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骨密度检测1800例临床观察

王子健;罗卫民

关键词:超声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OP), 超声, 骨密度(BMD)
摘要:目的:通过利用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对教职工的骨密度情况进行监测,以掌握教职工骨密度情况.方法:采用Densitometer型超声波骨密度仪对1800名教职工进行超声定量骨密度监测.结果:1800例教职工中,30岁以下41例,体重59.6±12.4kg,身高167.8±6.6cm,体重指数19.34±3.15kg/m2,BMD值0.514±0.102g/cm2;31 ~45岁712例,体重59.6±8.4kg,身高168.9±6.4cm,体重指数20.96±2.25kg/m2,BMD值0.585±0.182g/cm2;46~ 60岁729例,体重63.4±9.4kg,身高165.6±6.8cm,体重指数21.91±3.05kg/m2,BMD值0.504±0.098g/cm2;60岁以上318例,体重74.2±9.5kg,身高166.3±5.3cm,体重指数22.41±3.02kg/m2,BMD值0.504±0.098g/cm2.结论:探讨骨质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以便进行健康指导,实行健康干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大出血的观察评估及护理干预

    胎儿娩出24小时内产后出血量≥500ml称为产后大出血.据统计,产后大出血占我国目前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为分娩总数的2% ~3%,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在临床上如观察抢救不及时,护理干预不到位,将为患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及时进行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评估及干预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临床实施,疗效及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邱慧敏;王卉佳;张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血液净化在抢救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

    随着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新型且毒性较强农药的广泛应用,在临床上接诊中毒的患者较多,对服药量大,毒性较强,就诊延迟患者的治疗难度非常大.现就2006~2010年通过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患者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孝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吞咽训练组(n=35)、综合治疗组(n=35).综合治疗组方法包括(常规吞咽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3周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等级均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作者:姜波;乔来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县级医院手术室麻醉药品的安全使用管理

    麻醉药品是医院手术室的必用、必备的药品,使用量大,防止其滥用或不合理及流失是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的目的.作为县级医院手术室护理师,根据长期临床工作实践,介绍一下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经验.

    作者:马新华;柯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腹腔镜行肝癌切除术1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肝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癌患者行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肝左外叶以规则性手术为主,右肝表面选择不规则切除术;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来见腹腔内转移.结论:腹腔镜行肝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胡光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不同供氧方式对无痛人流术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面罩供氧和鼻导管给氧对丙泊酚联合布托啡诺行无痛人流术中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有效预防术中呼吸抑制的供氧方式.方法:收治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的孕妇180例,随机分为M1组(面罩+布托0.5mg)、M2组(面罩+布托1.0mg)、B1组(鼻导管+布托0.5mg)、B2组(鼻导管+布托1.0mg),每组45例.观察术前、扩宫、诱导后2分钟、吸宫、手术结束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 SpO2)、心率(HR)、血压(MAP)的变化.结果:M1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为4.4%,M2组发生率为6.7%,与B1组(24.4%)、B2组(24.4%)比较显著降低(P <0.01或P<0.05).与T0比较,四组患者T3时间点心率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B1组与B2组,与T0比较,T2时间点SpO2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常规面罩吸氧能有效减少术中呼吸抑制的发生,提高人流患者的安全性.

    作者:晏桂华;何永红;许桂荣;高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治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治的经验,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手术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方法:分析总结收治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治方案,在采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结果:7例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率15.56%.手术4例(8.89%).死亡2例,重症胰腺炎死亡率28.57%.治愈43例,治愈率95.56%.结论:早期应用液体复苏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方法,减轻钙超载对改善胰腺缺血,防止胰腺坏死,对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及手术率、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杨玉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卡孕栓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盐酸利多卡因在绝经后取环中软化、扩张宫颈及术中镇痛的效果.方法:将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于术前1小时阴道后窟隆放置卡孕栓1mg,观察组于术前1小时阴道后窟隆放置卡孕栓1mg,术中联合使用盐酸利多卡因宫旁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宫颈扩张、软化程度及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心脑综合反应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孕栓联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取环中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作者:和智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24例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病因、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AD患者有高血压病22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3例,1例为休克.经CT明确诊断23例,经药物治疗20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高血压是目前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基层医院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95.8%.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基础治疗和应急措施,也是减少死亡率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檑;柳春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研究现状1982年Dubois等报告采用微小的开腹术(minilaparotomy)施行胆囊切除术1500例以来[1],近20年国内外使用多的是MC (minicholecystectomy),即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MC已列为新版外科学教材胆囊切除术方法之一[3].笔者致力于MC的研究20余年,完成21000例微小切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临床实践,结合文献资料,介绍MC的相关问题.

