;回归方法为偏小二乘法(PLS).结果:179个样品经内部交叉验证建立预测模型,浓度范围为8.79%~36.82% (mg· mg-1),决定系数(R2)为98.93%,内部交叉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811.用30个样品进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为98.56%,外部验证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818,平均绝对偏差为0.55% (mg·mg-1),平均相对偏差为2.8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有效,可以满足药品现场快速检查的需要.

    作者:黄海;武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对中药仿制“同”的思考

    目的:讨论中成药仿制“同”的思想.方法:从源头管理一致性、中间过程一致性、质量标准一致性探讨仿制要同,并对临床试验提出建议,保证中成药仿制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应强化源头管理、中间过程结合质量标准等全过程一致性理念,以保障中药仿制和原研的一致性.

    作者:李鸿彬;陆文亮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技术控制药物毒性杂质的探讨与展望

    目的:全面追踪和探讨目前国际上应用定量构效关系预测药物毒性杂质的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方法:全文检索和查阅近年来有关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毒性技术的文献和专利,以及对相关软件在使用过程中的总结体会.结果:与结论运用已知机理的经验导出法、化合物结构导出法、类似物导出法和无经验参照的统计学方法,可以对未知化合物进行毒性预测.该前沿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质控水平和效率,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并节省实验资源耗费.

    作者:沈甸甸;施亚琴;胡昌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食品接触材料及物质仪器检验概述

    目的:通过对食品接触材料和物质检验的概括,寻找未来检验发展的方向.方法:对食品接触检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为食品接触检验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技术.结论:我国已具备初步的检验研究和标准体系,但仍需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者:曹进;张庆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提高涉药刑事案件查办效能的探讨

    目的:探讨如何改变涉药犯罪案件发生多、受到查处少、刑事追诉少的局面.方法:以药监执法实务为切入口,对影响涉药刑事案件查办效能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为提高药监部门涉药刑事案件查办效能提供思路.

    作者:何海鸥;李青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2009年住院病人医嘱不合理用药药历分析

    目的:了解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病人医嘱不合理用药的情况,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2009年临床药师每月抽查审核出院病历,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报告单等,判定用药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病历作出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计抽查审核病历5785份,不合理用药127份,占住院病历的2.2%.结论:本院用药基本合理,但还存在缺陷,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李玉珍;赵艳侠;杜素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我院住院病例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掌握临床用药动态,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每月随机抽查住院病例医嘱,查找不合理用药问题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476份住院医嘱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326例,其中多数为抗茵药物应用不合理.结论:我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临床药师通过处方点评能够督促临床医生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张韶辉;杨爱霞;何伟;刘亭;谭伟;黄铁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硫普罗宁注射液腘窝淋巴结试验研究

    目的:用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Popliteal lymph node assay,PLNA)以及检测淋巴细胞表面分子(CD4+/CD8+)来评价硫普罗宁注射液的免疫毒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设阳性对照组(盐酸氯丙嗪20.83mg·kg-1 BW)、阴性对照组(氯化钠注射液)和硫普罗宁注射液(3.33、13.33、53.33mg·kg1BW)3个剂量组,采用小鼠腘窝淋巴结试验方法测定腘窝淋巴结重量及细胞指数,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法,观察不同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差别.结果:小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硫普罗宁注射液后,PLN(腘窝淋巴结)重量指数、细胞指数未见统计学意义的改变,但随用药剂量的增大而表现为增加的趋势.CD4+/CD8+淋巴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硫普罗宁注射液有引起小鼠淋巴结肿大、增殖细胞的趋势.

    作者:朱爱民;李昇刚;孙振平;方选;邵磊;扆雪涛;杨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各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评标标准中价格以外项目的分析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中,除了价格以外项目的评标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各地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评标方式,重点分析“双信封”招标中经济技术标的评价体系.结果:各省药品质量类型划分不统一,同一指标在各地评标中分值差异较大,某些指标不合理.结论:应建立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药品质量类型分类,科学筛选指标,合理设计评价方法.

    作者:王倩楠;叶桦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P-糖蛋白新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结构、功能以及当今的发展趋势.方法:总结了目前P-gp的生理功能、底物和抑制剂的体外研究及在药物代谢学上的作用发展状况.结果:与结论P-gp是一种ATP依赖性外向膜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组织和器官中,参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对P-gp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许多药物的摄取、代谢和排泄过程,揭示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为逆转多药耐药性提供可能,对于许多疾病的治疗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闻镍;张双庆;朱凌;于敏;李佐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药事杂志

中国药事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