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正交法考察头孢噻肟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

王娟;梁健健

关键词:正交法, 考察, 头孢噻肟钠, 输液, 稳定性, orthogonal design, 三代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细菌, 内酰胺酶, 流感杆菌, 淋球菌, 温度, 浓度, 活性, 安全
摘要: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TX)是一种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有强大活性,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了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CTX,我们用正交法从浓度、温度、时间、输液种类等不同因素对CTX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中国药事杂志相关文献
  • 用正交法考察头孢噻肟钠在输液中的稳定性

    头孢噻肟钠(Cefotaxime sodium,CTX)是一种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有强大活性,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了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CTX,我们用正交法从浓度、温度、时间、输液种类等不同因素对CTX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作者:王娟;梁健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00年河北省药品抽验情况及其质量分析

    1 抽验情况药品监督检查和抽样检验是药品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依法查处假劣药品和评价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截止2000年12月20日,全省共抽验4666个单位、1788个品种15081批次, 检验出不合格药品1733批次,其抽验合格率为88.51%;与去年相比,抽验合格率提高了7. 19个百分点(去年同期为81.32%).

    作者:刘铁钢;陈维东;陈晓靖;李建斌;张志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抓住机遇 加速西部地区医药发展

    西部地区医药产业要充分利用目前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注意解决好战略重组、结构调整、药物创新、可持续性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竞争中求创新,创出西部医药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作者:王迎利;王磊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不除糖衣测定吡罗昔康片的含量

    吡罗昔康片的含量测定方法<中国药典>[1]采用紫外法,但因糖衣片型小,测定时需除去糖衣,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影响到测定的准确性,我们采用不除糖衣直接测定,结果表明糖衣对吡罗昔康片含量测定无显著影响.

    作者:高立金;李丽华;苗起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是推动药品零售企业发展的关键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措施的相继出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逐步实施,我国药品零售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本文对上海市3000多位进入零售药店的顾客就药品零售企业的现状、药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对零售药店提供药学服务的期望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为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决策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

    作者:叶桦;徐鹤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中国加入WTO后国内中药企业的发展战略

    中国行将加入WTO,国内的中药企业能否经受未来的市场竞争,能否在市场中壮大起来,在研究了世界以及国内各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后,笔者对国内的中药企业今后的发展战略进行一些思考.

    作者:董洪涛;惠佳蓓;金渊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卷柏属药用植物微量元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卷柏属(Selaginella)药用植物的微量元素组成及相应的药理作用.方法:利用ICP技术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卷柏属药用植物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并且微量元素的含量有种间差异.结论:卷柏属药用植物的药理活性与微量元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戴忠;肖新月;林瑞超;常崇艳;李维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木香顺气丸鉴别方法研究

    采用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法对木香顺气丸中主要成份进行定性鉴别 ,方法简便、快捷,对提高木香顺气丸的检测水平及修订质量标准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芦美霞;杨朋秀;赵艳普;蔡晓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平顶山市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2000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平顶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10个检查组,对本市药品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与质量大检查.笔者作为一名药品监督行政执法人员,随检查组到各县、市、区进行执法检查,调查了解.多年来,尽管平顶山市对开办药品经营企业控制严格,但仍然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作者:王二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终止保护的品种名单(第3批)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自然性和必然性

    要认识药品不良反应(ADR),需了解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系.1 药品有发生不良反应的自然属性生理学、药理学实验研究证实,任何一种化学物质都具有化学活性并能产生各种效应.药品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药品的化学活性特指其药理活性,这种活性因人为赋予的使命而其作用更多、效应更强.因此我们说,药品固有的化学结构与化学活性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药品具有产生药理效应的自然属性,同样也具有产生不良反应的自然属性.药品固有的不良反应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有一定的自然发生率.一类药物经过结构改造可以衍生无数同系物;一个母核经过嫁接也可以产生许多新的化合物,人类由此不断获得新的药物.但是,每个化合物在获得新的基团的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化学活性和新的药理效应,其中可能包括新的治疗作用和新的不良反应.