    作者:张光全;林琦远;何满西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妈咪爱、茵栀黄佐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妈咪爱、茵栀黄颗粒联合使用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口服,对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有效率经X2 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妈咪爱和茵栀黄颗粒联合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且应用方便,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吴复栋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放置健康教育分析

    目的:在了解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知晓情况的基础上,探索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方法:在术前宫内节育器知识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206例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术后3个月随访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并通过24个月随访观察宫内节育器放置结局.结果:术前育龄妇女宫内节育器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随访内容知晓率仅1.94%;健康教育后,3个月随访调查宫内节育器知晓情况明显提高,术后注意事项知晓率由15.05%上升至9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月随访失败率6.80%,低于全国水平10.71%.结论:有必要针对育龄妇女开展宫内节育器健康教育,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健康教育对放置结局及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竹莲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经胃镜诊断为食管小细胞癌78例的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经胃镜诊断为食管小细胞癌的佳治疗方案.方法:78例经胃镜诊断为小细胞食管癌且具有手术指征的病例予以手术治疗.结果:78例中仅19例确诊为小细胞食管癌且有5例术后生存>3年.结论:经胃镜诊断为小细胞食管癌的病例,只要有手术指征仍应积极行根治切除术.

    作者:宋宣统;史爱荣;庞秋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疾病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新生儿疾病病种繁多,但新生儿窒息为常见[1],也为首当其冲,新生儿复苏是否得当,关乎为重要.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尤其在基层医院往往存在着因概念不清、评估判断不正确或操作不到位等问题,使新生儿窒息复苏延误甚至失败.经过临床体会和总结,将工作中经常发生或易忽略的问题加以归纳,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发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火针配合外用三黄散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外用三黄散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外用三黄散,对照组采用抗病毒、营养神经、镇痛对症治疗.结果:治疗20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意义(P<0.05).结论:火针配合外用三黄散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作者:郑军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捏脊治疗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是指排除全身性和消化器官器质性疾病,较长时期食欲减退,进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病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10年本病发病率上升,以城市患儿多见.本病以脾胃不和,肝旺脾虚为主要病机,患儿常伴有好动、急躁、易怒等表现.西医治疗多以补充维生素、消化酶及各种微量元素为主,但效果不显著.2007年10月~201 1年5月以捏脊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钰蔓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60例麻醉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观察6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丙泊酚以1.5~2.5mg/kg静脉给药,20~30秒内注入.观察受术者反应及意识消失时间与维持时间.结果:平均30秒起效,维持10分左右.结论: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起效快,苏醒快,麻醉时间短,安全.

    作者:王凤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本科护理学专业开设《麻醉学》的调查和探讨

    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方针是:调整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改革[1,2].随着社会对医疗要求不断提高,医科大学本科培养的学生应该拓宽知识面,应具有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麻醉学等综合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专业目录已经过了几次调整,许多专业早已在医学专业中单独设置课程.

    作者:马咏萍;徐海霞;谢青路;马荣娟;马传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持续负压引流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将170例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自然引流组和常规负压引流组,自然引流组110例,常规手术后切口施行传统橡皮管自然引流,连接一次性无菌引流袋,不予负压引流.常规负压组60例术后切口给予负压引流,对术后伤口引流量、有无伤口感染或异常渗出、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术后输血率等进行观察,并作统计学分析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负压引流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多于自然引流组(t =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引流组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负压引流组(P<0.0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伤口自然引流法较负压引流法可减少失血量和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且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伤口引流方法.

    作者:张海燕;赵月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门脉高压性胃病46例诊治体会

    目的:研究康复新液联合艾普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46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康复新液联合艾普拉唑组)和对照组(艾普拉唑组),每组23例,对照组空腹服艾普拉唑肠溶片10mg,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康复新液,每次10ml,3次/日.4周后再复查胃镜,评价胃黏膜的相关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23例,显效16例(69.56%),有效5例(21.74%),无效2例(8.70%),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23例,显效15例(65.22%),有效2例(8.70%),无效6例(26.09%),总有效率为73.91%.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艾普拉唑治疗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李桂芝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