    作者:于星;赵建中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浅析麻醉药品备案制管理

    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都十分关心人民的身体健康,对特殊药品的管理,历来都很重视,自1950年开始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对特殊药品实行了严格管理.2000年2月2 2日又颁布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供应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供应管理办法>,对部分麻醉药品实行备案制管理.至此,我国的麻醉药管理历经了限量供应、计划供应和备案制管理三大变革.

    作者:苑松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健胃颗粒中人参皂甙Rg1的含量测定

    健胃颗粒是在临床验方的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制剂,由人参、黄连等七味药组成.具有健脾和胃,散结除痞之功效,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控制其质量,以方中主药人参中的人参皂甙Rg1为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

    作者:宋伟杰;郭桂云;王立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次性注射用具和玻璃注射用具对输液微粒的影响

    一次性注射用具因使用方便,防止临床交叉感染,减轻消毒供应室的工作量而被医疗单位广泛使用.为了临床用药安全,我们除对本院的输液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检查外,同时不定期对本院使用的注射用具进行细菌、热原、不溶性微粒项目检查,以考察其质量.结果显示一次性注射用具在细菌、热原方面均符合质量要求,但在不溶性微粒方面除一次性输液滴管符合规定外,其他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都超过<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的规定.

    作者:黄慧梅;李献洲;吕彩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抑菌药物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研究概况

    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是保障药品使用安全的重要工作.它始于1972年,1980 年卫生部颁发了<药品卫生学检查方法>,1991年成立了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微生物专业组,推动了我国药检事业发展.<中国药典>自1995年正式收载了微生物限度检查,2000 年版又作了较大修订,使之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为了了解近年来我国抑菌药物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研究状况,笔者查阅国内近5年新有关文献,以不同类型药物进行归纳总结 ,以供参考.

    作者:汪穗福;李晓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平痛新致小儿口腔溃疡1例

    平痛新(商品名:盐酸奈福泮)为非成瘾性镇痛药,其不良反应有轻度出汗、恶心、头晕、头痛,个别患者有口干、呕吐等,但口腔溃疡少见.某女孩,9岁,2000年8月 27日因牙痛服平痛新(吉化公司辽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号990502)1片,20min后右腮肿胀 ,口腔内右侧黏膜剧痛.第二天发现,口腔黏膜大面积溃疡,并出脓.口腔科处置,涂碘甘油,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1g,1日3次,治疗3天未见效.后静滴5%葡萄糖250ml+林可霉素0 .6g+维生素C 1.0g,1日1次静滴,治疗7天,接着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1g,维生素C 0.1 g,1日3次口服3天,结果伤口完全愈合.

    作者:朴明玉;金京爱;郑美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生产管理理论与药厂洁净车间的GMP设计

    结合GMP与生产管理理论对药厂车间设计的一般要求,从生产管理理论角度对制药企业产品对象专业化和工艺对象专业化车间的平面设计提出理论依据;着重谈了相关图法设计固体制剂车间的工艺平面布局图.

    作者:陈光建;高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公告(第28号)

    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批准以下企业生产的中药品种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在品种保护期内,凡未取得该品种《中药保护品种证书》的企业,一律不得生产.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美国药品法规的演变

    美国的药品管理制度是公认的严格而成功的管理制度,它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完善的.本文从美国药品法规的演变,揭示完善药品管理的线索,以促进我国药品管理的法制化和现代化.

    作者:晏马成;陈盛新;裘雪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药品检验是药品监督管理必要的技术依托

    药品是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品依法管理的终目的是为了保证药品安全、有效,维护用药者的身体健康.药品是否符合法定的质量标准,需要通过药品检验的手段来实现,因此,药品检验是药品执法监督的重要基础,药品监督管理必要的技术依托.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新法)在原法的基础上,加强了药品检验的管理,规定了法定药品检验机构的设立和职责;明确了药品检验的经费来源和收费原则;作出了药品检验机构的行为限制;加大了对违法药品检验机构的处罚力度.新的<药品管理法>中涉及到药品检验的条款约占总条款的1/ 4,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我就新的<药品管理法>对于药品检验的规定作介绍.

    作者:杨志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国药事杂志

中国药事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